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从头到脚话推拿(宝宝篇)》 |
作者:程凯,陶冶 著 |
出版社: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0/3/1 |
ISBN:9787533155872 |
定价: 29.00元 |
|
编辑推荐
宝宝发烧、腹泻,到了医院动辄抽血、吃药、打针,孩子哭闹大人心疼,这种情况想必每个父母都会遇到。实际上,宝宝的很多病不一定非要药物治疗,推拿就是一种操作简便,易学易用的纯绿色治疗方法,而且效果相当的明显。一方面在孩子发病之初,家长可以有效地干预病情,以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副作用,另一方面用按摩来辅助药物的治疗,也可以起到增强免疫力,缩短病程的作用。
本书作者程凯教授的女儿程诺出生时不到37周,体重只有2.5kg,为了给女儿一个健康的身体,程教授坚持每天给女儿推拿,本书所有穴位图片都是以小程诺为模特。
相信用不了多久,您就会成为宝宝身边无所不能的保健医生,再也不会因为宝宝生病而手足无措啦!
内容推荐
程氏疗法第三代传人,程凯教授结合自己在养育女儿过程中的方方面面,以生活实例加真实图片演示的形式,呈现给大家这本难得的好书----《从头到脚话推拿宝宝篇》。本书以图解的形式,手把手的教爸爸妈妈们,用推拿按摩的方式解决十一个最常见而又令人头疼的宝宝常见病。分别是:厌食、挑食,夜哭,肚子疼,发烧,便秘,腹泻,出疹子,感冒,咳嗽,尿床和多动症。
除了按摩推拿之外,作者还对以上病症提供了生活调理方案、中医药房和饮食调理方案,也都是一些操作性很强,简单实用的方法。
对于没有中医基础的家长,只需要付出一点时间,培养一点兴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宝宝的私人保健医生。
作者简介
程凯:医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针灸学会腧穴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养生专业委员会委员,程氏疗法第三代传人,创建“大诚中医”连锁医疗机构创始人,北京电视台《我的父亲母亲》养生栏目、青岛电视台《民生开讲》健康栏目、北京广
目录
中医爸爸给女儿的12封信-1 小儿上火莫着急
Part 1
看别人家孩子吃饭特别香,我家宝宝见着饭怎么就没有兴趣呢?——厌食、挑食影响发育
中医爸爸给女儿的12封信-2 节日里太兴奋 试试小儿推拿
Part 2
家里有个夜哭,不仅影响孩子生长发育,连父母也休息不好,这可怎么办?——夜晚从此清静了
中医爸爸给女儿的12封信-3 伤食宝宝和伤心爸爸
Part 3
孩子老说肚子疼,也不知是真疼还是假疼,大人都被搞糊涂了。——肚子疼别大意
中医爸爸给女儿的12封信-4 宝宝发热的真实与谎言
Part 4
又发烧了,快去医院打针吧!——发烧不要急于打针吃药
中医爸爸给女儿的12封信-5新实用水中经络主义
Part 5
蔬菜水果吃得不少,水也没断了喝,可为什么宝宝还是大便干燥呢?——大便干燥怎么办
中医爸爸给女儿的12封信-6 中医爸爸助力6月蔬菜香
Part 6
哎呀,宝宝又拉肚子啦!——腹泻不要慌
中医爸爸给女儿的12封信-7 中医爸爸应对宝宝出疹
Part 7
忽然间起了一身的疹子,好吓人!——疹子不可怕
中医爸爸给女儿的12封信-8 中医助力 成长饮品
Part 8
孩子三天两头感冒,幼儿园成了摆设!——让孩子摆脱感冒困扰
中医爸爸给女儿的12封信-9 宝宝卫生计划之对与错
Part 9
咳咳咳!小小年纪怎么跟老慢支似的啊?——别让咳嗽伤了肺
中医爸爸给女儿的12封信-10 爸爸为女儿施展生物钟的健康魔法
Part 10
眼看要上学了,晚上还经常尿床,真是愁死了!——小儿尿床不用愁
中医爸爸给女儿的12封信-11 让1岁的宝宝体能升级
Part 11
孩子总也坐不住,做事情不专心,而且脾气越来越大,没有消停的时候,是不是有多动症啊?——多动症不要心急
中医爸爸给女儿的12封信-12 送给宝宝的暖身大礼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审病求因
像冬冬这样不爱吃饭的孩子很多,但是虽然表现都是不爱吃饭,原因却并不相同。因此,我们首先要看看孩子为什么不爱吃宁找找原因,对症下药。
