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刊: 健康杂志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 学报 中国医学 卫生总论 报刊选摘 理论书籍 资料
保健: 新闻 评论 疾病 症状 养生 用药 护理 急救 四季 美容 两性 休闲 搜索
中医:·常识·教材·思考·中药·新药·医理·临床·针骨·民族·文化·著作·验方·图谱·食疗·药市·更多
  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100md首页 > 医学 > 中医学 > 中医临床 图书编号:22815762
图书分类
保健/心理健康
      男性
      女性
      中老年
      孕产妇
      运动健身
      饮食营养 食疗
      中医养生保健
      常见病预防和治疗
      健康百科
      性保健
      心理健康.心理学
医学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医药卫生教材
      医学类考试
      预防医学 卫生学
      老年病学
      精神病 心理病学
      肿瘤学
      药学
      影像医学
      放射学
      麻醉学
      急诊急救
      检验诊断
      特种医学 民族医学
      护理学
      中医学
      中西医结合
      图谱
      医学工具书
      专家医话
      影印版 原版
      医疗器械
      医院管理
      医学写作 医学信息检索
      其他
      超声医学
      核医学
家庭教育
      育儿/早教
      亲子/家教
      成功案例
      青春期教育
      素质教育
      心理辅导
      报考/留学
生活百科
      购物/置业/理财
      科普读物.人类故事
      家居装潢
      爱车一族
      实用法律
      生活常识
      家居与风水
      时尚/美妆
      其它各类
 
《吴天士医话医案庥(明清名医医话医案丛书)》
作者:(清)吴天士 原著,张存悌,赵效勤,白龙 编校
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7/1
ISBN:9787538175219 定价: 30.00元


        编辑推荐

    《吴天士医话医案集》由清初著名儒医吴天士的《医验录初集》和《医验录二集》综合编辑校点而成。《吴天士医话医案集》内含《兰丛十戒》、《破俗十六条》、《医医十病》3篇医话和吴氏医验病例203则,以伤寒、内伤、虚劳病症为多,间以杂病。吴氏医宗伤寒,精于脉诊,屡起疑难重症,特色鲜明。如擅用附子,彰显火神派风格。善治阴证,尤精于真寒假热即阴火的辨析,此为本书之精华所在。善于思辨,独创许多新见解,予人诸多启迪。其3篇医话以破除时俗,针砭庸医流弊为主旨,观点鲜明,语言犀利,颇多警世之句,值得品味。

    内容推荐

    《吴天士医话医案集》根据清初名医吴天士的《医验录初集》和《医验录二集》综合编辑校点而成。《医验录初集》初刻于1684年,是吴天士1681—1683年两年的临症实录计101案,分上、下两卷,病种涉及伤寒、内科、儿科、妇科、五官科疾病。卷首另有《兰丛十戒》医话1篇。《医验录二集》初刻于1753年,系吴氏自1685—1703年“计十余年来奇验者不下数千。内容侧重伤寒、内伤、虚劳病症,间有部分杂症。卷首另有《石皮俗十六条》、《医医十病》医话2篇。

    目录

    吴天士学术思想探析自序(《医验录初集》)自序(《医验录二集》)凡例 医话篇兰丛十戒医医十病破俗十六条 医案篇伤寒(含阴证) 虚人外感 停食外感(2例) 伤寒下利 伤寒热结在里(3例) 伤寒失表(3例) 伤寒误清(4例) 伤寒误补 伤寒夹阴(2例) 伤寒入经(3例) 太少两感(3例) 少阳证 少阳胁痛 太阳兼阳明 阳明寒郁 热入阳明 中寒(9例) 夏月中寒(3例) 阴证误表(8例) 阴证误清(2例) 阴证误滋 阴证误下 虚阳上浮(5例) 戴阳(13例) 虚阳外越(2例) 真热假寒证(4例)内伤 劳倦内伤(8例) 伤食(8例) 不食 食厥(9例) 中证(5例) 服药内伤(4例) 虚痨(25例) 虚证(4例) 虚脱杂症 目疾 眩晕 疸证(2例) 狂证 心疾 舌疮 不寐(2例) 慢惊 痢疾 泄泻 疟疾(9例) 呕吐(6例) 霍乱 浮肿 喘嗽(9例) 渴证 奔豚 伤暑 吐血(3例) 便血 血箭 崩漏 胎动 热入血室 寒入血室 产后(6例) 阴虚喉痛 胸胁痛 尾闾痛 腹痛 臂痛 痞块编校后记  
  推存给朋友,获取积分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