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实用宝宝喂养护理百科》 |
作者:张喜云 编著 |
出版社: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7/1 |
ISBN:9787538018776 |
定价: 28.80元 |
|
编辑推荐
《实用宝宝喂养护理百科》由全国知名妇幼保健专家倾力打造。母乳是宝宝最天然的食品,母爱是宝宝最好的精神营养素,给宝宝最好的,宝宝就是最棒的。
为了宝宝的健康聪明:
·吸吮母乳——宝宝身心能够获得最大的满足
·亲子乐园——让宝宝在游戏中成长
·宝宝生病了——父母是宝宝最好的医生
·添加辅食——为宝宝补充更多的营养
内容推荐
本书从父母角色的转换开始,以时间为顺序,分别对新生儿的喂养护理、婴儿的喂养护理及幼儿的营养与护理进行了讲解,共分十篇,每一篇都包括宝宝成长月历、喂养时刻、基本护理、亲子乐园、宝宝家庭医生,并针对新手妈妈的烦恼特开辟了专家答疑栏目,旨在帮助新手妈妈排忧解难,从而培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
目录
第一篇 身份转换不容忽视——全面准备迎接天使到来
特别图示——宝宝喂养护理中的10个误区
从容进入角色
一 树立信心,船到江心自然直
二 顺其自然,坦然面对分娩时
三 大胆摸索,逐步积累育儿经
做爸爸的准备
一 忙里偷闲,掌握育儿相关知识
二 关心体贴,减轻妻子心理负担
三 充分准备,解除妻子后顾之忧
四 养儿育女,父母同心无分主次
五 妻子生产,丈夫伺候责无旁贷
做妈妈的准备
一 放松心情,避免精神过度紧张
二 细处着眼,养精蓄能确保安全
三 由内到外,分娩物品样样齐备
四 适时入院,准确判断临产征兆
五 为防万一,特殊情况入院待产
为宝宝做的准备
一 睡具
二 卫生用品
三 新生儿衣物
四 哺乳用品
产前专家在线答疑
第二篇 0~1个月——初乳是给宝宝的最好“见面礼”
新生儿特点
一 第一天的生理特征
二 新生儿特殊生理现象
三 新生儿期发育特点
四 用哭笑与大人沟通
哺乳时刻——宝宝最满足的幸福
一 母乳是婴儿的天然食品
二 母乳对宝宝的七大好处
三 哺乳对母亲的七大好处
四 尽早进行初乳喂养
五 正确抱持婴儿哺乳
六 哺喂新生儿的姿势
七 母乳喂养小秘诀
八 哺乳不可拉动乳房
九 两侧乳房轮流哺乳
十 乳头受伤哺乳不宜停
十一 把握喂养次数
十二 夜间哺乳很重要
十三 乳头疼痛怎么喂
十四 早产儿要尽早开奶
十五 早产儿尽量母乳喂养
十六 双胞胎的喂养
十七 多胞胎的喂养
基本护理——每天必做的家庭作业
一 抱起宝宝的方法
二 抱起仰卧宝宝的方法
三 抱起侧卧宝宝的方法
四 抱起俯卧宝宝的方法
五 放下宝宝的方法
六 包裹宝宝的方法
七 “蜡烛包”不能防止“罗圈腿”
八 给宝宝垫尿布的方法
九 纸尿裤的选择和使甩
十 给宝宝洗屁屁的方法
十一 给新生儿洗澡的方法
十二 怎样避免宝宝睡偏了头
十三 宝宝睡眠不安的护理
十四 不要搂着孩子睡觉
十五 让“夜哭郎”入睡五步法
十六 如何建立亲子依恋关系
十七 母子感情需后天加深
十八 经常抚摸宝宝好处多
十九 抚摸前的准备工作
二十 抚摸宝宝的技巧与方法
二十一 保护婴儿远离意外事故
特殊护理——开始几周要格外关注
一 脐带护理
二 眼睛护理
三 耳部护理
四 口腔护理
五 鼻腔护理
六 乳痂清除
七 屁股护理
八 保留胎脂
九 接种卡介苗
十 接种乙肝疫苗
宝宝生病了——父母是最好的医生
一 反常现象要注意
二 观察大便辨疾病
三 哭闹声中有原因
四 新生儿发热
五 生理性黄疸
六 病理性黄疸
七 呼吸异常
八 脐炎
九 硬肿病
十 肺炎
十一 新生儿低血钙症
特别图示——新生儿条件反射
亲子乐园——经典益智游戏
一 和宝宝讲话
二 给宝宝听音乐
三 明暗训练
四 视觉训练
五 抓握能力训练
新手妈妈的烦恼
第三篇 1~3个月——母乳喂养是最科学的选择
宝宝成长月历
一 满了月的宝宝紧握双拳
二 2个月的宝宝寻声追人
三 3个月的宝宝见人会笑
哺乳时刻——密切母婴亲情的纽带
一 母乳仍是最佳食品
二 按需哺乳更科学
三 哺乳时需注意的问题.
