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100md首页 > 医学 > 医学类考试 > 执业医师 图书编号:21023947
 
《2011年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应试指导》
作者:2011年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应试指导专家组 编
出版社: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1
ISBN:9787811364415 定价: 70.00元
        编辑推荐

    13年权威经典,已助百万考生轻松过关!

    完全覆盖2011考试大纲;

    全面增补常考超纲内容;

    最短时间掌握考试关健;

    超值附赠200元网络学习卡!

    内容推荐

    我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已经进入第十三个年头。这项政策对于加强我国医师队伍建设,提高执业医师的综合素质,保护医师合法权益,规范医师管理制度,完善医师培养制度,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随着社会发展,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在不断的修整与完善,逐步突出了对医师综合素质的要求,强调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以人为本、依法行医的删念,强调临床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注重应用,强化对执业医师知识、能办、素质的全面、综合的考核,考试中测试考生综合应用能力的题目增至50%,知识记忆题降至20%,分析理解的题目为30%。为帮助考生在繁忙的临床实践期间更有效地复习,更加方便的了解与掌握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要求,提高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从而顺利通过考试,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推出了《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应试系列丛书》,;十三年来,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在这套《丛书》的出版过程中,以及每年与广大考生}i卖者反馈交流的工作中,摸索出了我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基本规律,积累了丰富的编写直试丛书的经验,为考生提供了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和不同需求的应试参考书。

    这套《丛书》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等单位的专家编写,并邀请了专职从事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研究的培训专家进行审定。该书的特点是:紧扣.《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以规划教材为基础、以临床能力为重点,侧重于知识、理论的综合运用。在多次考生读者座谈会上,凡用过这套应试指导的考生均感到获益匪浅,一致予以好评,并认为今后在做低年住院医师期间,本书仍会对他们有所帮助。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应试指导(2011版)》严格按照《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编写,编者认真研究了《大纲》后,弄清《大纲》对各知识点的要求,将《大纲》中要求的知识点完整地体现在应试指导中。本着简洁方便的原则,《大纲》没有要求的,应试指导尽量不涉及其内容,以便考生复习。本应试指导完全按照《大纲》的单元、细目的顺序编写,同时结合21世纪统编教材,以篇章节的形式出版,使应试指导密切结合教材所授内容。

    “当医生就当好医生,当好医生就读协和医书”,拥有十三年执业医师考试书出版经验的协和出版社为全国争当好医生的读者,提供这套全面、准确、实用的应试丛书,我们期望它对广大考生顺利通过执业考试有所助益,而且对我国医学教育以及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目录

    一、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章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第二章精气学说

    第三章阴阳学说

    第四章五行学说

    第五章五脏

    第六章六腑

    第一节 六腑的生理功能

    第二节 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第七章奇恒之腑

    第八章精、气、血、津液、神

    第九章经络

    第十章病因

    第十一章发病

    第十二章病机

    第十三章防治原则

    二、中医诊断学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问诊

    第三章望诊

    第四章望舌

    第五章闻诊

    第六章脉诊

    第七章按诊

    第八章八纲

    第九章病性辨证

    第十章脏腑辨证

    三、中药学

    第一章药性理论

    第二章中药的配伍

    第三章中药的用药禁忌

    第四章中药的计量与用法

    第五章解表药

    第六章清热药

    第七章泻下药

    第八章祛风湿药

    第九章化湿药

    第十章利水渗湿药

    第十一章温里药

    第十二章理气药

    第十三章消食药

    第十四章驱虫药

    第十五章止血药

    第十六章活血祛瘀药

    第十七章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十八章安神药

    第十九章平肝熄风药

    第二十章开窍药

    第二十一章补虚药

    第二十二章收涩药

    第二十三章攻毒杀虫止痒药

    四、方剂学

    第一章总论

    第二章解表剂

    第三章泻下剂

    第四章和解剂

    第五章清热剂

    第六章祛暑剂

    第七章温里剂

    第八章补益剂

    第九章固涩剂

    第十章安神剂

    ……

    五、针灸学

    六、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七、中西医结合外科学

    八、中西医结合产科学

    九、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十、药理学

    十一、诊断学基础

    十二、传染病学

    十三、医学伦理学

    十四、卫生法规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一、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章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中国古代,受到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深刻影响。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

    一、整体观念

    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整体观念包括以下内容: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是由若干组织器官构成的。每个脏腑、组织或器官各有其独特的生理功能,而这些不同的功能又都是人体整体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人体内部的统一性。人体的这种统一性,是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联系五体、五官九窍。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成有机的整体,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完成机体统一的功能活动。

    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自然界的变化又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机体则相应地产生反应。

    二、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也称辨证施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证,也叫证候,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辨证,就是把四诊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过程。论治,又称为“施治”,即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指导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

    病,是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障碍的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疾病的概念反映了某一种疾病全过程的总体属性、特征和规律。每种疾病有其相对独特的病因、病机、转化以及预后,在临床上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疾病、指导治疗以及判断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