饥不择食、狼吞虎咽、饿虎扑食……这些词汇无不向我们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吃饭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填饱肚子解决饥饿。所以我们可以说,这些挑食、厌食的孩子是缺少饥饿感的。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没有饥饿感呢?小孩子不知道冷暖,不会主动增添棚艮很正常,难道孩子不知道饥饱也是正常的宁答案当然不是。现在的孩子多半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家长生怕孩子饿着,一会儿给点饼干,一会儿给点果冻,一会儿给点薯片,一会儿……殊不知,孩子的脾胃是很娇嫩的,这么吃的结果就是开饭的时候,孩子就没了胃口,也没了兴趣。
所以,要让孩子有食欲,首先就要控制孩子的零食以及甜食的摄入量。孩子都好动,总也闲不住,孩子活动之后,消耗了很多能量,自然需要新的能量补充,吃饭的时候才能出现我们希望看到的情景。
可是,很多情况下,即使你对孩子采取了限制零食的办法,可是那个小小人还是对饭菜提不起兴趣,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其实,这跟小孩子的生理特点——脾常不足有关。
小儿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主要是指小儿时期机体各器官形态发育和生理功能都是不成熟和不完善的,五脏六腑的形和气都相对不足。
由于小儿生长发育迅速,对精、血、津液等营养物质的需求比成人多,而小儿脾胃功能尚未健全,消化与吸收功能差,饮食不知自节,很容易为饮食所伤,因此中医说小儿脾常不足。
《幼科发挥》中有:“太饱伤胃,太饥伤脾”的阐述。由于小儿“脾常不足”,运化功能尚未健全,如喂养不当、过饱过饥、饮食没有节制则极易损及脾胃。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即使限制了孩子的零食,孩子仍然食欲不佳了。因此,过多地食用零食,不单单是增加了孩子的饱腹感,减少了孩子正餐的食欲,更严重的是损害了孩子的脾胃功能,后果比不爱吃饭的表象要严重得多。
相关病症 厌食、疳积、营养不良
我们知道,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如果脾胃受纳运化功能失调,则化生的气血精微就少,就会导致小儿体质虚弱,影响正常发育,抵抗力减弱并易感染疾病。
如果长期偏食挑食,则可引起脾胃失和,轻者可致体内缺乏某种元素,重者可导致消化功能失调,无以化生气血,最终出现营养不良。可以说,初期的不爱吃饭会逐步发展为厌食、疳积、营养不良!那样的话,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甚至将会贻误孩子一生。
厌食是指小儿较长时期食欲不振,甚则拒食的一种常见病证,以1~6岁小儿多见。如果厌食持续时间较长,就会影响小儿身高、体重的正常增长,称为厌食症。
小儿喂养的原则是“乳贵有时,食贵有节”。饮食没有规律、没有节制可导致脾胃受伤,受纳运化功能减弱,出现食欲不振或厌恶乳食之症。这样的情况,老百姓一般称为“吃顶”了。现在很多孩子都偏于肉食,看见饭桌上好吃的肉就吃起来没完,一下子就吃顶了,以后就会经常出现不思饮食的状况了。
疳积,民间俗称奶痨,是消化吸收功能长期障碍所引起的一种慢性消耗性疾患,与现代医学所称的营养不良症相类似。本病多发于3岁左右的小儿,起病缓慢,病程愈长,病情愈重,严重影垧小儿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疳积为疳症和积滞的合称,二者是同一病症的两种不同病理阶段,积滞轻,疳症重。疳有两种含义,一为“疳者甘也”,谓其病由于吃甘甜油腻的食物过多所致,二为“疳者干也”,是泛指全身消瘦、肌肤干枯、气血津液不足的临床征象。疳症多是积滞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古人说“无积不成疳”。……
P14-15
书摘与插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