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戴淑凤45年育儿门诊解惑(北大著名中西医专家戴淑凤45年儿科门诊诊疗精华,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倡导科普图书)20100801》 |
作者:戴淑凤 著 |
出版社: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0/8/1 |
ISBN:9787807635086 |
定价: 29.80元 |
|
编辑推荐
1. 中外育儿家教阶梯丛书
2. 中国优生科学协会推荐
3. 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倡导科普图书
4. 北大著名中西医专家戴淑凤45年儿科门诊诊疗精华
内容推荐
本书是我国著名围产、儿科教授暨早教专家戴淑凤积45年从医从教经验的倾心之作。主要针对0—6岁婴幼儿父母及养育者在专家门诊中提出的最常见的难题和困惑,提供系统实用的知识和技巧,涉及养育中的焦点难点、科学喂养、推拿按摩强身益智、意外伤害的防范与家庭急救、好行为好习惯的养成等五大领域,期望能给年轻独生父母和养育者以切实可行的帮助,使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聪明地成长。
作者简介
戴淑凤,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围产、新生儿学教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中国优生科学协会/优生优育协会理事,《中华中西医杂志》、《中国生育健康》、《全科医学杂志》等杂志常务编委。中国未来研究会教育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关工委早教项目专家,北京儿童心理学会首席专
目录
序言
母亲素质是孩子的未来,是国富民强的基础
接纳差异,促进发展妈咪必须学会明察秋毫
初为妈咪,迷茫焦虑困惑多
第一章 营养和喂养中的难题
1.母乳,是妈妈赋予孩子的珍贵礼物
2.母乳充足的法宝是“三早”
3.如何正确哺喂婴儿
4.母乳够与不够,信心和方法决定一切
5.宝宝大便稀乎乎的,放屁崩屎花,是腹泻吗
6.母乳喂养成功八要点,信念是关键
7.哺乳妈咪的膳食和饮食禁忌
8.宝宝吐奶,您的思考与对策
9.乳头皲裂时的哺喂技巧与治疗
10.患乳腺炎时的母乳喂养
11.妈妈乳头凹陷,如何喂奶
12.双胞胎,母乳天然够吃
13.母乳不够吃时的催乳方法
14.妈咪患病时,如何哺乳
15.哺乳妈咪哪些药不能用
16.妈咪“澳阳”,能不能喂奶
17.人工喂养,特殊情况下的无奈之举
18.哺乳期妈咪有哪些健美膳食
19.妈妈上班,母乳如何储存
20.如何为宝宝添加辅食
21.宝宝拒绝吃辅食怎么办
22.添加固体食物,必须及时
23.断奶前后的喂养方案
24.宝宝吃零食的选择与禁忌
25.宝宝生病时怎样喂养
26.怎样给宝宝吃鸡蛋才科学
27.给宝宝吃点心有哪些新观点
28.宝宝体重长得慢如何调治
29.怎样预防小儿肥胖症
30.保护宝宝的好胃口八法
31.怎样合理搭配食品
32.幼儿不宜多吃的食品
33.宝宝偏食挑食的调整策略
