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100md首页 > 家庭教育 > 家教方法 > 家教方法 图书编号:20589809
 
《飞吧,孩子——跟名人父母学教子》
作者:谭郭鹏 编著
出版社:海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1
ISBN:9787802136168 定价: 24.50元
        编辑推荐

    名人父母培养天才的家教圣典,改变无数孩子命运的最具实践性的教育宝典。

    想要让你的孩子成为名人,你要先成为可以教育出名人的父母。

    向名人父母学教子,许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末来。

    卡尔·威特说:“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成不成才,就在于父母如何教育。

    怎样才能培养优秀的孩子?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学习优秀的成功教育方法和理念。放眼全球,名人的家庭教育无疑是最成功的。名人的父母也许不能称为教育家,但他们却是家庭教育的成功实践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名人父母才是最伟大的家庭教育家。

    本书精心选择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名人父母教子经典事例,这些事例反映了名人父母在教育子女中所具有的独到眼光和经验方法。全书讲述生动,极具实用性,可以让孩子得到受益终身的成长指导。

    内容推荐

    ◎用灵魂去感受,用爱去理解

    不把孩子当自己的私有财产,当自己的面子,当自己的附庸,而是要把孩子当一个独立的人来尊重,用灵魂去感受孩子的灵魂,用爱去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善待孩子的缺点和无知,正确地引导孩子的兴趣爱好;最重要的是,对他的喜怒哀乐保持一颗平常但慈爱的心。

    ◎独立是孩子走向世界的门

    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如果你真爱自己的孩子,那就让孩子尽早学会独立吧!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模样

    孩子在6岁之前是属于大自然的,他们天生就具有自己的发展方式和学习方式,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都不是由父母所决定的。所谓家庭教育,就是父母根据孩子的天性,引导孩子自主发展,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模样。

    ◎孩子是脚,习惯是鞋

    一位著名教育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孩子是脚,习惯是鞋,而父母就是做那双鞋的人!人生的路上有许多坑坑坎坎,是穿着夹脚的鞋走路舒服呢,还是穿一双合脚的鞋走得更远?

    ◎创造力是孩子身体里的种子

    每一个天真的孩子,都是最好的诗人,因为他具有与生俱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但遗憾的是,成长的过程就是创造力和想象力丧失的过程。想想我们曾经受过的教育,想想我们是如何一天天变得平庸的?

    ◎教育的价值在于做人的价值

    先“人”后“才”才是人才,教育首先是让孩子“成人”,然后再是“成才”。不管孩子长大以后能否成才,只要他人格健全、心理健康、举止文明、修养良好,那就是教育的成功,也是对社会的最大贡献。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用灵魂去感受,用爱去理解

    蒙特梭利教育法的核心启示

    帮孩子找出自己的路

    汽车大王的七种“秘密武器”

    告诉孩子,你真棒

    “蹲下来”跟孩子说话

    从来没有注定“如此”的人生

    给孩子一个用爱和快乐建造的家

    没有糟糕的孩子,只有蹩脚的父母

    第二章 独立是孩子走向世界的门

    五星上将小时候也会做家务

    雇自己的孩子擦皮鞋

    教会孩子说“不”

    “懒蚂蚁”也有饭吃

    请投独立思考的孩子一票

    “铁石心肠”也是一种爱

    强者教育

    爬起要永远比跌倒多一次

    第三章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模样

    《傅雷家书》背后的故事

    孩子,今天你提问了吗

    把你放在良好的泥土里

    爱是最好的礼物

    成就绝不会超过志向

    沟通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给孩子鱼,还是教孩子捕鱼?

    挖掘天赋比天赋更重要

    “哈佛女孩”也不如“快乐女孩”

    卡尔·维特是怎样造就的

    第四章 孩子是脚,习惯是鞋

    好习惯吃一辈子利息,坏习惯还一辈子债务

    “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勤奋是一切成就的催化剂

    世界各国的“惩罚教育”

    美国木匠比中国木匠好在哪

    专注成就卓越

    财商教育从小开始

    每天问自己的八个问题

    没有幽默感的人是一尊雕像

    节俭要从孩子开始

    创造时间的最大值

    第五章 创造力是孩子身体里的种子

    兴趣才是最有用的

    敢吃西红柿吗

    智慧在你的手指上

    大自然是童年的母乳

    创造力是画苹果,而不是复制苹果

    给孩子发现美的眼睛

    谁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

    第六章 教育的价值在于做人的价值

    做人是一辈子的事情

    坚强是怎样炼成的

    孩子,你的人缘好吗

    里根的爸爸真“小气”

    对孩子说“我是你的榜样”

