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人必知的120条养生老经验》 |
作者:赵一,魏清素 编著 |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11-1 |
ISBN:9787508053448 |
定价:元 |
|
编辑推荐
掌握身体调养妙法,人人都能活到天年,调养身体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是掌握中国人代代相传的养生老经验,用这些百试不爽的绝妙手法,永葆我们身心安康幸福无边。
为每一个中国人量身定做的身体调养方案。
永不生病的第一智慧是懂得调理和养护自己的身体,长命百岁的根本途径是掌握流千年的生老经验。
内容简介
本书集传统中医养生保健经验之大威,荟萃了《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伤寒论》等中医经典的养生精华,凝聚了李时珍、孙思邈、华佗、朱丹溪等古代名医的养生智慧,是每一个中国人健身养生、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身体调养宝典。
练鸟功、学蛙泳能轻松防治颈椎病“睡前一盆汤”,热水泡脚有讲究养肺有诀窍,《黄帝内经》教您闭气法呵护膀胱,男士排尿时的小动作有大功效滋肝补肾去火气,枸杞自有神力排毒大战,从清除体内“三浊”开始每天敲胆经300下,忧虑、恐嗅全没了老年人的无价之宝—金鸡独立防治老寒腿,就从干洗腿、揉腿肚开始……
目录
前言 学会调养,人人都能活到天年
第一章 健康一线牵,从头到脚的养生智慧
1. 头部常见病症的自我防治
2. 五官保养——五官清明,身体康健
3. 颈部保养,养好人体最脆弱的交通要道
4. 拥有健康双肩的几个好办法
5. 呵护乳房,享受专属于女人的性感美丽
6. 安抚腹部,抚慰五脏六腑之宫城
7. 肾在腰,健腰就是在养肾
8. 手的智慧:知健康,善养生
9. 拥有结实的双腿才是长寿的必要保证
10. 养脚,养护人体的“第二心脏”
第二章 调理脏腑,让我们的身体固若金汤
1. 心为君王,君安人体才健康
2. 保证肝功能正常是重中之重
3. 糖尿病、啤酒肚是脾脏功能变弱的重要信号
4. “命悬于天”,就是命悬于肺
5. 少年白发、牙齿松动是肾亏的表现
6. 壮“胆”,保护人体阳气生发的起点和动力
7. 调摄胃气,防病治病的根本
8. 大肠为传道之官,小肠为受盛之官
9. 呵护膀胱,驱除体内之毒
10. 调动运化人体元气的三焦
第三章 补足气血,身体自然风平浪静
1. “气”和“血”对人体有什么意义
2. 我们的气血,跟自然界的树是一样的
3. 病痛是血气水平升降的结果
4. 气血淤滞是人体衰老的主要原因
5. 十招教你测试自己的气血是否充足
6. 让气血畅行无阻的养生方式:导引
7. 养生的根本就是常留一份气血能量给自己
8. 越细碎的食物越补气血
9. 山药薏米芡实粥:养好脾胃才能为气血开路
10. 补气养血的十全大补汤
11. 气虚体质者宜重“五养”
12. 血虚调养“五部曲”
13. 远离气血养生的四个误区
第四章 滋阴补阳,保持阴阳平衡最长寿
1. 阴阳不平衡,人就会生病
2. 出汗,帮你检测自己是否阴阳平衡
3. 运动可以生阳,静坐可以生阴
4. 让阴阳平衡的补排方案
5. 拐好中年阴阳失衡这道弯
6. 滋阴就是滋养身体里的阴液
7. 熟知食物的四气五味是养阴的关键
8. 掌握阴不足的警讯,及时阻止疾病的入侵
9. 补阴,吃早饭就像沐浴贵如油的春雨
10. 控制性生活,减少对元精的损耗
11. 我们的生命依赖于阳气的温煦
12. 晒太阳就是最好的养阳方式
第五章 排除毒素,享受清福一身轻松
1. 肿、热、痛、烦,都是上火的表现
2. 祛除体内虚火,泥鳅是不错的选择
3. 消胃火灭口臭,试试萝i、和生姜
4. 郁闷、烦躁,去心火苦瓜是味良药
5. 内分泌失调,找五谷杂粮来解决
6. 牙疼有何难,花椒立刻缓
7. 滋肝补肾去火气,枸杞自有神力
8. 银耳胜燕窝,对付火气还得要靠它
9. 三招让你清爽享受炎炎夏日
10. 毒素积累的过程就是人衰老的过程
11. 排毒大战,从清除体内“三浊”开始
12. 全身排毒保健的三大方式
13. 膳食、饮水、运动:清肠通便三重奏
