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100md首页 > 家庭教育 > 家教方法 > 亲子关系 图书编号:20570339
 
《陪孩子一起成长——同年轻的爸爸妈妈聊天》
作者:俞妮亚 著
出版社:广西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5/1
ISBN:9787807464013 定价: 35.00元
        内容推荐

    孩子的教育问题已成为家庭和社会的焦点问题,许多家长越来越重视:除了给孩子均衡的营养、让孩子有强健的体魄外,如何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品质和行为习惯。

    本书作者俞妮亚女士是一位理论深厚、经验丰富的学前教育专家,她多年潜心研究中国儿童成长的现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幼儿教育理念。

    本书通俗易懂地论述了教育孩子的科学理念,结合生动活泼的案例提出了各种简单实用的教育方法和技巧,包括转变教育观念、健康运动、启迪智慧、发展个性、养成习惯等方面的内容。

    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是随着时代和社会进步而层出不穷的,没有任何一本书能够包罗万象、滴水不漏,我们能努力做到的是:整理出最突出、最普遍的教育问题,归纳出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方法。爸爸妈妈只要结合生活,用心品读、体会,就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身心健康、茁壮成长!

    作者简介

    俞妮亚,女,1957年生。本科学历,曾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进修学习。广西教育厅督导办公室调研员,广西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 多年从事广西学前教育管理和教研工作。曾负责组织编写广西幼儿园、学前班的教材,著有《我要上学

    目录

    1.懂得爱

    2.心灯

    3.调子要一致

    4.爸爸的角色很重要

    5.适度的期望

    6.做个爱说话的爸爸、妈妈

    7.多一点赞赏

    8.错了没关系

    9.不要体罚孩子

    10.游戏就是学习

    11.同孩子一起玩

    12.让快乐伴随孩子

    13.过早的背诗识字并不好

    14.这一招还真灵

    15.我运动,我快乐

    16.不可缺少的户外活动

    17.亲近大自然真好

    18.小手指上的智慧

    19.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0.挑食偏食怎么办

    21.多陪孩子看电视

    22.放飞孩子的好奇心

    23.注意是心灵的天窗

    24.观察是智力活动的门户

    25.记忆是学习的基石

    26.给想象插上翅膀

    27.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28.让孩子变得更聪明

    29.语言表达很重要

    30.孩子不爱说话怎么办

    31.享受阅读的快乐

    32.从小热爱科学

    33.数学启蒙在生活

    34.培养英语兴趣

    35.享受画画的乐趣

    36.感受音乐的魅力

    37.兴趣班不是越多越好

    38.自主学习是可以培养的

    39.培养乐观的性格

    40.孩子,你真棒

    41.责任心是健全人格的基础

    42.伸出小小手,传递点点爱

    43.播下善良的种子

    44.意志品质是做人之本

    45.给孩子一点困难去克服

    46.让孩子自己往前走

    47.注意培养耐性

    48.孩子不要哭

    49.让孩子走出恐惧的阴影

    50.胆小不是天生的

    51.学会为他人喝彩

    52.别让孩子太任性

    53.别让说谎成习惯

    54.理解孩子的“反抗期”

    55.冷静对待孩子被欺负

    56.学会与同伴交往

    57.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58.养成良好习惯

    59.鼓励孩子做家务事

    60.让孩子懂得金钱的价值

    61.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

    62.孩子说脏话怎么办

    63.纠正孩子好动的毛病

    64.亮亮不听话谁之过

    65.快快乐乐上小学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1懂得爱

    爱,是阳光,是雨露,是孩子成长的土壤。

    爱孩子是全天下父母的心愿,但并非所有的父母都懂得如何爱孩子。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弗罗姆曾说过:“每个父母也必须通过学习并付出努力才会懂得爱。”也就是说,爱是要学习的,爱是要有能力的。是啊,只有当你懂得如何去爱,有了爱的能力,孩子才能感受到你的爱。

    那么,怎样才懂得爱,才有能力去爱昵?

