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100md首页 > 医学 > 中西医结合 图书编号:21083368
 
《中西医结合老年病学》
作者:蔡晶 等主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4/1
ISBN:9787030307392 定价: 49.00元
        内容推荐

    蔡晶、杜建主编的《中西医结合老年病学》是《全国高等院校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之一,全书内容分为基础篇和临床篇两部分。基础篇介绍老年期机体老化、衰老的学说、老年病临床诊疗特点、老年人合理用药概述以及老年期保健护理;临床篇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骨与骨关节疾病、神经精神系统疾病、老年常见肿瘤等相应41种老年人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鉴别诊断、西医治疗、中医辨证论治、康复、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与方案等内容。书末附有常用老年人实验室检查正常参考值。全书总结和整理了现阶段中西医结合老年病学的研究进展,为临床老年性疾病的诊疗提供了参考。

    《中西医结合老年病学》可供全国高等院校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供从事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医师、教学与科研人员阅读参考。

    目录

    总前言

    基础篇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老年期机体老化

    第一节老年期机体生理变化

    第二节老年期脏腑功能变化

    第三节老年期物质代谢变化

    第三章衰老的学说

    第一节衰老与基因转录调控

    第二节衰老与细胞生长调控

    第三节衰老与氧化损伤

    第四节衰老与免疫

    第四章老年病临床诊疗特点

    第一节老年病的临床特点

    第二节老年病的病因病机特点

    第三节老年病治疗的主要方法

    第四节老年病常用中医内治法及注意点

    第五章老年人合理用药概述

    第一节老年人药代动力学改变

    第二节老年人药效动力学改变

    第三节老年人常见药物不良反应

    第四节老年人合理用药基本原则

    第五节中西药联合应用的注意事项

    第六章老年期保健护理

    第一节老年期日常生活保健原则

    第二节老年期营养需求要点

    第三节老年期心理保健要点

    第四节老年期康复特点

    第五节老年期护理特点

    临床篇

    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第二节肺炎

    第三节支气管哮喘

    第四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第五节呼吸衰竭

    第八章循环系统疾病

    第一节原发性高血压

    第二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稳定型心绞痛

    急性冠脉综合征

    第三节心力衰竭

    第四节心律失常

    第九章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节胃炎

    第二节消化性溃疡

    第三节肝硬化

    第四节上消化道出血

    第五节便秘

    第十章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第一节尿路感染

    第二节前列腺增生

    第三节高血压肾病

    第四节糖尿病肾病

    第十一章血液系统疾病

    第一节缺铁性贫血

    第二节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第三节慢性白血病

    第十二章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

    第一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第二节糖尿病

    第三节血脂异常

    第四节痛风与高尿酸血症

    第十三章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

    第一节类风湿关节炎

    第二节系统性红斑狼疮

    第三节干燥综合征

    第十四章骨与骨关节疾病

    第一节颈椎病

    第二节肩关节周围炎

    第三节腰椎间盘突出症

    第四节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与骨质疏松骨折

    第十五章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第一节急性脑血管病

    第二节帕金森病

    第三节老年期痴呆

    第四节老年期睡眠障碍

    第五节老年期抑郁症

    第十六章老年常见肿瘤

    第一节肺癌

    第二节胃癌

    第三节肝癌

    第四节大肠癌

    附录常用老年人实验室检查正常参考值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基础篇

    社会老龄人口的增多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体现了公共卫生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成就。但是,老年人口的增加对社会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从人类自身发展过程来看,关心老年人的养老、健康、医疗问题,以最大限度地加强老年人的健康和行动能力以及他们的社会参与和安全,是全社会共同

    的义务和责任。

    一、老年人与老龄化社会

    (一)老年人的划分标准

    1.年龄分类

    (1)年代年龄:又称历法年龄、时序年龄,为出生后按日历计算的年龄,也叫实足年龄,是最常用

    的计算年龄的方法,也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记载。

    (2)生物学年龄:又称生理学年龄。这是根据正常人体生理学和解剖学上发育状态所推算出

    来的年龄,表示个体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实际衰老程度,可用来预计某一个体未来的健康

