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100md首页 > 家庭教育 > 家教方法 > 家教方法 图书编号:22491373
 
《好妈妈管孩子就是这样简单(一本关于爱和管教的书)》
作者:张丽娟 著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9/1
ISBN:9787510419874 定价: 29.80元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关于爱和管教的书。

    作者张丽娟女士多年致力于妈妈对孩子心理与行为影响的研究,同时又是一名7岁乖巧女孩的妈妈。使得本书既有专业而易懂的理论指导,又有实际生活的经验分享。很值得一读。

    内容推荐

    爱孩子是人的天性,管教孩子是您的责任;

    管教在爱的名义下萌生,更是对孩子爱的升华!

    本书将为您呈现:

    平衡爱与管教关系的科学方法

    与孩子顺畅沟通的技巧和艺术

    启发内向孩子智能的经验之谈

    应对孩子总唱反调的良方妙计

    搞定孩子磨蹭问题的五种策略

    让孩子喜欢上吃饭的七大妙招……

    作者简介

    张丽娟

    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后攻读于中科院心理研究中心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和河北师范大学音乐教育专业。

    多年来,她以一个新闻记者的敏锐视角,洞察着妈妈和孩子之间的至亲微妙关系,致力于妈妈对孩子心理与行为影响的研究。同时,作为一位妈妈,她曾多次组织和参加了有关儿童心理研究的沙龙活动,在探索科学教养方法上收获颇丰,其独到新颖的教养观点,得到众多妈妈的认同和赞赏。如今,她不仅是孩子们的好朋友,更是妈妈们公认和推崇的一位“聪明妈妈”。

    目录

    第一章爱在左管教在右

    1施爱和管教的艺术

    2管教是对孩子爱的升华

    3爱孩子,就要对孩子尊重和放手

    第二章内向孩子有优势调皮孩子最出息

    1如何读懂孩子的“不叫人”

    2解码内向孩子的心灵世界

    3启发内向孩子智能发展,需谨记3点

    4“乱子”不间断,妈妈莫慌乱

    5好奇心是孩子调皮的一大诱因

    6夸奖——孩子进步的催化剂

    第三章谈谈孩子的“不吃饭”问题

    1孩子不爱吃饭要从4方面入手

    2这样做孩子准会说“妈妈我饿”

    3把吃饭变成一种游戏

    4吃饭也要遵守“游戏规则”

    5怎样的用餐氛围才是孩子喜欢的

    第四章孩子爱哭闹我们有办法

    1真哭、假哭要分清

    2别让哭闹成为孩子的“武器”

    3三招应对在公共场合无理哭闹

    4在外人面前哭得凶,需“正面强化”

    5正确看待孩子的“分离焦虑”哭闹

    第五章艺高人胆小妈妈有诀窍

    1三招让孩子不再怕生人

    2要帮孩子体验成功

    3安排有针对性的社会活动

    4为孩子创造独自“登台”的机会

    第六章孩子总是唱反调专家为您支高招

    1下放决定权

    2让孩子不再和您“对着干”

    3妈妈如何对阵孩子的不愿睡觉

    4孩子不听话心理解析

    5请蹲下来,从孩子的视角看世界

    第七章宠爱不溺爱,说着容易做着难

    1别说你不溺爱孩子

    2以合理的方式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

    3学会妙用“冷处理”

    4创设适宜环境,转移注意力

    5先让孩子说声“好”

    第八章改变凡事爱磨蹭的现状

    1激发孩子的竞争心理

    2集中孩子做事情的注意力

    3做自己时间的主人

    4让孩子体验磨蹭的后果

    5讲故事,给孩子进行正面暗示

    第九章 想管好孩子,先管好自己

    1“教学相长”

    2把您的好行为“传染”给孩子

    3家长也要学会换位思考

    4您是否曾对孩子说声“对不起”

    5做孩子最忠实的听众

    6一起坚持好习惯

    第十章有时放手也是一种管教

    1孩子“摔倒”了,管还是不管

    2您是否赞成让孩子自己挣钱买玩具

    3送孩子上兴趣班的几大原则

    4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媒体评论

    作为一名成功养育优秀女儿的儿童心理研究学者,分享的这些经验和理论尤显可贵。

    ———《父母必读》杂志

    这是我看过的家教、早教类图书里最好的两本之一,另一本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3岁半孩子的妈妈 刘小云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以合理的方式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

    孩子在成长中有各种各样的需求,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孩子的合理需求得不到满足,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同样,如果家长对孩子的不合理需求,却一味满足的话,更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害。

    我曾看到过这样一篇文章:

    20 世纪 7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附属幼儿园进行了著名的“延迟满足”实验。实验人员给每个4岁的孩子一颗好吃的软糖,并告诉孩子糖可以吃,但如果马上吃掉的话,只能吃一颗软糖,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的话,就能到两颗。实验人员说完后,留下孩子和极具诱惑的软糖,自己离开了现场。

