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100md首页 > 医学 > 医学类考试 > 执业医师 图书编号:20708417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综合笔试考点精编应试经典(附光盘)(最新版)国家医师资格考试》
作者: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中用书编写组 等编写
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3/1
ISBN:9787900402509 定价: 69.00元
        内容推荐

    根据最新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综合笔试考试大纲要求,本书共分为十四章,第一章至第八章分别为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药理学、诊断学基础、医学伦理学和卫生法规。第九章至第十四章为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针灸学与传染病学。本书提炼考点精华,依据记忆特点,独创画书法,配备的多媒体软件中,有考试大纲,十年真题、考试心得、卫生法规等内容。既可以作为国家医师资格考试考生用书,也可以作为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培训班教学参考书和辅导用书。

    目录

    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精气学说

    第三节阴阳学说

    第四节五行学说

    第五节五脏

    第六节六腑

    第七节奇恒之腑

    第八节气、血、津液

    第九节经络

    第十节病因

    第十一节发病

    第十二节病机

    第十三节防治原则

    第二章中医诊断学

    第一节绪论

    第二节问诊

    第三节望诊

    第四节望舌

    第五节闻诊

    第六节脉诊

    第七节按诊

    第八节八纲辨证

    第九节病性辨证

    第十节脏腑辨证

    第三章中药学

    第一节药性理论

    第二节中药的配伍

    第三节中药的用药禁忌

    第四节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第五节解表药

    第六节清热药

    第七节泻下药

    第八节祛风湿药

    第九节化湿药

    第十节利水渗湿药

    第十一节温里药

    第十二节理气药

    第十三节消食药

    第十四节驱虫药

    第十五节止血药

    第十六节活血祛瘀药

    第十七节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十八节安神药

    第十九节平肝熄风药

    第二十节开窍药

    第二十一节补虚药

    第二十二节收涩药

    第二十三节攻毒杀虫止痒药

    第四章方剂学

    第一节总论

    第二节解表剂

    第三节泻下剂

    第四节和解剂

    第五节清热剂

    第六节祛暑剂

    第七节温里剂

    第八节补益剂

    第九节固涩剂

    第十节安神剂

    第十一节开窍剂

    第十二节理气剂

    第十三节理血剂

    第十四节治风剂

    第十五节治燥剂

    第十六节祛湿剂

    第十七节祛痰剂

    第十八节消食剂

    第十九节驱虫剂

    第五章药理学

    第一节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拟胆碱药

    第三节有机磷酸酯类中毒与解救

    第四节抗胆碱药

    第五节拟肾上腺素药

    第六节抗肾上腺素药

    第七节镇静催眠药

    第八节抗癫痫药

    第九节抗精神失常药

    ……

    第六章诊断学基础

    第七章医学伦理

    第八章卫生法规

    第九章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第十章中西医结合外科学

    第十一章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第十二章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第十三章针炙学

    第十四章传染病学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考点1概述

    1.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2.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战国至两汉时期。《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医学专著的成书,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3.东汉张机(字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创立了辨证论治的诊治理论。该书提出了“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辨证论治原则。

    4.晋·王叔和编撰的《脉经》,是我国第一部脉学专羞。

    5.晋·皇甫谧编撰的《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

    6.隋·巢元方编撰的《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

    7.金元时期的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等人,对中医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后人尊称为“金元四大家”。

    8.唐·孙思邈编撰《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可称我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

    9.吴有性(字又可)著《温疫论》,创“戾气”学说。

    10.叶桂(字天士,号香岩)著《温热论》,阐明了温热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创建了温热病的卫气营血辨证理论。

    11.吴瑭(字鞠通)著《温病条辨》,创立了温热病的三焦辨证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