34.不能盲目给宝宝吃补品
35.宝宝四季饮水的学问
第二章 保健与护理中的难题
1.早产儿有哪些养育要领
2.脑瘫儿怎样早诊早治
3.高危儿怎么护理
4.如何给宝宝洗澡
5.宝宝总打嗝,您的应对方法
6.宝宝总哭闹,您的焦虑和对策
7.奶癣的护理和治疗
8.脐炎、脐茸怎么预防与治疗
9.脂溢性皮炎的护理和治疗
10.宝宝眼睛“流黄汤,流眼泪”,您的分辨与护理
11.宝宝倒睫毛的判断和护理
12.“地图舌”是什么病
13.“口水多,下巴烂”如何护理和治疗
14.宝宝头形怪怪的,有“鼓包”,是什么毛病
15.宝宝皮肤糜烂,如何防护
16.红屁股的预防、护理和治疗
17.宝宝乳房的肿块,是肿瘤吗
18.怎么分辨各种皮肤色斑
19.如何为宝宝选鞋
20.宝宝走路易摔跤,您的分辨与对策
21.如何保护宝宝的免疫力
22.什么时候该打什么防疫针
23.如何给宝宝做抚触
24.宝宝总睡不实,怎么办
25.宝宝双腿弯曲,是罗圈腿吗
26.宝宝鼻塞不能吃奶,怎么办
27.宝宝总是吃手、吃玩具,怎么办
28.宝宝的乳牙保健
29.如何给婴幼儿选择衣服
30.宝宝出汗多的原因,怎样护理与治疗
31.宝宝左撇子,要矫正吗
32.宝宝蹲盆大小便,您的训练技巧
33.检查宝宝视力要及时
34.宝宝患风疹怎样识别和护理
35.什么情况下给孩子测听力
第三章 预防疾病才是根本
1.宝宝皮肤黄是肝炎吗
2.新生儿溶血症的种类和治疗方法
3.发烧时有哪些应急退热的方法
4.鹅口疮如何辨别、预防和处理
5.如何计算宝宝的用药剂量
6.宝宝是不是出水痘,怎样判断和处理
7.宝宝便秘的预防和对策
8.消化不良的判断与防治
9.宝宝腹泻时有哪些对策
10.宝宝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吗
11.斜颈的判断与治疗方法
12.宝宝喉喘鸣的症状与护理
13.宝宝平足的预防策略
14.手足口病怎么判断、预防及治疗
15.皮肤上生白斑,是有虫子吗
16.宝宝流涕发热不全是感冒
17.宝宝哮喘发作时的家庭急救
18.宝宝得肺炎,如何判断与应对
19.宝宝脱肛,你的预防和应对
20.小儿包茎何其多,不必都做手术
21.宝宝说话结巴,应采取的策略
22.睾丸一大一小,是什么病
23.腹股沟疝一定要手术吗
24.隐睾会影响结婚和生育吗
25.细菌性痢疾重在预防
第四章 安全与意外伤害的紧急救援
1.新生儿窒息的急救与早期干预
2.烫伤的预防及家庭急救
3.蚊虫叮咬的预防和处理
4.高热抽风的家庭急救
5.宝宝误服药物,家庭紧急处理
6.宝宝误食异物,家庭的紧急处理
7.宝宝被动物抓伤咬伤,如何处理
8.食物中毒,家庭的紧急处理
9.中暑昏迷,家庭的紧急抢救
10.手指挤压伤,在家里怎么处理
11.宝宝被锐器割伤,家庭的急救方法
12.头部摔伤的急救与警示
13.宝宝触电,家庭的急救要领
14.宝宝溺水,正确的救助方法
15.宝宝呼吸心跳骤停,如何紧急复苏
第五章 能力开发和行为习惯培养
1.认识孩子的记忆力
2.思维与想象力的发展与培养
3.你的宝宝具有创造性思维吗
4.宝宝好性格的培养
5.父母如何和孩子一起成长
6.宝宝发脾气,您的思考与应对
7.宝宝不说话,您的思考和策略
8.宝宝喜欢打人抓人,您的思考与策略
9.宝宝咬人,您的教养策略
10.孩子习惯性擦腿的原因及最佳处理
11.孩子胆小、怯懦的教育策略
12.变独占为分享的教育策略