    状况。

    (3)心理年龄:又称智力年龄。心理年龄是相对于年代年龄和生物学年龄而言的,指人的整体

    心理特征所表露的年龄特征,与实际年龄并不完全一致。不同个体往往具有与其身份、角色等相符

    合的心理特征。

    每个个体都有以上3种年龄类型。多数情况下,这3种年龄类型是相互吻合的;但也有个别个

    体出现三者不一致的情况。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老年的定义指的是年代年龄。

    2.老年人年龄界限

    WHO提出的年龄划分标准:44岁以下人群为青年人;45~59岁的人群为中年人;60~74岁的人

    群称为年轻老年人(老年前期或准老年期);75岁以上的人群称为老年人;90岁以上的人群称为长

    寿老人。

    现阶段我国老年人的年龄划分标准:45~59岁为老年前期(中老年人);60~89岁为老年期(老

    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期(长寿老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进入老年期的各个年龄段赋予了不同的称呼: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又可称为“人瑞”。可见中国自古就很重视老年期的问题。

    3.人类的自然寿命

    现代医学、生物学方面研究,根据对哺乳动物寿命的观察,可以推断人的寿命是有极限的。

    (1)法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巴丰指出,哺乳动物的自然寿命约为生长发育期的5~7倍,此即为通

    常称的巴丰系数或巴丰寿命系数。人的生长期为20~25年,因此,按巴丰系数计算,人的预计寿命

    为100~175年。

    (2)按哺乳动物的自然寿命为性成熟的8~10倍计算,人类性成熟约在14~15岁,据此推论人

    的自然寿命应是110~150岁。

    (3)海弗里克理论:海弗里克证明,人类胚胎到成人死亡,其细胞可进行50次左右的有丝分裂,每次细胞周期为2.4年,按这样推算人的寿命应该为120岁左右。

    (4)中医将人的自然寿命称为“天年”,古人认为天年期限可达100~120岁。如《灵枢·天年》

    载:“人之寿,百岁而死。”《素问·上古天真论》亦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唐·王冰注解:

    “度百岁,谓至一百二十岁也。”晋·嵇康《养生论》也曰:“上寿百二十,古今所同。”可见,这些古代典

    籍的认识与现代的研究基本吻合。

    然而,据报告全世界人类出生时预期寿命为67岁,其中低或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63岁,中国内

    地72岁;高收入国家和地区77岁,其中美国77岁,日本79岁,瑞典、瑞士、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78

    岁。因此,人类目前平均寿命只有70岁左右,距其真正的“寿终正寝”的年限尚且甚远。

    (二)老龄化社会的划分标准

    社会老龄化,又称人口老龄化,是以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百分比(老年人口系数)为依据

    进行衡量的。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

    口的比例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这里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

    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

    社会。目前新的观点认为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老龄化程度,应包括人口平均寿命、老年人口系数、年龄中位数、长寿水平、老龄化指数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才相对客观。这个标准规定老年人口系数

    在10%以上、少年人口比例在30%以下、人口年龄中位数在30岁以上属老年型社会。

    二、21世纪老龄化社会将在全球诞生

    (一)国际老龄化国家现状

    几乎每一个国家60岁以上人口比例的增长速度比任何其他年龄组都要快。据联合国估计,1950年全世界大约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2亿,1975年上升到3.5亿;而到2000年已经增加至

    5.9亿,到2025年预计可达11亿。预计那时全世界的老年人口将会占总人口的13.7%。以上数据

    显示,从1950~2025年全世界总人口将增加2倍多,从25亿上升到82亿,而老年人口却增加4倍

    多,从2亿增加到11亿。

    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04年修订版)指出,目前发达国家年龄>60岁人口占总人口的

    20%,到2050年该数字将增至32%。譬如,60~65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英国1990年占

    15.3%,2025年预计占21.3%;法国1990年占13.7%,2025年预计占22.2%;挪威1990年占

    16.4%,2025年预计占21.9%;美国1990年占12.3%,2025年预计占20.7%;日本1990年占

    11.9%,2025年预计占26.1%。东欧和独联体国家人口老龄化进程最快。2025年,欧洲国家的人口

    平均年龄将从目前的38岁增至49岁,一半人口的年龄将超过55岁。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全球各国