14. 居家简易运动,轻松排出毒素
15. 早盐晚蜜,最适合女性的排毒养生法
16. 腹式呼吸法,调动身体能量排毒的效果最好
17. 郁就大声喊,悲就放声哭,排出心理毒素
第六章 疏通经络,保持健康就在弹指问
1. 经络是人体的医魂,可决生死,处百病
2. 经络是脏腑和五官的镜子
3. 经络是预测疾病的最佳选择
4. 认识你身上的经络地图
5. 按摩经络时一定要“因时之序”
6. 经络养生常用的三大方法
7. 祛病养身的十大名穴
8. 十种常见疾病的经穴疗法
9. 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的涌泉穴
10. 人中:救治晕倒的英雄
11. 百会穴: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
12. 气海穴:人体性命之祖
13. 不同季节有不同的保健穴位
14. 经穴疗法注意事项
15. 让经络正常工作,就要让胃肠时刻保持清洁
第七章 暖体妙法,必能行动轻便、耳聪目明
1. 温度决定人体的健康
2. 让血液流动起来的是温度
3. 体内寒湿重,人就容易上火
4. 动脉硬化,是体温降低的结果
5. 体温降低要为抑郁症负责
6. 阻断寒气入侵的五条通路
7. 按摩是祛除体内寒气的有效方法
8. 让身体快速变暖的灵丹——姜红茶
9. 减少寒气入侵,五项必修
10. 老年人疾病的克星——金鸡独立
11. 警惕早醒、避免过早锻炼
12. 好好养育我们的根——腿脚
13. 怀揣“九心”益健康
14. 暖背,冬天将不再难熬
15. 老年人睡眠有学问,掌握好睡眠方法可益寿
16. 动起来才能离疾病远一点儿
第八章 驻颜真经,从内到外魅力永不减
1. 让颈部只展示魅力,不泄露年龄
第九章 益心宁神,不生病的情绪调节法
第十章 药食同源,食物是最好的灵丹妙药
第十一章 水是良药,学会喝水健康有保证
第十二章 四季养生,调养体内的“生、长、收、藏”
第十三章 长寿有道,像名医、名人那样养生
书摘插图
第一章 健康一线牵,从头到脚的养生智慧
1.头部常见病症的自我防治
头痛、头晕是最常见的头部疾病,其防治需要从日常生活人手,采取相应的措施,下面我们就具体介绍一下头部常见病症基本的防治方法。
头痛
头痛是现代人的一种常见病症,很多人靠止痛药来缓解头痛。殊不知长期使用止痛药会给身体带来毒副作用,为其他疾病埋下隐患。中医认为“痛则不通”,头痛就是因为经络不通。按摩对治疗头痛切实有效,如果养成自我按摩的好习惯,可明显减少慢性头痛带来的痛苦。按摩法对下列头痛有较好的疗效:紧张性头痛、神经性头痛、偏头痛、高血压头痛、脑供血不足性头痛、颈椎病型头痛、神经衰弱头痛及感冒头痛等。
准备动作:患者正坐于椅上,含胸拔背,气息调和。
揉太阳穴:将双手掌根贴于太阳穴,双目自然闭合,轻缓平和地揉动30次。此法对上述各型头痛均有较好疗效。
浴全头穴:头部有上星、头维、百会等穴,经常浴头部各穴有健脑之功效。操作时将两手五指分开,由前发际分别向后发际抹动,如食指梳头状,手法轻重由个人自行掌握,一般以局部感到发热、舒适、头皮无痛感为度,次数根据病情而定。亦可用木梳代替手指浴头。本法可缓解头部肌肉痉挛、脑部血管痉挛,使疼痛减轻、思维敏捷。
按摩印堂穴:将两手食指屈曲,拇指按在太阳穴上,以食指内侧屈曲面,由正中印堂穴(两眉之间)沿眉毛两侧分抹,双目自然闭合。手法以轻中有重为宜,每次做30遍以上,每日2次为度。抹后感觉头清目爽,具有清除头晕目眩、减罢头痛之功效。按摩合谷穴:合谷位于拇指和食指之间肌肉存厚处。手法以拿捏、点按此穴为主,以有明显酸胀感为度,每次10~15遍,每日2~3次。本法俗称“拿虎口”。如能经常拿捏、点按此穴,就可清利头目、缓解各型头痛。
按摩天柱穴:以拇、食两指,在颈后部斜方肌上方的天柱穴做拿捏动作,来回拿捏各5~10遍,每日早晚各1次。本法对各种头痛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还有一个治头痛的简便方法:泡手法。手指上的经络全部都通头部,手受热刺激后就会打通经络,通则不痛。具体方法如下:头痛发作时,把双手伸到热水里(水温以把手放进去能感觉到烫为宜),然后赶快抽回来,再放入水中,再抽回来,如此反复直到手指感到麻木,头痛马上就能缓解。
头晕
