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刊: 健康杂志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 学报 中国医学 卫生总论 报刊选摘 理论书籍 资料
保健: 新闻 评论 疾病 症状 养生 用药 护理 急救 四季 美容 两性 休闲 搜索
中医:·常识·教材·思考·中药·新药·医理·临床·针骨·民族·文化·著作·验方·图谱·食疗·药市·更多
  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100md首页 > 医学 > 影像医学 图书编号:20594223
图书分类
保健/心理健康
      男性
      女性
      中老年
      孕产妇
      运动健身
      饮食营养 食疗
      中医养生保健
      常见病预防和治疗
      健康百科
      性保健
      心理健康.心理学
医学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医药卫生教材
      医学类考试
      预防医学 卫生学
      老年病学
      精神病 心理病学
      肿瘤学
      药学
      影像医学
      放射学
      麻醉学
      急诊急救
      检验诊断
      特种医学 民族医学
      护理学
      中医学
      中西医结合
      图谱
      医学工具书
      专家医话
      影印版 原版
      医疗器械
      医院管理
      医学写作 医学信息检索
      其他
      超声医学
      核医学
家庭教育
      育儿/早教
      亲子/家教
      成功案例
      青春期教育
      素质教育
      心理辅导
      报考/留学
生活百科
      购物/置业/理财
      科普读物.人类故事
      家居装潢
      爱车一族
      实用法律
      生活常识
      家居与风水
      时尚/美妆
      其它各类
 
《消化内镜诊疗关键》
作者:邹晓平 等主编
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3/1
ISBN:9787534563966 定价: 98.00元


        内容推荐

    全书共分八章。第一、第二章重点介绍消化内镜诊断与治疗技术的基本操作及技术关键;第三章至第八章分别叙述了食管贲门疾病、胃十二指肠疾病、小肠疾病、结直肠疾病、胆胰疾病和消化道异物的各种表现、内镜诊断和治疗关键。内容涉及各种消化内镜的诊疗技术以及在不同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全书对内镜诊疗技术的介绍详细而实用,既可作为临床工具书,也可作为执业参考书。

    目录

    第一章 内镜检查基本技术与技巧

    第一节 胃镜检查术

    一、上消化道解剖

    (一)咽

    (二)食管

    (三)胃

    (四)十二指肠

    二、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

    (一)适应证

    (二)禁忌证

    (三)并发症

    三、基本方法及技巧

    (一)患者体位

    (二)前视式内镜插入

    四、内镜下活检及细胞学检查

    (一)直视下活组织检查

    (二)细胞学检查

    (三)大黏膜活检

    第二节 结肠镜检查术

    一、结直肠解剖

    二、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

    (一)适应证

    (二)禁忌证

    (三)并发症

    三、检查方法与技巧

    (一)术前准备

    (二)肠道准备

    (三)结肠镜检查单人操作法

    (四)双人插镜方法

    (五)插镜的基本原则

    (六)插镜的基本技术与技巧

    四、现行简化的插镜法、技巧及注意事项

    (一)怎样才能掌握简化的插镜法

    (二)一般操作方法

    (三)关键部位的通过方法

    (四)如何判断是否到达回盲部

    (五)如何防止盲区及遗漏病变

    五、术后处理

    六、各部位的正常内镜图像

    (一)肛管和直肠

    (二)乙状结肠和降结肠

    (三)结肠脾曲

    (四)横结肠

    (五)结肠肝曲……

    第二章 消化疾病内镜治疗术

    第三章 食管贲门疾病

    第四章 胃十二指肠疾病

    第五章 小肠疾病

    第六章 结直肠疾病

    第七章 胆胰疾病

    参考文献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内镜检查基本技术与技巧

    第二节 结肠镜检查术

    一、结直肠解剖

    大肠由盲肠、结肠及直肠组成。长为1.0~1.5 m,直径为5~8 cm,呈“门”形围绕小肠周围,盲肠附有阑尾,充盈时内径为6~8 cm,为最粗的部位。结肠又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四个部分。升结肠长15~20 cm,在右髂窝内起自盲肠。横结肠除右端仅部分覆盖黏膜外,其余部分均为腹膜完全包裹形成宽大的横结肠系膜,与后腹膜相连。该系膜中间较宽,两端逐渐变窄,因此横结肠中部呈“弓”形下垂,活动度很大。当肠腔充盈时,肠管向下凸度较大,一般位于腹上部或脐部,内脏下垂者可达髂嵴水平面以下。横结肠上方与肝、胆囊、胃大弯和脾相邻,下方接触小肠襻,前方遮以大网膜,后面与十二指肠降部、胰、十二指肠空肠曲及部分小肠襻相连接。降结肠长15~20 cm,自横结肠左曲开始,沿左肾外侧缘和腰方肌的前面垂直下降,至左髂嵴处移行于乙状结肠,其位置较升结肠距离正中线稍远,管腔也较升结肠略细,位置也较深。腹膜遮盖其前面及两侧,后面借结缔组织固定于后腹壁,活动性很小。乙状结肠长约40 cm,位于降结肠与直肠之间,其大小、形状及位置常有变化,通常呈“乙’’字形弯曲。乙状结肠是腹膜内位器官,其各方面均被腹膜包裹,并形成乙状结肠系膜,将乙状结肠固定于左髂窝和小骨盆后壁。由于系膜在肠管的中段较长,向上、下两端则逐渐变短继而消失,故乙状结肠的中部活动度范围较大,两端较固定。其上端位于左髂窝部与降结肠相移行,下端于第3骶椎水平延续为直肠。大肠有3条纵形肌形成的结肠带,它们的收缩可使结肠膨起形成结肠袋。

    直肠:直肠长12~15 cm,位于骶尾骨前窝内,于第3骶骨平面起自乙状结肠,沿骶和尾骨腹侧面向下延续,穿过骨盆移行于肛管。直肠的行程有数个弯曲,在矢状面上有两个弯曲部,上部延伸沿骶骨形成一个弓向后方的弯曲,称为直肠骶曲,下部绕过尾骨尖,转向后下方,形成一个弓向前的弯曲,称为会阴曲。在额状面上有三个弯曲,上方侧曲突向右,中部向左,下段又形成一个突向右的弯曲。但直肠上下端均在正中线上。直肠通常分为骨盆部和肛门部。……  
  推存给朋友,获取积分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缃戠珯鐢虫槑 璁块棶甯姪 绔欏唴鎼滅储 鑱旂郴鎴戜滑 鎺ㄨ崘缁欐湅鍙� ©Copyright 2000-2017 鐧炬媷鍖昏嵂缃� 浜琁CP澶�05068324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