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100md首页 > 家庭教育 > 家教方法 > 家教方法 图书编号:20656761
 
《少年成才6Q法则》
作者:寻国兵 编著
出版社: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1
ISBN:9787542729323 定价: 18.00元
        内容推荐

    本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和视野,向广大家长提出了将孩子培养成英才的“6Q法则”,这就是:

    MQ——德商,即道德商数的简称。德商是衡量孩子分清是非能力的尺度,由七个基本美德组成:同情、良心、自控、尊重、善良、宽容和公正

    IQ——智商,即智力商数的简称。它是指孩子智力的水平和程度,是衡量孩子的智力水平高低的尺度;其核心由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组成。

    EQ——情商,即情感智商的简称。它是孩子对自己的情感、情绪的控制管理能力和在社会人际关系中的交往、调节能力。其核心由自我激励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立精神和意志力构成。

    PQ——心商,即心理商数的简称。它是指孩子心理素质水平和健康程度状况,是测试孩子心理健康状况的尺度,良好的心商是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心理支柱。

    FQ——财商,即财富商数的简称。它是指一个人理财的智慧商数,是衡量孩子控制金钱能力的尺度。作为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养成的理财品质包括:在金钱面前诚实、自尊,认识每件东西的价值,高效地利用时间,乐于为人服务,尊重自己的权利,正确决策等。高品质的财商是孩子人生的幸福之源。

    HQ——健商,即健康商数的简称。它反映的是一个人的健康才智,是评估个人健康的全新方法。良好的健商是少年成才的坚实基点。

    如果每位家长能够遵循本书所概括的法则,让孩子都拥有上述优良的6Q素质,那么,毫无疑问,你的孩子一定能够成长为一个出类拔萃的英才,一定能够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从容地应对各种挑战,最终成为一个大有作为的人,一个能获得巨大成功的人!

    目录

    第1篇 德商(MQ):道德铸造人生

    一、德商与孩子的美德教育

    1.什么是德商(MQ)

    2.德商中的七大美德

    3.言教与身教:塑造孩子的德商能力

    4.克服德育中的心理偏差

    二、高德商的孩子哪里来

    1.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

    2.树立正确的道德信念

    3.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4.遵循良好的道德行为

    5.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

    6.对不良品德进行矫正

    三、情感教育:德商中的一个“最强音"

    1.爱国:最为高尚的一种情感

    2.让孩子懂得奉献爱心

    3.孩子应该拥有一颗孝心

    4.重视孩子同情心的培育与引导

    5.进行情感教育的方法

    第2篇 智商(IQ):少年成才的基石

    一、高智商与聪明的孩子

    1.什么是智商(IQ)

    2.聪明的孩子哪里来

    3.怎样看待少年的智商测试

    二、记忆力培养:“过目不忘"梦成真

    1.记忆:智力活动的仓库

    2.记忆力:少年成才的智力基础

    3.儿童超常记忆能力的表现

    4.探索和掌握记忆的规律

    5.明确遗忘规律。有效提高记忆力

    6.提高孩子记忆力的若干具体的科学方法

    三、观察力的培养:让青少年具有一双“慧眼"

    1.观察是人的思维活动的基础

    2.观察是智力的入门.

    3.提高观察力有助于少年成才

    4.观察的两大具体方法

    5.如何提高观察的准确性

    6.观察分析力的提高方法

    四、思维力培养:“智慧之花"遍地开放

    1.思维是人的智力活动的加工厂

    2.思维力是孩子智力的核心

    3.孩子思维方式的发展

    4.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5.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

    6.培养孩子的反常规思维

    7.勤于思维。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

    第3篇 情商(EQ):为成才赢得一生的资本

    第4篇 心商(PQ):青少年成长的心理支柱

    第5篇 财商(FQ):人生的幸福之源

    第6篇 健商(HQ):少年成才的坚实基点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1篇 德商(MQ):道德铸造人生

    一、德商与孩子的美德教育

    4.克服德育中的心理偏差

    在进行德育的过程中,由于教育者自身的情绪、认识、修养等原因,会出现一些心理偏差,判断不准,施教盲目,造成不良后果。对此应有所认识,加以预防。

    (1)预防定势效应

    这是指对孩子产生了某种固定的看法,对孩子的评价,总受一种心理定势所左右。对孩子的“好印象”和“坏印象”都可能形成定势。家长应经常提醒自己;不能把问题看死了,要树立发展的观点。

    有一个孩子,各方面表现都不错。他的家长逢人便夸孩子好,让自己放心。可是有一次,父母发现抽屉里少了10元钱,一盘问孩子,孩子承认是他去买东西吃了。父亲非常生气,把儿子痛打了一顿,以后采取了“防范”措施。他们家住的是两居室的单元楼,每天夫妻俩上班时,都把自己的居室锁起来,孩子回家,只能呆在自己的小房间里。这样做,实际上是把孩子当成小偷来防备了。孩子经受着连亲生父母都不予相信的心理重压,越来越走下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