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100md首页 > 保健/心理健康 > 心理健康 图书编号:20600202
 
《三川行思--汶川大地震中的心灵花园纪事》
作者:申荷永 著
出版社:广东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5/1
ISBN:9787535950918 定价: 32.00元
        编辑推荐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第6天,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申荷永和夫人高岚(华南师大心理学教授)率10名博士生、硕士生赶赴四川灾区,为劫后余生的人们进行心理救助。如今,离那个黑色的日子整整一年了,抗震救灾高潮期涌向四川的各类心理援助组织绝大部分已撤离,申荷永、高岚和他们的学生仍坚守在那里。他们以“心灵花园”的名称,在北川、汉旺等地共建立了7个工作站,准备将这项工作延续两到三年。

    这部《三川行思:汶川大地震中的心灵花园纪事》就是对这支到灾区最早、坚持最久的心理援助团队的纪实,讲述了该团队在三川大地对灾民尤其是青少年学生进行心理救助的故事。同时,也是主人公心路历程的真情实录。

    《三川行思——汶川大地震中的心灵花园纪事》,记录了心灵花园志愿者团队在四川震区一线350余天的艰苦工作和无私奉献。

    ——颜泽贤,亚洲(澳门)国际公开大学校长

    他们的贡献非比寻常,这也许是历史上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成员们首次直接参与这样的救助工作。我们为有这样出色的同事而感到自豪,并对他们杰出的工作心怀深深的敬佩。这项人道主义援助项目是基于对荣格理论的理解:文化、心理和精神的力量需要共同作用以应对心理和身体的痛苦,以创造健康幸福的生活。

    ——Hester Solomon,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主席

    我们是志愿者,当国家需要的时候,我们共赴国难,义无反顾,无怨无悔;若是再逢需要,我们仍将一如既往,依然前行;遵从命运的呼唤,追求生活的意义,探索心灵所能达到的境界……

    ——申荷永,复旦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会长

    内容推荐

    从“5·12”汶川大地震开始至今,已有300余名专业的心理学志愿者在四川震区的心灵花园工作,在北川中学、汶川水磨小学、都江堰祥园、东汽小学、东汽中学、德阳南滨和德阳天元,我们先后建立了7个心灵花园工作站,并且将心灵花园的工作以及心灵花园的专业设备,扩展到了震区一线的多个心理援助点。

    《三川行思——汶川大地震中的心灵花园纪事》,记录了心灵花园志愿者团队在四川震区一线350余天的艰苦工作和无私奉献。

    作者简介

    申荷永,复旦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CFAP)会长,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心理分析师,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ISST)心理分析师,“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1998-2009)主要组织者。

    目录

    代序 “逝者如斯,旦复旦兮”

    01 今天,我们都是汶川人

    02 明天,你要去震区

    03 初到德阳

    04 赶赴汉旺

    05 5月19日的一天

    06 进驻北川中学

    07 风雨兼程,夜以继日

    08 心灵花园:守护与陪伴

    09 心灵花园:慈悲与滋养

    10 心灵花园:创造与转化

    11 千万年的守护者

    12 志愿者雷达

    13 破碎的土地上,爱撑起心灵花园

    14 心理援助与心理学的自我救赎

    15 三川之行

    16 心灵花园与志愿者精神

    17 我们仍然坚守在四川震区

    后记 寄思清明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01 今天,我们都是汶川人

    汶川大地震,震撼了整个中国,震撼了亚洲,也震撼了全球华人,震撼着所有人的心灵。

    在我们“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论坛”,随即开辟了一个栏目: “心系汶川,今天,我们都是汶川人。”

    2008年5月1 3日,我们复旦大学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分析研究所和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CFAP),共同作出决定,组织队伍前往地震灾区从事心理援助。

    次日晚上,我召集大家研究灾情,以及我们前往灾区的心理援助计划和工作方案。

    我先向大家阐明,大地震之后,余震不断,而且有超过里氏6级的强余震;周围水坝和电站都可能发生危险,还要警惕传染病的侵袭,以及次灾难的发生……这次前去定是一场严峻的考验,是我们心理分析专业的特殊行动。

