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好父母 会游戏(0—7岁)》 |
作者:练丽丹 著 |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1/8/1 |
ISBN:9787512702363 |
定价: 29.80元 |
|
编辑推荐
本书的各种游戏是作者贴着父母的心精心设计的,活泼有趣、简单易行。书中的游戏提示、类似游戏、温馨提示、举一反三等灵活多样的版块组合,使这本书更具实用价值。这是我看到的在亲子游戏方面最适合家长和老师阅读的读物,值得一读。
——红黄蓝旭鸿亲子园 副园长 王瑕
作者在撰写本书时突出了一下特点
(1)本书具有原创性质,作者是既具有丰富的家庭教育方面的研究经验,同时也是一位富有经验的母亲。书中设计的游戏生活气息浓郁、实用性强,对父母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2)作者写作用心,内容扎实,版块设计丰富,比如游戏启示、类似游戏、举一反三等(详见样张),体现出本书在设计和内容方面的品质。
(3)作者关注儿童情感交流,心理需求,可以激发儿童兴趣和新鲜感,同时兼顾儿童实际操作的意愿和动力。
内容推荐
本书分六章,包括注意力、想象力、观察力、记忆力、语言力和思维力部分。作者在熟悉大量游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亲历过的育儿生活游戏,总结出各种游戏方法,以游戏方法来统领全局。把各种生活游戏归类在某个方法之下,目的是让家长每掌握一个方法,都能灵活运用,学会创造新游戏。
作者简介
练丽丹,网名醉梅,生于福建武平,在新疆乌鲁木齐长大。现为福建武平一中教师,中国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丛书副主编,中华家庭教育亲子研究指导中心首席专家,家庭教育指导师网络培训班指导老师,中华家庭教育志愿者。曾任《成长》杂志执行主编、成长论坛总版主。在各大报刊发表家庭教育文章近百篇。长期致力于家庭教育研究,家庭问题咨询指导等工作。
作者既是一位专业的教育工作者,也是一位用心的好妈妈。在专业领域,她的工作得到学生、家长、老师们的认可和好评;在家中,她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将游戏作为培养孩子的重要形式,她的儿子航航从小聪敏活泼、品学兼优,语言能力尤其突出,作文经常发表在各大报纸上。
作者将多年积累的生活游戏整理成书,其中一些游戏曾在网上发表,得到很多网友的好评。
个人博客: http://blog.sina.com.cn/zuimei01
目录
第一章 天才,首先是注意力 游戏方法1:专注聆听法 生活游戏1:对“牛”弹琴(5个月) 生活游戏2:餐桌上的“捣乱”(3岁) 游戏方法2:动静观察法 生活游戏:踩“地雷”(4岁) 游戏方法3:动手操作法 生活游戏1:倒来倒去的茶(2岁) 生活游戏2:给“瓶子宝宝”喂饭(2岁半~3岁) 游戏方法4:听动结合法 生活游戏1:听到××拍拍手(2岁半) 生活游戏2:翻翻翻,找书页(4岁半) 游戏方法5:挑错检查法 生活游戏1:给妈妈纠错(4岁半) 生活游戏2:丢三落四(4岁) 游戏方法6:聆听指令法 生活游戏1:踩“坏蛋”(4岁) 生活游戏2:放下还是拿起(7岁) 游戏方法7:快速反应法 生活游戏1:火车往哪开(6岁) 生活游戏2:谁是黑桃3(7岁). 