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刊: 健康杂志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 学报 中国医学 卫生总论 报刊选摘 理论书籍 资料
保健: 新闻 评论 疾病 症状 养生 用药 护理 急救 四季 美容 两性 休闲 搜索
中医:·常识·教材·思考·中药·新药·医理·临床·针骨·民族·文化·著作·验方·图谱·食疗·药市·更多
  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100md首页 > 家庭教育 > 育儿/早教 > 婴幼儿护理健康 图书编号:20810380
图书分类
保健/心理健康
      男性
      女性
      中老年
      孕产妇
      运动健身
      饮食营养 食疗
      中医养生保健
      常见病预防和治疗
      健康百科
      性保健
      心理健康.心理学
医学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医药卫生教材
      医学类考试
      预防医学 卫生学
      老年病学
      精神病 心理病学
      肿瘤学
      药学
      影像医学
      放射学
      麻醉学
      急诊急救
      检验诊断
      特种医学 民族医学
      护理学
      中医学
      中西医结合
      图谱
      医学工具书
      专家医话
      影印版 原版
      医疗器械
      医院管理
      医学写作 医学信息检索
      其他
      超声医学
      核医学
家庭教育
      育儿/早教
      亲子/家教
      成功案例
      青春期教育
      素质教育
      心理辅导
      报考/留学
生活百科
      购物/置业/理财
      科普读物.人类故事
      家居装潢
      爱车一族
      实用法律
      生活常识
      家居与风水
      时尚/美妆
      其它各类
 
《图解从头到脚:儿童经络穴位速效按摩家用手册(超值白金版)》
作者:张中祺 著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10/3/1
ISBN:9787546324258 定价: 29.80元


        编辑推荐

    推荐购买:

    《图解从头到脚儿童经络穴位速效按摩家用手册》根据儿童生理特点,在吸收传统中医理论精华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对儿童经络穴位疗法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是家长学习按摩的速成宝典,是孩子身体健康的万能手册。本书针对性强,条理清晰,书中专对现代儿童的体质特点以及发病规律,总结出上百种常见病的按摩疗法,并配以简单易懂的图解说明,图文并茂的向家长介绍了儿童按摩经常用到的穴位,手法和常见疾病的推拿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内容推荐

    小儿经络穴位疗法是中医瑰宝之一。一千多年来的临床实践早已证明了其科学性和权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环境的变化,经络穴位疗法的保健和防治作用发挥出越来越巨大的力量,这种自然疗法以其独特的优势和魅力为我们的健康生活保驾护航。

    目录

    目录 儿童标准经络穴位图(一)/1-4

    儿童标准经络穴位图(二)/5-8

    编者序:孩子的健康,从您的双手开始/10

    儿童按摩疾病部位速查表/12 本书内容导航/22

    第1章 熟悉孩子的身体:成为最好的家长医生

    1.经络:身体机能自我修复的原动力 26

    2.《黄帝内经》:中医理论的瑰宝 28

    3.十二经脉:守护身体的忠实哨兵 30

    4.经络的意义:河床之于流水 32

    5.经络临床:诊断与治疗 34

    6.经络与穴位:开关良好,线路才通畅 36

    7.耳朵:穴位密集的大宝藏 38

    8.脚:人体的第二个心脏 40

    9.生长发育:您的孩子处于哪个阶段 42

    10.生理:了解孩子身体的秘密 44

    11.病理:掌握孩子的发病规律 46

    12.体质:体质不同,病症表现也不同 48

    13.望诊:教你一眼望出孩子的病 50

    第2章 按摩:用双手打造孩子的健康

    1.按摩的好处:有病医病,无病保健 54

    2.最大的优势:减少孩子的痛苦 56

    3. 适用范围:您的孩子是否适合按摩 58

    4. 准备工作:不可忽略的小细节 60

    5. 五不要:家长一定要牢记 62

    6. 介质:提高按摩效果 64

    7. 三大定位法:快速找到孩子的穴位 66

    第3章 按摩第一步:从认识穴位开始

    1.头面部:让孩子的大脑更发达 72

    2.胸腹部:精英汇集的宝地 76

    3.肩背腰骶部:阳经汇聚之处 78

    4.上肢部:让孩子的肢体更灵活 80

    5.下肢部:锻造孩子健壮的双腿 84

    第4章 按摩手法:手指到位,事半功倍

    1.按法 摩法:最基础的按摩手法 88

    2.推法 拿法:家长必须掌握的手法 90

    3.揉法 搓法:孩子最喜欢的按摩法 92

    4.掐法 捏法:最有效的血液畅通法 94

    5.打法 拍法:轻重要适当 96

    6.擦法 刮法:掌握力度是关键 98

    7.摇法 扯法 运法:通经活络三要法 100

    8.复式手法:治疗效果更佳 102

    9.黄蜂入洞 水底捞月:最常用复式手法 104

    10.打马过天河 猿猴摘果:并用二指 106

    11.运水入土 运土入水:方向不同效果大不同 108

    12.按弦走搓摩 开璇玑:胸腹部最常用的按摩手法 110

    13.二龙戏珠 飞经走气:同名异法的典型 112

    14.苍龙摆尾 赤凤点头:小儿感冒必用手法 114

    第5章 打通十四经脉:全面提高孩子身体素质

    1.十四经脉与腧穴:概说 118

    头面部 2.