    懂得爱的爸爸妈妈,会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问题。他们知道世界往往只在孩子的眸子里呈现它的纯净、简单和瑰丽,所以,当孩子灰头土脸却兴高采烈地回家时,他们不会因为孩子弄脏了衣服而不高兴,而是饶有兴趣地问孩子为什么那么高兴。他们关心的是孩子是否获得了快乐,获得了发展。

    懂得爱的爸爸妈妈,不仅会尽量满足孩子合理的、正常的物质需求,更会充分地满足孩子健康向上的精神需求。他们会经常同孩子一起快乐地游戏,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懂得爱的爸爸妈妈,知道尊重孩子,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无论孩子的想法有多么天真、多么幼稚,他们都会积极鼓励和认真地对待。他们不仅尊重孩子的人格,并会唤起孩子的自尊与自强。

    懂得爱的爸爸妈妈,尊重孩子的自然与天性,着力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他们不会让孩子参加过多课外兴趣班,如钢琴班、美术班、书法班、电脑班……而是让孩子在具有发展的空间中生活。

    懂得爱的爸爸妈妈,明白孩子犯任何错误都是可以原谅的。他们会用爱心去包容孩子的过错、无知、失礼甚至荒唐,不会无故责骂孩子,更不会惩罚孩子,而是认真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用孩子的眼光去分析,从正面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错误。

    懂得爱的爸爸妈妈,无论在什么境况下都始终不渝地关心孩子的成长,关心孩子的健康、情绪和精神。不管自己是得意还是失意,是成功还是失败,对孩子都充满浓浓的爱。

    亲爱的爸爸妈妈,请用正确的爱支撑孩子去寻找生命的支点。只有用爱的目光、爱的期盼、爱的行为关注孩子的成长,孩子才能学会爱自己、爱生活、爱学习、爱他人,迈出做人的第一步。

    一位哲人曾说:“我们怎样爱孩子,孩子会怎样爱世界。”只要你用心学习爱,用爱去培育爱,就会在付出爱的同时也收获爱。

    爱,具有无形的力量,是孩子幸福的源泉,是孩子前进的动力。

    爱,是通向孩子心灵的桥梁,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爱,要及时,现在就开始吧!

    2心灯

    每当谈起家庭中的亲子关系,许多父母会说孩子“不听话”、 “任性”,而孩子也会说“讨厌妈妈”、“爸爸厉害”……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孩子是弱者,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之间的关系。

    假如说亲子关系犹如孩子心里的一盏灯,那么这盏灯,只要父母用心都能够点亮。可惜的是,现实生活中不少父母看不见孩子心中的这盏灯,更没有用心去点亮它。所以我们时常看到一些紧张的亲子关系:

    有的父母喜欢按自己的情绪和经验来支配孩子的行动,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强加给孩子,不相信孩子有处理事情的能力,没有耐心听孩子把要说的话说完,更有甚者以惩罚的手段来管教孩子。他们和孩子的关系是不平等的,是一种“大人”和“孩子”的关系,是“管”与“被管”的不和谐关系。试想,这样的父母同孩子能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吗?

    有的父母对孩子溺爱、纵容和不加管教。孩子获得过分自由,可以为所欲为,而父母则有求必应,形成了一种使孩子自我膨胀、唯我至上的精神环境。可想而知,这些孩子和父母之间也不是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

    有的父母……

    年轻的爸爸妈妈,你们同孩子的关系亲近吗?无论你们同孩子之间过去如何,从现在开始,为了可爱的孩子,也为了孩子的可爱,请用心同孩子一起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吧!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民主、平等、相互理解、充满亲情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仅靠爱还是不够的,还需要你们更多的努力:努力熟悉孩子的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必须了解儿童,了解他的精神,体会他的思想和内心感受,小心翼翼地去触动他的心灵。”在日常生活中,要不断地观察孩子,注意孩子,了解孩子,掌握孩子的需求、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