游戏方法8:目标锁定法 生活游戏:我会做涟漪(3岁), 游戏方法9:快速搜索法 生活游戏:抢数字宝宝(6岁) 游戏方法1O:抗干扰法 生活游戏:玩乒乓球抗干扰(5岁) 游戏方法11:一心二用法 生活游戏:澡盆里戏水(2岁)第二章 想象,给孩子一双隐形的翅膀 游戏方法1:刺激想象法 生活游戏:树有翅膀(2岁半) 游戏方法2:回忆想象法 生活游戏:把喷泉搬回家(3岁) 游戏方法3:角色扮演想象法 生活游戏:储钱罐“小猪猪”(4岁) 游戏方法4:主题想象法 生活游戏:摆“房子”(3岁半) 游戏方法5:列举想象法 生活游戏:毛巾还用来做什么(4岁) 游戏方法6:逆向想象法 生活游戏:如果天不下雨了……(5岁) 游戏方法7:替代想象法 生活游戏:用拖把棍子炒菜(6岁) 游戏方法8:连环想象法 生活游戏:进不了家门怎么办(4岁半) 游戏方法9:接续想象法 生活游戏:故事接龙(3岁半) 游戏方法10:扩散想象法 生活游戏1:书的样子像什么(5岁) 生活游戏2:羽毛球拍像什么(6岁) 游戏方法11:增减想象法 生活游戏:10个人挤一张床(4岁) 游戏方法12:联想想象法 生活游戏:没有奖状,哪来的麦当劳(7岁) 游戏方法13:正反想象法. 生活游戏:“好”结果与“坏”结果(5岁)第三章 细节,在于敏锐的观察 游戏方法1:比较观察法 生活游戏1:找“朋友”(2岁半) 生活游戏2:小白兔“长相”不同(5岁) 游戏方法2:引导观察法 生活游戏:“研究”哈巴狗(5岁) 游戏方法3:检查观察法 生活游戏:谁在玩失踪(3岁) 游戏方法4:配对观察法 生活游戏:“电话”连线(4岁) 游戏方法5:整体观察法 生活游戏:给“小猫咪”做手术(4岁) 游戏方法6:变换观察法 生活游戏:鸡蛋太娇气了(5岁) 游戏方法7:思考观察法 生活游戏:伞下观雨(4岁半) 游戏方法8:步骤观察法 生活游戏:看我这样洗脸(3岁) 游戏方法9:移动观察法 生活游戏:一边走一边看(6岁)第四章 语言,孩子智力发展的加速器 游戏方法1:不断重复法 生活游戏:随身“播放机”(1岁半) 游戏方法2:鼓励推动法 生活游戏:鼓励孩子说出来(1岁7个月) 游戏方法3:条理讲述法 生活游戏:汇报“工作”(2岁半) 游戏方法4:丰富词汇法 生活游戏:上海太漂亮了(3岁) 游戏方法5:口头复述法 生活游戏:故事之旅(3岁) 游戏方法6:生动描述法 生活游戏1:怎么个“累法”(4岁) 生活游戏2:披头散发(5岁) 游戏方法7:首尾接续法 生活游戏:“接力棒”(3岁半) 游戏方法8:多方扩展法 生活游戏1:给词安“尾巴”(5岁) 生活游戏2:锦上添花(7岁) 游戏方法9:趣味串联法 生活游戏:把“绳子”接起来(6岁) 游戏方法10:自由编撰法 生活游戏:闭眼抓词编故事(6岁)第五章 轻松识记,魔术般的记忆力 游戏方法1:直观记忆法 生活游戏:不看电影看放映(2岁) 游戏方法2:模仿记忆法 生活游戏:滑稽的表演(2岁) 游戏方法3:回想记忆法 生活游戏:记车牌号码(2岁半) 游戏方法4:快速记忆法 生活游戏1:摆围棋子(6岁) 生活游戏2:敌人被消灭了(5岁) 游戏方法5:检查记忆法 生活游戏:小小考官(5岁) 游戏方法6:归类记忆法 生活游戏:给图片找家(5岁) 游戏方法7:选择记忆法 生活游戏:最不喜欢的不要念(6岁) 游戏方法8:叠加记忆法 生活游戏:我买了××(6岁) 游戏方法9:配对记忆法 生活游戏:找回“新郎新娘” 游戏方法10:形象记忆法 生活游戏:这些字太好玩啦(2岁)。
游戏方法11:故事记忆法. 生活游戏:飞机把狗叼走了(5岁半) 游戏方法12:联想记忆法 生活游戏:土豆,土豆,我的土豆(6岁). 游戏方法13:连锁记忆法 生活游戏:树把太阳塞到床底下(7岁)第六章 思维,世间最美的花儿 游戏方法1:探索发现法 生活游戏1:土里会长钉子(3岁) 生活游戏2:照在被窝里更亮(3岁). 生活游戏3:自行车为什么骑着不会倒(6岁) 游戏方法2:寻因问果法 生活游戏:猜猜他为什么要打人(5岁) 游戏方法3:自由扩散法 生活游戏:好玩的楼梯(4岁) 游戏方法4:逆向思考法 生活游戏:一跑一停(4岁) 游戏方法5:比较分类法 生活游戏1:比比拼拼(2岁至3岁) 生活游戏2:谁不是一家人(4岁半) 生活游戏3:谁进去“睡觉”(5岁) 游戏方法6:兴趣推理法 生活游戏1:杨杨只能点什么菜(4岁) 生活游戏2:摆筷子学推理(3岁半~6岁)附录:儿童游戏问题咨询解答 注意力篇 想象力篇 观察力篇 语言力篇 记忆力篇 思维力篇 家长的游戏能力和游戏原则后记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天才,首先是注意力