头晕也是一种常见症状,病因复杂。按照中医的说法,眩晕之类问题的病因都是“风”,病位所在的脏腑为肝。因为肝属木,木生风,肝为风脏,风气通于肝,所以肝病可以生风,发生以动为特征的症候,也就是眩晕。所以说,头晕问题主要跟肝有关。因此,要治疗头晕就要养护肝脏,从肝经上人手。
我们还经常说“头晕目眩”,这里要明确一下,“头晕”与“目眩”是两种病症。头晕是感觉天旋地转,而目眩是指眼前发黑,这两种症状经常相伴出现。
头晕的食疗优于药物治疗,可采用下列简便的方法来缓解头晕。鸡蛋红糖治头晕。豆油适量,放锅内烧热,将2个鸡蛋、30克红糖(放一点水搅拌)倒入锅内煎熟,空腹服用,连服10天。为巩固疗效,也可多服几天。
鸭蛋赤豆治头晕。鸭蛋一个、赤豆20粒,搅匀蒸熟,早晨空腹服用,每日一次,连用7天有特效。
菊花治头晕。菊花能降血压、明目解毒,治头晕、头痛、耳鸣目眩,能使小便清长。菊花枕头对妇女肝阳火盛引致头晕、晚间烦躁不能成眠症状有帮助。制作方法是将野菊花加入油柑子叶、绿豆壳或通草丝,晒干待冷装入枕袋内再缝密即可。
2.五官保养——五官清明,身体康健
五官不仅决定着一个人的相貌,还能体现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中医认为“有诸内,必形于外”,身体内部的问题一定会在外表有所体现。所以,五官上的问题可能是由于脏腑内部的变化导致的。下面,我们就针对五官各部位的常见问题,分析其深层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
眼部常见问题及养护
眼部常见的问题主要以下几种:
眼袋。眼袋的形成有多种原因,比如晚上喝水过多、熬夜等。一旦消除这些因素,眼袋也就不见了。但是,有些人准时睡觉,从不熬夜,夜间也没有喝太多的水,但早上起床时,仍然会出现像“青蛙”般的大眼袋。这是为什么呢?中医认为,眼下这个地方正是小肠经的途经路线,它跟三焦、小肠、肾都有关。这里出了问题多是阳气不足化不开水,水液代谢不掉所导致的,属于寒邪造成的疾病。
目眩。目眩是指视物昏花迷乱的意思。比如蹲后起立,忽觉眼前一片乌黑,或如黑花黑点闪烁,或如飞蝇散乱,这种症状俗称“眼花”。中医认为心主神明,神散了看东西就会花。一般来说,如果偶尔站起来才有昏眩感,则问题不大,只需多按按中诸穴便能见效。中诸穴位于手背的第四掌骨上方,在离小拇指和无名指指根约2厘米处。用一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分上下用力揉按此穴,先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呼出,按压5至7秒。做完之后,再换另一只手,按同样程序做一遍。每只手做5次。持久性目眩常伴有头晕、恶心、呕吐、耳鸣和出汗等一系列症状,.不容忽视。因为这很可能是脑血管疾病发作的征兆。
针对这些常见的眼部问题,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以下几点,保养好自己的眼睛。
转眼。经常转眼睛有提高视神经灵活性、增强视力和减少眼疾的功效。方法:先左右,后上下,各转十多次眼珠。需要注意的是运转眼珠,应不急不躁地进行。
用冷水洗眼。眼睛干涩时,有人喜欢用热汤热水来蒸眼洗眼,觉得这样很舒服,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对的。用热水洗眼睛虽然暂时感到滑润,但过一段时间就会发涩。眼睛用冷水洗最好,虽然刚开始时眼睛发涩。
不舒服,但过一段时间就会变滑。
食疗护眼。眼疲劳者要注意饮食和营养平衡。平时多吃些粗粮、杂粮、红绿蔬菜、薯类、豆类、水果等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和纤维素的食物。
此外,木瓜味甘性温,将木瓜加薄荷浸在热水中制成茶,晾凉后经常涂敷在眼下皮肤上,不仅可缓解眼睛疲劳,而且还可以减轻眼下囊袋。
睡前在眼下部皮肤上贴无花果或黄瓜片,也可用来消除眼袋。
耳朵的常见问题及养护
耳朵的常见疾病有耳鸣、耳聋两种。。肾的精气充足则会耳聪,听觉灵敏,如果精气不足,则会耳鸣。此外,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情绪过度紧张,也可能产生耳鸣。对于前者引起的耳鸣治疗时应该补。肾精、补元气。后两者只需将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戒除即可。