    的普遍趋势。

    (二)中国老龄现状

    与大部分国家一样,中国亦开始面临快速老龄化。中国社会科学院最近完成的一项研究报告

    说:中国老龄化速度已逼近世界之最。研究报告显示,在未来20~30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所

    占总人口比例,将从7.5%增长到14%。而根据联合国估算,如果目前人口发展趋势不变,到2040

    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数量将占总人口的28%,远远高于目前的11%。由此,中国将在很短的

    时间内,从成年型社会过渡到老龄化社会。

    2010年7月,全国老龄办发布《2009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该公报指出,2009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6714亿人,占我国总人口的12.5%。2009年是我国历史上老年

    人口比例增幅最大的一年,与2008年度相比,老年人口净增725万人,增长了0.5%。按照预测,“十

    二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约2亿,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15%。到2050年,我国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将有4亿人之多。尤其需要关注的是,我国城乡老年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

    中城市老年空巢家庭达70%。

    (三)中国老龄化的特征

    1.老年人口绝对量增长快

    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2000年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总人口

    为129533万人,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6.96%。也就是说,在2000年我国65

    岁以上人口为9000万左右,与1982年相比几乎翻了1番。

    据世界银行统计:195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4160.7万人,占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

    13.4%;20世纪初为9935万人,占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21%;到2030年预计,将增加至32845万人,占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26%。目前世界上每5个老年人中就有1个中国老年人;到2030年世界上

    每4个老年人中就有1个中国老年人。

    2.老年人口比例的增长速度快

    从我国和几个发达国家老年人口比例的变化可看出,我国未来人口老化速度与日本相仿,但大

    大超过其他所有的发达国家。近十年来,我国老年人口几乎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除日本外,其他

    发达国家均没有。1980年,瑞典65岁以上人口比例虽然已达15%,为世界最高,但历史上这部分人

    口的增长速度超过3%的仅有10年。

    今后我国总人口的增长速度将逐渐下降,到2040年左右预计其增长速度低于0.5%。未来50

    年内,我国将处于一个总人口增长速度不断下降、保持老年人口高增长的时期。因此,我国的人口问

    题将从20世纪50~60年代的人口增长问题逐渐转变为人口年龄结构问题。

    3.地区发展不平衡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具有明显的由东向西的区域梯次特征,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明显快于西

    部经济欠发达地区。

    老龄化地区发展不平衡还表现在城市和农村老龄人口发展的不一致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

    快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持续向城市迁移,农村的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将一直

    持续到2040年。到21世纪后半叶,城镇的老龄化水平才将超过农村,并逐渐拉开差距。这是中国

    人口老龄化不同于发达国家的重要特征之一。

    4.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

    发达国家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而中国则

    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未富先老。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国

    内生产总值一般都在5000~10000美元以上,而我国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不到

    1000美元,属于比较明显的未富先老。也就是说,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物质基础还比

    较薄弱。

    总之,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占全世界的1/5,中国已成为老龄化速度最快、老年人口最多的

    国家。在不少人眼中,老龄化就是沉重的负担,甚至一些老年人也认为自己正在成为社会的包袱,因

    此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三、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影响

    人口老龄化给全球包括我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庞大老年

    群体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需求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影响已成为人们关

    注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首先,人口老龄化必然引起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导致劳动力减少,从而对社会的经济发展产生

    重要的影响,对社会的生产、分配、消费都会发生影响。人口老龄化引起就业、劳动生产率发生变化,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劳动力的相应减少也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劳动适龄人

    口老龄化的增长将随人口老化而加重,将直接影响到劳动力的质量。日本的研究表明,人口老龄化

    将对日本的未来经济发生不利的影响,使其经济发展速度减慢。另一方面,老年人在社会生产中也

    是一种重要的劳动力资源。由于青年人劳动人数减少,造成劳动力短缺,不少国家已从老年人中物

    色劳动力。许多学者预言,由于老年人技术熟练工作又努力,在某些方面还优于青年人,因此,若干

    年后,许多企业将千方百计重新雇用退休的职工。这种劳动力年龄结构的老化对社会的生产会发生

    一定影响。

    由于人口老龄化,被抚养人口增长,国民收入使用额中的消费基金必然增加。用于老年人的社

    会福利费用,包括退休金、医疗费等均会大幅度增加,从而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在我国,1980年

