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肝病防治600问》 |
作者:周岳君,姚海清 主编 |
出版社:农村读物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4-1 |
ISBN:9787504852007 |
定价:元 |
|
内容简介
为了进一步普及肝病相关知识,帮助肝病患者了解有关肝病的常见病因、临床诊断、临床见症状、并发症、最新治疗、研究进展以及肝病康复方面的相关知识。
本书是本部通俗易懂、有一定专业性和学术性而又实用性强、可读性强的肝病知识普及读物。
目录
一、概述
何谓乙肝病毒无症状携带者?是否有传染性?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治疗吗?应注意哪些方面?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否会进展到肝硬化?
什么是HBV-DNA?乙肝病毒携带者与HBV-DNA有何关系?
乙肝病毒携带者能否自然转阴?需要转阴治疗吗?
基因疗法对乙肝病毒携带者有效吗?
乙肝根据什么来判断?
肝炎怎么分类与分型?
何谓慢性肝炎?有哪些特征?
慢性肝炎是怎么得的呢?
如果怀疑得了慢性肝炎,应做哪些检查?
慢性乙肝是否会遗传?
慢性乙肝急性发作与急性肝炎如何区分?
慢性乙肝轻度、中度、重度是如何划分的?
什么是慢性重型肝炎?
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与慢性重型肝炎如何区分?
慢性重型乙肝患者有哪些并发症?
急性乙肝都会转为慢性乙肝吗?
慢性乙肝的预后和转归如何?
慢性乙肝为什么会反复发作?
慢性乙肝患者中有多少人会转变为肝硬化和肝癌?
慢性重型肝炎早期、中期、晚期如何划分?
慢性乙肝能否根治?
为什么感染乙肝病毒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乙肝的主要传染途径有哪些?
由母亲传播给婴儿的乙型肝炎比例有多少?
携带乙肝病毒的母亲能否怀孕、哺乳?
父亲患乙肝会传染给孩子吗?
蚊子、昆虫叮咬会传染乙肝吗?
与乙肝患者一起吃饭会传染乙肝吗?
乙型肝炎有没有明显的传染期?
怎样知道自己对乙型肝炎是否具有免疫能力?
乙型肝炎有发病季节吗?
乙肝患者肝功能正常是否就不会发展成为肝硬化和肝癌?
什么是肝纤维化?哪些因素会引起肝纤维化?
哪些情况下乙肝患者易发展为肝纤维化?
肝纤维化能否逆转?
什么是肝性脑病?
什么是肝肾综合征?
什么是肝硬化?
引起肝硬化的因素有哪些?
肝硬化的发展转归怎样?
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肝硬化病人为什么容易出现脐疝和股疝?
肝硬化病人为什么会出现肝性胸水?
肝硬化为什么易引发消化性溃疡?
什么是腹水回输术?
腹水回输术的适应证是什么?
哪些患者禁用腹水回摘术?
如何评价腹水回输术?
什么是肝癌?
引发肝癌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有多少乙肝会发展为肝癌?
肝癌会遗传吗?
AFP增高常见哪些疾病?在什么范围要高度警惕肝癌?
如何进行APP的动态观察?
什么是AFP假阳性?什么是AFP假阴性?
肝病引起的出血有何特点?
肝病并发出血该怎么办?
肝病并发的昏迷有何特点?
肝病并发昏迷该怎么办?
肝病患者并发肝肾综合征该怎么办?
肝病患者并发肝肾综合征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肝病并发腹膜炎该怎么办?
肝病并发腹膜炎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肝病并发电解质紊乱该怎么办?
肝病并发电解质紊乱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二、类型与症状
三、检查与诊断
四、治疗与预防
五、保健与婚育
书摘插图
一、概述
何谓乙肝病毒无症状携带者?是否有传染性?
临床上常将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而无任何症状体征、肝功能检测多年正常(既往从无肝功能异常病史)者称之为乙肝病毒无症状携带者(不可称之为健康携带者)。一般应符合以下几方面:①HBsA9阳性,包括所谓的大三阳或小三阳。②肝功能检查正常。③没有肝病的症状及体征。④B超正常。无症状HBsAg携带者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这些人体内有病毒存在,因此有传染他人的可能性。如果你因某种原因需与携带乙肝病毒的人群密切接触时,应及时注射乙肝疫苗,防患于未然。
乙肝病毒无症状携带者主要是通过血液途径传播导致的,自身感觉没有肝炎症状和体征,各项肝功能化验正常,经半年以上观察均无异常变化。由于乙肝病毒不会通过呼吸道或正常消化道传染给别人,因此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不会对旁人造成传播的危害,他们应有正常工作、学习、生活和社交的义务与权利。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治疗吗?应注意哪些方面?
乙肝病毒携带者,如肝功能、B超、AFP(甲胎蛋白)及白细胞、血小板等正常情况,一般不必治疗,因为目前所有的抗病毒疗法及免疫调节疗法都无明显疗效,盲目的地服用“转阴”药物,有时不仅达不到目的,反可诱发肝炎,使携带者变为肝炎患者。如一旦发现异常,就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治疗。有时虽然肝功能检查正常,但肝、脾肿大或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也应引起重视,进行必要的治疗。
乙肝病毒携带者除不能献血外,可照常工作和学习,一般不必治疗。但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日常生活中必须注意下列几点:
1.定期(3~6月)复查,包括肝功能、B超、AFP(甲胎蛋白)及白细胞、血小板等。一旦发现异常,就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治疗。虽然肝功能检查正常,但肝、脾肿大或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也应引起重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