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刊: 健康杂志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 学报 中国医学 卫生总论 报刊选摘 理论书籍 资料
保健: 新闻 评论 疾病 症状 养生 用药 护理 急救 四季 美容 两性 休闲 搜索
中医:·常识·教材·思考·中药·新药·医理·临床·针骨·民族·文化·著作·验方·图谱·食疗·药市·更多
  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100md首页 > 医学 > 中医学 > 基础理论 图书编号:22723780
图书分类
保健/心理健康
      男性
      女性
      中老年
      孕产妇
      运动健身
      饮食营养 食疗
      中医养生保健
      常见病预防和治疗
      健康百科
      性保健
      心理健康.心理学
医学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医药卫生教材
      医学类考试
      预防医学 卫生学
      老年病学
      精神病 心理病学
      肿瘤学
      药学
      影像医学
      放射学
      麻醉学
      急诊急救
      检验诊断
      特种医学 民族医学
      护理学
      中医学
      中西医结合
      图谱
      医学工具书
      专家医话
      影印版 原版
      医疗器械
      医院管理
      医学写作 医学信息检索
      其他
      超声医学
      核医学
家庭教育
      育儿/早教
      亲子/家教
      成功案例
      青春期教育
      素质教育
      心理辅导
      报考/留学
生活百科
      购物/置业/理财
      科普读物.人类故事
      家居装潢
      爱车一族
      实用法律
      生活常识
      家居与风水
      时尚/美妆
      其它各类
 
《浙江医药曲折历程(1840-1949)》
作者:朱德明 编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3/1
ISBN:9787500499633 定价: 59.00元


        内容推荐

    《浙江医药曲折历程(1840-1949)》共分六章,第一章医药曲折历程的地域时代背景,第二章人民军医机构,第三章医药学家,第四章药业的变迁,第五章瘗葬和禁烟,第六章中医药学与书画、宗教医药学、民间医药习俗。近代浙江医药曲折历程的大量篇幅已镶嵌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浙江医药曲折历程(1840-1949)》作者的拙著《民国时期浙江医药史》中,阅读时需互补,相得益彰。1840-1949年,浙江医药工作者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谱写了辉煌灿烂的科技文明史,名医辈出,佳作叠现,中、西医学模式异彩纷呈,中、西医药文化绵延不绝,为丰富和发展中华科技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近代浙江医药的曲折历程,是一段不断改进、时刻革新的历程。《浙江医药曲折历程(1840-1949)》可应用于医学、医史文献学、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旅游管理学、社会学、目录版本学、方志学、民俗学等领域的研究。

    目录

    第一章 医药曲折历程的地域时代背景

    第二章 人民军医机构

    第一节 泰顺双溪口红军山洞医院

    第二节 温州地区红军、游击队卫生工作

    第三节 新四军浙东游击队卫生工作

    一 初期卫生工作

    二 三北游击队司令部成立后的卫生工作

    三 第二次自卫战中的后方医院工作

    四 抗战时期的医疗卫生工作

    第三章 医药学家

    第一节 1840-1911年医药学家

    第二节 1912-1949年医药学家

    第四章 药业的变迁

    第一节 药材丰富

    第二节 主要中药店堂

    一 杭州地区

    二 宁波地区

    三 温州地区

    四 嘉兴地区

    五 湖州地区

    六 绍兴地区

    七 金华地区

    八 衢州地区

    九 舟山地区

    十 台州地区

    十一 丽水地区

    第三节 中药制作

    一 中成药配伍

    二 中药材保管及营销

    第四节 人参及制胶业

    一 参燕业

    二 制胶业

    第五节 西药店(房)

    第六节 西药及医疗器材生产

    一 药品生产

    二 医疗器材制造

    第五章 瘗葬和禁烟

    第一节 瘗葬

    第二节 禁烟

    一 清末的禁烟

    二 民国时期的禁烟

    第六章 中医药学与书画、宗教医药学、民间医药习俗

    第一节 中医药学与书画

    第二节 宗教医药学

    第三节 民间医药习俗

    一 沐浴

    二 少数民族医药

    三 医药谚语

    四 医药风俗

    后记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张品纯,1873-1953年在世,字蕴光,文成县南田镇下满村人。在西坑安福寺设馆教学,23岁时获选公费赴日本大学留学。1932年回家,研习中医,特别精通陈修园医理,尤其擅长妇科、儿科。医德高尚,邻里前来求诊,从不收诊费,深受百姓称颂。

    赵玉兰,光绪年间名医,世居文成县里阳澄江头村。幼聪敏,不畏强权。一次为亲戚纠纷仗义奏本,因法官受贿,以致沉冤海底。又贴告白,反被追捕,从此隐居家乡,筑“芝兰书室”,潜心研究医学。几年间,医道大明,治病妙手回春。光绪丙子年,时疫盛行,提督孙军门患病,靠玉兰救治得生,保举先生为五保军功,奏巡抚设浙江官医局,聘先生为官医局主任。但玉兰志在民间治病,即以病辞归,迁居凿口,设立仁济医室,给药施医,无钱者免收医药费,深得乡里赞许。晚年,赵玉兰著有《脉理启蒙》、《救急要览》、《医宗心镜》、《芝兰庭训》诸书,惜因辗转传抄,已散佚。宣统元年(1909),因病医治无效而卒,时年60岁。

    裘吉生,初名庆元,生于1873年,卒于1947年,享年75岁,绍兴人(原籍嵊县)。弱冠为钱庄学徒,患肺痨,诸医罔效,遂自学本草,得单方而愈。后致力学医,兼为人治病。时同乡徐锡麟、秋瑾鼓动革命,裘化名激声,加入同盟会。及徐、秋先后就义,裘以医为掩护,远走东北,因有机会认识日本医界名士,并获看到珍贵医籍,乃专心收集研究。民初,事平返绍,改名吉生,正式行医。素重医德,手订医德10多条,张于座右。时孙中山偕胡汉民来绍,胡患赤痢,裘治之而愈。中山先生乃书“救民疾苦”四字相赠。曾任神州医药会绍兴分会会长。1915年创办《绍兴医药学报》(月刊),并编医学丛书,名日《国医百家》。1921年移居杭州,时年49岁,为纪念学医33年,乃设立三三医社,出版《三三医报》,1928年当选为浙江中医协会常务监委,翌年,民国政府卫生部提出“废除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的障碍案”,全国中医界会集上海、召开大会,抗议废除中医政策,裘为浙江代表之一,在会上慷慨演讲,鼓舞斗志。裘氏行医40年,擅长内科虚损,在杭曾创办三三医院,一生收入,除购书印书之外,一无所蓄。抗战时,远迁浙西,流离无定。……  
  推存给朋友,获取积分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网站申明 访问帮助 站内搜索 联系我们 推荐给朋友 ©Copyright 2000-2017 百拇医药网 京ICP备050683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