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刊: 健康杂志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 学报 中国医学 卫生总论 报刊选摘 理论书籍 资料
保健: 新闻 评论 疾病 症状 养生 用药 护理 急救 四季 美容 两性 休闲 搜索
中医:·常识·教材·思考·中药·新药·医理·临床·针骨·民族·文化·著作·验方·图谱·食疗·药市·更多
  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100md首页 > 家庭教育 > 育儿/早教 > 早教/亲子互动 图书编号:22485205
图书分类
保健/心理健康
      男性
      女性
      中老年
      孕产妇
      运动健身
      饮食营养 食疗
      中医养生保健
      常见病预防和治疗
      健康百科
      性保健
      心理健康.心理学
医学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医药卫生教材
      医学类考试
      预防医学 卫生学
      老年病学
      精神病 心理病学
      肿瘤学
      药学
      影像医学
      放射学
      麻醉学
      急诊急救
      检验诊断
      特种医学 民族医学
      护理学
      中医学
      中西医结合
      图谱
      医学工具书
      专家医话
      影印版 原版
      医疗器械
      医院管理
      医学写作 医学信息检索
      其他
      超声医学
      核医学
家庭教育
      育儿/早教
      亲子/家教
      成功案例
      青春期教育
      素质教育
      心理辅导
      报考/留学
生活百科
      购物/置业/理财
      科普读物.人类故事
      家居装潢
      爱车一族
      实用法律
      生活常识
      家居与风水
      时尚/美妆
      其它各类
 
《好父母 会游戏(0—7岁)》
作者:练丽丹 著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8/1
ISBN:9787512702363 定价: 29.80元


        编辑推荐

    本书的各种游戏是作者贴着父母的心精心设计的,活泼有趣、简单易行。书中的游戏提示、类似游戏、温馨提示、举一反三等灵活多样的版块组合,使这本书更具实用价值。这是我看到的在亲子游戏方面最适合家长和老师阅读的读物,值得一读。

    ——红黄蓝旭鸿亲子园 副园长 王瑕

    作者在撰写本书时突出了一下特点

    (1)本书具有原创性质,作者是既具有丰富的家庭教育方面的研究经验,同时也是一位富有经验的母亲。书中设计的游戏生活气息浓郁、实用性强,对父母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2)作者写作用心,内容扎实,版块设计丰富,比如游戏启示、类似游戏、举一反三等(详见样张),体现出本书在设计和内容方面的品质。

    (3)作者关注儿童情感交流,心理需求,可以激发儿童兴趣和新鲜感,同时兼顾儿童实际操作的意愿和动力。

    内容推荐

    本书分六章,包括注意力、想象力、观察力、记忆力、语言力和思维力部分。作者在熟悉大量游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亲历过的育儿生活游戏,总结出各种游戏方法,以游戏方法来统领全局。把各种生活游戏归类在某个方法之下,目的是让家长每掌握一个方法,都能灵活运用,学会创造新游戏。

    作者简介

    练丽丹,网名醉梅,生于福建武平,在新疆乌鲁木齐长大。现为福建武平一中教师,中国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丛书副主编,中华家庭教育亲子研究指导中心首席专家,家庭教育指导师网络培训班指导老师,中华家庭教育志愿者。曾任《成长》杂志执行主编、成长论坛总版主。在各大报刊发表家庭教育文章近百篇。长期致力于家庭教育研究,家庭问题咨询指导等工作。

    作者既是一位专业的教育工作者,也是一位用心的好妈妈。在专业领域,她的工作得到学生、家长、老师们的认可和好评;在家中,她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将游戏作为培养孩子的重要形式,她的儿子航航从小聪敏活泼、品学兼优,语言能力尤其突出,作文经常发表在各大报纸上。

