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2年全国中药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点精析(初级士)》 |
作者:全国中医药类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命题研究组 编写 |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1/1/1 |
ISBN:9787117139229 |
定价: 89.00元 |
|
内容推荐
《全国中药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点精析(初级士)》由全国中医药类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命题研究组编写。本书依据《考试大纲》和《考试指南》的要求,首先列出“考纲要求”,并用表格的形式,分别列出“细目”和“要点”,用以介绍本单元的考试重点;然后按照要点进行知识内容的分析,列为“考点精析”。在“考点精析”中,对考生必须注意的复习重点用黑体字标出;并在分析多种复习考试题集和考试例卷的基础上,总结出一些常考内容并在黑体字的基础上配上底色;此外,对于某些药物,编者们以星级区分其重要性,以供考生复习时参考。本书共包括中药学、中药化学、方剂学、中医基础理论、中药药理学、药事管理、中药药剂学、中药调剂学、中药炮制学、中药鉴定学部分,每一部分都是单独的一个考试科目,独立成章,便于考生复习。
目录
中药学第一单元 中药学的发展第二单元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第三单元 中药炮制第四单元 药性理论第五单元 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第六单元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第七单元 解表药第八单元 清热药第九单元 泻下药第十单元 祛风湿药第十一单元 化湿药第十二单元 利水渗湿药第十三单元 温里药第十四单元 理气药第十五单元 消食药第十六单元 驱虫药第十七单元 止血药第十八单元 活血化瘀药第十九单元 化痰止咳平喘药第二十单元 安神药第二十一单元 平肝息风药第二十二单元 开窍药第二十三单元 补虚药第二十四单元 收涩药 中药化学第一单元 绪论第二单元 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第三单元 糖和苷类化合物第四单元 蒽醌类化合物第五单元 香豆素类化合物第六单元 黄酮类化合物第七单元 萜类和挥发油第八单元 三萜类化合物第九单元 甾体类化合物第十单元 生物碱第十一单元 鞣质 方剂学第一单元 总论第二单元 解表剂第三单元 泻下剂第四单元 和解剂第五单元 清热剂第六单元 祛暑剂第七单元 温里剂第八单元 补益剂第九单元 固涩剂第十单元 安神剂第十一单元 开窍剂第十二单元 理气剂第十三单元 理血剂第十四单元 治风剂第十五单元 治燥剂第十六单元 祛湿剂第十七单元 祛痰剂第十八单元 消食剂第十九单元 驱虫剂 中医基础理论第一单元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第二单元 阴阳学说第三单元 五行学说第四单元 五脏第五单元 六腑第六单元 奇恒之腑第七单元 气血津液第八单元 经络第九单元 病因第十单元 发病第十一单元 病机第十二单元 防治原则 中药药理学第一单元 中药药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第二单元 解表药第三单元 清热药第四单元 泻下药第五单元 祛风湿药第六单元 芳香化湿药第七单元 利水渗湿药第八单元 温里药第九单元 理气药第十单元 消食药第十一单元 止血药第十二单元 活血化瘀药第十三单元 化痰、止咳、平喘药第十四单元 安神药第十五单元 平肝息风药第十六单元 开窍药第十七单元 补虚药第十八单元 收涩药第十九单元 驱虫药 药事管理学第一单元 药事与药事管理第二单元 药品与药品标准、药品管理分类及药师职责第三单元 药事组织管理第四单元 中药管理第五单元 药品管理法的主要内容第六单元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第七单元 药品监督管理第八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第九单元 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第十单元 医疗卫生系统职业道德规范及卫生行业作风建设 中药药剂学第一单元 中药药剂学绪论第二单元 制药卫生第三单元 粉碎、筛析与混合第四单元 散剂第五单元 浸提、分离、浓缩与干燥第六单元 浸出制剂第七单元 液体药剂第八单元 注射剂(附:眼用溶液剂)第九单元 外用膏剂第十单元 栓剂第十一单元 胶剂第十二单元 胶囊剂第十三单元 丸剂第十四单元 颗粒剂第十五单元 片剂第十六单元 气雾剂第十七单元 膜剂第十八单元 中药制剂的稳定性第十九单元 中药制剂的生物有效性评价第二十单元 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 中药调剂学第一单元 绪论第二单元 调剂人员的职责与道德规范第三单元 中药处方与处方应付第四单元 中药配伍及用药禁忌第五单元 合理用药第六单元 特殊中药的调剂与管理第七单元 中药用量与计量第八单元 中药调剂设施及工作制度第九单元 饮片调剂操作规程第十单元 中成药调剂操作规程第十一单元 中药临方炮制第十二单元 中药煎服第十三单元 药品采购与供应第十四单元 中药品质变异第十五单元 影响中药品质变异的因素第十六单元 中药养护技术第十七单元 常用中药的养护 中药炮制学第一单元 中药炮制学概况第二单元 炮制与临床疗效第三单元 中药炮制的目的及对药物的影响第四单元 中药炮制的分类及辅料第五单元 炮制品的质量要求及贮藏保管第六单元 净选加工第七单元 饮片切制第八单元 炮制方法各论及其主要药物 中药鉴定学第一单元 中药鉴定学的含义和任务第二单元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第三单元 中药的鉴定第四单元 根及根茎类中药第五单元 茎木类中药第六单元 皮类中药第七单元 叶类中药第八单元 花类中药第九单元 果实种子类中药第十单元 全草类中药第十一单元 藻、菌、地衣类中药第十二单元 树脂类中药第十三单元 其他类中药第十四单元 动物类中药第十五单元 矿物类中药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中药学
第一单元 中药学的发展
一、考纲要求
二、考点精析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医临床各专业和中药各类从业人员必备的专业知识。由于中药中以植物药材居多、使用也最普遍,故古人将中药学或中药称为本草。浩如烟海的中医药文献记录着我国人民发明和发展中医药学的宝贵经验和卓越贡献。它既是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又是研究和发展中药学的基础。
细目 历代中药本草
1.《神农本草经》
(1)作者:不详。该书并非出自一人之手。
(2)成书年代:一般认为,该书约成于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公元前1世纪一公元1世纪),一说是该书成书于东汉末年(公元2世纪)。
(3)主要内容:全书载药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按药物功效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120种,功能滋补强壮,延年益寿,无毒或毒性很弱,可以久服;中品120种,功能治病补虚,兼而有之,有毒或无毒,当斟酌使用;下品125种,功专祛寒热,破积聚,治病攻邪,多具毒性,不可久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