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100md首页 > 家庭教育 > 家教方法 > 家教方法 图书编号:22615913
 
《好妈妈口袋书-换个眼光看孩子》
作者:李贤国 著,童趣出版有限公司 编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1
ISBN:9787115272706 定价: 16.80元
        编辑推荐

    1、专业儿童心理咨询师,帮助父母解决教养孩子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2、实用又专业。

    3、灵巧精致的口袋书形式,适合年轻的妈妈们放在身边常读常新,随时应用。

    4、口袋书的形式,字数不多,字字珠玑,同时案例丰富,技巧实在,解决父母工作繁忙无法阅读大部头家教书的困扰。

    5、著名家庭教育专业,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孙云晓,《学前教育》杂志主编杜继刚,推荐作序。

    内容推荐

    《好妈妈口袋书》系列的作者均为专业儿童心理咨询师。系列01/02为台湾作者李贤国女士,她从事20余年的儿童教育、咨询工作,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也是一位非常有教育智慧的母亲,经常在台湾各地及亚洲各国就家庭教育、儿童咨询方面做培训、演讲。应广大听众的要求,写下的这两本富含儿童咨询经验和技巧的口袋书,深入浅出地通过理论和大量案例,以及直接的技巧展示,帮助妈妈摆正心态、学习正确的教育方法。在台湾一经售出就一版再版,非常热销。相信在内地也会非常契合父母教育孩子的具体需求!

    《换个眼光看孩子》,帮助父母学会用正向的思维去对待孩子,用6个步骤来正向引导孩子,从而教育出越来越优秀的孩子。从父母心态的准备、基本的理论准备、基本的正向谈话技巧出发,一步步带领父母学会正向引导孩子的方法。方法极为实用可信,让人看了就想行动起来。

    换个眼光看孩子

    作者简介

    李贤国儿童教育专业出身,从事儿童工作20多年,有丰富的儿童咨询辅导经验,常被邀请担任亚洲多国教养机构的讲员和培训师。深知和孩子的互动不是使用技巧灌输知识、不是运用方法纠正错误行为,而是用生命陪伴,用心和他们建立关系、尽力了解他们的需求。是一位悉心养育了3个优秀儿子的好妈妈,有一位全力支持她的好丈夫。作者结合自身教养经验和专业知识,用实用浅显的口袋书形式,给爱孩子却有些无所适从的父母和教养者随时随地的专业帮助。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认证“家庭教育专业人员” 台北市阳明全人关爱协会主任暨协谈部督导 彩虹爱家生命教育协会讲师 真善美幼儿教育协会讲师北京红十字会心灵阳光工程讲师 马来西亚文桥传播中心生命花园讲师

    目录

    第一章 让你做梦都会笑的孩子 勾勒对孩子的梦想 让梦想引导我们前进 学习放下,让孩子走出自己的路 放下焦虑感 放下权威感 放下优越感第二章 大人小孩都有需求 我们的需求 生理的需求 生理需求没有满足的结果 生理的满足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心理的需求 归属 权力 自由 乐趣第三章 关系是一切的基础 高质量的关系让学习效果加分 建立信任关系优先于教导 永不放弃的爱建立稳固的关系第四章 引导孩子正向发展的6个Step Step1 教养者的动机比问题重要 Step2 对孩子示范正向的生命 Step3 找出孩子正向的动机 Step4 给予孩子成功的机会 Step5 和孩子做正向的对话 把人和问题分开 找出正向行为 以“自我期待”引导孩子前进 Step6 培养孩子新的能力 表达信任 建立习惯 示范表达

    媒体评论

    推荐序 1

    世界上很多难题的解决仅是因为换了新的角度去看,就发现了解决方法。李贤国女士给家长们提供的正是新的角度、新的眼光。方法看似简单,但事实上,视角变了之后,大多数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目前众多的家庭教育类书籍关注点大都集中在孩子上面,而本书却将家长们的视角引向自身。从对孩子的期望,到与孩子的关系,再到管教行为的动机,李贤国女士将为人父母的准则一一给出,让家长读者们重新审视自身,省察思考。

    奇妙的是,反省之后,我们发现问题往往不是出在孩子身上,而是出在我们家长自己身上。是我们的看法错了,是我们的做法错了。当你大声训斥孩子的时候,你是否想到这是在自私地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而不是在帮助孩子呢?当你抱怨孩子总是不长进的时候,你是否想到是你过于急躁,缺乏等待的耐心呢?当你痛恨孩子样样落后的时候,你是否想到这是因为你没有发现孩子的才能,没有给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呢?