四 喂乳后帮宝宝排气
五 婴儿为什么拒绝吃奶
六 哺乳睡觉属正常现象
七 喂哺惊跳是什么原因
八 婴儿为什么咬乳头
九 吐奶怎么办
十 不要随意给婴儿补充其他食品
十一 母乳不足的对策
十二 判断奶水不足的方法
十三 影响母乳分泌的因素
十四 催乳食谱
十五 民间催乳验方
十六 经穴位按摩催乳方
十七 补督强腰催乳按摩法
十八 乳房按摩催乳方法
十九 腹部经络催乳按摩法
二十 同时混合喂养法
二十一 母乳和乳制品间隔喂养法
人工喂养——无奈而灿烂的大道
一 不能母乳喂养的情况
二 为宝宝选购健康的奶瓶
三 奶瓶的消毒方法
四 婴儿配方奶的种类
五 选购婴儿配方奶的技巧
六 配方奶粉的冲调方法
七 配方奶粉的喂养方法
八 喂婴儿牛奶不要过量
九 宝宝牛奶过敏的对策
十 人工喂养要科学补水
基本护理——好好学习细心做
一 每天给婴儿洗脸
二 清除眼屎
三 减少鼻塞
四 清洁耳朵
五 修剪指甲
六 给婴儿理发
七 给婴儿洗澡的方法
八 洗澡要注意的事
九 不能洗澡时的清洁法
十 培养大小便习惯
十一 婴儿要常晒太阳
十二 小心保护婴儿眼睛
十三 不要给婴儿挖耳朵
十四 尽量让宝宝睡好
十五 预防宝宝睡偏了头
宝宝生病了——父母是最好的医生
一 服用小儿麻痹糖丸
二 脐疝是怎么回事
三 预防颈部腋下糜烂
四 保持干爽防尿布疹
五 “气蛋”的治疗与护理
六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七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亲子乐园——经典益智游戏
一 无声的语言
二 引逗宝宝发笑
三 看玩具
四 学转头
五 找声源
六 听响铃
七 抚摸皮肤
八 叫宝宝
九 逗搭话
十 看脸谱
十一 练抬头
十二 寻找目标
十三 教宝宝抓和蹬
十四 翻翻身
十五 学习“爬”
新手妈妈的烦恼
第四篇 4~6个月——开始逐步添加辅食了
宝宝成长月历
一 4个月的宝宝咿呀学语
二 5个月的宝宝开始认生
三 6个月的宝宝翻滚自如
哺乳时刻——坚持母乳喂养
一 职场妈妈怎样哺乳孩子
二 重返工作岗位要做好准备
三 手工挤乳方法
四 挤奶器挤奶方法
五 挤乳注意事项
六 冷藏母乳的方法
七 冷冻母乳的方法
八 母乳解冻的方法
九 加热母乳的方法
十 母亲感冒怎么哺乳
十一 母亲患乙肝怎么哺乳
十二 母亲患乳腺炎怎么哺乳
十三 提防母乳被污染
十四 咖啡因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十五 母乳可同时喂两个宝宝吗
添加辅食——开始补充更多营养
一 适时添加辅食
二 添加辅食的方法
三 开始添加营养米粉
四 选购米粉要注意
五 为宝宝补充铁元素
六 添加辅食应注意的问题
基本护理——让宝宝健康又卫生
一 乳牙萌出前的护理
二 乳牙萌出后的护理
三 流口水的护理
四 吮吸空奶头的坏处
五 婴儿为什么吮指头
六 矫正吮指的不良行为
七 怎样提高宝宝的抗寒能力
八 婴儿穿太多容易感冒
九 宝宝盖太厚易受凉
十 婴儿日光浴的方法
十一 做婴儿日光浴时应注意
宝宝生病了——父母是最好的医生
一 预防接种项目
二 感冒的防治与护理
三 脓疱病的防治
四 肠套叠防治与护理
五 先天性眼睑下垂的治疗
六 小儿荨麻疹的家庭护理
亲子乐园——经典益智游戏
一 听音乐
二 听音找物
三 模仿发音
四 抓握玩具
五 看画片
六 看远处的物体
七 照镜子
八 寻物游戏
九 逗逗飞
十 举高转圈
十一 拍拍手、点点头
十二 拉坐
十三 直立
十四 响声从何处来
十五 靠坐
十六 翻身
十七 扯锯拉锯
十八 叫名回头
十九 坐“飞船”
新手妈妈的烦恼
第五篇 7~9个月——让宝宝拥有健康牙齿
宝宝成长月历
一 7个月的宝宝坐着翻书
二 8个月的宝宝爬来爬去
三 9个月的宝宝挥手“再见”
母乳喂养——也要正确添加辅食
一 吃点饼干培养咀嚼
二 宝宝人工喂养方案
三 宝宝添加辅食的种类
四 不宜喂给宝宝的食物
五 怎样让宝宝对新食物感兴趣
六 添加辅食小技巧
七 母乳和配方奶不要混合吃
八 给宝宝吃“手指样”食物
九 苹果生吃通便熟吃止泻
十 婴儿辅食制作举例
基本物证护理——让宝宝健康又卫生
一 注意训练婴儿动手能力
二 鼓励宝宝用手拿东西吃
三 做好宝宝自己吃食物的准备
四 教宝宝用勺子
五 纠正牙齿发育期的不良习惯
六 怎样预防食物过敏
七 如何培养宝宝坐便盆
八 坐便盆的一些注意事项
九 预防女婴生殖器感染
十 开始教宝宝学说话
十一 不要逗宝宝过分大笑
十二 不要抛、摇婴儿
十三 不要抱宝宝在路边玩
十四 防止宝宝头部碰伤