    想飞,首先要站稳

    乐观的孩子拥有幸福人生

    自信的孩子有“糖”吃

    给孩子闯荡“江湖”的勇气

    别让“诺言”伤了孩子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用灵魂去感受,用爱去理解

    现在的孩子不缺物质上的满足,而缺父母的尊重和理解。不把孩子当自己的私有财产,当自己的面子,当自己的附庸,而是要把孩子当一个独立的人来尊重,用灵魂去感受孩子的灵魂,用爱去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善待孩子的缺点和无知,正确地引导孩子的兴趣爱好;最重要的是,对他的喜怒哀乐抱持一颗平常但慈爱的心。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与孩子的完美沟通,建立和谐亲子关系,让孩子健康成长。

    蒙特梭利教育法的核心启示

    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线放得长,风筝才飞得高,你要多给孩子一点空间,多照顾孩子的自尊心,孩子才能健康成长,最终成为自强、自尊、自觉、自信的好孩子。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一位敬业、杰出、豁达的人民艺术家。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等,至今仍是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老舍先生特别喜欢孩子,他有自己的一套儿童教育观和比较超前的教育思想。老舍先生曾写过一篇叫做《艺术与木匠》的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我有三个小孩,除非他们自己愿意,而且极肯努力,做文艺写家,我决不鼓励他们,因为我看他们作木匠、瓦匠,或做写家,是同样有意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别。”这是一种反传统的教育思想。

    一次,小女儿舒立哭哭啼啼地回到家中,拿着60分的数学试卷伤心地哭个不停。父亲弄明原委后,依然像平时一样潇洒,笑着安慰女儿道:“咳,我还当发生什么大事了,不要紧,60分已经挺高了。再说现在的题越来越难,要是我,我还考不了这么多呢,顶多考20分。”父亲的话,让难过的小女儿破涕而笑,同时暗暗下决心,以后一定更加努力学习,不能辜负了父亲对自己的理解。

    时光流逝,孩子们渐渐长大,要报考大学选择专业了。在这关键时刻,老舍只是在旁边听着孩子们热烈地讨论。当孩子们征询父亲意见时,他豁达地笑了笑说:“你们讲的都是外国话,该入哪科我一点都听不懂。我上一边呆着,不参与意见。”最终,兄妹三人全部选择了理工科,虽然无一人继承老舍的衣钵,他却很释然,对儿女们说:“这是你们自己的选择,我很赞成。”

    长子舒乙选择了学林业化学,这是一门从木材的下脚料里提炼酒精、酵母的学科。舒乙从当时的苏联写信回来,把他的学习情况告诉父亲。老舍非常高兴,他对自己的老朋友开玩笑说:“我的儿子是从木头里炼酒的,你看我们家的家具全都没有了,都让儿子给炼酒了。”有一个周末,舒乙带同学回家,聊天时他们说的全是一大堆专业名词、技术术语,老舍虽然听不懂,但总是在一旁默默地听他们谈论,他后来专门写了一篇散文,名叫《可喜的寂寞》,描述的就是这种情形。

    老舍先生不仅留下了一部部经典的文学作品,还留下了四条言简意赅、引人深思的《教子章程》:

    一、不必非考一百分不可,特别是不必门门一百分。

    二、不必非上大学不可。

    三、应多玩,不失儿童的天真烂漫。

    四、应有一个健壮的体魄。

    老舍先生主张自由地发展儿童的天性,维护他们的天真活泼,满足他们的正当爱好,不要对他们干预太多。但是,当代社会的家长们一定会困惑了,这岂不是放任自流?长此以往,孩子们岂不像脱缰的野马般无法无天,那能有什么出息?于是,在孩子们还牙牙学语的时候,家长们就开始计划着让孩子学钢琴、学画画,学这个,学那个。孩子们捧回100分的考卷,马上眉开眼笑,要什么给什么,若像舒立那样考个60分回去,则打骂之声四起。于是,孩子们的书包越来越沉,眼镜越来越厚,一个个小大人、小老头就这样被培养了出来。此时,家长们一定又会困惑了,怎么我家的孩子这么老气横秋呀?

    “揠苗助长”与“顺乎天性”,谁贬谁褒,相信所有的家长都心知肚明。孩子需要父母的引导,但孩子更需要父母的理解和信任。不妨学学老舍先生,还孩子快乐的童年,给孩子深切的自由。

    孩子的成长和创造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如果把孩子“捆”得死死的,一点自由支配的时间都没有,他们怎么去进行创造?家长应该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淘气”,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去遐想、去活动、去创造。

    提起漫画家蔡志忠,在青年人,特别是中小学生中,可谓影响巨大,无人不知。他从15岁起便成为职业漫画家,作品在台湾、香港地区和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广受欢迎。

    蔡志忠生于台湾彰化县一个普通农家,他在漫画事业上的成功与他父亲开明的家庭教育密不可分。从某个角度来说,是父亲的教育成就了蔡志忠。

    蔡志忠的父亲是台湾彰化地道的农民,农闲之余常常练习书法,在地方上名气颇大。当地的人们都认为蔡志忠日后会子承父业,但恰恰相反,蔡志忠对书法丝毫不感兴趣,而父亲也并不强迫他,认为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尊重孩子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孩子才能顺其天性,充分发挥他的才能和灵智。