    作者将多年积累的生活游戏整理成书,其中一些游戏曾在网上发表,得到很多网友的好评。

    个人博客: http://blog.sina.com.cn/zuimei01

    目录

    第一章 天才,首先是注意力 游戏方法1:专注聆听法 生活游戏1:对“牛”弹琴(5个月) 生活游戏2:餐桌上的“捣乱”(3岁) 游戏方法2:动静观察法 生活游戏:踩“地雷”(4岁) 游戏方法3:动手操作法 生活游戏1:倒来倒去的茶(2岁) 生活游戏2:给“瓶子宝宝”喂饭(2岁半~3岁) 游戏方法4:听动结合法 生活游戏1:听到××拍拍手(2岁半) 生活游戏2:翻翻翻,找书页(4岁半) 游戏方法5:挑错检查法 生活游戏1:给妈妈纠错(4岁半) 生活游戏2:丢三落四(4岁) 游戏方法6:聆听指令法 生活游戏1:踩“坏蛋”(4岁) 生活游戏2:放下还是拿起(7岁) 游戏方法7:快速反应法 生活游戏1:火车往哪开(6岁) 生活游戏2:谁是黑桃3(7岁). 游戏方法8:目标锁定法 生活游戏:我会做涟漪(3岁), 游戏方法9:快速搜索法 生活游戏:抢数字宝宝(6岁) 游戏方法1O:抗干扰法 生活游戏:玩乒乓球抗干扰(5岁) 游戏方法11:一心二用法 生活游戏:澡盆里戏水(2岁)第二章 想象,给孩子一双隐形的翅膀 游戏方法1:刺激想象法 生活游戏:树有翅膀(2岁半) 游戏方法2:回忆想象法 生活游戏:把喷泉搬回家(3岁) 游戏方法3:角色扮演想象法 生活游戏:储钱罐“小猪猪”(4岁) 游戏方法4:主题想象法 生活游戏:摆“房子”(3岁半) 游戏方法5:列举想象法 生活游戏:毛巾还用来做什么(4岁) 游戏方法6:逆向想象法 生活游戏:如果天不下雨了……(5岁) 游戏方法7:替代想象法 生活游戏:用拖把棍子炒菜(6岁) 游戏方法8:连环想象法 生活游戏:进不了家门怎么办(4岁半) 游戏方法9:接续想象法 生活游戏:故事接龙(3岁半) 游戏方法10:扩散想象法 生活游戏1:书的样子像什么(5岁) 生活游戏2:羽毛球拍像什么(6岁) 游戏方法11:增减想象法 生活游戏:10个人挤一张床(4岁) 游戏方法12:联想想象法 生活游戏:没有奖状,哪来的麦当劳(7岁) 游戏方法13:正反想象法. 生活游戏:“好”结果与“坏”结果(5岁)第三章 细节,在于敏锐的观察 游戏方法1:比较观察法 生活游戏1:找“朋友”(2岁半) 生活游戏2:小白兔“长相”不同(5岁) 游戏方法2:引导观察法 生活游戏:“研究”哈巴狗(5岁) 游戏方法3:检查观察法 生活游戏:谁在玩失踪(3岁) 游戏方法4:配对观察法 生活游戏:“电话”连线(4岁) 游戏方法5:整体观察法 生活游戏:给“小猫咪”做手术(4岁) 游戏方法6:变换观察法 生活游戏:鸡蛋太娇气了(5岁) 游戏方法7:思考观察法 生活游戏:伞下观雨(4岁半) 游戏方法8:步骤观察法 生活游戏:看我这样洗脸(3岁) 游戏方法9:移动观察法 生活游戏:一边走一边看(6岁)第四章 语言,孩子智力发展的加速器 游戏方法1:不断重复法 生活游戏:随身“播放机”(1岁半) 游戏方法2:鼓励推动法 生活游戏:鼓励孩子说出来(1岁7个月) 游戏方法3:条理讲述法 生活游戏:汇报“工作”(2岁半) 游戏方法4:丰富词汇法 生活游戏:上海太漂亮了(3岁) 游戏方法5:口头复述法 生活游戏:故事之旅(3岁) 游戏方法6:生动描述法 生活游戏1:怎么个“累法”(4岁) 生活游戏2:披头散发(5岁) 游戏方法7:首尾接续法 生活游戏:“接力棒”(3岁半) 游戏方法8:多方扩展法 生活游戏1:给词安“尾巴”(5岁) 生活游戏2:锦上添花(7岁) 游戏方法9:趣味串联法 生活游戏:把“绳子”接起来(6岁) 游戏方法10:自由编撰法 生活游戏:闭眼抓词编故事(6岁)第五章 轻松识记,魔术般的记忆力 游戏方法1:直观记忆法 生活游戏:不看电影看放映(2岁) 游戏方法2:模仿记忆法 生活游戏:滑稽的表演(2岁) 游戏方法3:回想记忆法 生活游戏:记车牌号码(2岁半) 游戏方法4:快速记忆法 生活游戏1:摆围棋子(6岁) 生活游戏2:敌人被消灭了(5岁) 游戏方法5:检查记忆法 生活游戏:小小考官(5岁) 游戏方法6:归类记忆法 生活游戏:给图片找家(5岁) 游戏方法7:选择记忆法 生活游戏:最不喜欢的不要念(6岁) 游戏方法8:叠加记忆法 生活游戏:我买了××(6岁) 游戏方法9:配对记忆法 生活游戏:找回“新郎新娘” 游戏方法10:形象记忆法 生活游戏:这些字太好玩啦(2岁)。

