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100md首页 > 医学 > 临床医学 > 内科学 图书编号:22474519
 
《临床内分泌学》
作者:陈家伦 主编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8/1
ISBN:9787532399932 定价: 350.00元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全国性组稿、反映国内外内分泌学研究进展的专著。参与编写本书的作者达到180多名,分布于国内40多个重要的临床内分泌相关学科及科研机构。《临床内分泌学》共分12篇210章,以经典内分泌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性腺以及糖、脂、骨代谢为主线,详细介绍了各内分泌腺体及组织的生理、生化,激素作用的分子机制,内分泌代谢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以及内分泌与生长、发育、衰老、生殖、代谢等的相互关系,涵盖了心血管、肿瘤、免疫、男性内分泌、女性内分泌、小儿内分泌、老年内分泌等方面的内容。本书内容翔实,基础与临床兼顾,既可为广大的内分泌及相关学科临床工作者提供常见病的诊治指南及少见病的参考,也给予内分泌代谢学的研究人员以启迪。

    作者简介

    陈家伦,我国著名内分泌学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名誉所长,原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总编、国际内分泌学会中央委员会中国代表、亚洲大洋洲甲状腺学会副主席。陈家伦教授为上海市内分泌研究所的创建者之一,是中华医学会内分泌病学分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目录

    第一篇 内分泌学概论

    第一章 内分泌学的发展概况

    第二章 内分泌学概述

    第三章 循证医学、转化医学与内分泌代谢疾病

    第一节 循证医学与内分泌代谢疾病

    第二节 转化医学与内分泌代谢疾病

    第四章 编码多肽类激素基因的表达调控

    第一节 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基因调控的环节及其分子机制

    第五章 肽类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第六章 作用于膜受体激素的作用机制

    第一节 膜受体的分类、结构和功能

    第二节 作用于膜受体激素的作用机制

    第七章 核受体介导配体的作用机制

    第一节 核受体的分类、结构与功能

    第二节 核受体的作用机制

    第三节 核受体的病理学

    第八章 基因组学研究对医学发展的影响

    第九章 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

    第一节 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物质基础

    第二节 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第三节 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第四节 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调节网络

    第十章 内分泌疾病的免疫发病机制

    第十一章 食欲和能量代谢的神经内分泌调节

    第十二章 内分泌肿瘤

    第十三章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内分泌领域中的应用

    第二篇 下丘脑垂体

    第一章 下丘脑、垂体形态学及发育

    第二章 下丘脑与腺垂体的内分泌功能及调控

    第一节 下丘脑对腺垂体激素释放的调节

    第二节 腺垂体激素

    第三章 生长激素、催乳素分泌功能检查

    第四章 垂体、下丘脑和松果体影像学检查

    第一节 垂体和下丘脑影像学检查

    第二节 松果体影像学检查

    第五章 下丘脑内分泌综合征

    第六章 垂体瘤概述

    第一节 垂体瘤分类及临床表现

    第二节 鞍区肿块

    第三节 垂体瘤发病机制

    第四节 垂体瘤的治疗概述

    第七章 生长激素瘤

    第八章 催乳素瘤及高催乳素血症

    第九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

    第十章 促甲状腺激素腺瘤和促性腺激素腺瘤

    第一节 促甲状腺激素腺瘤

    第二节 促性腺激素细胞腺瘤

    第十一章 腺垂体功能减退

    第十二章 正常的生长及评估

    第十三章 生长的内分泌调节

    第十四章 原发性生长延缓

    第十五章 GH - IGF -1轴异常所致身材矮小症

    第十六章 身材高大

    第十七章 垂体一下丘脑肿瘤的神经外科处理垂体腺瘤

    第二节 非垂体腺瘤的鞍区常见肿瘤

    第三节 鞍区应用解剖及垂体腺瘤的手术治疗

    第十八章 垂体和下丘脑肿瘤的放射治疗

    第十九章 加压素、催产素的生化生理

    第一节 抗利尿激素和渴感

    第二节 催产素

    第二十章 神经垂体抗利尿激素分泌功能的检查

    第二十一章 尿崩症

    第二十二章 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

    第二十三章 低渗综合征和高渗综合征

    第二十四章 松果体生理及临床

    第一节 松果体生理生化

    第二节 松果体临床

    第三篇 甲状腺

    第一章 甲状腺的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

    第一节 甲状腺解剖学

    第二节 甲状腺的组织学

    第三节 甲状腺的胚胎学

    第二章 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化学

    第一节 甲状腺激素的化学

    第二节 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合成

    第三节 甲状腺激素的转运

    第四节 甲状腺激素的代谢

    第三章 甲状腺激素的生理

    第一节 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第二节 甲状腺功能的调节

    第四章 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机制

    第五章 垂体-甲状腺轴功能检查

    第一节 血清甲状腺激素及含碘化合物测定

    第二节 体液中甲状腺激素及其代谢物测定

    第三节 评价甲状腺激素在机体组织中的作用

    第四节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评价

    第五节 甲状腺功能的体内试验

    第六节 尿碘测定

    第六章 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第七章 放射性核素的甲状腺功能和显像检查

    第八章 甲状腺影像学检查

    第一节 甲状腺超声检查

    第二节 甲状腺的CT、MRI检查

    第九章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的发病机制

    第十章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第十一章 甲状腺相关眼病

    第十二章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及减退症

    第一节 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第二节 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第十三章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及甲减危象