案例1:阳阳上课总是静不下心来,似乎从来没有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完一节课。只要周围有一丁点儿声音,他都会不由自主地去寻找。前桌的同学在翻找书,他要望过去;窗外有人走过,他的眼睛要追随过去;风把窗户的门吹动一下,他又看过去。阳阳自己也很苦恼,因为总是无法专心,导致成绩上不去,回家又要挨爸爸的骂了。
案例2:小非上一年级。老师经常反映小非在课堂上爱说话,小动作很多,注意力不集中。在家除了玩游戏、看电视以外,小非做其他的事情都很难坚持下来,做作业就更别提了,别人半小时就做完的,他要拖上两个多小时。很少看到他特别踏实、有耐心地去做一件事情。
例子中的问题在很多孩子身上都有或多或少的表现,这主要是由于孩子的注意力稳定性差、抗干扰能力弱、有意注意能力不强、缺乏控制力等原因造成的。
注意力是指一个人把焦点或意志集中在某一事物上,不被外界刺激所干扰的能力。比如当孩子在专心看故事书时,就把注意力指向了书中内容,对周围人们的说话和活动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而且看得全神贯注,兴奋性高。
注意力是心灵的门户,它是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的准备状态。没有它,其他智力的发展就如同没有根基,将会得不到支持。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天才,首先是注意力。”孩子若没有良好的注意力,对任何事都不能专心、投入地学习,就会影响学习效果和成绩。
注意力最初形成于孩提时代。及早培养孩子做事专注的习惯,会对他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不少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往往并非由于智力落后,而是由于注意力涣散,精神集中不起来。这和父母没有在孩子小时候对其进行有意识地注意力培养有关。父母陪孩子做丰富多彩的注意力游戏可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使孩子在游戏时保持大脑亢奋状态,他专注于活动的时间就会延长,注意力水平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游戏方法1:专注聆听法
特点与目的:让孩子很认真、专注、仔细地聆听,可以提高听的注意力,培养其注意集中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关键提示:给孩子提供听的材料一次不能太长,否则孩子会产生听觉疲劳,影响听的效果和注意集中程度。如果不知道孩子能坚持多长时间,在看到孩子转移了注意目标或表现得没兴趣时,就要及时停止游戏活动。
●生活游戏1:对“牛”弹琴(5个月)●
有了孩子,在妈妈的世界里孩子就成了主角。想象着孩子会叫妈妈了,幻想着他和妈妈说话了,这是多美妙的事!还不会说?没关系,先让孩子听,先逗孩子玩。
闲不住的我,只要看到儿子航航醒着,就陪着他玩。我们的床上挂有蚊帐,我在蚊帐上方挂上三角摇铃,轻轻一摇,“叮铃铃”地响,躺在床上的他立即兴奋起来,张着小嘴笑,两只小胳膊儿在空中挥舞,两只小腿儿也在乱蹬。有时,我拿出一条红色丝巾,伴随着录音机里的音乐节奏,在他眼前晃呀晃的,他黑亮的眼睛就追随着丝巾,开心地看着。
有时,我用录音机播放各种音乐给他听,像古典音乐《寒鸦戏水》《步步高》《高山流水》等,儿童歌曲《小星星》《铃儿响叮当》等。音乐有的欢快活泼,有的舒缓轻柔。总之,每天都要放一小段曲子。
我还时常抱着儿子到户外,只要有响声的地方我都要抱着儿子凑过去。听公路上汽车“呜呜”声,工地上搅拌机“轰隆轰隆”声,池塘里青蛙的“呱呱”叫声,理发店剃头的“呜呜”声。我还经常用象声词来吸引他专心地去听,比如我会边剁饺子馅边说:“航航,你听,‘咚咚咚’,妈妈剁饺子馅啦!”每次进卧室,我都对儿子说:“‘哒哒哒’,宝宝敲门啦,要进去睡觉啦!”