    然后,实验人员通过单面镜来对实验室的孩子进行了观察,发现有些孩子只等了一会儿就不耐烦了,迫不及待地吃掉了软糖,是“不等者”;有些孩子却很有耐心,还想出各种法拖延时间,比如:闭上眼睛不看糖、或头枕双臂、或自言自语、或唱歌、讲故事等等,成功地转移了自己的注意力,顺利等待了20 分钟后再吃软糖,是“延迟者”。

    后来,研究人员在参加实验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期时,向他们的家长及教师进行了调查,了解他们孩子的情况,发现“不等者”在个性方面,更多地显示出孤僻、易固执、易受挫优柔寡断的倾向;“延迟者”较多地成为适应性强、具有冒险精神、受人欢迎、自信、独立的少年。两者学业能力的测试结果显示,“延迟者”比“不等者”在数学和语文成绩上平均高出20 分。

    所以,家长要以合理的方法来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但是,很多事情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比如,您带孩子去商场,当孩子看到一个他喜欢的玩具非要您给他买下来时,您明明知道这个要求不能满足,因为孩子已经有了同类的玩具,但是却在孩子的哭闹下妥协;夏天到了,孩子已经吃了一个大大的冰激凌,可他还想吃,您告诉他“冰激凌吃多了肚子会不舒服的。”可您却经不起孩子的软磨硬泡,最后您又给了他“最后一个”;或者当孩子想要个自己喜欢的书包时,不管是什么时候,妈妈必须马上去买。

    诸如此类的事情也许会发生在您的家里,很多孩子想要得到什么,父母马上就得满足他,否则孩子就会耍赖、发脾气,让家长不得安生。那么,具体到实际生活中,家长有什么好的方法来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进行延迟满足吗?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学会等待呢?平时在孩子的教养过程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应对策略

    1、将“等待”的理由具体化

    对于1岁左右的孩子来说,他们还不太明白“等一下”的具体含义,如果孩子想出去玩,他可能会指着门含混地说着:“去外面”,这时妈妈可以说:“等妈妈把你的奶瓶洗干净装上水,我们就下楼。”这时妈妈有必要把抽象的“等”化成具体的事情,让孩子看到:实现自己的合理要求需要一点时间。对1岁的孩子,最初能等上3-5分钟已经是不容易了,假如孩子以大哭来抗议,就让他哭上1分钟,这时候,您千万别心疼,这可是训练孩子耐心的关键期。另外,爸爸妈妈要说出让孩子等的理由,如果让1岁的孩子等待或把正在进行的游戏继续下去,爸爸妈妈应该用简短的语言告诉他们为什么,比如:“你现在咳嗽,吃了冰淇淋会咳得更厉害,过几天你的病好了就可以吃了”或者“把积木再往上搭一些,你的‘楼房’肯定会更漂亮。”

    2、让孩子等待的时间逐步加长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不要一下就让他等5分钟,刚开始时可先等1分钟,然后再增加到3分钟,如果孩子能安安静静等待这1分钟,妈妈就应该表扬他:“你真有耐心,能在妈妈说话的时候自己玩。”如果孩子不听话,那么接下来的1分钟可以不理会他,并且向孩子说明原因。这时就需要爸爸妈妈硬下心肠,不然对孩子的训练将会前功尽弃。

    3、让孩子学会打发等待时间

    如果是个刚开始学步的孩子,给他一个玩具是个不错的主意。大多数2岁左右的孩子还不具备自己转移注意力的能力,如果孩子到了3岁或者4岁,就应该鼓励他们在等候的时间里自己去找事情干,不妨让孩子在等待的时间里画张图,或是自己看看书等,做一些他平时比较感兴趣的事情,让孩子学会自己选择如何打发时间。3-4岁的孩子是难以理解“从现在起10分钟”有多长时间,训练时应把孩子知道的一些事联系起来。“用10分钟给你的芭比娃娃梳好小辫,穿好裙子,妈妈就给你讲故事。”这样孩子就会逐渐理解时间长短的概念。

    经验分享

    明明妈妈如是说:在保证孩子有“食欲”的前提下,让孩子完成一个“任务”后,再吃零食。“任务”可以是等待,也可以是学一个小本领,或者是听妈妈讲一个故事,只要是能够转移孩子注意力的“延迟”方式都是可取的。如果明明想买一个新玩具,我们一般建议他等到节日或他生日时再买给他;在和孩子一起玩竞赛游戏的时候,不要每次都让孩子赢,让他先输再赢的方法也是对孩子进行延迟满足的一种方法。这样,孩子和别的小朋友玩的时候或正式比赛时,就不会因经受不起失败或挫折而失去信心了。……

    书摘与插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