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针灸解惑》 |
作者:王启才 著 |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11/1 |
ISBN:9787802317321 |
定价: 33.00元 |
|
内容推荐
本书是南京中医药大学王启才教授在多年探索针灸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的针灸医学中常见的105个学术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属于疑难而令人费解的问题;有的属于含糊不清或于理不通的问题;有些属于分歧纷纭、自相矛盾的问题;有的甚至还是明显的错误问题。只是数千年来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统一认识,更谈不上合理解决。作者对这些内容进行了阐释、修订、充实和纠正,立意明确,说理清楚,且言之成理。
本书丰富的学术内容、新颖的逻辑思维、独到的学术见解、实用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写作体例,确系我国针灸专业少有的经典专著。对于高等中医药院校师生钻研和学习针灸来说,无疑是一本难得一见的学术著作;同时也是广大中医、针灸工作者深入学习、探究针灸医学精髓的好参考书。
作者简介
王启才,男,1947年4月生,湖北省南漳县人,汉族。1969年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中医系中医专业后,即留校从事针灸的教学、医疗和科研工作。1987年调南京中医学院针灸系,任针灸临床教研室主任、工会主席,现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针灸学会
目录
改“五脏六腑"为“六脏六腑”
心包的“三个代表”
经脉与络脉之异同
奇经八脉加入十二经脉循行
奇经八脉有阴阳表里配偶
奇经八脉与脏腑有连属关系
十二经筋科内脏
十二经筋并非只是肌腱、韧带
络脉也入内脏
任、督二脉的总纲地位应该突出
为没有任、督、冲三脉的男人们“鸣冤叫屈”
手太阴肺经从胸部出于“肩前腋上”
手太阴肺经起于“云门”
足阳明胃经也是左右交叉循行的
“阴市”应为“阳市”
足太阳经为十二经脉之核心
“十五大络”应为“十六大络”
脾经和胃经为何另有大络
考古问今论经络
论经络的平衡与失衡
关于腧穴的分类
“经外奇穴”意解
经外奇穴和新穴不可喧宾夺主
关于经外奇穴和新穴的“归经转正”问题
乳中应该从传统经穴中淘汰出局
关于针灸穴名国际标准化问题
如何看待腧穴的作用
腧穴的功能作用即“穴性”
“十二总穴”歌
不合理、不实用的指量法应该废除
“简易”而不准确
从“双手过膝”的刘备看风市定位取穴之误
改“骨会大杼”为“骨会大椎”
介绍翳风治疗呃逆的新经验
阳陵泉穴的临床新用
章门不用细寻吗
关于针刺透穴
关于针灸刺激量的浅见
学习针灸典籍,明辨虚实之义
关于针刺补泻的若干问题
气至病所与迎随补泻
不同刺灸工具和方法对补泻的影响
关于“动刺”
“经期禁针”之我见
哺乳期也有禁忌
眼区腧穴针刺操作规范
针刺“无痛”十要诀
“调虎离山”解滞针
腕踝针疗法的全身分区和穴点可以与经穴挂钩
穴位注射疗法概览
“雷火神针”当为“雷火神灸”
对“热病可灸”的分析
“治神守气”——针灸治疗的第一原则
针灸临床不必辨证论治吗
针灸临床必须强调经络辨证
针灸经络辨证论治初探
针灸六经辨证论治
针灸温热病辨证论治
针灸三焦辨证论治
针灸治病八法
结合现代医学知识选穴法
结合现代临床和科研成果选穴法
三部配穴法……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改“五脏六腑”为“六脏六腑"
日常生活中,人们说到人体结构时,往往会说“五脏六腑”。其实,这是受到传统中医学的影响。因为中医学几千年来笼统说到脏腑时,都是称“五脏六腑”,将心之外围“心包”置之度外。只是具体讨论脏腑的功能特点和作用时,就是“六脏六腑”了。
鉴于心包从古到今一直被列为中医学的“脏”之一,为“臣使之官”,有保护心脏、为心脏提供营养以及代心行事的作用,且与三焦互为表里,那为什么又一直要将它排斥在“脏”之外呢?所以,我们应该名正言顺地将心包纳入六脏之中,改传统的“五脏六腑”为“六脏六腑”,还其应有的地位和名分。
心包的“三个代表”
心包是心脏外面的包膜及脉络组织。在经络学说中,手厥阴经属于心包络,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故心包也称为“脏”。
心包既然是心之外围,除了有保护心脏的作用之外,还兼有“三个代表”的作用,即“生理上代心行事,病理上代心受邪,治疗上代心用穴”。
生理上代心行事,主要是协同心完成主血脉、主神志的功能。也是“君主之官”,对脏腑功能活动起主宰作用。五行属火,只不过心为“君火”,心包为“相火”而已。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