    但是,大家依然士气高昂,纷纷请战,要求首批奔赴灾区前线。已是深夜,仍然收到同学们的短信,说是已征得父母的同意,随时准备出发。

    我为我们的同学所感动。这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勇气,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这是我们心理分析专业的风格,这也是我们专业宗旨的体现:为了生活和生命的意义。

    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名誉会长唐志坚先生从北京打来电话鼓舞士气,联合会主要领导颜泽贤和徐峰也表示了最大的支持。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彭希哲和书记严峰专门组织了“情系汶川”的专题活动,郑重为我们壮行。

    申荷永

    2008年5月16日

    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

    华南师大心理分析研究所

    复旦大学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

    这是我在“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论坛”上撰写的一篇与“5·12”汶川大地震有关的文字。那已是我们整装待发,准备奔赴四川震区的前夜。

    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本来是平常的一天,新的一周的开始。

    我在洗心岛,早晨仍然是6点多钟起来读书和写作,记下了连接11日和12目的梦:

    “梦中,似乎是在一个山川里面,有许多医生,我被检查出心脏有问题,大概需要做某种手术。梦中我问,是否必须要做手术?梦中的我觉得,正有许多需要我做的事情,目前不是我做手术的时候……梦的后面,我没有做手术,但也意识到,要小心对待自己的身体……”

    2008年5月12日,注定是人类历史中极其不寻常的一页,凝结在下午2点28分那一刻。

    那一刻,地动山摇,天崩地裂,三川为之变色。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周围发生里氏8.0级超强大地震。

    而这汶川,竟然刚好是我们中国版图的心脏所在。

    就在下午3点钟左右,太太高岚急匆匆来到我的工作室,说在网上看到了有关四川大地震的消息。

    2008年,本来已是多灾多难的年头。冰雪覆盖的寒气在心中尚未化去,潍坊的火车之殇曲仍然在人们的心头萦绕……尽管尚不知这四川大地震的灾情又将如何,但我对办公室的助理李雅萍说,打个电话给雷达,问问成都那边的情况。

    雷达是我的学生,我们一起做心理分析。他也是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成都地区的负责人,成都高峰共创管理顾问公司的总经理。 电话一时未能打通。

    大约在下午5点钟左右,电话打通了。

    我在电话中问雷达: “情况怎么样?”

    电话一端的雷达,久久没有回应。

    我接着问: “雷达,你现在什么地方,你那边情况怎么样?”

    雷达说: “情况很惨,我在都江堰,到处都是倒塌的房屋,死了很多人……”

    我的心情也随之沉重。

    我问雷达: “你怎样,家里还好吗?”

    雷达说: “成都还好。我们家还好。”

    雷达接着告诉我,他第~时间便赶去了都江堰,作为志愿者在救助幸存者和伤员。他在和我通话的时候,车上便有需要送往医院的受伤者。

    我似乎听到了雷达车上受伤者急促的呼吸和呻吟声。

    于是,我告诉雷达: “你好好开车,多多保重!”…………

    放下电话,心情已难以平静。不单是因为雷达电话中的内容,还有他的语气,语气中透出的那种悲悯,那种深切悲悯的感染力。

    我想,我们应该去四川,加入雷达已开始的志愿者行动。

    记不得是怎样吃的晚饭,我一边在看电视,一边从网络上,搜索有关四川地震的消息,从都江堰到汶川,从汶川到北川和青川。

    大约晚上9点多钟,我打电话给台湾的王浩威。王浩威是华人心理治疗研究基金会的执行长,我们相识多年,是兄弟和挚友。他曾在台湾1999年南投“9·21”大地震中带队前往震区进行心理救援。

    我告诉浩威,我准备组织我们心理分析专业的学生,前往四川震区进行心理援助。

    电话中,浩威为我讲述他们在南投“9·21”大地震中的工作要点和采用的主要技术。

    我一边听着, 问他一些问题,一边在思考着我们前往四川震区工作的大概方案。

    浩威随即让秘书传来许多有关的专业资料,包括他们尚未出版的有关地震灾难心理援助的手稿。

    我连夜阅读这些资料,思考与勾画我们的工作方案和心理援助计划。

    同时,也查阅了有关四川地区,尤其是都江堰、汶川、北川和青川一线的地理和人文资料。

    这是一个不眠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