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100md首页 > 医学 > 预防医学 卫生学 > 医学卫生统计 图书编号:22626860
 
《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模式研究——基于对SARS和A(H1N1)事件分析》
作者:童文莹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3/1
ISBN:9787509729809 定价: 59.00元
        内容推荐

    正在迅速推进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中国,同时也进入了社会风险的高发阶段。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近年来,公共卫生事件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灾难。其中,2003年的SARS事件、2009年的A(HIN1)事件,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同时,也为总结经验和教训、构建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应对社会风险的长效体制和机制提供了契机。

    《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模式研究:基于对SARS和A(H1N1)事件分析》作者基于中国的应急实践和经验,对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的新模式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讨。

    作者简介

    童文莹,博士,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师,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参编参著论文集两本,研究方向为应急管理和社会保障。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框架与方法

    第二章 现代风险的社会管理

    第一节 现代风险社会所带来的挑战

    第二节 未知风险的社会管理应对

    第三节 中国转型期风险社会的特点及其管理

    第三章 中国SARS事件的应急管理

    第一节 SARS事件的时间序列分析

    第二节 SARS事件的决策过程和管理行为分析

    第三节 SARS事件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分析

    第四章 SARS事件应对中的“冲击-回应”型管理模式

    第一节 “冲击-回应”型管理模式成因

    第二节 “冲击-回应”型管理模式适用条件分析

    第三节 “冲击-回应”型管理模式的“结构-功能”分析

    第五章 中国A(H1N1)流感事件的应急管理

    第一节 A(H1N1)流感事件的时间序列分析

    第二节 A(H1N1)流感事件的决策过程和管理行为分析

    第三节 A(H1N1)流感事件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分析

    第六章 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主动”型管理模式的建构

    第一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主动”型应急管理模式

    第二节 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制的重构

    第三节 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转变

    第四节 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整合

    参考文献

    附录 既往相关研究

    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医患关系“集体不信任”现象研究

    建立良性医患关系尚需体制完善:基于“徐宝宝事件”的案例研究

    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公立医疗机构改革再探

    中国巨灾灾后动员的比较分析--以“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为例

    后记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贝克认为,在现代风险社会,“只要风险没有获得科学的认识,它们就不存在。”①也就是说,科学判断对真理的垄断迫使人们自己运用所有科学分析的方法和手段达到对风险的认知,伴随科学不可靠性的增长,未被认知的可疑风险的灰色区域也在增加。所以,当信息在社会中不能进行开放的沟通,就会造成社会对风险信息的认知和学习的障碍,当危机发生后,其所产生的社会恐慌和产生危机的相关风险信息认知缺位,风险也随之放大、递增,并最终导致更大的公共社会危机发生。

    因此,从上述意义说,需要加强社会对风险信息的沟通,沟通的目的就是用信息碰撞产生的认知去抵御信息缺位产生的风险。知识和信息具有建构现代社会架构、制度、发展基石的重要功能。然而,现代社会的复杂多元化、分工细致化、高度依赖性等特征常常因为不同的立场、利益或内涵,导致沟通的冲突和紧张、低效甚至无效。因为工具理性式地运用有限的知识,却经常引起大量由信息缺位状态导致的风险产生。“无知”转而变成风险的最大来源。②认知缺位遍布于各个领域:风险制造者的“信息认知缺位”,如科学技术发明者对可能引发风险的信息认知缺位;风险传递者的信息认知缺位,如管理部门和媒体等对可能引发风险的信息认知缺位;风险接受者的认知缺位,如公众等对可能引发风险的信息认知缺位。这些因素共同促使风险因素转化为事实上的风险爆发,引发公共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