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读物 > 保健/心理健康 > 中医保健 图书编号:56514
 
《日月星辰里的养生秘诀》
作者:欣悦 编著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1-1
ISBN:9787506459419 定价:元
     编辑推荐

    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们只有顺应它的变化并及时调节自己,按照“天、地、日、月、星辰”的变化规律,使自己生活节律中的同步因素不断维持动态平衡,才可以健康永驻,延年益寿。

    本书告诉你隐藏在日月星辰里的养生秘诀。

     内容简介

    中医将人体视为一个小宇宙,对应于外在的世界则被称为大宇宙。人体的兴衰荣枯,与日月天体运行密切相关。

    古人隐约感觉到来自时间的流转,会引起精力的起伏,进而影响办事的效率,事业的成败。于是,古人将每日的宜忌加以统计和归纳,这就是“皇历”的雏形。

    古代中国人便已了解,黄道吉日、五运六气、凶年等概念,特别注意根据日月星辰来安排自己的作息。这并非完全迷信,现代生物学已经证明,人的生理状况非常容易受到自然的影响。

     目录

    第一章 一天,该怎样度过

    根据生物钟安排日程表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

    生物钟紊乱不利于健康

    一天之中的“魔鬼时刻”

    第二章 二十四节气与习俗和养生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第三章 月亮盈亏对身体的影响

    月亮的盈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月亮圆缺”何以造成凶杀案频发

    农历的月初和月中是心脑血管病人的“魔鬼时刻”

    女人一个月28天的养生手册

    第四章 四时阴阳与养生之道

    四季的阴阳化生与循环

    养生就是护好精气神

    长寿来自合理的生活习惯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第五章 春季如何养生

    古代对春季精神调养的认识

    春季睡眠应“夜卧早起”

    克服春困有办法

    运动养生适合“广步于庭”

    春季的食补养生

    春季宜多吃蔬菜

    春季养生重在调肝

    春季常按三穴保肝脏

    春季药补应因人而异

    春季养生的进补原则

    春季防病要应和人体生养之气

    百草回芽,预防四症

    春季房事可“随性”

    春季饮食补肾的原则

    第六章 夏季如何养生

    夏季养生起居宜忌

    养生要注意“暑易伤气”

    运动要把握自己的“出汗量”

    夏季食补养生

    夏季饮食进补的基本原则

    夏天吃姜

    夏日如何科学饮水

    夏食西瓜的宜忌

    夏食冷饮的禁忌

    炎炎夏日,养心为上

    夏季养生常揉阴陵泉、百会、印堂、内关穴

    夏季药补的“冬病夏治”

    夏季养生需补益气阴

    按摩运动法

    第七章 秋季如何养生

    秋季睡姿有讲究

    秋季的衣着

    怎样克服“秋乏”

    秋季运动宜“养收”

    秋季饮食养生的原则

    秋季食补方法

    高血压、冠心病的秋季调护

    调和情志,远离悲秋

    秋季护肺才是主道

    秋季肺经保健

    秋季的护肺宝穴——鱼际、曲池、迎香、合谷

    第八章 冬季如何养生

    冬季睡眠与养生

    冬季睡眠少穿衣多烫脚

    冬季运动要多动腿、勤扭腰

    冬季情志要从肾着手

    冬季护肾

    冬季经常按摩三穴可健肾固精

    第九章 男女老幼的四季养生重点

    女人为什么比男人更容易衰老——女七男八

    做健康美女——女性四季养生美容

    男性四季养生谈

    老年人的四季养生

    少儿四季养生

     书摘插图

    第二章 二十四节气与习俗和养生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二十四节气。当初他们只是注意到在不同的气候中,同一时间太阳位置的高低有不同。他们在地上立了一根竹竿,观察竹竿影子的长短变化,取中午竹竿影子最短的那一天为夏至,取竹竿影子最长的那一天为冬至,逐渐他们又发现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昼夜长短相等的时候,便又定为春分、秋分,由于二分和二至相隔的时间太长,无法满足农业生产上的需要,又陆续制定了其他的节气。在秦代时就已制定了立春、雨水、立夏、小暑、立秋、处暑、白露、霜降等节气,到了两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就全部确定了,并且和我们现在的二十四节气完全相同。

    根据我国中原一带的民俗,在这二十四节气中的每一个节气都有不同的习俗相对应,而这种习俗又是和养生重点分不开的,故此我们按照农历年的次序一一介绍如下。

    立春

    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立”开始之意,立春揭开了春天的序幕,表示万物复苏的春季的开始。此刻“嫩如金色软如丝”的垂柳芽苞,泥土中跃跃欲试的小草,正等待着“春风吹又生”,而“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形象地反映出立春时节的自然特色。随着立春的到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天渐长,太阳也暖和多了,气温、日照、降水也趋于上升和增多。人们按旧历习俗开始“迎春”,在我国的台湾还将立春这一天定为“农民节”,这是冬三月农闲后的最后一天休息。农谚说得好: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农事活动由此开始,这时人们也走出门户踏青寻春,体会那最细微的最神妙的春意。

    北方在立春日有吃饼的习俗,称为“咬春”或“春饼”。在北京,以吃“盒子菜”、“五辛盘”卷春饼为最佳食品。在立春这天,除了“说春”、“打春牛”、“咬春”、“吃春宴”等以外,还有踏春等的习俗。