13.如何让宝宝快乐入园
14.如何应对孩子任性逆反
15.对黏妈妈的孩子,您的教育对策
16.怎样接纳单亲和再婚家庭的孩子
媒体评论……深深佩服她于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伦理学等方面涉猎之广,研究之深。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 何鲁丽 早期教育与其说给孩子许多东西,倒不如说是让孩子不要失去许多东西更加恰当。 ——卡尔•威特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二章 保健与护理中的难题
28.宝宝的乳牙保健
宝宝4个月大就开始萌生乳牙了,最晚也会在12个月大的时候生乳牙,一般到2岁半时出齐,共计20颗。宝宝6—7岁时开始换牙,即乳牙脱落换成恒牙,直到20岁左右出齐。无论乳牙还是恒牙,牙齿的质量与宝宝营养、卫生习惯、遗传等都有直接关系,所以,宝宝的牙齿应该从小开始护理,父母要知道宝宝牙齿的有关知识。
●出牙早晚有差异
乳牙在胚胎2个月时,就开始发育。乳牙的生长发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除了遗传因素,乳母孕期的营养、宝宝出生后的营养和全身健康状况,也影响着宝宝乳牙的钙化和萌出。
一般情况下,乳牙的萌出遵循下列时间顺序:最先萌出的是一对下中切牙,然后是上中切牙、侧切牙、磨牙等。它们萌出的时间和顺序可见附表,也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计算:婴儿月龄减4—6作为该月的平均出牙数。如10个月的婴儿出牙数=10-(4至6)=6—4颗,即应出牙6—4颗。
由于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和营养不同,乳牙的萌出时间有的早,有的晚。一般差别在半年左右,即小儿萌出第一颗牙最晚不应超过1岁。
●宝宝出牙过晚的原因
①与宝宝自身的营养状况和健康状况有关,如营养不良、佝偻病、呆小病等。
②与母亲孕期及哺乳期的营养状况有关。哺乳期的母亲如果营养摄入不足,会影响宝宝对钙、磷的吸收,导致出牙过晚。
③罕见的疾病——先天性无牙畸形。这种患儿不仅表现在缺牙或无牙,而且还有其他器官的发育异常,如毛发稀疏、皮肤干燥、无汗腺等。另外,口腔中的一些肿瘤也可能影响出牙。
若宝宝过了1岁,仍迟迟不出牙,父母应引起警惕,可到口腔医院就诊,必要时需拍片排除一些先天疾患,针对病因及时治疗。
●乳牙的保健
①母亲从孕期开始就要注意保证营养,保证钙质的摄入,尽量少吃或不吃药。
②母乳喂养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喂奶姿势;人工喂养时,注意奶瓶、奶嘴的正确位置,不要让小儿整天含着空奶头玩。要合理地添加辅食,给宝宝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让小儿练习咀嚼,以促进牙齿和颌骨的发育。
③保护乳牙,少吃甜食,尤其在睡前不要吃糖。睡前如果吃奶,一定要在吃奶后再喝些水或漱口,以防龋齿的形成。
