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100md首页 > 医学 > 医药卫生教材 图书编号:20620984
 
《病理学基础(配光盘)(中职)(第二版)》
作者:王建中,贺平泽 主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2/1
ISBN:9787030198990 定价: 29.00元
        编辑推荐

    咐萄В怀黾寄埽憾来窗咐嫒陆滩谋嘈茨J剑⑹导诳翁美砺劢萄В嫣岣哐菜嘉芰τ胧导芰Γ植勾辰萄е焙叮铝τ谂嘌涤眯汀⒓寄苄突だ砣瞬牛

    内容推荐

    本书为“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教材”和“全国卫生职业院校规划教材”之一,包括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的课程内容,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讲述疾病的普遍规律,是许多疾病所共有的病理变化;各论讲述各系统常见疾病的特殊规律。为了帮助学生复习,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检测学习效果,每章都设有学习目标、小结和目标检测练习题,书后附有“病理学基础教学基本要求”、“实验指导”,并配套教学用课件。针对卫生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要求,本书突出了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强化病理与临床联系。本教材内容编写参考了国家护士执业考试大纲,含足够考点与知识点。

    本书适合卫生职业院校中专层次相关专业使用。

    目录

    绪论

    第1章 疾病概论

    第1节 健康与疾病

    第2节 病因学概述

    第3节 疾病发展中的某些共同规律

    第4节 疾病的经过与结局

    第2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

    第1节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反应

    第2节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第3节 细胞和组织的修复

    第3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1节 充血

    第2节 血栓形成

    第3节 栓塞

    第4节 梗死

    第4章 炎症

    第1节 炎症的原因

    第2节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第3节 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第4节 炎症的类型及病变特点

    第5节 炎症的结局

    第5章 肿瘤

    第1节 肿瘤的概念

    第2节 肿瘤的特性

    第3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第4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第5节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第6节 癌前病变、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

    第7节 常见肿瘤举例

    第8节 肿瘤病因及发病机制

    第6章 水肿

    第1节 水肿的原因和发生机制

    第2节 常见水肿的类型

    第3节 水肿的病变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

    第7章 发热

    第1节 概述

    第2节 发热的原因和机制

    第3节 发热的时相与热型

    第4节 发热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第5节 发热的生物学意义

    第6节 发热的治疗原则与护理

    第8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第1节 水、钠代谢紊乱

    第2节 钾代谢紊乱

    第3节 病理与临床联系

    第9章 酸碱平衡紊乱

    第1节 酸碱平衡的调节

    第2节 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及常用指标

    第3节 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

    第4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第5节 酸碱平衡紊乱的防治原则

    第10章 缺氧

    第1节 常用的血氧指标及其意义

    第2节 缺氧的类型、原因及血氧变化的特点

    第3节 缺氧时机体功能和代谢变化

    第4节 病理与临床联系

    第11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1节 DIC的原因和发生机制

    第2节 DIC的分期及实验室检查

    第3节 DIc的临床表现

    第4节 DIC的防治和护理原则

    第12章 休克

    第1节 休克的原因与分类

    第2节 休克发展过程及其机制

    第3节 休克时细胞代谢改变及器官功能障碍

    第4节 病理临床联系

    第5节 休克的临床监护与防治原则

    第13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1节 风湿病与慢性心瓣膜病

    第2节 原发性高血压

    第3节 动脉粥样硬化症

    第4节 心力衰竭

    第14章 呼吸系统疾病

    第1节 慢性支气管炎

    第2节 肺炎

    第3节 结核病

    第4节 呼吸衰竭

    第15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1节 消化性溃疡

    第2节 病毒性肝炎

    第3节 肝硬化

    第4节 肝性脑病

    第16章 泌尿系统疾病

    第1节 肾小球肾炎

    第2节 肾盂肾炎

    第3节 肾功能衰竭

    第17章 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第1节 伤寒

    第2节 细菌性痢疾

    第3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第4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第5节 性传播性疾病

    第6节 血吸虫病

    病理学基础实验指导

    病理学基础教学基本要求

    目标检测选择题参考答案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1章 疾病概论

    第3节 疾病发展中的某些共同规律

    每一种疾病都有自己的发病规律,但不同的疾病又存在着共同的基本规律。本节着重叙述损伤与抗损伤反应以及因果转化的规律。

    一、疾病过程中的损伤与

    抗损伤反应

    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时,可引起机体的损份性变化,同时机体则调动各种防御、代偿功能来对抗这些损伤性反应。损伤与抗损伤反应始终贯穿于疾病发展过程,并影响疾病的发展和转归。当损伤占优势时,则疾病向恶化的方向发展,甚至造成死亡。反之,当抗损伤性反应占优势时,疾病就缓解,机体就会康复。例如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初期由于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儿茶酚胺大量释放人血,可引起外周血管收缩,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导致心排血量和回心血量增加,全身血液重新分布,使动脉血压得以维持,心、脑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得以保证。但若失血量较大或持续时间较长,机体又没有得到正确及时的治疗,损伤性反应占主导地位,则典型的休克症状和体征,如血压下降、少尿或无尿、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等就会出现,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二、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

    初始病因作用于机体,使机体发生某些损伤性变化,这些变化一方面作为结果,同时又可成为新的原因,引起新的变化,原因、结果交替出现,相互转化,推动着疾病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