    在职职工与离退休人员供养比为13∶1,1990年10∶1,2003年3∶1,2006年全社会的劳动力抚养比为

    41%,预计到2025年将超过50%,由人口红利期进入人口亏损期。老年人的抚养比也将超过少儿的

    抚养比成为第一大被抚养的人群。

    但是随之而来的第三产业增加,为老年人服务的行业和从业人口也要相对增加,从而产生了老

    龄事业、老龄产业、银发经济,成为吸引大量就业人口的新兴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将带动经济的发展。

    因此,一方面老年社会福利费的增加,影响到消费与积累的关系,使经济发展难以平衡;同时增

    加了在职人员和国家财政负担,影响了经济发展的速度。但另一方面,由此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可

    能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

    (二)人口老龄化对文化教育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文化教育亦有着重要的影响。著名的教育学家赫雷指出,人类的一生在经历了幼

    儿园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之后,在其后的一生中,尚需不断地受到教育,即终生教

    育,以更新知识,适应社会。许多教育学家认为,在激烈变化的现代社会,人们从青少年时期在学校

    中所学到的那些知识与技能,经历若干年之后,其作用逐渐下降,为了跟上时代的变化,老年人亦需

    要不断受到教育。

    解决老年人口增多而造成的社会负担过重的一个办法,就是扩大老年人再就业,但是在当今世

    界技术知识不断更新发展的形势下,必须为老年人创造更新知识的条件,开展老年教育。因此,人口

    老龄化带来一个新的教育领域,即老年教育。

    (三)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管理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增加,要求加强对老年人口的社会管理。目前,我国各地各级老龄问题委

    员会相继建立,该委员会作为一个专门从事老年人工作的组织机构,对老年人的社会问题管理起到

    了一定的作用。此外,各级政府的老干部局或科,各级政府的民政部门,都应该切实做好老年人的工

    作。对于各种组织的性质、任务、职责以及相互协调与分工,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做出明确的规定,切实做好老年人的社会管理工作。

    (四)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由于老年人在年龄结构上的特殊性,因而有许多特殊要求,在社会福利方面应当予以特殊的考

    虑。例如,老年人在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上就有一些特殊要求。为了满足这些特殊要求,就要扩大

    满足这种特殊要求的社会生产和社会服务,就要扩大老年人商品的生产,就要兴办满足老年人的医

    疗保健、文化娱乐、社会交往等方面需要的各种福利事业和社会服务。又如人口老龄化对建设规划

    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由于老年人口增多,社会必须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保险、愉快、舒适的住宅

    环境,提供老年人交往的活动场所。例如,需要新建养老院、老年护理院、老年公寓、老年俱乐部、托

    老所、老年活动站、老年病医院等,这都是一些较新的设计建筑研究课题。如何在城市化与工业化的

    建设规划中,实现人口老龄化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均待急需研究。

    (五)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医疗的影响

    老年人医疗卫生消费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据测算,老年人消费的医疗卫生资源一般是其他人

    群的3~5倍。2004年,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达862亿元,占基金收入的75.5%,比上年增长

    31.6%,增长速度比基金收入增长快3.5%。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之所以高速增长,人口迅速老

    龄化是重要原因之一。

    老年人社会服务的需求迅速膨胀。目前,由于社会转型,政府职能转变,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为

    老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难以满足庞大老年人群特别是迅速增长的“空巢”、高龄和带病老年人的服

    务需求。以养老机构和床位数为例:目前,中国共有各类老年社会福利机构3.8万个,养老床位

    120.5万张,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床位仅有74.6张。与发达国家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数

    500~700张的水平相差甚远。其他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许多为老年人服务的产业也都存在发展

    缓慢的问题,不能满足老年人群日益增长的需求。

    人口老龄化的结果,势必对老年人本身,对家庭、社会及国家带来一系列新问题。因此,要积极

    地研究对策,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养老制度和老年医疗保险制度,加强老年学和老年医学

    研究,加强老年医疗保健康复工作与老年健康教育,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使老年人健康长寿。

