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读物 > 保健/心理健康 > 中医保健 图书编号:56817
 
《病从脾胃生:脾胃是养生根本》
作者:吴曦,倪祥惠,罗云波 解读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8-1
ISBN:9787229009694 定价:元
     内容简介

    如果胃气充足,人不仅能正常地受纳足够的水谷,而且脾胃的运化功能也会更加正常,人体的脏腑也因此而各司其职;清升、浊降,气血充沛,经络、筋肉和皮毛得到荣养,四肢才会有力,筋骨才会灵活,皮毛才会润泽,人才会祛百病而长生。

    人一旦生病,就会伤及脾胃,致使胃气虚弱,食量减少,膊胃的运化功能降低。因此,病中或病后调养,都须以扶胃气为根本。这就是为什么医家治病效果的好坏。均看施治后食量的变化情况。如果开始进食,或食量增加,就说明离病愈不远了。这即是所谓的“胃气生。则万病消”。

    善于调理脾胃,是少生病、不生病或病后很快痊愈的关键。

     目录

    出版说明

    序

    原序

    卷上

    脾胃虚实传变论

    脏气法时升降浮沉补泻之图

    脾胃胜衰论

    肺之脾胃虚论

    君臣佐使法

    分经随病制方

    用药宜禁论

    《内经》仲景所说脾胃

    卷中

    气运衰旺图说

    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

    脾胃虚弱随时为病随病制方

    长夏湿热胃困尤甚用清暑益气汤论

    随时加减用药法

    肠下血论

    脾胃虚不可妄用吐药论

    安养心神调治脾胃论

    凡治病当问其所便

    胃气下溜五脏气皆乱其为病互相出见论

    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三焦元气衰旺

    卷下

    大肠小肠五脏皆属于胃胃虚则俱病论

    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

    胃虚脏腑经络皆无所受气而俱病论

    胃虚元气不足诸病所生论

    忽肥忽瘦论

    天地阴阳生杀之理在升降浮沉之间论

    阴阳寿夭论

    五脏之气交变论

    阴阳升降论

    调理脾胃治验

    阳明病湿胜自汗论

    湿热成痿肺金受邪论

    饮食伤脾论

    论饮酒伤

    脾胃损在调饮食适寒温

    脾胃将理法

    摄养

    远欲

    省言箴

    后序

    脾胃论·文文原本

    方剂索引

     书摘插图

    卷上

    脾胃虚实传变论

    《素问·五脏别论》说: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五者,是禀受天的阳气而生的,它们运化水谷,传化不已,像天一样运转不息,所以主泻而不藏。它们受纳五脏产生的浊气,叫“传化之腑”。它们受纳水谷浊气却不能久藏,需要把其中的精华输送给五脏,把糟粕排出体外。所谓五脏,其功能是藏精贮阴而不泻泄,保持阴精充满,而不收受水谷。所谓六腑,其作用是要把食物消化、吸收、输泻出去,而不贮藏精气,虽然常常是充实的,却不像五脏那样一直呈充满状态。之所以这样,是因为食物下咽以后,胃里虽实,肠中却是空的,等到食物下行后,肠中就会充实,而胃里又空虚了,所以说六腑“实而不满”,五脏“满而不实”。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五谷之气感应于脾,脾助胃以行津液。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手足六经好像河流,肠胃好像大海,目、耳、鼻、口、前阴尿道与后阴肛门等九窍是水浊之气贯注之地。因为肝开窍于目,肺开窍于鼻,脾开窍于口,肾开窍于耳及前后阴,而“心为五脏之主”,与各窍都有密切联系。既然九窍都与五脏有关,而五脏功能的正常发挥又有赖于胃的功能正常,那么九窍功能的正常与否也应与胃气相关。也就是说,胃气旺盛方能增进饮食,输布精气,五脏得精气之养,九窍才能通利。《素问·通评虚实论》说:头痛、耳鸣、九窍不通利,是肠胃病变引起的。胃气亏虚,营养不足以供给五脏的需要,因此九窍就会出现各种病症。……

    书摘与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