    游戏方法11:故事记忆法. 生活游戏:飞机把狗叼走了(5岁半) 游戏方法12:联想记忆法 生活游戏:土豆,土豆,我的土豆(6岁). 游戏方法13:连锁记忆法 生活游戏:树把太阳塞到床底下(7岁)第六章 思维,世间最美的花儿 游戏方法1:探索发现法 生活游戏1:土里会长钉子(3岁) 生活游戏2:照在被窝里更亮(3岁). 生活游戏3:自行车为什么骑着不会倒(6岁) 游戏方法2:寻因问果法 生活游戏:猜猜他为什么要打人(5岁) 游戏方法3:自由扩散法 生活游戏:好玩的楼梯(4岁) 游戏方法4:逆向思考法 生活游戏:一跑一停(4岁) 游戏方法5:比较分类法 生活游戏1:比比拼拼(2岁至3岁) 生活游戏2:谁不是一家人(4岁半) 生活游戏3:谁进去“睡觉”(5岁) 游戏方法6:兴趣推理法 生活游戏1:杨杨只能点什么菜(4岁) 生活游戏2:摆筷子学推理(3岁半~6岁)附录:儿童游戏问题咨询解答 注意力篇 想象力篇 观察力篇 语言力篇 记忆力篇 思维力篇 家长的游戏能力和游戏原则后记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天才,首先是注意力

    案例1:阳阳上课总是静不下心来,似乎从来没有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完一节课。只要周围有一丁点儿声音,他都会不由自主地去寻找。前桌的同学在翻找书,他要望过去;窗外有人走过,他的眼睛要追随过去;风把窗户的门吹动一下,他又看过去。阳阳自己也很苦恼,因为总是无法专心,导致成绩上不去,回家又要挨爸爸的骂了。

    案例2:小非上一年级。老师经常反映小非在课堂上爱说话,小动作很多,注意力不集中。在家除了玩游戏、看电视以外,小非做其他的事情都很难坚持下来,做作业就更别提了,别人半小时就做完的,他要拖上两个多小时。很少看到他特别踏实、有耐心地去做一件事情。

    例子中的问题在很多孩子身上都有或多或少的表现,这主要是由于孩子的注意力稳定性差、抗干扰能力弱、有意注意能力不强、缺乏控制力等原因造成的。

    注意力是指一个人把焦点或意志集中在某一事物上,不被外界刺激所干扰的能力。比如当孩子在专心看故事书时,就把注意力指向了书中内容,对周围人们的说话和活动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而且看得全神贯注,兴奋性高。

    注意力是心灵的门户,它是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的准备状态。没有它,其他智力的发展就如同没有根基,将会得不到支持。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天才,首先是注意力。”孩子若没有良好的注意力,对任何事都不能专心、投入地学习,就会影响学习效果和成绩。

    注意力最初形成于孩提时代。及早培养孩子做事专注的习惯,会对他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不少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往往并非由于智力落后,而是由于注意力涣散,精神集中不起来。这和父母没有在孩子小时候对其进行有意识地注意力培养有关。父母陪孩子做丰富多彩的注意力游戏可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使孩子在游戏时保持大脑亢奋状态,他专注于活动的时间就会延长,注意力水平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游戏方法1:专注聆听法

    特点与目的:让孩子很认真、专注、仔细地聆听,可以提高听的注意力,培养其注意集中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关键提示:给孩子提供听的材料一次不能太长,否则孩子会产生听觉疲劳,影响听的效果和注意集中程度。如果不知道孩子能坚持多长时间,在看到孩子转移了注意目标或表现得没兴趣时,就要及时停止游戏活动。