宝宝生病了——父母是最好的医生
一 预防小儿脊柱侧弯
二 预防宝宝便秘
三 宝宝便秘的应对措施
四 小儿麻疹的防治与护理
五 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护理
六 宝宝眼睛斜视怎么办
七 结膜炎的预防与护理
亲子乐园——经典益智游戏
一 叫名儿
二 找玩具
三 边说边丢
四 认识五官
五 讲故事
六 骑大马
七 碰碰头
八 懂得“不”
九 “谢谢”、“再见”
十 学挥手、拱手动作
十一 捏糖丸
十二 挑绳子
十三 拾物
十四 练习独坐
十五 练习爬行
十六 扶立训练
十七 追皮球
十八 语言动作联系
十九 交朋友
二十 听口令倒玩具
新手妈妈的烦恼
第六篇 10~12个月——有计划地适时断母乳
……
第七篇 13~18个月——教宝宝迈出人生第一步
第八篇 19~24个月——培养宝宝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九篇 25~30个月——进入“第一反抗期”
第十篇 31~36个月——言传身教树榜样
附录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篇 身份转换不容忽视——全面准备迎接天使到来
从容进入角色
从容进入角色
宝宝就要出生了,你做好了当爸爸、妈妈的准备吗?如何从心理上接受孩子,尽快适应为人父母的新角色,是每一个初为人父母者都要考虑的问题。
一 树立信心,船到江心自然直
到了十月怀胎末期,由于分娩日期临近,准妈妈心理负担会越来越重,害怕分娩时太疼;担心不能顺利生出小宝贝或做剖腹产;担心生出不正常的小宝贝;担心不能胜任母亲的职责等等,每天精神紧张,甚至失眠。
其实,这些感觉都是正常的。只要对自己有信心,你慢慢地就会发掘出做母亲的本能。既然你体内的激素帮你孕育了宝宝,它也会让你的心理有所准备,使你能够清楚地了解宝宝出生后的需求。对于即将出生的孩子来说,只有父母才是养育他的最佳人选。不要因为自己没有经验就心生畏惧,每个父母都是从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开始做起的,只要充满信心,都能带好孩子。
二 顺其自然,坦然面对分娩时
许多人对于分娩的过程缺乏了解,很难想象这么大的一个婴儿是怎么生下来的。一些文艺作品将分娩过程描绘的极为痛苦,甚至十分残忍,使许多人产生了对分娩的恐惧感,再加上一些经产妇对分娩疼痛的描述,有的准妈妈每想到自己即将临产时,心中就忐忑不安,充满恐惧心理。
要知道,分娩的恐惧心理不仅危害母婴的生命安全,而且对产后母亲的身体恢复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近年来有一种产后神经官能症,就是产前心理恐惧造成的后遗症。另外,若神经极度紧张造成难产,产妇的子宫会大出血,产后恢复也比较慢,还会引起各种炎症。
其实,准妈妈不必过于多虑。对于“能否顺利分娩”的问题,更用不着去担心,还没有发生的事,过分想它又有什么意义呢?况且你并不一定会难产啊。让还没有发生的事,徒然增添你的精神紧张,这多可笑。孕妇尤其不要听信别人关于分娩如何可怕的说法,生活中自有喜欢夸大其词之人。孕妇应该做的,倒是临产前吃好,睡好,养足精神。同时孕妇要保持坦然的心理,平稳的情绪。冷静的头脑,以必胜的信心迎接生产的来临。
三 大胆摸索,逐步积累育儿经
对于即将为人父母者来说,孩子的来临也许会让你们有些手足无措,甚至从来没有设想自己怀抱幼小的生命时心里会是什么样的感觉。但是,你只要看看周围的亲戚、朋友或同事,就会发现,做父母的经验会在照料孩子的过程中逐步积累,比如抱孩子、喂奶、换尿布、帮孩子洗澡等,都能无师自通。孩子哭了,你会哄孩子;孩子尿了,你会熟练地换尿布;孩子饿了,你会十分自然地喂奶……
边哺育边观察记录,一边还要不断总结。观察一定要仔细,记录一定要详细,这不仅有利于慢慢摸索孩子的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性,而且日积月累,还是一本很好的宝宝成长日志哩。
在这一过程中,你们和孩子之间的感情也越来越深了,形成了良好的亲子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不仅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而且对激发你们深藏心底的母爱、父爱也大有帮助。……
书摘与插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