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读物 > 医学 > 预防医学 卫生学 图书编号:59016
 
《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培训教材》
作者:贺青华 编
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4-1
ISBN:9787504562111 定价:元
     内容简介

    本教材以《职业病防治法》为基础,明确企业在职业病防治过程中的法律责任和义务,同时强调企业应承担保护劳动者健康的社会责任,系统介绍了我国职业病防治法律制度体系,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与国家对企业职业卫生的监管,全面分析企业内部应如何加强职业卫生管理,消除职业病危害隐患,并介绍了优秀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模式。

    本教材为企业提供了国内外职业病防治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措施,并为我国政府加强对企业职业卫生监管提供参考。

     目录

    第一章 企业的社会责任与职业卫生

    第一节 企业社会责任的涵义与发展历程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与内涵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与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关系密切

    二、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企业是贯彻实施职业安全与卫生的主体

    一、树立企业公民意识

    二、创建企业社会责任文化

    第四节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

    一、发展趋势

    二、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北京宣言

    三、卫生部领导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呼吁与期待

    四、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启示

    第五节 国际职业安全与卫生组织及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体系

    一、主要国际职业安全与卫生组织

    二、国际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体系

    三、跨国企业职业卫生与安全管理体系示例GE的职业卫生管理系统及实施

    四、实施社会责任范例:诺维信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管理模式

    第二章 职业病防治的法律制度

    第一节 职业病防治法律体系

    一、职业病的概述

    二、我国的职业病防治法律体系

    三、职业病防治法的特点

    四、企业贯彻执行《职业病防治法》的意义

    第二节 企业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

    一、前期预防应履行的义务

    二、劳动过程中用人单位应履行的义务

    三、对劳动者健康监护与职业病诊治、康复和保障的义务

    四、其他特别义务

    第三节 与职业安全卫生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

    一、关于劳动合同的规定

    二、关于建立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的规定

    三、未成年人和女工劳动保护的规定

    四、关于劳动安全卫生防护

    五、关于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六、关于工会组织的作用与地位

    第四节 职业卫生标准及其相关规范

    一、职业卫生标准的概念、地位及意义

    二、职业卫生标准体系与分类

    三、主要职业卫生标准介绍

    第五节 企业违反职业病防治法的法律责任

    一、行政法律责任

    二、民事法律责任

    三、刑事法律责任

    第六节 国外职业卫生法律法规

    一、国外职业卫生法的主要特点

    二、职业卫生法规适用范围

    三、职业卫生法规内容

    第三章 职业卫生服务与监督管理

    第一节 职业卫生行政执法

    一、职业卫生行政执法概述

    二、职业卫生监督执法

    三、卫生行政处罚

    四、关于卫生行政强制

    五、卫生行政复议与卫生行政诉讼

    第二节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

    一、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二、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效果评价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四、职业健康监护