    太阳穴:让您的孩子神采奕奕 122

    3.风池穴:清热醒脑防中暑 124

    4.睛明穴:有效缓解孩子视疲劳 126

    5.迎香穴:驱走蛔虫保肠道 128

    6.听宫穴:助听力,耳聪灵 130

    7.承泣穴:给孩子最明亮的双眼 132

    8.地仓穴:简易治疗孩子流口水 134

    9.神庭穴:让多动的孩子静下来 136

    颈部

    10.扶突穴:润肺化痰畅呼吸 138

    胸部

    11.中府穴:让肺呼吸更畅快 140

    12.天池穴:促循环,助发育 142

    13.期门穴:消积化淤一身轻 144

    腹部

    14.章门穴:五脏六腑之要门 146

    15.上脘穴:增强孩子胃动力 148

    16.盲俞穴:告别便秘,修护孩子肠道功能 150

    背部 17.命门穴:固本培元,后天补足先天 152

    18.大椎穴:提高孩子机体免疫力 154

    上肢内侧

    19.尺泽穴:治疗腹痛的奇效穴 156

    20.孔最穴:神奇治肺病 158

    21.列缺穴:止头痛,最有效 160

    22.经渠穴:巧治孩子牙疼 162

    23.太渊穴:让孩子远离百日咳 164

    24.极泉穴:补血气,强心脏 166

    25.青灵穴:祛除孩子肩膀疼痛的烦恼 168

    26.少海穴:让孩子注意力更集中 170

    27.神门穴:降低孩子癫痫发作的风险 172

    28.内关穴:给晕车的孩子一个舒服旅程 174

    上肢外侧

    29.曲泽穴:维护孩子好心气 176

    30.商阳穴:化解孩子胸中闷气 178

    31.三间穴:泻火气通肠道 180

    32.合谷穴:孩子头面疾病的克星 182

    33.阳溪穴:呵护孩子经常写字的手 184

    34.下廉穴:调节孩子肠胃保健康 186

    35.曲池穴:赶走湿热和腹痛 188

    36.肩穴:让孩子拥有强壮的肩膀 190

    37.少泽穴:起死回生急救穴 192

    38.阳谷穴:预防孩子口腔疾病 194

    39.小海穴:增强孩子心脏的力量 196

    40.肩贞穴:快速缓解孩子胳膊疼 198

    41.天井穴:麦粒肿反复发作不用怕 200

    42.消泺穴:有效控制孩子体重 202 下肢

    43.足三里穴:强壮孩子的四肢 204

    44.太白穴:孩子健脾第一穴 206

    45.血海穴:生血活血祛湿疹 208

    46.阴交穴:解决孩子小便疼痛的困扰 210

    手部

    47.鱼际穴:孩子失声它来帮 212

    48.少商穴:开窍通郁驱流感 214

    49.少府穴:心脏病患儿的保健穴 216

    50.少冲穴:孩子中风急救穴 218

    51.劳宫穴:手心瘙痒掐劳宫 220

    52.液门穴:身体最好的消炎药 222

    第6章 儿童常见疾病治疗:安全快速解除孩子的痛苦

    1.感冒:赶走最讨厌的多发病 226

    2.发热:还孩子正常体温 228

    3.咳嗽:别让病变继续扩散 230

    4.哮喘:扼杀呼吸系统的强敌 232

    5.呕吐:万万不可忽视的常见症 234

    6.便秘:让孩子的肠道畅通无忧 236

    7.腹泻:平息孩子紊乱的肠道 238

    8.厌食:孩子好胃口,妈妈好心情 240

    9.疳积:孩子营养不良的罪魁祸首 242

    10.尿潴留:帮助孩子排尽小便 244

    11.夜尿症:给孩子最舒服的夜晚 246

    12.夜啼症:让你和孩子一觉到天亮 248

    13.脑瘫: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 250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肩背腰骶部 阳经汇聚之处 常用穴位:大椎 风门 肩井 肺俞 龟尾 从经脉来看,肩背部循行的主要是阳经,如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太阳膀胱经、督脉等。人体阳气不足,如肺气不足、三焦不通、膀胱经不通,都会引起肩背疼痛或怕冷。因此,时常疏通肩背部的穴位非常重要,对于儿童生长发育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定喘 [位置]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 5寸的凹陷中。 [主治]咳嗽、哮喘、肩颈痛等。 胃俞 [位置]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属足太阳膀胱经。 [主治]胃病、吐乳、消化不良。 脾俞 [位置]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呕吐、腹泻、疳积、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等。 大椎 [位置]第7颈椎至第1胸椎棘突之间,属督脉。 [主治]高热、脖子强硬、咳嗽。 肩井(又称膊井) [位置]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之中点,肩部筋肉处,属足少阳胆经。 [主治]感冒、惊厥,肩背部疼痛。 肾俞 [位置]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属于足太阳膀胱经。 [主治]肾虚、泄泻、下肢瘫痪。 风门 [位置]第2胸椎下(第2胸椎棘突与第3胸椎棘突间)旁开1.5寸,属足太阳膀胱经。 [主治]感冒、咳嗽、气喘。 肺俞 [位置]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喘咳、痰鸣、胸闷、胸痛、发热等。 上肢部 让孩子的肢体更灵活 常用穴位:肾经 胃经 大肠 四横纹 劳宫 三关 人体最频繁外露的部分除了面孔之外,就要数双手了。手是人体最灵活的器官,也是人体一个很神奇的部位。手掌和手背各有分工,人的手掌联结着人体的前部各种器官,手背联结着身体后部的各种器官。儿童常用上肢按摩穴位有以下这些: 脾经 [位置] 拇指末节罗纹面。 [主治] 腹泻、便秘、痢疾、食欲不振、黄疸等。 心经 [位置] 中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 旋推为补,称补心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心经。 [主治] 高热昏迷、五心烦热、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心血不足、惊烦不安等。 肝经 [位置] 食指末节罗纹面。 [主治] 烦躁不安、惊风、目赤、五心烦热、口苦咽干等。 肺经 [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主治]感冒、发热、咳嗽、胸闷、气喘、虚汗、脱肛等。 肾经 [位置] 小指末节罗纹面。 [主治]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肾虚腹泻、遗尿、虚喘等。 胃经 [位置]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节。 [主治]呕呃嗳气,烦渴善饥,食欲不振,吐血衄血等。 大肠 [位置]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主治]腹泻、痢疾、便秘、脱肛。 小肠 [位置]小指尺侧边缘,自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线。 [主治]小便赤涩、遗尿、尿闭、水泻等。 四横纹 [位置]掌面食、中、无名、小指间关节横纹处。 [主治]疳积、腹痛腹胀、气血不和、消化不良、惊风、气喘、口唇破裂。 小横纹 [位置]掌面食、中、无名、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 [主治]烦躁、口疮、唇裂、腹胀等。 掌小横纹 [位置]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 [主治]痰热喘咳、口舌生疮、顿咳流涎等。 小天心 [位置]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 [主治]惊风、抽搐、烦躁不安、夜啼、小便赤涩、斜视、目赤痛,疹痘欲出不透。 总筋 [位置]掌后腕横纹中点。 [主治]惊风、抽搐、夜啼、舌生疮、潮热牙痛。 大横纹 [位置]仰掌,掌后横纹。近拇指端称阳池,近小指端称阴池。 [主治]寒热往来、腹泻、腹胀、痢疾、呕吐、食积、烦躁不安、痰涎壅盛。 老龙 [位置]中指甲后一分许。 [主治]急惊风。 三关 [位置]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 [主治]气血虚弱,病后体虚、阳虚肢冷、腹痛、腹泻、斑疹白瘩,疹出不透以及感冒风寒等一切虚、寒病症。 天河水 [位置]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成一直线。 [主治]外感发热、潮热、内热、烦躁不安、口渴、弄舌、重舌、惊风等一切热证。 六腑 [位置]前臂尺侧,阴池至肘成一直线。 [主治]一切实热病症。高热、烦渴、惊风、鹅口疮、弄舌、重舌、咽痛、腮腺炎和大便秘结干燥等。 下肢部 锻造孩子健壮的双腿 常用穴位:足三里 血海 丰隆 涌泉 下肢分为:臀部、股部、膝部、小腿部和足部。股部分前、内和后区,膝部分为前、后区,小腿部分前、外和后区,足部分踝、足背、足底和趾。儿童按摩常用的下肢穴位有以下这些: 箕门 [位置]大腿内侧、膝盖上缘至腹股沟成一直线。 [主治]小便短赤,尿闭,水泻等症。 血海 [位置]膝上内侧肌肉丰厚处。 [主治]四肢抽搐,下肢痿辟不用。 膝眼 [位置]膝盖两旁凹陷中。 [主治]下肢痿软无力,惊风抽搐。 足三里 [位置]外侧膝眼下3寸,股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主治]腹胀,腹痛,呕吐,泄泻等症。 三阴交 [位置]内踝尖直上3寸处。 [主治]遗尿,尿闭,小便短赤涩痛,消化不良等症。 解溪 [位置]踝关节前横纹中点,两筋之间凹陷处。 [主治]惊风、吐泻,踝关节屈伸不利。 大敦 [位置]足大趾外侧爪甲根与趾关节之间。 [主治]惊风,四肢抽搐。 丰隆 [位置]外踝尖上8寸,股骨前缘外侧1.5寸。 [主治]痰鸣气喘。 委中 [位置]窝中央,两大筋间。 [主治]惊风抽搐,下肢痿软无力。……

    书摘与插画

      
  推存给朋友,获取积分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网站申明 访问帮助 站内搜索 联系我们 推荐给朋友 ©Copyright 2000-2017 百拇医药网 京ICP备050683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