没事的时候,我也总爱跟孩子说话,用“情人”一般的眼神看着他,用笑吟吟的笑脸对着他,不管他是否听得懂,我都会边做边说:“航航,换尿布喽!”“穿衣服喽!”“航航,你看我吃了一块口香糖,怎么样,香吧!”还用嘴做出“巴咂巴咂”的动作,惹得他用惊异的眼神望着我,然后“咯咯”地笑。
这样的“对牛弹琴”,惹得家人总是说:“你也不累呀?”不累不累,和宝宝说话怎么会累?
游戏启示
注意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前提。听是培养孩子注意力的方法。多为孩子提供丰富的“听世界”,能刺激孩子的听觉发展。大自然和周围环境的声音,给孩子提供了辨别声音的条件;高雅音乐的美妙旋律,除了能促进孩子左脑和右脑的协调发展,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外,还能发展孩子听的注意力。人的声音,特别是妈妈的声音,对于婴儿而言,是最美妙的“天籁”。有研究表明,妈妈声音的频率是孩子最喜欢,也是最适合听的。经常和孩子说话,除了让孩子感受妈妈的爱以外,还能随时让孩子注意你,起到集中孩子注意力的作用。
游戏意义
0~6个月的孩子的注意是一种先天的定向反射,心理学上叫做无意注意。你给孩子提供什么,他就注意什么,此时孩子的主动选择的能力还很弱。他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声音来源的方向上,带响声的玩具、妈妈的声音更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因此,妈妈不仅要多用嘴说,还要多用眼神交流、用动作配合,让孩子对你感兴趣,提高注意集中效率。此外,在音乐方面,父母还可以给孩子播放世界名曲,比如莫扎特、肖邦等的音乐,让孩子去体会乐曲中的节拍、音调及强弱。父母不一定要刻意要求孩子听,只把它当做一个背景音乐也不错,在孩子吃饭时、睡觉前放来听一听。
类似游戏
NO1:摇发声的玩具(3~5个月)
你拿着拨浪鼓或摇铃在孩子的身体两侧、后背等交替着摇晃。也可以找一些体积小的发声玩具绑在四五个月孩子的胳膊或腿上,只要孩子一动就会摇。这会让孩子觉得很好玩,因为这会让他觉得他可以控制这些玩具。当然,如果孩子玩厌了,表现得不情愿时,就要及时拿下来。
NO2:听各种声音(2~4岁)
①听大自然的声音。比如听风吹的声音,雨打在不同物体上的声音,各种鸟叫声等,神秘地、悄悄地对孩子说:“嘘,听!现在是什么声音?”并用象声词来形容。
②听人脚步声。在大街上让孩子听听人的走路声。“听听,谁走路的声音响?”“谁走路的声音小?”“他走路发出什么样的声音?”“穿高跟鞋走路和平底鞋走,哪个声音轻?”