    五、职业病诊断与鉴定

    第三节 企业劳动用工管理

    一、上岗前后的用工管理

    二、特殊人群的劳动用工管理

    第四节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

    一、职业健康监护的管理

    二、职业健康监护的内容和方法

    三、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程序

    四、职业健康监护方法和检查指标

    五、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的处理

    第五节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

    一、职业病诊断和鉴定法律制度

    二、职业病的诊断

    三、职业病的鉴定

    四、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的举证责任

    第六节 职业病人的社会保障

    一、职业病的工伤认定

    二、职业病人的工伤保险待遇

    第四章 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

    第一节 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的设置

    一、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的设立

    二、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组成

    三、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的职能

    第二节 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管理

    一、建设项目职业卫生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二、建设项目职业卫生管理的依据

    三、建设项目职业卫生管理的内容及程序

    四、有关法律责任

    第三节 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管理

    一、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二、应急预案

    三、应急预案的编制

    四、报警系统的管理

    第四节 特殊作业的职业病危害管理

    一、高毒物品作业的职业卫生管理

    二、密闭空间作业的职业卫生管理

    三、放射作业的职业卫生管理

    第五节 职业卫生防护设施与管理

    一、通风防护设施

    二、防尘设备

    三、化学毒物的防护设施

    四、应急装备

    五、噪声、振动控制防护设施

    六、射频辐射的防护设施

    七、电离辐射凤施

    八、职业卫生防护设施与管理

    第六节 个体防护用品的配置、使用、管理

    一、个体防护用品的法律要求

    二、个人防护装备分类与选择使用方法

    三、个体防护用品使用管理

    第七节 企业职业卫生档案信息管理

    一、概述

    二、法律依据

    三、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的内容

    四、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的管理

    五、职业卫生档案的应用

    第八节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处置

    一、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原则

    二、职业病危害事故卫生应急工作的内容

    三、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四、职业病危害预警级别及发布

    五、职业病危害事故的紧急处置

    六、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

    七、企业制定化学事故应急预案的框架

    第五章 职业危害因素的评估与控制

    第一节 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与管理

    一、职业有害因素的分类

    二、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

    三、职业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四、作业场所有害因素的管理及职业危害的预防控制

    第二节 化学性职业危害因素的识别和控制

    一、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

    二、化学物对健康的损害

    三、化学性职业病危害的预防与控制原则

    第三节 粉尘职业危害因素的识别、评价、健康影响

    一、生产性粉尘的来源、接触途径与分类

    二、粉尘的理化特性与健康危害

    三、粉尘作业场所的评价方法

    四、粉尘作业对健康的影响

    五、粉尘危害的预防控制

    第四节 物理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控制

    一、高温

    二、噪’声

    三、振动

    四、非电离辐射

    第五节 生物因素的职业危害及预防控制

    一、职业生物因素的健康损害

    二、相关的法律法规

    三、工业生产中生物性危害的防护

    第六节 人类工效学技术及应用

    一、概述

    二、工效学的形成与发展

    三、基本知识及应用

    四、工作场所的评价

    五、人类工效学预防措施

    第七节 职业应激对机体健康的影响

    一、职业应激

    二、职业应激源

    三、职业应激对人体健康的损害

    四、预防控制措施

    附录:

    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附录二 职业病目录

    附录三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附录四 高毒物品目录

    附录五 国际劳工组织职业安全和卫生公约和建议书目录

    附录六 如何编制应急预案

     书摘插图

    第一章 企业的社会责任与职业卫生

    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职业病防治工作。在各个建设时期,针对主要职业危害问题,卫生部、各有关政府部门都曾颁布重要决定和文件,强化尘毒治理,改善劳动条件,会同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等,并与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NGOs)通力协作,为保护广大劳动者健康与安全进行了不懈努力。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劳动者健康素质不断得到改善,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工业粉尘、毒物治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然而,中国正处于快速变革和发展中,已从一个农业国变成一个制造业大国和“世界工厂”。据报道,中国是世界煤炭、钢铁和水泥的最大生产国;世界上有2/3电子产品和大量鞋类、服装等在中国生产。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正扮演着“火车头”和“发动机”的作用,但也承受着职业卫生与安全、环境保护以及资源可持续利用等前所未有的压力。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国迎来了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发展的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从这一意义上说,我国的职业卫生既要“立足国情,珍惜传统”,更要“面向世界,更新观念,积极应对,稳步接轨”。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概念最早由西方发达国家提出,近年来广为流行。尽管这一“舶来品”有世界银行、欧盟、美国等不同版本,但其核心内涵都是把企业自身的运营机制与员工利益、社会利益有机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企业与社会关系日趋密切,加上农民工权益保护缺位、矿难和严重环境污染事件频发的严峻挑战,使企业社会责任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因此,工业企业在生产物质和精神产品,为经营者、持股人赢得投资效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对职业安全与卫生,维护劳动者权益,保护环境等负有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这就是现代企业在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所必须面对的经营理念、伦理道德和法制意识三个层面上的社会责任命题。

    第一节 企业社会责任的涵义与发展历程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与内涵

    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同的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是: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社会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职业卫生与安全、劳动者合法权益、节约资源,实现“人力一资源一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世界银行将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价值观、遵纪守法、尊重人权,以及对社区和环境有关政策的整合。它提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责任除了为股东(stockholder)追求利润外,应同时考虑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即影响企业利益并受企业经营行为和业绩影响的有关个人与团体的利益。其中,雇员利益,首先是雇员的职业安全与卫生权益,是企业社会责任中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内容。追求这一目标的企业,需要建立以下重要共识:①公司的经营活动对其所处的社会将产生很大影响;而社会发展同样也会影响公司追求企业成功的能力;②作为回应,公司应积极关注其所属经营单位的活动及其在经济、社会、环境和人权方面的影响,不仅使其为公司的业务运作和企业声誉带来好处,而且还应造福于企业所在地区的社会团体;③公司通过与其他群体和组织、地方团体、社会和政府部门进行密切合作,来实现这些利益;④根据企业社会责任,跨国企业位于世界各地的公司,不管当地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状况如何,都应遵守这些准则。