    在带领读者找到问题的根源后,作者紧接着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并在有限的篇幅内尽量多地给出了成功案例。不愧是从业多年的咨询师和家庭教育专家,作者给出的实例 推荐序 1

    世界上很多难题的解决仅是因为换了新的角度去看,就发现了解决方法。李贤国女士给家长们提供的正是新的角度、新的眼光。方法看似简单,但事实上,视角变了之后,大多数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目前众多的家庭教育类书籍关注点大都集中在孩子上面,而本书却将家长们的视角引向自身。从对孩子的期望,到与孩子的关系,再到管教行为的动机,李贤国女士将为人父母的准则一一给出,让家长读者们重新审视自身,省察思考。

    奇妙的是,反省之后,我们发现问题往往不是出在孩子身上,而是出在我们家长自己身上。是我们的看法错了,是我们的做法错了。当你大声训斥孩子的时候,你是否想到这是在自私地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而不是在帮助孩子呢?当你抱怨孩子总是不长进的时候,你是否想到是你过于急躁,缺乏等待的耐心呢?当你痛恨孩子样样落后的时候,你是否想到这是因为你没有发现孩子的才能,没有给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呢?

    在带领读者找到问题的根源后,作者紧接着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并在有限的篇幅内尽量多地给出了成功案例。不愧是从业多年的咨询师和家庭教育专家,作者给出的实例都非常典型,契合家长的需求。

    在从事青少年问题研究的几十年里,我常常有这样的感悟:教育孩子的问题说到底,是对生命意义的探讨,是对生命价值的判定。这本小小的口袋书正是要撼动家长们对生命本质的看法,进而彻底改变教养孩子的方法。

    如果你认为每个孩子的生命价值都非常的宝贵,那么你就容易发现孩子身上的天赋才能;如果你明白孩子的生命与你的生命是完全平等和独立的,那么你就能够尊重孩子和换位思考;如果你看到孩子活泼的生命就懂得感谢上天,那么你就可以超越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环境,带你的孩子走得更远。

    孙云晓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

    《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总编辑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

    推荐序2

    这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慢慢看的精致小书。

    作者凭借多年儿童辅导和心理治疗方面的实战经验和技巧,怀着一颗充满了爱与信任的父母心,在书中很好地解决了家庭教育读物中通常存在的理论与实务之间的落差。书中一项项具体的建议实操性极强,令人看完后马上就想行动起来。有人说:“最伟大的真理往往简单得难以置信。”这正是我读完这本书后的感觉。

    通过浅显易懂的文字,作者丝丝入扣地澄清了重要的教育理念,在日常家庭教育行为的明晰化、流程化方面作了既有趣又有益的探讨。书里一个个蕴含着作者教育智慧与强烈爱心的案例,和精心提炼出来的操作步骤,足以为身处儿童养育第一线的父母示范:如何正确地看待孩子,如何看到孩子外在行为背后的正向动机,如何通过有效地谈话激发孩子的正向动机,从而教养出让父母做梦都想笑的孩子——原来,只要透过正向的新眼光,再难管教的孩子,都有可爱美好的一面;只要通过正确的方法,即使在外人看来“无可救药”的孩子,都能一点一点进步,最终发展良好甚至优异!