    四、老年医学研究内容

    (一)老年基础医学

    老年基础医学是研究人类老化的原因、机制、表现和延缓老化的措施以及老年特有疾病的病

    因与发病机制的学科,它包括老年解剖、生理、生化、病理、药理、免疫、遗传、分子生物学等分支

    学科。(

    二)老年临床医学

    老年临床医学是研究老年病防治、保护和增强老年人健康的学科。老年临床医学涉及范围广,除儿科和产科外,其他临床各科都有老年临床医学的内容。本学科要抓住老年人增龄性变化和老年

    病特点进行研究(如生理性老化与病理性老化的区别、如何识别不典型表现、隐匿起病者如何做到

    早期诊断等);老年特殊问题与多病性研究;如何处理老年患者的治疗矛盾及用药特殊性;老年护理

    学方面的研究。

    (三)老年康复医学

    老年康复医学是研究老年残疾者如何在身体功能、精神及职业上进行康复的学科。它以伤残者

    为研究对象,采用医疗体育、作业疗法、物理疗法、手法治疗、文娱活动、矫形器械、电子仪器、针灸、火

    罐、按摩及气功等手段进行康复治疗,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患者功能上的缺陷。老年康复医学大致

    分3类:①预防性康复处理,即通过管理来增强老年人的体质;②一般性医疗措施,主要针对原发病

    进行临床处理;③有目的地恢复功能,即针对残疾(偏瘫)进行康复医疗。

    (四)老年流行病学

    老年流行病学是研究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致残、致死的原因,探讨影响人体老化的因素,了解

    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长寿的因素,为老年病的防治提供对策的学科。现场调查和实验研究

    是老年流行病学的基本方法。

    (五)老年保健医学

    老年保健医学是研究预防老年常见病的措施和保护老年人心身健康方法的学科。要开展卫生

    教育,普及老年保健知识,如饮食卫生与营养、体育锻炼与健身、卫生习惯与健康、生活制度与长

    寿等。

    五、中西医结合老年病学研究目的

    中西医结合老年病学作为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目的是通过结合运用现代医学和祖

    国医学的理论和手段研究老年病的防治,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促进老年人在健康基础上长寿,做

    到年高不老,寿高不衰,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而不是单纯满足人们长寿的愿望,让老年人抱病余生。

    加强中西医结合老年病学研究,可使许多慢性病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利于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

    担。因此,中西医结合老年病学的研究目的是通过防治病理性老化和推迟生理性老化,促进人类健

    康长寿,延长老年人为社会服务的时间。

    (一)加强老年病防治,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生存质量又称为生活质量或生命质量,是反映内、外环境因素对老年人的生理功能、精神心理状

    态、社会活动以及生活满意度影响的指标体系,是对个体或群体感到的躯体、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生

    活适应能力的综合评价。老年人应具有较高的生活质量,始终保持日常生活能力和较正常的生理

    功能。

    由于老年人常常患有多种疾病,因某些原因未能及时诊疗,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较早地丧失日

    常生活能力,从而降低老年人晚年的生存质量。加强医疗保健工作,制定预防措施,增进和维护老年

    人的健康,尽可能使老年人不生病、少生病或减缓其失去活动能力和致残的进程,应成为老年病防治

    研究的主要任务。

    当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是老年慢性病而不是衰老。全国9个城市部分老年人常

    见病患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病、肺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癌症。在

    27个国家中,我国男性脑卒中发病率居第11位,女性居第3位,而脑卒中的致残率高达75%以上。

    另一些导致老年人致残的疾病在我国也呈上升趋势。我国北方地区65岁以上居民痴呆的患病率为

    6.9%。骨质疏松症在我国导致老年人致残的比率虽较欧美低,但患病率为25%~70%。这些老年

    病不仅给老年人身体产生损害,而且也给他们的心理和社会能力带来较严重的影响。因此,加强老

    年慢性病的早期防治研究,对控制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减少并发症或降低致残率、维持和改善日常生

    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控制和消灭高死亡率疾病,延长老年人的平均寿命

    平均寿命是指死亡的平均年龄。它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的平均存活年龄,是评价人民健康

    水平的指标。4000年前,人类平均寿命18岁,2000年前为20岁,18世纪增加到30岁,19世纪末为

    40岁,20世纪后期发达国家已达到70~80岁。新中国成立前平均寿命35岁,1950年为57岁,1963

    年为61.7岁,1981年为67.8岁,1990年为68.9岁。提示随着生存环境的改善和医疗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