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100md首页 > 医学 > 药学 > 中药 图书编号:20712412
 
《中医历代药论选》
作者:吴昌国 著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1
ISBN:9787802313590 定价: 61.00元
        编辑推荐

    《中医历代药论选》搜集历代中医名家药论,选其精要者整理汇集而成。全书分为综合论述和各论两部分。综合论述部分主要阐述中药作用的一般原理,包括药物的采集、炮制、性味、配伍、剂量、用法,以及构关药物的功用特点及其比较等。各沦部分收集了历代医药学家对常用中药的专论,计521?,分为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食物类及其他类共五类。

    《中医历代药论选》所收集的药论,体现了历代医药学家各具千秋的药学思想。内容丰富多彩,这些药论,多是先贤们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积累,也有独具匠心的探微索隐,甚至有不可多得的千古秘传。

    内容推荐

    全书分为综合论述和各论两部分。综合论述部分共收录药论162条,内容涉及药物的功效原理、采集炮制、类同比较等,主要阐述药学理论的共性问题。各论部分共收载常用药物615种,其中部分药物因源于同一本草(如枸杞、地骨皮),或同类异种功用相似(如赤芍、白芍),或因加工炮制而分为两种者(如生地黄、熟地黄),为便于比较而合并论述,故实际为521种。每药下药论,按所出书籍的年代依次排列。原文所有夹注,有选择地收录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内容,用括号标出;其余夹注略去,不加标注。

    目录

    综合论述

    一、药论总义(《本草求真》)

    二、用药治病原理(《本草经百种录》)

    三、药性作用原理(《本草经百种录》)

    四、论药物不能直行治病(《医医病书>))

    五、用药治病乃以偏治偏(《医医病书》)

    六、药物治病原理(《本草问答》)

    七、药物得气化之偏而能治病论(《景景室医稿杂存》)

    八、论病与药之相反相制不可混淆(《景景室医稿杂存》)

    九、药物名象与功用相关论(《侣山堂类辩》)

    十、论药性之取象原理(《本草问答》)

    十一、论气数与药性(《本草问答》)

    十二、合形味论药性(《医学南针》)

    十三、论草木、金石、禽兽昆虫之作用互补(《本草问答》)

    十四、药性总义(《本草备要》)

    十五、用药法程(《本草便读》)

    十六、论药物之体质与性味功用(《医原》)

    十七、论四气与四性不同(《本草衍义》)

    十八、药性阴阳论(《珍珠囊补遗》)

    十九、药物气味互参论(《汤液本草》)

    二十、治疗用气味(《本草蒙筌》)

    二十一、论药性气味生成(《本草经疏》)

    二十二、论药性皆偏用有不宜(《本草经疏》)

    二十三、药性差别论(《本草经疏》)

    二十四、论药性气味功用与宜忌(《景岳全书传忠录》)

    二十五、药气未伸郁而化毒论(《医暇卮言》)

    二十六、药石性同用异论(《医学源流论方药》)

    二十七、药物性味与功效宜忌(《杂病源》)

    二十八、论药物寒热温凉之性不可执(《药征》)

    二十九、论同气相感导邪外出(《医门棒喝》)

    三十、药性阴阳刚柔论(《研经言》)

    三十一、论蒸露为阴中含阳(《存存斋医话稿》)

    三十二、论甘淡不同于甜(《世补斋医书》)

    三十三、辨药性贵体?兼论(《本草问答》)

    三十四、论药性取决于生成之理(一)(《本草问答》)

    三十五、论药性取决于生成之理(二)(《本草问答》)

    三十六、论四时与药物性能(《本草问答》)

    三十七、论辛药主散(《本草问答》)

    三十八、论酸药主收(《本草问答》)

    三十九、论咸药之寒热(《本草问答》)

    四十、论形色气味与药性功用(《医学南针》)

    四十一、同气相求论药性(一)(《医学南针》)

    四十二、同气相求论药性(二)(《士谔医话》)

    四十三、论质轻药性能(《本草问答》)

    四十四、论形质轻重与药性(?本草问答》)

    四十五、论药性相畏相恶相反有妙用(《医学正传>>)

    四十六、论药性相畏相恶相反有妙用(《珍珠囊补遗》)

    四十七、药物七情论(《本草蒙筌》)

    四十八、论药物的相反、相畏、相恶(《本草分经》)

    四十九、药性七情各有用论(《本草纲目》)

    五十、论用药有宜忌(《药品化义》)

    五十一、畏恶反辩(《侣山堂类辩》)

    五十二、论药物分经分脏不可拘泥(《医断》)

    五十三、用药须分经络论(《医论三十篇》)

    五十四、药引论(《医学阶梯》)

    五十五、药性有轻清重浊不拘归经论(《研经言》)

    五十六、论甘药入脾兼入四脏(《本草问答》)

    五十七、论辛温药归经(《本草经读》)

    五十八、论五味功用(《珍珠囊补遗》)

    五十九、五脏苦欲补泻药味(《汤液本草》)

    六十、病轻药重则胃气受伤(《格致余论》)

    六十一、论温中药(《本草求真》)

    六十二、论平补药(《本草求真》)

    六十三、论补火药(《本草求真》)

    六十四、论滋水药(《本草求真>>)

    六十五、论温肾药(《本草求真》)

    六十六、论温涩药(《本草求真》)

    六十七、论吐散药(《本草求真》)

    六十八、论温散药(《本草求真》)

    六十九、论平散药(《本草求真》)

    七十、论收敛药(《本草求真》)

    七十一、论驱风药(《本草求真》)……

    各论

    附录一:各论药名索引

    附录二:主要引用文献及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