此外,坚持进行保健按摩,对耳鸣的防治也很有效果:方法一:先用食指和大拇指轻柔地按摩听会穴(在耳屏的前下方与小豁口平齐,张嘴的凹窝处)5分钟左右,350~400次。
方法二:两掌搓热,用两掌心掩耳,十指按在头后部。再将食指叠在中指上,敲击枕骨下方约50次,使耳内听到类似击鼓的声音。
方法三:用已搓热的两手掌心捂住两耳,手掌将耳朵完全封闭,然后两掌突然松开,这样重复捂耳30次。
方法四:用食指和大拇指,先从上至下按捏耳廓,然后从下至上按捏,这样反复按捏至双耳有发热感即可,共按捏耳廓100次。
方法五:按摩合谷穴(伸掌,大拇指、食指两个手指并拢,在两指间肌肉最高处取穴)80次。
耳聋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大量饮酒、吸烟,长期服药等。其中有一种需要我们格外注意,那就是:生气会造成突然性耳聋。人一生气,整个三焦都会受阻,耳朵这个孔窍的气机就容易被闭住,于是就会出现耳聋的症状。所以,一定要把度量放开,尽量别生气。
鼻子的常见问题及养护
鼻子部位的疾病,常见的有流鼻血和鼻炎两种。
(1)流鼻血
脾统血,流鼻血是由脾不统血,气血上逆所导致的。鼻子出现病症,一般来说,与肺和肝等部位出现异常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当人的气血上升,特别是肺气较热时,人就会流鼻血。肺气过热,人的眼底也会带血或出血。上火和流鼻血的原因是一样的,都是气血上逆的结果,但上火不是导致鼻子出血的原因。
流鼻血时,正确的处理方法是:保持头部正常或稍向前倾的姿势,使已流出的血液向鼻孔外排出,以免留在鼻腔内干扰呼吸。
同时,还可以用凉毛巾敷在额头或鼻部,降低头部和鼻子的温度,以减轻出血症状。
(2)鼻炎
鼻炎是鼻病中最常见的,如果症状是流清鼻涕,易喷嚏、鼻塞,那么就是膀胱经和肾经的问题,治疗上要从祛风寒,清脾湿,补益肺肾人手;如果症状是流浓鼻涕,吃饭不香无味,则是胃经和胆经的问题,治宜清肝火,化痰浊,通肠利胆。
(3)鼻子的日常养护
鼻子外与自然界相通,内与很多重要器官相连接,既是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器官之一,又是能防止致病微生物、灰尘等侵入的屏障,所以一定要好好保养它。保暖是保养鼻子的第一要务。中医认为“鼻为肺之窍”,鼻子是人体内外空气交换的关口,是吸入“清气”、呼出“浊气”的必经之路。由于鼻子与外界相通,所以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如天气变寒,保暖不够,就会出现鼻塞、流清涕的症状;天气炎热干燥,又会出现鼻干或流浊涕的症状。所以,对鼻的保护亦十分重要。
经常做穴位按摩来保养鼻子主要有以下方法:
印堂穴按摩: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指腹点按印堂穴(在两眉中间)12次。也可用两手中指,一左一右交替按摩印堂穴。这可增强鼻黏膜上皮细胞的增生能力,并能刺激嗅觉细胞,使嗅觉灵敏。还能预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
迎香穴按摩:以左右手的中指或食指点按迎香穴(在鼻翼旁的鼻唇沟凹陷处)若干次,可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防治鼻病及面部神经麻痹症。
此外,将拇指和食指分别伸入左右鼻腔内,夹住鼻中隔软骨轻轻向下拉若干次,可增加鼻黏膜的抗病能力,预防感冒和鼻炎,又能使鼻腔湿润,保持黏膜正常。在冬春季,这样做能有效减轻冷空气对肺部的刺激,减少咳嗽之类疾病的发生,增加耐寒能力;此外,拉动鼻中隔软骨,还有利于防治萎缩性鼻炎。
嘴部常见问题及养护
(1)口中异味
口中有异味是一件挺尴尬的事,但现代人生活压力大,饮食没有规律,口中有异味的人还不在少数。很多人认为口中异味是个人卫生问题,其实在中医看来,口内的津液与心、肝、脾、肺、肾等脏器是相通的,口中有异味往往是内部脏腑出了问题。……
书摘与插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