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100md首页 > 家庭教育 > 家教方法 > 家教方法 图书编号:21007508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妈妈》
作者:
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1
ISBN:9787530861424 定价: 30.00元
        编辑推荐

    80后家长教子手册,优化教子理念成就孩子一生,跟上孩子脚步,读懂孩子心理;让妈妈在轻松中获得启迪,让孩子在欢乐中感受教育。妈妈点石,孩子成金!即使是上班族妈妈,从此免受教子之苦。

    用最细致、最实用、最高效的方法教育子女。专为中国妈妈量身定制的教子书!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本写给天下妈妈的优秀教育读本,通过一个个实际案例,力图让每一位妈妈都能从中有所感悟。通过本书的学习,妈妈可以有更加明确的教育意识和更加有效的教育方法,让孩子更加从容地迈出成功第一步。

    目录

    Part.1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妈妈

    一、妈妈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1.妈妈是孩子的灯塔

    2.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3.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4.引导孩子为心中的理想而奋斗

    5.增强孩子学习的自信

    二、妈妈决定孩子的一生

    1.义无反顾地支持孩子

    2.积极引导代替惩罚

    3.常和孩子一起度过有意义的时光

    三、错误的教育,比不教育更糟糕

    1.唠叨式教育

    2.溺爱之下无健儿

    3.动不动就打骂孩子

    4.给孩子贴标签

    5.贿赂性奖赏的悲剧

    四、好妈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1.要懂家教心理学

    2.了解鼓励孩子的技巧

    3.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4.善于发掘孩子的创造力

    五、妈妈应教给孩子的5种品质

    1.勤劳

    2.感恩

    3.懂礼仪

    4.有责任心

    5.有主见

    Part.2 做一个好妈妈,帮孩子改掉坏毛病

    一、塑造好品德,不容忽视的小毛病

    1.爱抱怨、爱挑剔

    2.自私自利

    3.花钱如流水

    4.任1生

    5.磨蹭、拖拉

    6.说谎

    7.偷窃

    二、为了好身体,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

    1.孩子偏食

    2.好睡懒觉

    3.不讲个人卫生

    4.孩子太爱吃零食

    5.孩子坐姿不良

    三、纠正坏心态,拥有健康心灵

    1.不自信

    2.抱怨挫折

    3.虚荣

    4.忌妒

    5.心浮气躁

    6.孤僻

    四、激发学习兴趣,扭转不良学习方法

    1.没有学习兴趣

    2.早恋

    3.上网成瘾

    4.逃学威龙

    Part.3 尊重并了解你的孩子,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

    一、尊重孩子,学会有效沟通

    1.学会尊重孩子

    2.别拿妈妈的权威限制孩子

    3.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方法

    4.给孩子说话的机会

    二、破译孩子的逆反行为

    1.逆反心理

    2.犯错是孩子的权利

    3.“逆子”逆行的心理分析

    4.心悦诚服,言听计从

    5.方法得当,逆子可教

    6.适度惩罚,言之凿凿

    三、妈妈最伤害孩子的6句话

    1.“你简直笨到家了

    2.“看我怎么收拾你”

    3.“这孩子长大没出息”

    4.“你看隔壁家的××,就是比你强”

    5.“你给我滚出去”

    6.“翅膀长硬了,管不了了”

    四、正确应对孩子的负面情绪

    1.尊重孩子的情绪

    2.正确对待孩子的负面情绪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在生活中,妈妈有时会将自己的看法强加给孩子。当妈妈与孩子的观点发生冲突时,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认为孩子是错的。孩子虽然年龄小,但也是有自尊心的。家长若是高高在上,把孩子当成什么都不懂的“小不点”,非但不能赢得孩子的尊重和信任,反而会诱发他的反感,他就会找机会来反驳父母,挑战父母的权威,以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

    孩子也像成年人一样有着自己独立的人格,他们渴望被尊重;他们也有着喜怒哀乐等情绪变化,更希望被理解。当妈妈用自己的观点来批评孩子的言行的时候,他就会感到很生气。孩子会伤心,也会心情郁闷,作为妈妈不要忽视孩子的情绪,当孩子的情绪被忽视的时候,孩子很难调整他的行为,进而出现长久的僵持。

    美国精神病学家威廉·哥德法劫曾经说过:“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把孩子当成与自己平等的人,给他们以无限的关爱。”事实证明,妈妈如果片面地站在家长的角度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和孩子说话,就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因为孩子希望父母能够给予他们尊重和平等,而不是被看做啥也不懂、一无是处的孩子。

