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读物 > 医学 > 药学 图书编号:61925
 
《镇痛药研究方法学》
作者:洪庚辛 主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4-1
ISBN:9787117110723 定价:元
     内容简介

    《镇痛药研究方法学》是一部大型工具书。全书共分六篇41章。第一篇总论(7章),阐述与疼痛相关的疼痛基本概念、调控理论及各种相关因子(递质、调质、介质、受体、通道、新靶点等)的进展,对启发研究思路和开展研发工作很有帮助;第二篇镇痛药研究的常用技术(7章),包括电生理、膜片钳、同位素、生物芯片、脑立体定向等技术及神经影像学、神经细胞培养、新制剂研究、实验设计与统计;第三篇镇痛药的研究方法(9章),包括经典方法及近年发展的新实验方法160多项;第四篇镇痛药的研究与开发(3章),包括镇痛药的新药临床研究、中药镇痛药及镇痛毒素的研发等;第五篇临床常见痛症的药物治疗现状(14章),通过分析临床痛症的治疗药物,为扩大镇痛药的探索思路提供线索;第六篇展望(1章);附录(2个)。

    本书由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及科研院所等多家单位多位撰稿人历经三载进行编写。负责各章节编写定稿的有70多位专家、教授,系统反映了国内外镇痛药研究方法学的成就,是我国药理学工作者集体智慧的结晶。

    本书可供从事药理教学、研究,新药研发人员及有关医药人员等参考,也可作为药理专业研究生的教材和工具书。

     作者简介

    洪庚辛,汉族,1937年生,印度尼西亚归侨。1961年毕业于南京药学院,在广西中医药研究所从事药理学研究,研究员。1984~2000年任广西中医药研究所副所长。1988—2000年三次在香港大学医学院Prof.Pang的神经内分泌研究室从事松果体研究工作。曾赴越南西贡考察制药厂。出席在日本、法国、中国香港等地的国际学术会议9次。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研究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委员,招标评审委员。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医药管理局、国家计生委、卫生部、广西科技厅、卫生厅的科研课题20余项;与香港大学医学院等合作科研课题10余项;获得新药证书4项,转让具有自主产权新药2项;荣获国家、部委、省、厅、市级的科技成果进步奖16项次。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10余篇。 主编、参编的专著7部,其中任副主编3部。《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副主编),获国家图书奖、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及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任中国药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时间生物学和时间医学会副秘书长、广西药理学会理事长、广西神经心血管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等职务。担任《中国药理学报》、《中国药理学通报》、《中国药理学会通讯》、《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时间医学杂志》和《广西科学》等编委。 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归侨、侨眷先进分子;广西壮族自治区首批优秀专家,享受政府津贴;卫生部人事司等授予的边远地区优秀医学科学工作者;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荣誉勋章。

     目录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绪言

    第二章 疼痛的产生、传导和调控

    第三章 神经递质、调质与疼痛

    第四章 细胞因子、炎性介质、酶与疼痛

    第五章 阿片受体与疼痛

    第六章 电压门控性离子通道与疼痛

    第七章 镇痛药及其作用新靶点研究进展

    第二篇 镇痛药研究的常用技术

    第八章 镇痛药研究的相关实验室技术及其应用

    第九章 镇痛药新型制剂的研究

    第十章 实验研究设计的基本知识

    第十一章 常用的统计方法

    第十二章 联合用药的研究设计

    第十三章 实验室中计算机的应用

    第十四章 镇痛药依赖性的实验方法

    第三篇 镇痛药的研究方法

    第十五章 影响动物实验结果的相关因素

    第十六章 中枢阿片受体-配体结合实验

    第十七章 疼痛研究细胞模型

    第十八章 疼痛研究器官模型

    第十九章 理化刺激性疼痛动物模型

    第二十章 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

    第二十一章 神经痛和偏头痛模型

    第二十二章 局部麻醉药实验方法

    第二十三章 镇痛作用机制分析实验方法

    第四篇 镇痛药的研究与开发

    第二十四章 镇痛药的临床试验方法

    第二十五章 中药镇痛药的研究思路

    第二十六章 天然镇痛药研究现状

    第五篇 临床常见痛症的药物治疗现状

    第二十七章 临床常见痛症的治疗药物

    第二十八章 癌痛

    第二十九章 术后疼痛

    第三十章 风湿性疾病痛

    第三十一章 肩周痛

    第三十二章 坐骨神经痛

    第三十三章 三叉神经痛

    第三十四章 月经痛

    第三十五章 牙痛

    第三十六章 偏头痛

    第三十七章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第三十八章 糖尿病周围神经痛

    第六篇 展望

    第四十一章 疼痛与镇痛的研究展望

    附录Ⅰ 常用法定单位与非法定单位的换算

    附录Ⅱ 与痛相关受体激动剂、拮抗剂

    中文索引

    英文索引

     书摘插图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绪言

    当代疼痛学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最重要的是得益于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可塑性变化概念的引人,从分子到脑功能全面地揭示了病理痛信息跨突触、跨膜和胞内信号转导的机制奠定了疼痛研究的理论基础,也为寻找高效、低毒、安全的镇痛药提供了导向。

    第一节 疼痛及其生物学保护作用

    一、疼痛与镇痛

    国际疼痛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IASP)认为“疼痛是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联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或用组织损伤这类词汇所描述的主诉症状”,“无交流能力决不能否定一个个体正有痛体验和需要适当缓解疼痛治疗的可能性”。可见,疼痛应包括“痛知觉”(pain perception)和“难受的”(unpleasant)的情感反应,包含机体内在的主观的、个人的、多维的体验,它涉及心理、行为、情感、认知和感觉等内容。

    镇痛(analgesia)是指在机体正常或病理状况下,痛刺激不能够引起痛感觉及痛反应。

    二、镇痛药

    镇痛药(analgesics)有麻醉性镇痛药和解热镇痛药。

    阿片类镇痛药主要是指以吗啡(为中枢镇痛药的原型)为代表的阿片生物碱及其衍生物和具有相似药理作用的合成或半合成药物。这类药物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阻断中枢神经系统痛觉冲动的突触传递、激动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产生镇痛作用。由于此类药物长期使用会成瘾,故有时被称之为成瘾性镇痛药。

    强效镇痛药阿片、吗啡等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剧痛、外伤及内脏绞痛。副作用有呼吸抑制、降低体温、耐受、依赖与成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