③听音乐声。有不少乐曲是多种乐器合奏的,在听同一乐曲中,每次可以给孩子提不同的要求。比如这一次要求听音质而忽略其他,下一次要求听节奏而忽略其他。如果你家中有电子琴或其他乐器,你可以选择不同的功能来演奏,让孩子辨别音质和节奏等。
NO3:制造动静(2岁半~4岁)
让孩子背对着你,蒙住眼睛,之后你故意做出一个带声音的动作,让孩子来辨别是什么发出的声音。
①用身体制造声音。跺跺脚、轻拍手、动动嘴做咀嚼状等,让孩子说说刚才听到的是什么声音。还可以把一个动作多样化,比如跺跺左脚,让孩子辨别是哪只脚在动;拍出不同的声响,让孩子模仿你刚才是怎么拍的;吃东西时,让孩子猜猜你吃的是什么……
②用不同的东西敲出响声。敲敲地板、门、桌子、冰箱等,也可用不同的工具(如小棒,石块)敲,用不同的方式敲(如用指甲轻刮、用手拍打等),等你敲完,孩子睁开眼,让他猜猜你刚才敲的是什么东西。
小小窍门
用疑问吸引孩子听故事
给孩子讲故事时,如果孩子听了一半就不专心了,你可以用疑问句来吸引孩子的注意。比如你问:“你知道接下去小兔子会做什么吗?”“你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吗?”或者你用夸张的语气吊他的胃口:“哇,这下麻烦可大了!”“呀,这接下去可糟糕了!”
如给2岁左右的孩子讲故事,则故事不能太长,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只有四五分钟。此外,讲故事时一定要有丰富的表情,抑扬顿挫的语言,并配上肢体动作,以凝聚孩子的注意力。
●生活游戏2:餐桌上的“捣乱”(3岁)●
一家人刚吃完晚饭,桌上杯盘狼藉,“惨不忍睹”。航航就开始“捣乱”了,他拿起不锈钢勺子“叮当”“叮当”地敲着桌子,那神情好像不是要捣乱,而是要奏乐。
我顺水推舟道:“呀,真好听!你再敲这个试试?”我把一个吃完菜的不锈钢空盘子递到他面前。“……”我的鼓励立即变成了他的动力,他把盘子敲得差点“翻了身”!
“听听,这个盘子的声音和刚才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不一样。”儿子边敲边说。
“怎么不一样了?”
“声音更响。”
“怎么个‘响’法?”
“‘梆梆梆’的声音。”
“嗯,还真的这样。那你再换用筷子来敲敲,听一听还是不是这声音?”我递给儿子一根筷子。
“呀,”儿子像发现新大陆似的,眼睛一亮,“这声音好像尖尖的,像妈妈的声音。”
我“扑哧”一笑,玩的时候都能想到妈妈,真幸福啊!
“那刚才‘梆梆梆’的声音又像谁的声音呢?”
“像爸爸的声音,粗粗的,响响的。” 儿子想了想说道。
“嗨,你的耳朵可真灵!说得真形象!”我夸奖着。
我还让航航用不同数量的筷子敲着盘子,比较着声音的细微差别。等他敲得差不多的时候,我示意他敲其他的盘子啦、碗啦、杯子啦。到后来,他满屋子跑,见到一样东西就敲一下,反过来问我:“什么声音?”
嗨,什么时候我成了被教育对象了?
