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100md首页 > 医学 > 精神病 心理病学 图书编号:20582070
 
《变态心理学理论与应用系列丛书——心身疾病》
作者:徐斌 等主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5/1
ISBN:9787117113267 定价: 22.00元
        内容推荐

    心身疾病是介于躯体疾病与神经症之间的一类疾病。这个概念由Halliday提出,得到Alexander的倡导。长期以来,心身疾病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是造成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正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如今几经演变,心理生理障碍成为较常应用的名称。

    本书共分四章,第一章回顾了心身医学的由来与发展和心身疾病名称的演变。第二章回顾了早年被奉为经典的几种心身疾病的现状,当年曾受Alexander等心身医学的先驱们研究过的这些心身疾病仍然是目前医学界关注的热点,由此可见前辈们正确的选择和现代医学与时俱进的发展。第三章介绍以心理应激为核心的心理生理学作为心理生理障碍的基础,是想唤起临床工作者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来实现Alexander、Mirsky等创立的心理生理学研究方向;这方面,国际上已经先行了,我国也已经开始。第四章列出近年来关注的一些心理生理障碍,主要是说明虽然精神病学分类中不使用“心身医学”及“心身疾病”的概念;但这一领域仍在发展;这一章的内容就是证据。但限于我们的水平,“挂一漏万”在所难免。

    最后,关于“burnout”一词的译法;目前较多译为“倦怠”,也有译为“耗竭”,我们以前曾译过“心身憔悴”;因为“burnout”的直译是“烧光”;而且心理、生理都有表现,所以现在均改译为“心身憔悴”。

    作者简介

    徐斌,苏州大学教授。1949年在南通学院医科学习,1952-1953年上海第一医学院生理生化中师班;1953-1956年哈尔滨卫生学校教学。1958年苏州医学院毕业,留校从事生理学教学工作,1982年起兼医学心理学教学。1958-1959年在北京医学院生理教研室进修;1982年5-7月参加北京医学院

    目录

    第一章 心理生理障碍概述

    第一节 心身医学的由来与发展

    一、心身医学的由来

    二、心身医学的发展

    第二节 心身疾病名称的演变

    一、关于经典心身疾病

    二、心身疾病概念的扩大

    三、精神疾病分类对心身疾病认识的发展

    第二章 经典心身疾病的现状

    第一节 消化性溃疡

    一、病因的认识

    二、治疗的进展

    第二节 炎症性肠病

    一、Crohn病

    二、溃疡性结肠炎

    三、两者的临床与心理学所见的差别

    第三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病人的心理特征

    第四节 类风湿关节 炎

    一、临床表现

    二、治疗

    第五节 原发性高血压

    一、心理社会因素与高血压

    二、高血压诊断与治疗现状

    第六节 支气管哮喘

    一、流行病学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三、治疗和预防

    四、哮喘儿童的心身问题

    第三章 心理生理学——现代心理生理障碍的基础

    第一节 心理应激——健康与疾病中的心理因素

    一、应激源

    二、应激的中介机制

    三、应激反应

    第二节 心理病理学研究中的心理生理学

    一、焦虑障碍中的心理生理学

    二、抑郁的心理生理学

    第三节 心理应激测试一一种心理生理学研究方法

    第四章 近年来关注的心理生理障碍

    第一节 癌症

    一、心理社会因素与癌

    二、心理生物学相互关系

    三、癌的心身治疗

    第二节 代谢性疾病

    一、代谢综合征

    二、糖尿病

    第三节 疼痛性疾病

    ……

    参考文献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二章经典心身疾病的现状

    第一节消化性溃疡

    一、病因的认识

    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由于其发病机制的不确定性而被Alexander作为心身疾病研究的对象。在第一届北京国际消化疾病高峰论坛(2005)提到人们对消化性溃疡认识的三次飞跃:①第一次飞跃是Schwartz教授提出“无酸无溃疡”(noacid noulcer)的概念;⑦第二次飞跃是20世纪80年代Warren和Marshall教授发现了幽门螺杆菌(HP),并获得诺贝尔奖,也提出“无HP无溃疡”(no HP noulcer):③第三次飞跃是着眼于提高“溃疡愈合质量”。这说明人们一直在努力完善自己的认识。但就这种发病机制认识的变化,可以明显看出哲学还原论思想的影响;如早期着眼于酸,就有各种制酸的对策(包括内、外科治疗);以后又着眼于胃酸和胃蛋白酶等的侵袭作用与十二指肠、胃黏液.黏膜屏障防御体系之间的平衡失调;幽门螺杆菌的发现,还原论者又强调螺杆菌是溃疡发病的直接原因。但20多年来仍未解决复发问题。因此,又有了第三次飞跃。这些无疑都是人们认识的飞跃。不过仍未跳出哲学还原论,仍着眼于单—病因。从心身医学观点看,如从多因素发病及整体医学的采取心身联合治疗,可能会比单一的药物治疗要好。

    其实Mexander早就观察到的口腔期冲突,必须与X遗传因子结合才能引起十二指肠溃疡。后来Mirsky等(1952)在一组新生儿的脐带血中发现胃蛋白酶原水平升高,并将它描述为X遗传因子;从而提出在童年早期的遗传素质导致胃分泌活动增强,而所伴随的表现就是饥饿婴儿对母亲需求的增加,这种口腔期的挫折加上生物学(遗传)、家庭、社会、文化因素,就营造了发病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