    第一节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第二节 甲状腺功能减退危象

    第十四章 桥本甲状腺炎

    第十五章 甲状腺炎

    第一节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

    第二节 亚急性甲状腺炎

    第三节 慢性纤维性甲状腺炎

    第十六章 单纯性甲状腺肿

    第十七章 碘缺乏病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病因学

    第三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

    第四节 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

    第五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六节 防治与监测

    第十八章 碘过量对甲状腺功能与疾病的影响

    第十九章 甲状腺肿瘤

    第一节 甲状腺肿瘤常用诊断方法

    第二节 甲状腺良性肿瘤

    第三节 甲状腺癌

    第二十章 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与处理

    第二十一章 非甲状腺性病态综合征

    第二十二章 与基因突变有关的甲状腺疾病

    第一节 基因突变所致甲状腺发育不全

    第二节 基因突变所致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

    第三节 TSH受体基因突变所致甲状腺……

    第四篇 肾上腺

    第五篇 性分化及发育

    第六篇 男性内分泌学

    第七篇 女性内分泌学

    第八篇 内分泌胰腺及糖尿病

    第九篇 脂肪生物学与脂肪代谢异常疾病

    第十篇 甲状旁腺、调钙激素

    第十一篇 骨质疏松症及代谢性骨病

    第十二篇 内分泌肿瘤综合征、多内分泌腺综合征

    附录 氨基酸名称的中英文对照及缩写表

    索引

    媒体评论

    19世纪中期,化学、解剖生理学的发展促进了实验生物学和人体病理学的研究,动物实验显示了切除性腺、肾上腺、胰腺对机体的不良后果,临床研究证实了肾上腺受损、甲状腺切除与特征性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至20世纪初,生理学家报道了由小肠分泌入血后刺激胰液分泌的物质:促胰液素(secretin),并提出“激素”的概念。

    随着激素生理生化进展以及对内分泌疾病认识的深化,内分泌学被归为生物科学和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主要研究激素的作用、产生激素的器官及其生理与病理状态的学科。至接近20世纪中期,基础理论与临床研究的蓬勃发展和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已形成了在众多学科中具有特色的经典内分泌学。

    20世纪下半叶起,生物医学科学中的分子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等学科的突飞猛进,促使内分泌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具内分泌功能的器官、组织不断扩增,包涵 19世纪中期,化学、解剖生理学的发展促进了实验生物学和人体病理学的研究,动物实验显示了切除性腺、肾上腺、胰腺对机体的不良后果,临床研究证实了肾上腺受损、甲状腺切除与特征性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至20世纪初,生理学家报道了由小肠分泌入血后刺激胰液分泌的物质:促胰液素(secretin),并提出“激素”的概念。

    随着激素生理生化进展以及对内分泌疾病认识的深化,内分泌学被归为生物科学和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主要研究激素的作用、产生激素的器官及其生理与病理状态的学科。至接近20世纪中期,基础理论与临床研究的蓬勃发展和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已形成了在众多学科中具有特色的经典内分泌学。

    20世纪下半叶起,生物医学科学中的分子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等学科的突飞猛进,促使内分泌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具内分泌功能的器官、组织不断扩增,包涵了神经内分泌、胃肠道内分泌、心血管内分泌、肾脏内分泌、脂肪组织内分泌等;激素作用的方式也由内分泌扩展到旁分泌、自分泌、胞分泌;激素信号转导通路已交织成为网络,而激素、神经递质、神经肽、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等皆可通过调控这些信号通路而发挥效应,从而整合、维护机体的整体功能。

    内分泌疾病的病因学已深入到遗传、环境、免疫、肿瘤研究的各个方面,许多与基因突变相关内分泌疾病的发病机制得到阐明。新技术,尤其是高通量、高灵敏度的分析技术和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含高信息量的研究手段相继涌现,新药物与新的治疗方法也应运而生,使内分泌疾病的理论和诊治水准不断提高。在近数十年中,许多大规模、多中心、长时期的按循证医学进行的临床试验结果又为内分泌疾病的诊治提供了更科学、更令人信服的依据,使一些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有比较明确的解释。另一方面,与生活方式及增龄相关的内分泌代谢疾病(肥胖、糖尿病、骨质疏松等)患病率的飙升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加强防治已刻不容缓。我们内分泌学界同仁看到了内分泌领域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又面对内分泌代谢病流行的严峻形势,深切感到编写一部既能反映国内外研究进展,又能紧密结合临床、指导诊疗实践的内分泌学专著甚为迫切、重要。

    本书共分12篇210章,内容包括激素作用的分子机制,各内分泌腺的生理生化,各种内分泌代谢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以及内分泌病与生长、发育、增龄、免疫、肿瘤等的相互关系。本书参考国际重要内分泌学专著、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力求使采纳的资料具有先进性、代表性,同时密切联系我国内分泌代谢疾病发病谱变化的特点及预防和治疗经验,使理论与实践互相引证、融为一体。同时,由于本书涉及多门其他学科,我们还邀请了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心血管、消化、肾脏、肿瘤学、外科、核医学、影像学等学科著名的学者共同参与。

    《临床内分泌学》作为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的专著,旨在介绍内分泌基础研究新进展的同时,紧紧围绕其临床意义与应用展开、深化,这样既有利于临床医师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又可通过临床实践为科研提出更多的思路与研究方向。期望本书能有助于培养更多既熟悉临床诊治,又能进行实验研究的双能人才,促进临床与实验的沟通和转化,不仅为广大的内分泌医生,也为相关领域临床工作者提供常见病的诊治指南及少见病的参考。

    我们希望《临床内分泌学》的出版有助于推动我国内分泌学临床和科研工作的发展,但又深感到承担编写此类大型专著任务之艰巨,我们的水平有限、经验不足,虽从策划到完稿历经数年,有些章节经反复讨论、斟酌、补充,力求赶上时代的步伐,但往往力不从心,故不妥甚而错误之处恐在所难免,敬请各方面专家及读者能不吝批评指正,提出建议,使本书有机会在再版时改进。

    陈家伦

    201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