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100md首页 > 家庭教育 > 家教方法 > 家教方法 图书编号:22573246
 
《失败向左成功向右》
作者:武鹏程 编著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1
ISBN:9787512703193 定价: 24.80元
        编辑推荐

    抛弃“不能失败”的思想,把孩子的失败看成一次体验。

    用失败堆积成功!

    内容推荐

    失败是门大学问,让孩子了解失败,是有正面意义的,它可以让孩子学会平和地处理失败的心情,加强承受挫折的能力,将来长大后,心态就会比较成熟,在面对失败时,会用更从容的心态,准备下一次的挑战,敢于做,才有可能成功。

    《失败向左,成功向右:帮助孩子面对失败》通过解读父母的选择——不服输和怕失败,告诉读者应该关注孩子“过程中的努力”,智慧能将失败转为成功,利用失败,可以增强孩子的受挫能力,引导孩子发现问题才是关键,教会孩子正确面对失败。

    作者简介

    武鹏程,1974年出生于江苏东台,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学术论文、文学散文、新闻通讯近千篇。工作之余,笔耕不辍,一直致力于亲子教育及历史文化的研究与推广,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和途径,将更具实用性的知识传达给广大读者。目前致力于图文解读类图书的研究与策划,已出版的作品有《(图解)孩子理财教育》《(图解)孩子性教育》《(图解)单亲孩子教育》《(图解)孩子情商教育》《男性悄悄话》《女性悄悄话》《“苦”孩子教育法则——美丽的挫折教育》《让孩子尝点苦滋味——挫折使孩子更快成长》《教孩子学“野”——给孩子留点冒险的空间》。

    目录

    第一章父母的选择:不服输和怕失败

    第一节父母不能让孩子失败

    从“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说起

    父母要保护孩子不遭受失败吗

    不让失败,造就了怎样的孩子

    面对挑战,才能再次起程

    认清孩子需要的帮助和不需要的帮助

    第二节不服输的孩子和怕失败的孩子

    敢想敢做的孩子比“好孩子”更有发展潜力

    相同的错误反复出现说明了什么

    孩子担起责任比说“对不起”更重要

    第三节正确看待错误与失败

    孩子犯错,其实不必大动肝火

    有时,我们都是失败者

    犯错误与失败给孩子带来什么

    第二章关注“过程中的努力”

    第一节教会孩子有计划地做事

    制订目标,细化过程

    讲思路,不盲目而行

    做事时,坚持到底

    第二节怎样看待错误与失败

    从零开始,意味着新的成长

    抛弃“不能失败”的思想

    把失败看成一次体验

    “输就输吧,没关系”千万说不得

    第三章智慧,能将失败转为成功

    第一节失败是门大学问

    失败学的研究与目的

    人人都需要学习“失败学”

    第二节“立体”事件,多角度回收

    失败后,引导孩子对事件回放

    把自己假设成甲方、乙方与第三方

    思考事件的着眼点与对立处

    第三节对事件采用逆向思维

    问问孩子“如果不这样,会怎样”

    引导孩子关注细节上的变化

    注意失败之前的事件

    第四节失败后常见心理

    赶走恐惧这只“纸老虎”

    帮孩子越过自卑这道坎

    用双手扼住命运的喉咙

    第四章利用失败增强孩子的受挫能力

    第一节父母先将包袱放下

    先和孩子一起思考“以后怎么做”

    从“世上最不幸的人”到总统

    不要再打碎花瓶就好

    用失败堆积成功

    “马后炮”的意义

    第二节逆境的磨砺使孩子百折不挠,坚忍顽强

    体育锻炼是培养意志力的最佳方法

    领孩子走出脆弱的“泥沼”

    坚持的力量

    越挫折,越不放弃

    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力

    第三节遇到困难后教孩子学会自理、自立、自强

    没遭受挫折的孩子事事依赖别人

    培养孩子独立从厨房掌勺开始

    住校:集体生活锻炼自理能力

    让孩子自我掌控零花钱

    “扔”他到社会实践中去受挫

    第五章错误,引导发现问题是关键

    第一节父母关注的重点对吗

    输了就是输了,承认现实比逃避更好

    孩子私自拿钱时,这样做比惩罚更好

    别追问“为何撒谎”,要重视撒谎背后的目的

    父母这样,帮不到丢三落四的孩子

    孩子隐瞒事实,多分析隐瞒原因

    不能守约?有些规则要知道

    孩子逃课是一种用“大过失”掩盖“小过失”的行为

    “我不想继续了”不能听过且过

    交上“坏”朋友,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合不来

    责任推给别人,是在宣泄自己

    正确对待孩子的自我主张

    第二节父母改变做法,孩子更乐于挑战

    “不要中途放弃”,改不了孩子的毛病

    与其费力地“劝解”,不如先等孩子情绪平复

    别看成绩,只看今天比昨天进步了多少

    跟害羞的孩子讲讲自己的丑事

    对惧怕的孩子,多为他鼓劲

    对缺乏自信的孩子,扮演角色游戏很有效

    让孩子明白眼泪不能解决问题

    自己选衣服,培养“考虑”的能力

    第三节自身错误,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

    第一问:曾经发生什么事情

    第二问:自己是怎样做的

    第三问:自己做的对吗

    第四问:对方做得怎样,是不是比自己好

    第五问:周围人有什么反应

    第六问:通过这件事,你了解了什么

    第七问:在这件事之前,其他事与之是否有联系

    第六章不得不纠正的错误方法

    第一节父母需要纠正的方法

    “成功的孩子”和“成功的事情”的重点错误

    “做得好”和“做不对”的看法错误

    “还有另外的方法”和“应该这么做”的说法错误

    “不敢说”和“说错话”的想法错误

    “帮倒忙”和“帮大忙”的方法错误

    处理危险,多教教孩子方法

    第二节教孩子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培养孩子的兴趣

    道歉前,要让孩子有认错的意愿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

    分清是“恶作剧”还是“恶意欺负”

    父母犯错也应道歉

    让父母的失言,成为和孩子沟通的机会

    打了孩子后,要反省的是“方法”而不是“自己”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当父母觉得孩子做错事或者方法不对的时候,经常会以命令的口气和孩子说话,比如说“应该这么做”等。其实,父母的这种说法弊端很多,命令并不是良好的教育孩子的方式。

    1.命令并不比积极的暗示对孩子更有效。用命令的方式对待孩子往往适得其反,孩子不仅没有听话,反而会越来越不听话。另外,父母用命令的口气和孩子说话,容易和孩子形成一种对立。

    2.命令让父母的教育行动不能留下回旋余地。当父母命令孩子去睡觉,孩子置若罔闻,只管自己玩时,父母也束手无策。这样次数多了,孩子就会觉得不听父母的命令也没什么,那下次也就更不会听了。

    3.对孩子使用命令不利于孩子人格的发展。父母总是对孩子用命令的方式支配来支配去,孩子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时间长了,就会形成退缩的性格,依赖性强,缺乏主动性,逆反心理增强。

    可见,父母对孩子一定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千万不要用命令的方式。父母可以想想自己在孩子这样的年龄,遇到同样的事时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这样就可发自内心地理解孩子,从而从更高的角度看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会得到改善。

    美国精神病学家威廉?哥德法勃说:“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当成与自己平等的人,给他们以无限的关爱。”只有父母转变姿态,像对待朋友那样去跟孩子说话,才有可能让孩子感受到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