    努力学会尊重孩子。学会正确地爱护、关心、理解和信任孩子,让孩子多接触社会生活,使孩子自发产生某种兴趣与爱好,尽可能让孩子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努力理解孩子的需要。支持孩子的探索,倾听孩子的提问,引导孩子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孩子分享成功的快乐,虚心向孩子学习,创造“思维共享”的氛围。

    努力放下架子与孩子平等相处。主动同孩子一起游戏,一起看电视,借以进入孩子的世界。

    如果爸爸妈妈都能熟悉、了解和尊重自己的孩子,就能成为孩子的好朋友,就一定能点亮孩子的心灯。

    3调子要一致

    有些父母和孩子之间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父母望子成龙的思想往往都是一致的,但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却常常出现分歧。不是吗,生活中妈妈规定了孩子“不可以做”的事,爸爸却在背地里偷偷答应、允许;当孩子做错了事,爸爸要管教时,妈妈又来解围,替孩子说情等等。这样,在一个家庭里就有了双重标准。

    爸爸妈妈是否认真想过,在这样的双重标准要求下,孩子怎么能学习和掌握正确的行为要求呢?

    孩子虽然小,可也会“察言观色”,他能十分准确地分辨出爸爸和妈妈对他态度的差异。不是吗?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例子:当孩子犯了错,爸爸管教时,孩子会有满肚子的委屈情绪,这时,如果妈妈来解围,孩子就马上会更伤心地哭起来。为什么呢?因为孩子发现了爸爸和妈妈之间态度的不一致性,就本能地利用它来为自己逃避处罚。

    如果爸爸要求不等大家吃完饭孩子就不能离开饭桌,妈妈竟因此同爸爸争辩起来,说他没有权利这样要求孩子;如果妈妈不让孩子多吃糖果,奶奶却给一大把……在一个家庭里,如果意见不一,一个严、一个松,这个管、那个护,孩子本身还不完全具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就会很自然地倾向于保护他的一方,那么,持正确观点的父亲(或母亲)所做的努力也就无济于事了。调子不一致,不仅会抵消教育作用,造成孩子判断事物标准的混乱,是非不分,善恶不明,还会使孩子形成“钻空子”的思想,为自己的不良行为狡辩,抵制正确的教育,严重的还有可能把孩子引向错误的方向,使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得到强化。

    孩子年龄小,一切都在初学阶段,他需要肯定而明确的行为规范和学习范本。爸爸妈妈的管教态度和奖惩标准要保持一致,孩子才有规矩可循。否则,孩子很容易学会利用大人的弱点,投其所好,趋利避害,变成不单纯的孩子,以后教育的难度就会增加,孩子就不易接受良好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教育。

    因此,我建议,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最好采取“父唱母随”或“母唱父随”的方法,即调子要一致,爸爸、妈妈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唱反调”。如果有不同的意见,爸爸妈妈应在适当的场合交换意见,统一看法,在孩子面前,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表现出相互支持。

    举个例子,孩子的玩具找不着了,就哭闹着要爸爸帮他找玩具,为了教育孩子玩了玩具要放好,爸爸要求孩子自己找。可孩子听了以后哭闹得更厉害,又要求妈妈给他找玩具。在这种情况下,妈妈如果跟着孩子着急,翻箱倒柜地帮孩子找玩具,那就错了。这时,妈妈应同爸爸保持一致,明确表态:“哭、闹、大声叫喊不好!再哭、再闹这个玩具还是找不到,你仔细想想,最后一次玩这个玩具是什么时候,玩完后自己放到哪里了?”如果孩子真的想不起来,妈妈可以接着说: “我可以帮你找,但有个条件,以后玩了玩具一定要放回原来的地方。”要不了几次,孩子就会自己收拾玩具了。

    亲爱的爸爸妈妈,只要你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相互配合,注意保持教育的统一性,孩子一定会健康成长。……

    书摘与插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