    灵动精致的口袋书风格,便于父母和其他儿童教育者随时放在身边不断体会和思索。我相信其中的很多话语,都能令人常读常新。

    杜继刚 《学前教育》杂志主编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学习放下,让孩子走出自己的路每个人心中对孩子的期待都不太一样。有的人在意他是不是一个守规矩的孩子:有的人希望他能有礼貌、学会尊重别人;有的人期待看到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有的人认为只要孩子品格端正就足够了……其实没有标准答案,只要不违背爱和教养的基本原则,就看我们着重的方向了。那么要如何达成这些期待呢?教养的过程是很重要的。我们不能单单要孩子做到我们的要求,而忽略了他们的独特性和成长、学习的空间。当孩子的行为和决定跟我们主观的经验冲突时,你会如何做呢?此时你能不能耐心去听孩子的心声?能不能跟孩子讨论各种可能的情况?能不能在适当的范围内尊重孩子的感受和决定?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上,父母师长很需要“放下”自己,让孩子走出属于自己的路,他们才能自发地迈向我们所期待的美好蓝图。我认为教养者至少在3个方面要学习“放下”: 放下焦虑感当我们的孩子在学习上比其他同龄的孩子慢、功课也比较落后时,做父母的你会担心、害怕吗?怕他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怕他在班上没有竞争力?怕考试考不好?怕影响将来的升学和前途?……如果我们有这些害怕,那么就会失去平静的心,容易慌张、焦虑,从而激发我们更加严格地督促孩子。我的小儿子的初中老师曾经不止一次跟我说:“××妈妈,你儿子很不错,在班上人际关系也很好,但就是功课不太跟得上。如果你多陪陪孩子读书,他再努力一些,功课就可以更好了。”由于儿子从小是我一手带大的,我非常清楚他的学习状况:他是个很认真读书、做作业的孩子,我陪他的时间也不少。如果在他已经尽力的情况下,成绩还是不够好,那就不是“陪伴”和“再努力”的问题,而是“时候”的问题了。 因此,我常常安慰老师:“老师,我知道您很关心我的孩子,但请不要担心,有些孩子就是开窍比较晚。再等一段时间,也许他的学习能力就会大大提升了。”老师听我这样讲,总是很傻眼地看着我。大多数家长都会很紧张地继续跟老师讨论:如何让孩子再多读一点书,只有我安慰老师不要再担心。事实上,我不是不在意孩子的学习,而是因为我很了解自己孩子的状况,所以我可以不被老师那语重心长的“建议”所影响,进而把自己的担心化为对孩子的“逼迫”。我想这样反而会让孩子更气馁、更沮丧,甚至还有可能丧失学习的兴趣。我非常喜欢一本名为《阿虎开窍了》的图画书(台湾上谊文化出版)。书里描述一个叫“阿虎”的孩子,由于学习、发展都比其他孩子慢,因此,虎爸爸非常担心,常常盯着阿虎看。虎妈妈倒是比较有耐心和信心,她跟虎爸爸说:“他只是慢一点开窍……你一直盯着他看,他就开不了窍了。”听虎妈妈这么说,虎爸爸就尽量不让孩子发现他的担忧,只是默默地看着孩子、陪着孩子。在慢慢的等待中,有一天,时候到了——阿虎终于开窍了!他突然什么都会:会说话、会写字、会干干净净地把餐桌上的饭吃完……虎爸爸也终于笑了!“时候到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如果孩子对学习能保有持续的兴趣,也能接受各样知识的启发,那么当他累积到一个适当的时间,所有已经学会的东西就会串连起来。这就好像建设高速公路,建造过程看起来虽然是断断续续的,而且时常需要在路口放上“此路不通”的告示牌,然而一旦盖好,路与路相连后,就是四通八达,去哪儿都不是问题了。儿子上高中后,果然如我所期待的——“开窍”了!虽然他就读的不是明星高中,但仍然能在读书气氛不很浓厚的环境下,保持对学习的热情,考试成绩常在前3名。他最后以第1名毕业,并得到老师的青睐,获选为学校唯一的“优秀学生”,代表学校去外地领奖。我们会对孩子的学习及发展感到焦虑吗?不要让这种不安成为孩子学习中的压力,只要我们耐心陪伴,温柔引导,孩子总有一天会开窍的。P7-11

    书摘与插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