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读物 > 医学 > 护理学 图书编号:61645
 
《精神科护理(修订版)》
作者:刘晨 主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4-1
ISBN:9787030113498 定价:元
     编辑推荐

    案例教学,突出技能:独创案例版全新教材编写模式,寓实践于课堂理论教学,全面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弥补传统教学之缺憾,致力于培养实用型、技能型护理人才

    “目标”开篇,“小结”呼应:围绕教学基本要求,体现学生学习习惯,章节开头设“学习目标”,使学习有的放矢,章节后有“小结”归纳,学习内容尽在掌握,学习效率有效提高

    边学边练,瞄准护考紧扣:护士执业考试大纲,全面覆盖知识点与考点。“目标检测”采用历年护考真题及高仿真模拟试题,学、考互动,直指执业证书绿色通道

    版面新颖,“链接”未来:采用国际流行开本,版面新颖、活泼,适应学生阅读习惯。紧跟护理新技术的发展,增设内容丰富的“链接”,提升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为培养未来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打好基础

    配套课件,教学相长:全部教材配套教学课件,全面提高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效果

     内容简介

    本书是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教材之一。针对通科护士在整体护理中精神卫生服务的需要,主要讲述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常见症状,精神科护理的基本内容与要求,异常精神活动的评估、诊断、常用治疗与护理,各类精神障碍者的护理以及社区精神卫生护理等。内容生动,版式新颖,每章都有学习目标、小结和目标检测题(选择题附参考答案),书后附有“精神科护理学教学基本要求”,便于学习。非常适合中高职护理、涉外护理、助产等专业使用。

     目录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常见症状

    第1节 精神障碍的病因

    第2节 精神障碍的临床常见症状

    第3章 精神科护理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1节 精神科护理的基本内容

    第2节 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第3节 治疗性人际关系与治疗性沟通

    第4章 异常精神活动者的评估与诊断

    第1节 精神科护理的评估

    第2节 精神科护理的诊断

    第5章 异常精神活动者的常用治疗和护理

    第1节 心理治疗

    第2节 行为治疗

    第3节 环境治疗、团体治疗、社交技巧训练概述

    第4节 异常精神活动的药物与电抽搐治疗

    第6章 情感活动异常者的护理

    第1节 概述

    第2节 焦虑者的护理

    第3节 恐惧者的护理

    第4节 愤怒者的护理

    第5节 悲伤者的护理

    第6节 情感低落及抑郁者的护理

    第7节 情感高涨及躁狂者的护理

    第8节 情感淡漠者的护理

    第7章 心身疾病患者的护理

    第1节 概述

    第2节 常见心身疾病的分类及危险因素

    第3节 常见心身疾病患者的护理

    第8章 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第1节 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常见综合征

    第2节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护理

    第3节 癫癎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第4节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第9章 思维障碍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

    第1节 概述

    第2节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

    第10章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者的护理

    第1节 精神活性物质的概念及分类

    第2节 病因

    第3节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障碍者的治疗及护理

    第11章 人格障碍与性行为障碍者的护理

    第1节 人格障碍常见类型及护理

    第2节 性行为障碍者的护理

    第12章 儿童少年和老年人的精神障碍与护理

    第1节 儿童少年的精神障碍与护理

    第2节 老年期精神障碍与护理

    第13章 社区精神卫生护理

    第1节 概述

    第2节 精神障碍者的康复护理

    第3节 精神障碍者的家庭护理

    主要参考文献

    精神科护理教学基本要求

    目标检测选择题参考答案

     书摘插图

    第1章 绪论

    提起“精神障碍”,不少人会感到进入了另一个“陌生且怪异的世界”,认为“精神障碍就是精神病”,“精神障碍”的人就是“疯子”,联想到“装神闹鬼”,“思维怪异”,“喜怒无常”,“行为乖僻”,“可以无缘无故地伤害他人而不负责”,“无法理解与沟通”,“不可理喻”,“治不好,一辈子都是生活累赘”,“可怜他,他也不懂”等等,甚至在生活中把“精神病”当作贬义词使用。

    这是对精神障碍者的传统的、不科学的认识。而作为护理专业人员,应当正确理解精神障碍,才可能为护理对象提供生物、心理、社会的整体护理。

    通常,人们对于躯体的疾病和亚健康状态较为熟悉,对这种患者或亚健康状态者能够理解、同情、关心、爱护、主动帮助,这是人们基本道德观念的表现。而对较重的精神障碍者,则常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没有形成科学、正确的认识,缺少同情心与行为帮助;同时对早期的、轻度的心理与行为异常又因不认识而往往忽略,甚至在心理与行为出现了较明显的改变时(如明显的学习焦虑、产后的抑郁状态等),还误解为是其他的情况,因而延误治疗。

    精神活动出现异常情况的可能性,如同感冒、心绞痛、商血压等躯体的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出现异常一样,都是客观的。既然它们可以发生,必然也可以得到解决。精神障碍与躯体疾病二者只是在病因、病变及其规律、治疗及护理等方面有着各自的特点,而且它们二者之间还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所以,正确认识精神障碍,理解、同情、关心、爱护精神障碍者,并以正确方法帮助他们,同样是我们的社会公德与人道主义的表现。

    精神健康是人整体健康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精神健康和精神疾病作为连续过程的两端,二者之间同样存在着亚健康状态,它没有达到疾病的严重程度,却处于疾病的边缘。精神活动异常的早期发现与心理行为的支持或矫正,有着重要意义。即使是精神疾病,也非不治之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