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读物 > 医学 > 药学 图书编号:61924
 
《药物化学(本科)》
作者:李志裕 主编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4-1
ISBN:9787564116156 定价:元
     内容简介

    本教材结合临床药学对药师的要求,注重以药物的结构、理化性质和构效关系为主,强调药物作用的化学本质,注重介绍药物体内代谢引发的化学变化,结合新药的研究简要介绍了新药研究和开发的基本知识。本书将教学内容、习题和药物合成实验指导有机融为一体,并附全部习题答案,便于学生自学。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药学专业本科教材,也适合药学科研部门、药检所、药厂等单位有关人员参考和作为培训班教材。

     目录

    绪论

    一、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二、药物化学的研究和发展

    三、我国药物化学的发展

    四、药物化学发展的新方向

    五、药物的质量与杂质控制

    六、药物的名称

    第一章 麻醉药

    第一节 全身麻醉药

    一、吸入性麻醉药

    二、静脉麻醉药

    第二节 局部麻醉药

    一、普鲁卡因的发现过程

    二、局麻药的结构类型

    三、局麻药的构效关系

    第二章 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和抗精神失常药

    第一节 镇静催眠药

    一、巴比妥类药物

    二、苯二氮革类药物

    三、其他类药物

    第二节 抗癫痫药

    一、巴比妥类及其同型物

    二、内酰脲类及其同型物

    三、噁唑烷酮类

    四、丁二酰亚胺类

    五、苯二氮革类

    六、二苯并氮杂革类

    七、脂肪酸类

    八、GABA衍生物

    第三节 抗精神失常药

    一、抗精神病药

    二、抗焦虑药

    三、抗抑郁药

    第三章 镇痛药和镇咳祛痰药

    第一节 镇痛药

    一、吗啡及其衍生物

    二、合成镇痛药

    三、阿片受体和阿片样物质

    四、阿片耐受和停药反应

    五、阿片成瘾的康复

    第二节 镇咳祛痰药

    一、镇咳药

    二、祛痰药

    第四章 非甾体抗炎药

    第一节 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机理

    一、花生四烯酸的代谢途径与炎症

    二、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机制

    第二节 解热镇痛药

    一、水杨酸类

    二、苯胺类

    三、吡唑酮类

    第三节 非甾体抗炎药

    一、非选择性的非甾体抗炎药

    二、选择性COX-2抑制剂

    第四节 抗痛风药

    第五章 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药物

    第一节 拟肾上腺素药物

    一、儿茶酚类拟肾上腺素药物

    二、非儿茶酚类拟肾上腺素药物

    第二节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

    一、α受体阻断剂

    二、β受体阻断剂

    三、非典型的β受体阻断剂

    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药物……

    第七章 作用于胆碱能系统的药物

    第八章 作用于组胺受体的药物及抗消化道溃疡药

    第九章 寄生虫防治药

    第十章 合成抗菌药和抗病毒药

    第十一章 抗生素

    第十二章 抗肿瘤药物

    第十三章 甾类药物

    第十四章 维生素

    第十五章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效的关系

    第十六章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物代谢

    第十七章 新药研究与开发途径

    附录

    习题参考答案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化学》教学日历

     书摘插图

    第一章 麻醉药

    麻醉药是使患者痛觉消失,以便进行外科手术的药物。主要分为全身麻醉药(General

    Snesthetics)和局部麻醉药(Local Anesthetics)两大类。全身麻醉药作用于中枢神经,使其受到可逆性抑制,从而使患者意识、感觉和反射运动消失。局部麻醉药则作用于外周神经组织,可逆性地阻断感觉神经冲动的传导,使患者在意识清醒状态下局部失去痛感。

    第一节 全身麻醉药(General Anesthetics)

    全身麻醉药根据给药途径可分为吸人性麻醉药(Inhalation Anesthetics)和静脉麻醉药(Intravenous Anesthetics)两大类,适用于大手术。

    一、吸入性麻醉药

    吸人性麻醉药又称为挥发性麻醉药(Volatile Anesthetic),是一类化学性质不太活泼的气体或易挥发的液体,与一定比例的空气或氧气混合后,随呼吸进入患者肺部,气体分子在沛中扩散,通过肺泡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分布至神经组织而发挥全身麻醉作用。

    乙醚(Ether,1842年)、氧化亚氮(Nitrous Oxide,1844年)和氯仿(Chloroform,1847年)是最早使用的吸人性麻醉药。乙醚具有优良的全身麻醉作用,并有良好的镇痛及肌肉松弛阼用,但由于易燃易爆、对呼吸道黏膜刺激性较大、诱导和苏醒缓慢等缺点,现已少用。氧化亚氮的麻醉作用较弱,在80%~85%的浓度时才能产生麻醉作用,容易发生缺氧症,因此常与其他全麻药合用。氯仿由于安全范围窄,毒性大,已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