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100md首页 > 家庭教育 > 家教方法 > 家教方法 图书编号:22825607
 
《我是“猫妈”阿兰早教观察》
作者:阿兰 著
出版社:测绘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8/1
ISBN:9787503026195 定价: 28.00元
        编辑推荐

    阿兰编著的《作者是猫妈》只有内心获得真正自由的孩子,才能在适当的时候爆发出无比巨大的力量来。可自由的界限在哪里呢?作者认为,旁观者过度的赞扬和鼓励与过度的批评就是自由的边界。虽然积极的鼓励有着不可否认的重要性,但作者深信,孩子们通常需要一些不被评论的时刻,在那种安静得能听见钟表的滴答声的时刻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所谓的“超常儿童”,虽然幼时表现出惊人的天赋,然而这种天赋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慢慢消失,可能就是把最美好的童年时光都浪费掉,只偏重于某一方面的知识和技巧的缘故吧。早教本无固定的规律可言,也没有一致性,更没有完全正确的所谓早教。

    内容推荐

    阿兰编著的《我是猫妈》这是一本散发着人生智慧、教育智慧的家教读物,适合学龄前和小学中低年级家长认真品读的书。作者身为双胞胎母亲,又是大学教师,克服了一切困难,以自己独特的家教理念:按照猫的顺其自然的法则来哺育双胞胎儿子。在孩子的幼小心灵里。她播种了真、善、美,也培育了孩子健全的人格。《我是猫妈》夹叙夹议,文笔泼辣,充满了哲理底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家教读物。

    目录

    第一篇 “猫妈”的法则 1天然教育法 2理想家教法 3自由教育法 4性格培养法 5感恩教育法 6余暇教育法 7习惯培养法 8生活教育法 9艺术育儿法 10创意思维法 11创意作文法 12悦纳儿童法 13童年旅行法第二篇 “猫妈”的言谈 1起跑线 2儿童国学 3可怕白的家长态度 4家校共建 5童年恐慌 6早教“去商品化” 7基础教育 8作业签字 9教师子弟不受宠 10“五道杠少年” 11育儿压力 12育儿专家 13好老师和好妈妈第三篇 “猫妈”的论说 1“幼小衔接1+2” 2早教何为 3书画培养 4体育运动 5三好学生 6独立性培养 7“内化声音” 8童年的长度 9“平地假充高原” l0为人父母 11“不完美”、“足够好” 12“富养”、“穷养” 13“在家上学”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伍尔芙随笔全集》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纽卡斯公爵夫人——玛格丽特·卡文迪什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父亲早逝。将她一手带大的是母亲,一位性格超凡、威严高贵的女性。这位母亲善于租赁、安排地产、管理庭院、指挥管家以及有关事务一没有将这样自然增长的财富花费在未来的嫁妆上,而是花在丰富多彩、令人愉快的消遣上。母亲认为,如此十分拮据地将孩子们养大,就有可能使其成为贪婪狡诈的性格。八个孩子从未挨过打,但会时不时受到说服教育。他们穿着精致华丽,并且禁止与仆人交谈,这不是因为后者是仆人,而是因为仆人“大多数缺乏教养或者素质低下”。为了礼节需要,女孩子们学会了一般的技艺。她的母亲认为,性格、幸福与诚实对一个女人来说要比吹拉弹唱或者“空谈几种语言”有价值得多。在这位母亲的教育下.玛格丽特渴望利用这种宽容来满足自己的某些爱好。她喜欢阅读甚于针线活,喜欢穿戴打扮、“开创时尚”甚于读死书、死读书。不过,她最喜欢的还是写作。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她幼年时的家庭生活:一群形体优美、皮肤光洁、头发棕褐、牙齿齐整、嗓音悦耳、说话率直的兄弟姐妹们,快乐地生活在一起。陌生人的到来会使他们缄口不语。但是,每当独处时,他们便会无拘无束地交谈,让自己快乐无比,以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评价、谴责、认同、赞美。愉快的家庭生活对玛格丽特的性格产生了很大影响。孩提时,她就会数小时独自一人散步、沉思冥想,与自己讨论“她意识中出现的一切”。她对任何活动都不感兴趣。玩具不能使她开心,她既不会学外语,也不会像其他人那样穿戴打扮。她最大的乐趣则是发明自己穿戴的服饰,而别人又不能模仿。曾几何时,我这个“猫妈”在全职育儿的道路上行色匆匆、心急如焚,事业和家庭的双重枷锁让我喘不过气来。所以,尽管我在教育Andv和Albert的问题上抱有理想主义倾向,但我仍然避免不了在遇到教育难题时忘记生活的快乐带给儿童的心智的全面促进作用,这远远不是幼儿园或花费昂贵的培训机构能够满足的。我常想,为什么成千上万的家长无视这种不需花钱的教育转而求其次?学校在考虑家园共建的时候,是否把某些理论问题想象得太过复杂化,从而导致了某种程度的现实生活层面的缺失?倘若把家庭教育的重心放在生活修养方面,是不是就可以提高儿童的品格修养、减少大量问题儿童的产生呢?有一次,我跟几个教育杂志的年轻编辑们聊天,听他们诉说工作中遇到的烦恼,了解到眼下许多报刊、杂志充斥着大量的伪论文,都是教师拼接或者理论教条化的,而鲜有既懂教育又在育儿生活中有耐烦之心的家长们投来的稿子,即便有也是浅尝辄止。因此太多的基础教育理论拘囿于教室里的“主题活动”,多是老师们挖空心思做出来的优秀教案,却常常费力不讨好,读者少之又少。其实,生活的快乐、生命的幸福永远是最高级的课堂。然而,激烈的社会竞争和残酷的生存压力对“80后”父母们创造和谐美好家庭生活造成了冲击。我所在的社区,有一家生了四个孩子——两个女儿和一对儿双胞胎儿子。父母整天忙碌,在乡下开办厂矿,干脆把四个孩子托给农村来的姨婆加上两个老保姆照管。可是,既然生下了孩子却又不能够亲自照顾,即便给孩子们再好再优裕的物质生活,孩子们也不能享受到大家庭的欢娱和父母在身边的温暖啊!据我观察,这对双胞胎儿子有“虐猫”倾向:不让他们伤害小动物就大哭,哭闹过程中不要姨婆和保姆哄劝,只需要小姐姐温暖的怀抱和甜美的笑容,实乃严重缺乏母爱和情感的慰藉所致啊。P9-11

    书摘与插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