④预防和纠正各种不良的口腔习惯,如吐舌、咬唇、吮指、偏侧咀嚼;注意口腔卫生,孩子两岁时大部分乳牙已经萌出,成人可以用牙刷帮助孩子刷牙,让他逐渐习惯使用牙刷。小儿两岁半时,要学会饭后和睡前自己漱口。3岁时,要学会使用正确的方法自己刷牙,即上下刷(竖刷),咬合面的窝沟也要刷干净,每次刷牙不要少于3分钟。
●牙病对宝宝健康的影响
牙龈出血。牙龈出血是由慢性牙龈炎造成的,当吃硬食物后或刷牙时就会出血,有时吸吮牙龈部位也会出血。由于口腔卫生不良,牙龈与牙冠之间会形成菌斑。菌斑是含有大量细菌以胶样贴附于牙面的软垢,清除不彻底会形成牙石。牙石附着在牙齿与牙龈的边缘,使牙龈发炎而出血。正确刷牙可除去菌斑,使炎症消退。如果刷牙仍然出血,可到医院做洁牙维护,每半年一次最好。如果经洁齿仍未愈要检查有无血液及其他全身性的疾病。
●龋齿的预防
①孕期注意营养,保持母体健康,营养合理。
②增强牙齿的抗龋力。饮用水可由国家统一加氟,还可用氟化牙膏刷牙,这些统称“氟化法”。
③减少或消除病原刺激物。刷牙、漱口是最为实用的方法,每天刷牙两次,饭后(婴儿奶后)漱口。宝宝如果不会漱口,可于奶后给几口白开水喝。3岁前自出乳牙开始,家长可用纱布软毛巾等擦洗牙齿。
④少吃易黏附牙齿的含糖软点心、软糖、饼干等,多吃粗粮、硬食及多纤维食品。
⑤适当补充鱼肝油及钙剂。
⑥不要养成—边抱奶瓶吃奶,一边睡觉的坏习惯,严防“奶瓶性蛀牙”。一岁以上的婴幼儿应学会用杯子喝水。
⑦发现龋齿及时治疗。自两岁开始,要定期给孩子检查牙齿,不要等着换牙后再看牙医,以免浅龋变深龋、深龋再导致牙髓炎及根尖周炎。据统计,2—3岁时有50%的幼儿患有龋病,4—5岁时达到70%—80%,到6—7岁时达到高峰。此外,大约有90%的宝宝存在不同程度的牙齿错牙或畸形。除了不到20%是遗传因素以外,有近80%是外因造成的。幼儿期最好每半年检查一次牙齿,及时发现和矫治牙病。
●龋齿要早治
有些家长认为,反正乳齿要更换成恒齿,有龋齿也不要紧,将来新出的恒牙总是白的。他们不知道乳齿下面的牙根里有恒牙的牙胚。如果龋洞深入,会引起牙髓炎、根尖周围炎等疾病,不但会造成牙痛、脸肿,而且会波及恒牙。
牙齿是人身体钙化程度最高、最坚硬的部位。有了坚硬的牙齿,才能把食物嚼碎而吞咽。龋齿是白色有光泽的,牙面上出现小黑洞,即是蛀牙。这些小黑洞会藏入食物残渣。残渣不但能供养口腔内细菌繁殖,残渣发酵产生的酸还会腐蚀牙质,使龋洞扩大,这样残余的食物会塞入更多,遇冷遇热、吃甜吃酸,都会发生疼痛。当逐渐腐蚀到牙髓及根尖时,便会引起周围炎症,引起剧痛和损害恒齿。
造成龋齿的原因,除了与细菌有关外,还与饮食及牙齿、唾液有关。细菌(以某些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为主)与唾液中的黏蛋白和食物残渣混在一起,黏附在牙龈表面积窝沟中,形成菌斑,菌斑中的细菌产酸腐蚀牙釉质,更进一步破坏牙釉质,以蔗糖最易使牙齿致龋。牙齿氟化量低、钙化不足,使细菌有可乘之机。另外,唾液对牙齿有冲洗保护作用。
如果看到宝宝牙齿上有小黑点时,要马上去医院治疗。医生会用牙钻去掉腐坏的牙质,消毒后再用填料补上,恢复牙的外形,终止龋齿的发展。此外,含糖乳汁不断浸泡前牙形成环状龋,又称奶瓶龋,这时要用1%—2%的氟化钠或38%的氟化双氨银溶液,持续涂擦一周,以控制龋洞扩大。还要用0.05%—0.1%含氟漱口液,每次漱口2—3分钟。牙齿长齐后,睡前一定用小牙刷刷牙漱口,不要喝蜂蜜和橘子水后入睡。要按医嘱定期复查,防止产生新的龋齿。
●正确刷牙的方法