    所以,对于父母来说,要想逾越和孩子之间的鸿沟就必须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全面而准确地透视孩子的内心世界。黑尔加·吉尔特勒曾介绍过一种与孩子交谈的方法。比如和年幼的孩子讲话时,最好蹲下来,让你和孩子处于同一高度,使他感到自己的存在,并且你可以用和孩子同样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这样相互之间有利于平等交谈。

    在澳大利亚,许多父母都深知这个道理,他们总是蹲下来与孩子进行沟通。其实,这种蹲下来跟孩子讲话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肢体语言。它通过无声的语言告诉孩子:父母和你是平等的;父母尊重你的独立人格,遇到事情愿意跟你商量,而不是专制地命令和简单地指责。孩子受到了应有的尊重就会体谅父母的心情,也会对事情本身做出理性的判断,而不是和父母对着千,当然在孩子的内心也会由衷地尊重父母。

    玛丽是典型的澳大利亚人,住在堪培拉,有一对可爱的儿女。

    一次,全家人外出旅游度假,女儿先跑出去,坐到了汽车里。4岁的儿子跑出来,发现姐姐先坐到了汽车里,很不高兴,嚷嚷着让姐姐下来,否则自己就不去了。玛丽看到后蹲下身子,两只手握住儿子的双手,目光正视着孩子,诚恳地说:“儿子,我觉得你长大了,不会在意坐在哪个位置了。你觉得谁先坐进汽车并不重要,对吗?”小家伙本来打算要哭闹一番的,可是一听妈妈的话,看着妈妈诚恳的目光,就点了点头,钻进汽车并挨着姐姐坐下来。

    在外面游玩的时候,儿子和女儿玩得非常开心,相互追逐着。儿子跑着跑着,一不小心摔了一跤。他撇撇嘴马上就要哭出来了。玛丽一看,自然地蹲下来,摸着孩子的头,亲切地说:“你已经不是小宝宝了,是不是?你是个大男孩儿,摔一下没关系的,对吗?你觉得呢?”孩子看着妈妈的眼睛,点了一下头,重复地说道:“对呀,我不是小宝宝了,我是大男孩儿了,大男孩儿不哭!”然后他自己拍了拍身上的土,自豪地跑去玩了。

    蹲下身来,和孩子处于同一高度,这对孩子是一种尊重。想想看,如果玛丽不这么做,情景就会完全两样:当儿子因为姐姐先钻进汽车而不愿意坐车时,妈妈站在旁边指着儿子的鼻子说道:“小孩子那么多事,先进去和后进去有啥不一样的?”孩子仰头看着妈妈,不服气地说道:“当然不一样了,姐姐的位置好,我也要坐在好的位置上。”姐姐在一旁不吭声,弟弟开始哭闹起来。妈妈气得来回走动,对孩子训斥道:“就你事多,爱去不去。”于是孩子在地上连哭带打滚。爸爸一看孩子闹成这个样子,生气地说:“不去了!”就这样,出游计划取消了,一家人闷闷不乐地过了一天。

    当孩子绊倒了,马上要哭出来时,妈妈对着孩子大声呵斥:“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绊了一下嘛,哭什么哭?”孩子扬起脑袋看看妈妈,可能没有哭出来,但是却充满了怨气,带着情绪、别别扭扭地跟妈妈在一起走着,还不时瞪妈妈两眼,再也没有玩的兴致了,甚至还会跟妈妈做对,以发泄心中的不满。这种局面估计做家长的都不愿意看到。

    蹲下来,与孩子完全处于一个水平线时,孩子肯定会认真地听你说话,而且更重要的是,能与孩子进行眼神交流。我们都明白,在沟通时,眼神交流是十分重要的。讲话时看着对方的眼睛是一种礼貌,这一点对于孩子来说一样适用。

    其实,蹲下来和孩子进行对话不只是一种简单的动作,更强调的是一种心态,父母在与孩子打交道的时候应该放低心态,不要摆出高高在上的架子。有人这样说:“父母因为大,他是俯视孩子的;孩子因为小,他是仰视父母的。因为俯视,父母们往往能看到孩子的外表和举止,却看不清孩子的内心和眼睛;因为仰视,孩子头和脖子累,不可能长久,只能放松头颈,回到人本能的自然的状态。于是,父母和孩子的窗口错开了,视线出现了盲区。”所以,现在的父母,必须先让自己摆脱传统的教子观念,用平等真诚的态度来对待孩子,避免走进教育孩子的盲区。P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