    ●生活游戏1:对“牛”弹琴(5个月)●

    有了孩子,在妈妈的世界里孩子就成了主角。想象着孩子会叫妈妈了,幻想着他和妈妈说话了,这是多美妙的事!还不会说?没关系,先让孩子听,先逗孩子玩。

    闲不住的我,只要看到儿子航航醒着,就陪着他玩。我们的床上挂有蚊帐,我在蚊帐上方挂上三角摇铃,轻轻一摇,“叮铃铃”地响,躺在床上的他立即兴奋起来,张着小嘴笑,两只小胳膊儿在空中挥舞,两只小腿儿也在乱蹬。有时,我拿出一条红色丝巾,伴随着录音机里的音乐节奏,在他眼前晃呀晃的,他黑亮的眼睛就追随着丝巾,开心地看着。

    有时,我用录音机播放各种音乐给他听,像古典音乐《寒鸦戏水》《步步高》《高山流水》等,儿童歌曲《小星星》《铃儿响叮当》等。音乐有的欢快活泼,有的舒缓轻柔。总之,每天都要放一小段曲子。

    我还时常抱着儿子到户外,只要有响声的地方我都要抱着儿子凑过去。听公路上汽车“呜呜”声,工地上搅拌机“轰隆轰隆”声,池塘里青蛙的“呱呱”叫声,理发店剃头的“呜呜”声。我还经常用象声词来吸引他专心地去听,比如我会边剁饺子馅边说:“航航,你听,‘咚咚咚’,妈妈剁饺子馅啦!”每次进卧室,我都对儿子说:“‘哒哒哒’,宝宝敲门啦,要进去睡觉啦!”

    没事的时候,我也总爱跟孩子说话,用“情人”一般的眼神看着他,用笑吟吟的笑脸对着他,不管他是否听得懂,我都会边做边说:“航航,换尿布喽!”“穿衣服喽!”“航航,你看我吃了一块口香糖,怎么样,香吧!”还用嘴做出“巴咂巴咂”的动作,惹得他用惊异的眼神望着我,然后“咯咯”地笑。

    这样的“对牛弹琴”,惹得家人总是说:“你也不累呀?”不累不累,和宝宝说话怎么会累?

    游戏启示

    注意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前提。听是培养孩子注意力的方法。多为孩子提供丰富的“听世界”,能刺激孩子的听觉发展。大自然和周围环境的声音,给孩子提供了辨别声音的条件;高雅音乐的美妙旋律,除了能促进孩子左脑和右脑的协调发展,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外,还能发展孩子听的注意力。人的声音,特别是妈妈的声音,对于婴儿而言,是最美妙的“天籁”。有研究表明,妈妈声音的频率是孩子最喜欢,也是最适合听的。经常和孩子说话,除了让孩子感受妈妈的爱以外,还能随时让孩子注意你,起到集中孩子注意力的作用。

    游戏意义

    0~6个月的孩子的注意是一种先天的定向反射,心理学上叫做无意注意。你给孩子提供什么,他就注意什么,此时孩子的主动选择的能力还很弱。他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声音来源的方向上,带响声的玩具、妈妈的声音更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因此,妈妈不仅要多用嘴说,还要多用眼神交流、用动作配合,让孩子对你感兴趣,提高注意集中效率。此外,在音乐方面,父母还可以给孩子播放世界名曲,比如莫扎特、肖邦等的音乐,让孩子去体会乐曲中的节拍、音调及强弱。父母不一定要刻意要求孩子听,只把它当做一个背景音乐也不错,在孩子吃饭时、睡觉前放来听一听。

    类似游戏

    NO1:摇发声的玩具(3~5个月)

    你拿着拨浪鼓或摇铃在孩子的身体两侧、后背等交替着摇晃。也可以找一些体积小的发声玩具绑在四五个月孩子的胳膊或腿上,只要孩子一动就会摇。这会让孩子觉得很好玩,因为这会让他觉得他可以控制这些玩具。当然,如果孩子玩厌了,表现得不情愿时,就要及时拿下来。

    NO2:听各种声音(2~4岁)

    ①听大自然的声音。比如听风吹的声音,雨打在不同物体上的声音,各种鸟叫声等,神秘地、悄悄地对孩子说:“嘘,听!现在是什么声音?”并用象声词来形容。

    ②听人脚步声。在大街上让孩子听听人的走路声。“听听,谁走路的声音响?”“谁走路的声音小?”“他走路发出什么样的声音?”“穿高跟鞋走路和平底鞋走,哪个声音轻?”

