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100md首页 > 家庭教育 > 家教方法 > 品格养成 图书编号:20993064
 
《懂得尊重才有朋友:培养尊重的好习惯》
作者:孙云晓,闫玉双 著
出版社:新世纪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1
ISBN:9787540543938 定价: 20.00元
        编辑推荐

    每个生命都平等

    片面要求孩子“听话”

    不利于孩子发展

    尊重少数人就是尊重自己

    有效沟通=有效倾听+有效表达

    欣赏能产生奇迹

    有教养是现代文明的标志

    有合作才有发展

    内容推荐

    21世纪是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世纪,习惯培养的过程也是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有些习惯孩子比大人形成得早,像环保,我们就要向孩子学习,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而且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母老师跟孩子的关系越好越有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这样才有亲和力,亲其师信其道。

    习惯决定孩子命运,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培养健康人格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从培养行为习惯做起。我们抓住行为习惯培养这个根本,就抓住了家庭教育最有效的一条途径,这就是我们家庭教育最基本的任务。让我们记住这样一句名言: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我们通过培养好习惯来缔造孩子的健康人格。

    作者简介

    孙云晓 1972年起从事青少年教育与研究至今。现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 《少儿童研究》杂志总编辑,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1999年被国务院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教育科学研究专家。近10年来,作为总课题

    目录

    尊重,神奇的魅力

    第一章培养尊重生命的习惯

    每个生命都平等

    提高认识:尊重生命

    明确规范:学做人中人

    持久训练:别人知道你重视他吗?

    及时评估:以人性化的评价引领师生发展

    形成环境:“为孩子好”不能成为伤害孩子的理由

    第二章尊重个性差异

    重要性:个性差异有助于孩子成功

    提高认识:片面强调“听话”不利于孩子发展

    明确规范:按照四个原则做自己

    持久训练:和而不同

    及时评估:孩子知道尊重个性差异吗?

    创设环境:创设孩子发展的空间

    第三章培养尊重少数人意见的习惯

    重要性:尊重少数人就是尊重自己

    提高认识:表面一致往往掩盖真实意见

    明确规范:善于听取不同意见

    持久训练:孩子会接受和表达不同意见吗?

    及时评估:孩子能接受和表达不同意见吗?

    形成环境:畅所欲言的环境

    第四章培养尊重隐私的习惯

    重要性:孩子也有隐私权

    提高认识:隐私不是不光彩的事情

    明确规范:如何尊重个人隐私

    持久训练:把握尊重隐私的“度”

    及时评估:孩子学会尊重隐私了吗?

    形成环境:让孩子在尊重隐私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第五章培养理解他人的习惯

    重要性:理解万岁

    提高认识:孩子懂得理解他人吗?

    明确规范:学会理解的“七记住”

    持久训练:从对方角度考虑问题

    及时评估:父母理解孩子吗?

    形成环境:让孩子在理解中成长

    第六章培养沟通的习惯

    重要性:沟通助你走向成功

    提高认识:孩子会主动沟通吗?

    明确规范:有效沟通=有效倾听+有效表达

    持久训练:提高沟通能力

    及时评估:你能与人良好沟通吗?

    形成环境:创设沟通的环境

    第七章培养欣赏他人的习惯

    重要性:欣赏能产生奇迹

    提高认识:告别嫉妒

    明确规范:孩子会赞美他人吗?

    持久训练:为别人喝彩

    及时评估:孩子的嫉妒心理有多重?

    形成环境:引导孩子学会欣赏的有利环境

    第八章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

    重要性:教养是现代文明的标志

    提高认识:教养源于尊重

    明确规范:有教养的行为

    持久训练:走出狭隘,做开阔的“我”

    及时评估:你是有教养的人吗?

    形成环境:长辈的品行是留给孩子的财富

    第九章培养与人合作的习惯

    重要性:有合作才有发展

    提高认识:我们不是对手

    明确规范:1+1>2

    持久训练:培养孩子豁达的心态

    及时评估:你懂得合作了吗?

    形成环境:创造学习合作的环境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培养尊重生命的习惯

    每个生命都平等

    “人”字,一撇一捺,一个结构近乎最简单的文字,同时也是一个最神圣的字。人,至高无上。在自然的秩序中,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不管财富、种族、性别或者身体、智力和才能有何差异都应该受到同等尊重。

    “9·11”事件转瞬已经过去多年了,纪念仪式每年都有举行。每年的仪式中,都有一个固定的程序——念遇难者的名字。

    不同的是,诵读者发生了变化,在2002年一周年纪念仪式中是由纽约前市长和美国前总统夫人希拉里读的,2003年是遇难者的孩子诵读,2004年是遇难者的父母和祖父母诵读,2005年是遇难者的手足诵读,2006年是遇难者的亲属诵读,2007年则是由救援者诵读,2008年和2009年是由遇难者亲属将遇难亲友的名字逐一缓缓念出。

    在这些名单里,不仅包括“9·11”当日死去的受害者,还包括“9·11”以后因为该事件的后遗症而死去的人士。

    在每一次纪念仪式上,念全部死难者的名单是纪念活动中占用时间最长的一项仪式。其意义何在呢?为什么不能选几个有代表性的人物,最后来一个“等”就算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