游戏启示
婴儿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对五官的刺激,能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因此,在孩子0~6岁的感官敏感期内,让孩子多听、会听、专注地听、敏锐地听,从细微中辨别不同的声音,有利于发展孩子听觉的敏感性和专注力。
游戏意义
有的父母看到孩子动这动那,认为那是没有意义的纯粹捣乱,甚至去怒斥孩子或把东西移开。实际上,从儿童心理学角度来看,孩子的很多行为都是因好奇心引起的,是为了满足他们探索的需要。在这样一些看似捣乱的动作中,蕴藏了智力教育的内容。因此,父母要做的是给孩子支持,为孩子提供发展注意力的环境和条件。
小小窍门
扔东西是一种探索
有些父母看到1岁左右的孩子老是喜欢往地上一遍又一遍地扔玩具,会很不耐烦地拾起,或斥责孩子。其实孩子这样做是因为他到了空间敏感期,在探索空间的乐趣,而且也在享受“听”的乐趣——这个玩具扔下去怎么会有如此美妙的声音?他也在为自己能掌控玩具而感到开心呢!因此,聪明的父母不会去剥夺孩子享受听和玩的乐趣,而应鼓励孩子多扔,引导孩子换用不同的东西扔,用不同的方式扔,发展孩子的听觉能力和空间感。这个扔玩具游戏本身是孩子喜欢玩的,那么父母的引导就会变得更成功。
类似游戏
NO1:猜东西(2岁半~4岁)
桌上摆几个东西,告诉孩子这些是他等会儿要依次放进空盒子或塑料瓶里的,像钥匙啦、花生米啦、硬币啦、小石头啦等。每次只放一样东西进去,摇一摇,让孩子猜猜是什么,甚至还可以用象声词描述一下声音。
NO2:公鸡报晓(2~3岁)
家长伸长脖子,踮起脚,学公鸡的样子“喔——喔喔——喔喔喔”地叫,让孩子来模仿着叫吧!每次用不同的叫法,差别在于期间有停顿,如:“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这样孩子必须认真地听你叫才能听出其中的差别。同样,可以是学羊叫、学狗叫。最好,再配合相应的滑稽的动作,这会让游戏变得更有趣呢!
NO3:我听到了……(3~4岁)
在嘈杂的环境中,家长主动说:“这里好热闹呀!我听到了……”以此诱导孩子也来找声音,说声音。比如,你带孩子进超市,你悄悄对孩子说:“我听到旁边的阿姨在说雪梨不错。”“我听到柜台上阿姨敲电脑键盘的声音了。”“我听到这个叔叔走路声很响,‘咚咚咚’的声音。”要孩子在嘈杂的环境中避开其他声音,专门寻找和倾听一种声音,可以提高孩子对各种声音的辨识能力和听觉灵敏度。类似的环境还有广场、饭店、游乐场、大街等。
NO4:数故事里的词(3~5岁)
给孩子读短小的故事,要求他在听的过程中,数数你念到的某个词有几个。比如《小猫咪过生日》,听完要说出“小猫咪”出现了几次。由于这是家长布置的听的任务,所以不要求孩子能记住故事情节,只要按你的要求来做就算完成。当然每次也可以提不同的任务,最好是轮换着考。
NO5:我是电脑(3~6岁)
电脑比人脑计算得更快更准,那么就让孩子感受一下当电脑的滋味吧!做法是:你拿出计算器,按出几个数2567851,然后报给孩子听,让孩子也立即报出来。孩子报对了,就要表扬孩子的脑袋是“电脑”。还可以倒报数,如你按了计算器后报出:“652”,孩子就要报“256”。以后水平提高了再加长数字。可以对孩子说,这是电脑的反向功能。
举一反三
专注细听法中,你还可以想到哪些训练孩子专注听的游戏?
◎听钟表。把钟表贴近孩子的耳朵,听秒针走动的微弱声音,或把闹钟藏在房间某个地方,让孩子循着闹铃声把闹钟找出来。
◎说悄悄话。凑近孩子耳朵说悄悄话,声音越小,越需要孩子高度集中地去听。
◎寻找声音。把孩子熟悉的发声玩具藏在他身上的衣服里,或你的衣服里、被子里、枕头下,让孩子顺着声源去寻找;把各种声音录制下来,放给孩子听,并让孩子说说是什么声音,比如街上的汽车声、风声雨声、水龙头流水声、洗澡时喷头流水声等。
◎制造声音。模仿狗啊、鸭啊的叫声,大自然的风声、雨声,让孩子辨别、模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