    ③听音乐声。有不少乐曲是多种乐器合奏的,在听同一乐曲中,每次可以给孩子提不同的要求。比如这一次要求听音质而忽略其他,下一次要求听节奏而忽略其他。如果你家中有电子琴或其他乐器,你可以选择不同的功能来演奏,让孩子辨别音质和节奏等。

    NO3:制造动静(2岁半~4岁)

    让孩子背对着你,蒙住眼睛,之后你故意做出一个带声音的动作,让孩子来辨别是什么发出的声音。

    ①用身体制造声音。跺跺脚、轻拍手、动动嘴做咀嚼状等,让孩子说说刚才听到的是什么声音。还可以把一个动作多样化,比如跺跺左脚,让孩子辨别是哪只脚在动;拍出不同的声响,让孩子模仿你刚才是怎么拍的;吃东西时,让孩子猜猜你吃的是什么……

    ②用不同的东西敲出响声。敲敲地板、门、桌子、冰箱等,也可用不同的工具(如小棒,石块)敲,用不同的方式敲(如用指甲轻刮、用手拍打等),等你敲完,孩子睁开眼,让他猜猜你刚才敲的是什么东西。

    小小窍门

    用疑问吸引孩子听故事

    给孩子讲故事时,如果孩子听了一半就不专心了,你可以用疑问句来吸引孩子的注意。比如你问:“你知道接下去小兔子会做什么吗?”“你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吗?”或者你用夸张的语气吊他的胃口:“哇,这下麻烦可大了!”“呀,这接下去可糟糕了!”

    如给2岁左右的孩子讲故事,则故事不能太长,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只有四五分钟。此外,讲故事时一定要有丰富的表情,抑扬顿挫的语言,并配上肢体动作,以凝聚孩子的注意力。

    ●生活游戏2:餐桌上的“捣乱”(3岁)●

    一家人刚吃完晚饭,桌上杯盘狼藉,“惨不忍睹”。航航就开始“捣乱”了,他拿起不锈钢勺子“叮当”“叮当”地敲着桌子,那神情好像不是要捣乱,而是要奏乐。

    我顺水推舟道:“呀,真好听!你再敲这个试试?”我把一个吃完菜的不锈钢空盘子递到他面前。“……”我的鼓励立即变成了他的动力,他把盘子敲得差点“翻了身”!

    “听听,这个盘子的声音和刚才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不一样。”儿子边敲边说。

    “怎么不一样了?”

    “声音更响。”

    “怎么个‘响’法?”

    “‘梆梆梆’的声音。”

    “嗯,还真的这样。那你再换用筷子来敲敲,听一听还是不是这声音?”我递给儿子一根筷子。

    “呀,”儿子像发现新大陆似的,眼睛一亮,“这声音好像尖尖的,像妈妈的声音。”

    我“扑哧”一笑,玩的时候都能想到妈妈,真幸福啊!

    “那刚才‘梆梆梆’的声音又像谁的声音呢?”

    “像爸爸的声音,粗粗的,响响的。” 儿子想了想说道。

    “嗨,你的耳朵可真灵!说得真形象!”我夸奖着。

    我还让航航用不同数量的筷子敲着盘子,比较着声音的细微差别。等他敲得差不多的时候,我示意他敲其他的盘子啦、碗啦、杯子啦。到后来,他满屋子跑,见到一样东西就敲一下,反过来问我:“什么声音?”

    嗨,什么时候我成了被教育对象了?

    游戏启示

    婴儿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对五官的刺激,能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因此,在孩子0~6岁的感官敏感期内,让孩子多听、会听、专注地听、敏锐地听,从细微中辨别不同的声音,有利于发展孩子听觉的敏感性和专注力。

    游戏意义

    有的父母看到孩子动这动那,认为那是没有意义的纯粹捣乱,甚至去怒斥孩子或把东西移开。实际上,从儿童心理学角度来看,孩子的很多行为都是因好奇心引起的,是为了满足他们探索的需要。在这样一些看似捣乱的动作中,蕴藏了智力教育的内容。因此,父母要做的是给孩子支持,为孩子提供发展注意力的环境和条件。