    企业社会责任实际上是企业与社会之间的“社会契约”,它通常包括人权、环境保护和劳工权利等内容,在社会上显示其“企业公民”形象。实施企业社会责任的机制框架是由政府、企业、各利益相关的非政府组织和个人所构成。《联合国全球契约》(UN GlobalCompact)号召工商界的领袖们带头实行包括人权、劳工标准和环境等方面的企业社会责任,“赋予世界市场以人道主义的品质与形象”。不然,资本全球化带来的环境污染、“血汗工厂”(sweat shop)制度、不公平竞争、商业行贿、腐败等将在世界蔓延。如果企业社会责任不包括人权、劳工权益和环境保护,市场经济就缺乏人文主义,社会公正和公平就会在经济的微观层面失去基础,环境保护、职业卫生与安全就无从谈起,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也将落空。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历程

    20世纪20年代,随着资本的不断扩张而引起一系列社会矛盾,诸如贫富分化、社会穷困,特别是劳工问题和劳资冲突,逐步凸显出来。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人们愈益感到,企业不仅要对赢利负责,而且要对环境负责,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回顾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历程,有学者把它归纳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20世纪50—70年代:赢利至上

    从1950年至1973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年平均增长率达4.9%,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代”。1970年,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1976年诺贝尔奖得主)在《纽约时报》撰文提醒:一味为股东赚钱可能彻底破坏自身存在的基础。他指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在比赛规则范围内增加利润”“从社会经济观出发,企业的第一目标是保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必须承担社会义务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成本。他们必须以不污染、不歧视、不从事欺骗性广告宣传等方式来维护公众利益,把自己融入所在地的社会,并资助慈善组织,积极改善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形象”。1976年,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制定了《跨国公司行为准则》,这是唯一由政府签署并承诺执行的多边、综合性行为准则。

    (二)20世纪80~90年代:关注环境

    20世纪80年代,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开始在欧美发达国家逐渐兴起,它包括环保、劳工和人权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导致企业的关注点由单纯关心产品产量,转向同时关心产品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和劳动保护等多方面利益。一些涉及绿色和平、环保、社会责任和人权等的非政府组织以及舆论也不断呼吁,要求企业社会责任与贸易挂钩。迫于日益增大的压力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很多欧美跨国公司纷纷制定对社会做出必要承诺的责任守则,或通过对环境、职业卫生、社会责任的认定,以应对不同利益团体的要求。这一时期,若干重大的灾难性工业和环境污染事件,促进了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历程。例如,1979年,美国三厘岛核污染事故后,美国核工业创建了核能运行协会,对这一行业实施标准化监督管理;1984年,发生于印度博帕尔的美国碳化物公司的“甲基异氰酸酯毒气泄漏事故”后,美国成立了化工行业责任倡议会;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导致美国和欧洲一系列核能组织联合创建了世界核能发电站协会等。这些重大的工业和环境污染事件,都让人们强烈地意识到企业对预防工业生产所导致的环境污染负有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企业社会责任运动

    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劳工及人权组织针对美国服装制造商Levi—Strauss的“血汗工厂”制度被媒体曝光,掀起成衣业和制鞋业的“反血汗工厂运动”,制定了第一份公司生产守则。在劳工和人权组织等和消费者的压力下,许多品牌公司也都相继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守则,后演变为“企业生产守则运动”,其直接目的是促使企业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1990年1月,在世界经济论坛上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倡议,呼吁世界工商领袖在全球化过程中要全面关注人权、劳工和环境三大问题,为全世界人民谋幸福。1995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首脑会议向特别会议提出的建议中,包括建议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将公司社会责任问题列为优先议题。1999年2月在瑞士达沃斯召开世界经济论坛时,联合国秘书长提出企业界“全球契约”的九项原则。1996年6月欧美的商业组织及相关组织召开了制订规范的初次会议,美国等国家的很多公司对应用新标准也积极响应。1997年,在纽约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上产生了“社会责任国际”(Social Accountability Inter.national,SAI)标准(SA8000)草案。

    2000年,全球已有246个生产守则,主要分布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等。其中比较有影响的生产守则制定和认证组织有美国“公平劳工协会”(Fair labor As—sociation,FLA)、“社会责任国际”、英国的“公平贸易行动”(Ethical Trading Initiative,ETI)等。2001年,欧盟发表了欧洲《构建欧洲企业社会责任框架》(Promoting a European Framework for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绿皮书(Green Paper),提出“企业家负责任的经营行为是企业可持续发展之本”。《绿皮书》还强调促进中小型企业(SMEs)社会责任的实践条款《Fostering CSR among SMEs>>,提出CSR的实践应考虑SMEs的具体情况,关注SMEs的劳工权益标准、童工、性别歧视、教育与培训、医疗卫生照料及健康保险等方面的特殊问题。……

    书摘与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