    一次,父亲叫来和蔡志忠一起玩的孩子们亲切地问他们将来想做什么,有的说长大要做总统,有的说长大要当警察,当问及自己的儿子时,儿子对他很认真地讲:“我想画招牌。”原来,蔡志忠曾看到画师描绘电影中的人物和场面来做宣传,他感到很有趣,于是心目中就有了画画的志向。

    父亲听完儿子的回答后淡然一笑,他并没有认为儿子胸无大志而不高兴,更没有因为他舍弃现成的书法不学却要走另一条生疏且无把握的路而责备他。

    使蔡志忠真正成为画坛名家的还是父亲对他“自由、自立”的理解与宽容。小学毕业后,蔡志忠考入彰化中学,刚入学又赶上建校,每天只上半天课,蔡志忠闲时就沉浸在漫画天地里,不是去书店看漫画书就是自己画。这样,功课落了下来,成绩单上也有了“红灯”。按常理,家长遇到这样的情况肯定会马上进行“政治”教育课,阻止其“业余”活动,但蔡父没有这样,他深知儿子喜欢漫画,成绩差虽然令他失望,但画画和写字一样都没有坏处,更重要的是儿子从小就喜欢画画,也许以后还会成才的。

    父亲的理解让蔡志忠增强了对漫画的无限兴趣,他开始创作漫画故事,向报社投稿。台北的一家出版社看了他的漫画后觉得很有才气,认为一个才15岁的中学生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非常不错,就请他去工作,蔡志忠告诉了父亲这件事,父亲听后平静地说:“有工作了?那好,你去吧!”

    24年后,蔡志忠在漫画界成了大腕级人物,《时代周刊》采访蔡志忠80高龄的老父亲:“24年前,您怎么会放心儿子去台北画画呢?”老人很平静地回答:“对儿子的行为其实一直都很注意,知道他的兴趣和天分,所以,我给他自由。”

    父亲怎样教育自己,自己就怎样教育女儿。一次妻子去法国公干,蔡志忠送女儿去上钢琴课,车开到学校门口,女儿却说不想上钢琴课,她想学的是笛子。蔡志忠立刻调转车头往回开,孩子说:“不过,妈妈交了4000元学费呢。”蔡志忠回答:“那只好算了。”

    蔡志忠觉得什么都比不上孩子的童心重要,强迫她学习不喜欢的东西等于扼杀她的兴趣和天赋。如果当年父亲强迫他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他会有今天的成就吗?

    就是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女儿从小就非常有主见,很小就自己去离家很远的西门町买拼图;15岁那年,她独自去环游欧、亚、美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尽管语言不通,但她还是去了梦想中的地方。

    “我让他自由。”这是蔡志忠父亲的育子格言,蔡志忠也是一直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的。可见,给孩子们一个自由空间,给他们一个超越物质的精神天地,让他们在凡俗生活之中释放心灵,尽力过一种呈现自我、表现自我的生活,这对于他们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风靡世界的蒙特梭利教学法是由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家玛丽亚•蒙特梭利创立的。这种教育方法的核心是帮助孩子自然成长。与传统教育方法不同的是:蒙特梭利教学强调双手工作、自我教育,着重于孩子秩序感、专心度、独立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培养在蒙特梭利活动中心,孩子最大的感受就是快乐,因为他是这个环境中的主人,拥有绝对的自由和尊重,快乐地成为他自己。

    蒙特梭利教学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给孩子足够的自由,但这种自由并不是放任,不是为所欲为。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孩子能够自己选择、自己决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可以选择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是选择需要做并且是正确的事情;孩子在自由的同时还必须遵守纪律,学会遵守秩序,成为一个自律的人。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孩子慢慢开始长大的时候,就逐渐有了自我意识,希望“做他自己的主人”。这个时候,家长要给他一些成长的空间,让他知道你同样希望他成长,并且给他保留一定的权力,他就会不再顽固地反抗,也不会有挫败感。

    那么,如何让孩子拥有自己的空间、自由发展呢?具体来说,家长可以参照以下方法:

    一、把孩子当作成年人看待,处处要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否则,在愤怒和怨恨的情绪下,孩子将耗费很多精力来证明他自己,当孩子保住了面子时,他们通常会很容易合作。

    二、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朋友。朋友之间交往的一些常用技巧同样适合于孩子,当孩子正常地表现出他的不快时,不要迫使孩子立即接受你的要求,父母应该学会适度的忍耐。

    三、千万不要说“我早就跟你说过”。当真相大白,事实证明孩子错了的时候,父母千万不要说“我早就跟你说过”,更不要冷嘲热讽。这时候你应该冷静地提醒自己:孩子这时候最需要的是你的安慰和指导。如果你只是一味地埋怨和指责,而不去考虑如何去解决问题和孩子的感受,那么孩子也许会一辈子活在你的指责中。……

    书摘与插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