    小小窍门

    扔东西是一种探索

    有些父母看到1岁左右的孩子老是喜欢往地上一遍又一遍地扔玩具,会很不耐烦地拾起,或斥责孩子。其实孩子这样做是因为他到了空间敏感期,在探索空间的乐趣,而且也在享受“听”的乐趣——这个玩具扔下去怎么会有如此美妙的声音?他也在为自己能掌控玩具而感到开心呢!因此,聪明的父母不会去剥夺孩子享受听和玩的乐趣,而应鼓励孩子多扔,引导孩子换用不同的东西扔,用不同的方式扔,发展孩子的听觉能力和空间感。这个扔玩具游戏本身是孩子喜欢玩的,那么父母的引导就会变得更成功。

    类似游戏

    NO1:猜东西(2岁半~4岁)

    桌上摆几个东西,告诉孩子这些是他等会儿要依次放进空盒子或塑料瓶里的,像钥匙啦、花生米啦、硬币啦、小石头啦等。每次只放一样东西进去,摇一摇,让孩子猜猜是什么,甚至还可以用象声词描述一下声音。

    NO2:公鸡报晓(2~3岁)

    家长伸长脖子,踮起脚,学公鸡的样子“喔——喔喔——喔喔喔”地叫,让孩子来模仿着叫吧!每次用不同的叫法,差别在于期间有停顿,如:“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这样孩子必须认真地听你叫才能听出其中的差别。同样,可以是学羊叫、学狗叫。最好,再配合相应的滑稽的动作,这会让游戏变得更有趣呢!

    NO3:我听到了……(3~4岁)

    在嘈杂的环境中,家长主动说:“这里好热闹呀!我听到了……”以此诱导孩子也来找声音,说声音。比如,你带孩子进超市,你悄悄对孩子说:“我听到旁边的阿姨在说雪梨不错。”“我听到柜台上阿姨敲电脑键盘的声音了。”“我听到这个叔叔走路声很响,‘咚咚咚’的声音。”要孩子在嘈杂的环境中避开其他声音,专门寻找和倾听一种声音,可以提高孩子对各种声音的辨识能力和听觉灵敏度。类似的环境还有广场、饭店、游乐场、大街等。

    NO4:数故事里的词(3~5岁)

    给孩子读短小的故事,要求他在听的过程中,数数你念到的某个词有几个。比如《小猫咪过生日》,听完要说出“小猫咪”出现了几次。由于这是家长布置的听的任务,所以不要求孩子能记住故事情节,只要按你的要求来做就算完成。当然每次也可以提不同的任务,最好是轮换着考。

    NO5:我是电脑(3~6岁)

    电脑比人脑计算得更快更准,那么就让孩子感受一下当电脑的滋味吧!做法是:你拿出计算器,按出几个数2567851,然后报给孩子听,让孩子也立即报出来。孩子报对了,就要表扬孩子的脑袋是“电脑”。还可以倒报数,如你按了计算器后报出:“652”,孩子就要报“256”。以后水平提高了再加长数字。可以对孩子说,这是电脑的反向功能。

    举一反三

    专注细听法中,你还可以想到哪些训练孩子专注听的游戏?

    ◎听钟表。把钟表贴近孩子的耳朵,听秒针走动的微弱声音,或把闹钟藏在房间某个地方,让孩子循着闹铃声把闹钟找出来。

    ◎说悄悄话。凑近孩子耳朵说悄悄话,声音越小,越需要孩子高度集中地去听。

    ◎寻找声音。把孩子熟悉的发声玩具藏在他身上的衣服里,或你的衣服里、被子里、枕头下,让孩子顺着声源去寻找;把各种声音录制下来,放给孩子听,并让孩子说说是什么声音,比如街上的汽车声、风声雨声、水龙头流水声、洗澡时喷头流水声等。

    ◎制造声音。模仿狗啊、鸭啊的叫声,大自然的风声、雨声,让孩子辨别、模仿。  
  閹恒劌鐡ㄧ紒娆愭箙閸欙拷,閼惧嘲褰囩粔顖氬瀻      鐠囧嫯顔戦崙鐘插綖     閹兼粎鍌ㄩ弴鏉戭樋     



缂冩垹鐝悽铏 鐠佸潡妫剁敮顔煎И 缁旀瑥鍞撮幖婊呭偍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 閹恒劏宕樼紒娆愭箙閸欙拷 ©Copyright 2000-2017 閻х偓濯烽崠鏄忓祩缂冿拷 娴滅悂CP婢讹拷05068324閸欙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