    雨水

    雨水,“斗指壬为雨水,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雨水不仅表示降雨的开始,也表明雨量开始增多。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雪花纷飞,寒冷浸骨的天气渐渐消失,而春风拂面,冰雪融化,湿润的空气、温和的阳光和潇潇细雨的日子正向我们走来。杜甫有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春雨伴随着和煦的春风,在夜幕降临时悄悄地、细细地飘落着,滋润着万物。

    雨水节气过后,天气变化不定,也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这种变化无常的天气,很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乃至心神不安,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对高血压、心脏病、哮喘病患者更是不利。为了消除这些不利的因素,除了应当继续进行春捂之外,还应采取积极的精神养生锻炼法,保持情绪的稳定对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少有经》上说:“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此十二少,养生之都契也。”

    惊蛰

    惊蛰是阴历一年中的第三个节气。农历书中记载:“斗指丁为惊蛰,雷鸣动,蛰虫皆震起而出,故名惊蛰。”所谓斗即斗纲,也就是北斗七星中的魁、衡、勺三颗星。它们随着天体的运行,斗纲指向不同的方向和位置,其所指的位置就是所代表的月份。

    惊蛰,是“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初响、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不过,真正使冬眠动物苏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的雷声,而是气温回升到一定程度时土地中的温度。

    惊蛰象征二月份(农历)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也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俗,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惊蛰天气明显变暖,饮食应清温平淡,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春笋、菠菜、芹菜、鸡、蛋、牛奶等,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梨的吃法很多,比如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特别是冰糖蒸梨对咳嗽具有很好的疗效,而且制作简单方便,平时不妨把其当做甜点食用。另外,咳嗽患者还可食用莲子、枇杷、罗汉果等食物缓解病痛,饮食宜清淡,油腻的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葱蒜、胡椒也应少吃。

    春分

    “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一个“分”字道出了昼夜、寒暑的界限。这时太阳的位置在赤道上方。农历书中记载“斗指壬为春分,约行周天,昼夜均分,又当春之半,故名为春分。”

    春分日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南北半球昼夜相等。春分一到,雨水明显增多,我国平均地温已稳定通过10℃,这是气候学上所定义的春季温度。而春分节气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此时也是早稻的播种期。各地农谚对春分有不同的说法,如山东有谚语“春分日植树木,是日晴,则万物不成”,湖北有谚语“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广东有谚语“春分在前,斗米斗钱”……无论南方北方,春分节气都是春意融融的大好时节。

    按中医理论,春季重在养肝,重在舒肝气、清肝热、养肝阴。干燥多风的春季要结合个人体质调理养生。吃的方面,可以“以肝补肝”,鸡肝、鸭肝都是不错的食物选项。熬汤做菜时,加些枸杞、当归也能起到补肝血的作用。多喝水能对抗春天的干燥,泡点菊花茶、薄荷水则更能起到清除肝热的作用,让人神清气爽。香附和郁金这两味中药熬水喝,也能起到舒肝气的作用。

    另外,因春天风大,中医认为风木克脾土,平素脾虚舌苔白好拉肚子的人,更容易出现腹痛腹泻,其特点是腹痛明显加重。养生的办法就是春分前后,要防止受凉,尤其是大风天少到户外受风,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理中丸。做菜时多用干姜,因为干姜能温中。

    清明

    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农历书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洁显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齐,故名也”。清明节气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均气温已升到12℃以上,此时正是桃花初绽,杨柳泛青,凋零枯萎已随风飘逝,明朗清秀景致的再现。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也是重要的祭祀节日,自古以来清明就是人们祭祖扫墓的日子,不仅是汉族,一些少数民族也多在清明节扫墓祭祖。作为中国人,如今更是重视“祭之以礼”的追怀活动,甚至被列为国家法定假日。各地清明虽都有祭祖之习俗,但其祭祖的方式各不相同。北方地区还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猪狗”的说法,人们在清明插柳、戴柳是以为有驱邪避煞、消灾解祸的习俗。此时春光明媚、草木吐绿,正是人们春游(古时叫踏青)的好时机,所以,有的地方称清明节为踏青节。此外,一些地方还把清明称为“寒食节”。也就是有在清明这一天不动灶火,忌食热食,否则要遭到神的惩罚的说法。这些古代旧时的遗风保留至今,说明人们对清明的重视。清明节的娱乐活动比较多,有斗鸡、荡秋千、拔河、放风筝、采百草等等。古代清明节,还有插柳植树的活动。

    清明时节讲养生,贵在与自然同气相求。人的许多病与饮食、起居有关,其中,吃了与年运、节气和气候相逆的食物,就如同吃错了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此外,晚睡晚起等于“双杀”阳气,晚睡耗杀阳气,晚起扼杀阳气。如果注意把握符合自然的饮食、起居,于身体和精神都是很有益处的。清明时节是万物复苏、生机旺盛的时节,过去讲青黄不接,而现在则是一些蔬菜正逢收获上市之时。清明时节多雨湿冷,气候有乍暖还寒的特点,饮食宜温,可多选食这时盛产偏温的韭菜、薤头(即蕌头)之类蔬菜,芳香鲜嫩,温胃祛湿,有益健康。……

    书摘与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