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100md首页 > 医学 > 临床医学 > 内科学 图书编号:21088132
 
《血流感染实验诊断与临床诊治》
作者:周庭银,倪语星,王明贵 主编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5/1
ISBN:9787547807200 定价: 98.00元
        编辑推荐

    周庭银等编著的《血流感染实验诊断与临床诊治》一书是我国第一部以“血流感染”为主题的专著,系统地介绍了血流感染的基础知识、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实验室操作规范以及血流感染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内容,并附大量图片和案例分析。

    该书将血流感染的病原菌检测与临床诊断治疗相结合,突出前沿性和实用性,有助于提高微生物检验人员对血流感染的检测水平,提升临床医师对血流感染的诊治水平,推进抗菌药的合理应用。同时有助于临床微生物学专家转变观念,改变工作模式,走出实验室,与临床医师一起,共同讨论解决临床血流感染诊断中的疑难问题。

    内容推荐

    周庭银等编著的《血流感染实验诊断与临床诊治》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系统介绍了血流感染实验诊断与治疗的相关知识。《血流感染实验诊断与临床诊治》既注重理论又结合实践,反映了国内外当前研究的最新动态和进展。本书共分3篇10章。第一篇为总论,叙述血流感染的基本概念和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第二篇为血流感染的实验诊断,介绍血流感染实验室诊断检测系统,着重讲述血培养操作的技术规范和常见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图解;第三篇为血流感染的临床诊治,介绍血流感染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并有疑难病例讨论。书中附有彩图(照片)300余幅,示意图30余幅,疑难病例20余个,形象、直观。本书文字简练,指导性强,相信必将成为一本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检验人员和临床医师实用的工具书和参考书。

    目录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血流感染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血流感染及相关概念

    一、血流感染的概念

    二、血流感染的类型

    三、血流感染的诊断

    第二节 血流感染的流行病学

    一、血流感染的发病率和预后

    二、血流感染的来源及与其他感染的关系

    三、血流感染的常见病原菌

    第二章 血流感染的现状

    第一节 血流感染的研究热点

    一、如何预测患者有无血流感染

    二、血培养阳性患者初始评估

    三、快速检测血流感染的方法

    第二节 在血流感染方面临床和实验室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血培养送检率低

    二、血培养采样的质量低

    三、血培养污染问题

    四、血培养阳性检出率偏低

    五、血培养检验周期过长

    六、苛养菌、少见菌的检出率低

    七、忽视L型细菌的检测

    八、厌氧菌血培养不受重视

    第二篇 血流感染的实验诊断

    第三章 血流感染的实验室诊断系统

    第一节 手工血培养系统

    一、传统肉汤血培养

    二、压力计法血培养

    三、双相血培养系统

    四、溶解一离心血培养法

    第二节 自动化血培养系统

    一、BACTECTM9000系列全自动血培养系统

    二、BACTEC MGIT960快速全自动分枝杆菌培养、药敏检测系统

    三、BacT/ALERT3D全自动细菌、分枝杆菌培养系统

    四、VersaTREK全自动血培养系统

    五、TDR-X系列全自动血培养系统

    六、BST/MDS-60A伯泰-全自动微生物培养检测系统

    第四章 血培养检验的技术规范

    第一节 标本采集和运送

    一、标本采集

    二、标本运送与接收

    三、不合格标本的处理

    四、血标本采集程序图

    第二节 影响血培养的相关因素

    一、血液与肉汤的比例

    二、培养基

    三、抗凝剂

    四、添加剂

    五、培养条件

    第三节 特殊要求的血培养

    一、真菌血培养

    二、分枝杆菌血培养

    三、苛养菌、少见菌血培养

    四、厌氧菌血培养

    五、L型细菌血培养

    六、感染性心内膜炎血培养

    七、儿童血培养

    八、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诊断

    第四节 如何报告血培养结果

    一、阳性结果报告

    二、阴性结果报告

    三、血培养的三级报告流程

    四、危急值报告

    五、阳性结果分析

    第五节 血培养质量保证

    一、分析前质量保证

    二、分析中质量保证

    三、分析后质量保证

    第六节 安全

    一、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相关的病原菌

    二、保护方法

    三、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处理

    四、安全培训

    五、实验室仪器和设备

    六、血培养的特殊预防措施

    第五章 血培养中细菌的形态学诊断

    第一节 血培养阳性标本直接涂片的重要性

    一、血培养阳性标本涂片染色

    二、阳性血培养直接药敏试验

    三、血培养阳性标本涂片临床意义

    第二节 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图解

    一、球菌

    革兰阳性球菌

    革兰阴性球菌

    二、杆菌

    革兰阳性杆菌

    革兰阴性杆菌

    三、真菌

    念珠菌属

    隐球菌属

    青霉属

    曲霉属

    第六章 血流感染快速检测方法

    第一节 生物标志物检测

    一、降钙素原

    二、C反应蛋白

    三、白细胞介素-6

    第二节 病原菌细胞成分检测

    一、内毒素

    二、β-(1,3)-D-葡聚糖

    三、半乳糖甘露聚糖

    四、新生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

    第三节 分子生物学检测

    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

    二、16S rRNA技术

    三、核酸鉴定技术

    四、蛋白组学技术鉴定致病菌

    第四节 其他检测技术

    一、流式细胞术

    二、免疫学技术

    三、基因芯片

    四、荧光原位杂交

    五、质谱

    第三篇 血流感染的临床诊治

    第七章 血培养临床送检指征及结果解读

    第一节 血培养采样送检指征

    第二节 血培养结果解读

    第八章 血流感染的临床表现

    第一节 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

    一、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

    二、肠球菌血流感染

    三、链球菌血流感染

    第二节 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

    一、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

    二、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

    三、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

    四、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

    第三节 厌氧菌血流感染

    拟杆菌血流感染

    第四节 特殊病原菌感染

    一、李斯特菌感染

    二、布鲁菌血流感染

    第五节 念珠菌血流感染

    第六节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一、概述

    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诊断

    第九章 血流感染的治疗

    第一节 血流感染的治疗原则

    第二节 各类常见血流感染的治疗

    一、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

    二、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

    三、厌氧菌血流感染

    四、真菌血流感染

    五、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第十章 血流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一、一般原则

    二、CRBSI的预防

    第十一章 如何提高血流感染诊断的准确性

    第一节 快速准确的微生物检验是诊断的依据

    一、血培养

    二、非培养辅助检测方法

    第二节 临床微生物学专家参与会诊沟通的重要性(附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