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2年全国中医外科学、中医肛肠科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点精析》 |
作者:全国中医药类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命题研究组 编写 |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1/1/1 |
ISBN:9787117139182 |
定价: 49.00元 |
|
内容推荐
为了帮助和配合参加中医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生更有效地进行专业知识的复习与再学习,以便掌握好基本理论知识和考试的基本要求,编者们组织了长期参与国家中医药类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命题研究和考前辅导工作的专家,依据各科考试大纲的要求编写了这本《全国中医外科学、中医肛肠科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点精析》。书中对于近些年来一直作为考试重点的内容以黑体标注,常出题的部分以黑体加底色标注。本书包括中医外科学和中医肛肠科学两大部分,每一部分都是单独的考试科目,便于考生复习。
目录
中医外科学部分
第一单元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
第二单元 中医外科学范围、疾病命名及基本术语
第三单元 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第四单元 中医外科疾病辨证
第五单元 中医外科疾病治法
第六单元 中医外科调护
第七单元 疮疡
第八单元 乳房疾病
第九单元 瘿
第十单元 瘤、岩
第十一单元 泌尿男性疾病
第十二单元 周围血管疾病
第十三单元 其他外科疾病
第十四单元 肛门直肠疾病
第十五单元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第十六单元 西医普通外科
中医肛肠科学部分
第一单元 中医肛肠科学概论
第二单元 痔
第三单元 息肉痔(直肠息肉)
第四单元 肛隐窝炎
第五单元 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第六单元 肛漏(肛瘘)
第七单元 肛裂
第八单元 脱肛(直肠脱垂)
第九单元 大肠癌
第十单元 下消化道出血
第十一单元 炎症性肠病
第十二单元 便秘
第十三单元 肛门周围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
第十四单元 体液与营养代谢
第十五单元 休克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单元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
要点1中医外科学发展简史
中医外科学的起源要追溯到远古时期,可以说医学起源于外科。在原始社会,人们在劳动和生活中与野兽搏斗,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创伤,从而自发产生了用植物包扎伤口、拔去体内异物、压迫伤口止血等最初的外科治疗方法。以后发展到用砭石、石针刺开排脓治疗脓肿,可以说砭针是最早的外科手术器械。殷商时期出土的甲骨文已有外科病名的记载,如“疾自(鼻病)、疾耳、疾齿、疾舌、疾足、疾止、疥”等。周代已经有了专门的外科医生,《周礼·天官》中所载“疡医”即指外科医生,主治肿疡、溃疡、金创和折疡。《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书中已有痈、疽、金疮、痔疾、皮肤病等许多外科病的记载,并叙述了砭法、灸法、熨法、熏法、角法(拔罐法)、按摩等疗法。
作为中医学第一部经典,《黄帝内经》为中医药学建立了系统的理论基础。《黄帝内经》涉及的外科疾病近30种,包括《素问》中的丁、痤、痤、痔、口疮、疝、厉风、瘕等,其中《灵枢》中论述了人体不同部位的痈疽l7种。书中提出的“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的理论,现仍是外科疮疡类疾病证治的理论基础,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中的“膏梁(粱)之变,足生大丁(丁与疔同)”等,并最早提出用截趾手术治疗脱疽。
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外科的贡献较大。书中建立的辨证论治方法对中医外科疾病的证治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书中对肠痈、寒疝、蛔厥等外科病证的诊治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所载大黄牡丹皮汤、薏苡附子败酱散、乌梅丸等至今仍为临床所采用。汉末华佗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外科医生,他第一个应用麻沸散作为全身麻醉剂,开展了死骨剔除术、剖腹术等,堪称外科鼻祖。
两晋、南北朝时期由龚庆宣所撰的《刘涓子鬼遗方》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外科学专著。书中主要内容是痈疽的鉴别诊断与治疗,载有内治、外治处方140个。该书最早记载了根据局部有无“波动感”辨脓,并指出破脓时切口应选在下方。首创用水银膏治疗皮肤病,比其他国家早了6个世纪。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记载了许多简易有效的医方与外治方法。书中提出了用海藻治疗瘿病,是世界上最早应用含碘食物治疗甲状腺疾病的记载。提出用狂犬脑组织外敷伤口治疗狂犬咬伤,开创了用免疫法治疗狂犬病的先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