至两岁半时,宝宝乳牙渐渐长齐,纱布不可能清刷牙缝,要改用小牙刷。起初,妈妈示教刷牙技巧,协助宝宝刷牙,渐渐让孩子自己刷牙。到3岁时,做到宝宝完全学会自己刷牙。孩子喜欢模仿大人,父母可演示刷牙方法,同孩子一起刷牙。刷牙时采用竖刷法,如果用横刷法,会损伤牙釉表面。教孩子刷侧牙时,竖刷牙缝,然后再刷咬合面。
为孩子买的幼儿牙刷,毛应柔软,刷头2厘米,毛束为两排,每排4—6束。尼龙牙刷弹性好、易清洁,但要选柔软的。猪鬃毛弹性亦好,但毛中空,易存细菌,不易清洁。牙刷要每3月更换一次,毛翻卷时应马上更换,以免损伤口腔黏膜组织。牙膏要选用含氟的,能使釉质硬化,可以防龋,而且膏质细腻芳香,易被孩子接受。
●防龋食物
抗龋食物一般含有蛋白质、钙、磷及适量的脂肪,并有一定的硬度以锻炼咀嚼能力,如肉类、核桃、花生、果仁、蔬菜等。在反复咀嚼时,唾液分泌增加,口腔有自洁作用。在吃甜食之后,如果咀嚼一点生花生仁,能使因甜食所致的酸度下降,不利于细菌繁殖。牙齿萌出及恒齿成长时期,要让宝宝吸收足够丰富的蛋白质、钙、磷和维生素D,促进牙齿组织的钙化,增加硬度,因为牙齿钙化良好时,才有抗龋能力。
29.如何给婴幼儿选择衣服
宝宝的衣服选择在许多家长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其实,宝宝由于皮肤娇嫩,对衣服的要求是很高的,在选择衣服上,是有很多讲究的,应根据宝宝的皮肤特点及生理特性,要从衣料的质地、颜色,衣服的式样,以及幼儿的健康、舒适、活动自如、穿脱方便和美观大方等方面,综合予以分析考虑。
●衣服属性
①质地。选用质地柔软、吸水性强、透气性好的棉织品做内衣,也可用旧的棉毛衫裤制作。化纤及毛织品对皮肤有刺激作用,易引起刺痒,甚至发生过敏反应,一般不宜用。如实在要用,可作为外套。
②颜色。衣服颜色要浅,因深色布料多用苯胺染料染色,易使新生儿患高铁血红蛋白病,使新生儿出现紫绀。浅色衣服不仅清爽、干净,也便于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如呕吐物的颜色、性状等。
③样式。衣服式样的选择要便于穿脱,有利于宝宝的活动,还要注意保暖。内衣要宽松些,选择斜襟式样,并使用带子系扣,既柔软,也可随意放松。不宜使用拉链和纽扣,以免划伤皮肤或被误食,发生意外。根据季节应准备薄厚不同的衣服,如单衣、夹衣、棉衣。半岁内的婴儿因其生长发育太快,不必准备太多衣服。半岁后适当准备,能捡哥哥姐姐的旧衣服也好。
贴心提示
①衣服要便于幼儿活动。对幼儿来说,游戏与食物、阳光和睡眠一样重要,是身体发育所必需的,因此衣服要宽松,便于孩子活动。
② 要注意卫生。开裆裤既不美观,又不保暖,更不卫生。为了孩子的健康,幼儿1岁半以后就可以给他穿满裆裤了。
③ 幼儿衣服重量不应集中在腰部,而应集中于两肩。许多幼儿穿的棉毛裤、绒线裤、罩裤等,腰上全系了松紧带,这样腰部负担过重,最好把绒线裤和罩裤做成背带式的。
④ 幼儿的衣服尽可能在前面开襟,纽扣钉在幼儿能看到和摸到的地方,便于幼儿自己穿脱。纽扣号码宜中号,太大或太小均不合适,扣子也不宜太多。服装要便于幼儿分辨前后反正。无论是上装还是裤子,最好都有口袋,一是幼儿喜欢口袋,好装些小玩意儿。二是口袋可帮助幼儿识别衣服的前后,给口袋镶上边或贴一朵装饰图案,还能增加美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