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09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复习应试全书-中药分册(修订本)》 |
作者:专家编写组 编著 |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1/1 |
ISBN:9787530436882 |
定价: 78.00元 |
|
内容推荐
本套书分为西药和中药两册。西药分册包括药理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物化学、药事管理与法规、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药分册包括中药学、中药药剂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药事管理与法规、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本书内容紧扣考试大纲,尽量从考生角度着想,力求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做到层次分明,易读易记。习题有代表性,保证答案的准确性。
在编排方式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考试要点”为本章的考试大纲;第二部分“要点解析”重点介绍考试大纲中要求掌握熟悉的内容,帮助读者掌握考点,突破重点,攻克难点,弄懂疑点,有利于读者对考试内容加深理解;第三部分“练习题及答案”,结合历年全国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反馈信息,练习题设计更合理,答案更严谨,并对其中的难点和疑点给出答案讲解。
目录
第一篇 中药学
第一章 历代本草代表著作简
第二章 中药的性能
第三章 中药的应用
第四章 解表药
第五章 清热药
第六章 泻下药
第七章 祛风湿药
第八章 芳香化湿药
第九章 利水渗湿药
第十章 温里药
第十一章 理气药
第十二章 消食药
第十三章 驱虫药
第十四章 止血药
第十五章 活血祛瘀药
第十六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十七章 安神药
第十八章 平肝息风药
第十九章 开窍药
第二十章 补虚药
第二十一章 收涩药
第二十二章 涌吐药
第二十三章 杀虫燥湿止痒药
第二十四章 拔毒消肿敛疮药
模拟试题
模拟试题答案
第二篇 中药药剂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药剂卫生
第三章 粉碎、筛析与混合
第四章 浸提、分离与精制
第五章 浓缩与干燥
第六章 散剂
第七章 浸出制剂
第八章 液体药剂
第九章 胶剂
第十章 注射剂(附滴眼剂)
第十一章 外用膏剂
第十二章 栓剂
第十三章 胶囊剂
第十四章 丸剂
第十五章 颗粒剂
第十六章 片剂
第十七章 气雾剂
第十八章 其他剂型
第十九章 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
第二十章 中药药剂的稳定性
第二十一章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概论
第二十二章 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
附中药炮制学
模拟试题
模拟试题答案
第三篇 中药鉴定学
总论
第一章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第二章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第三章 中药的产地、采收和产地加工
第四章 中药的鉴定
各论
第五章 根及根茎类中药
第六章 茎木类中药
第七章 皮类中药
第八章 叶类中药
第九章 花类中药
第十章 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第十一章 全草类中药
第十二章 藻、菌、地衣类中药
第十三章 树脂类中药
第十四章 其他类中药
第十五章 动物类中药
第十六章 矿物类中药
模拟试题
模拟试题答案
第四篇 中药化学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生物碱
第三章 糖和苷
第四章 醌类
第五章 香豆素和木脂素类
第六章 黄酮
第七章 萜类和挥发油
第八章 皂苷
第九章 强心苷
第十章 主要动物药化学成分
第十一章 其他成分
模拟试题
模拟试题答案
第五篇 药事管理与法规
第六篇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篇 中药学
第一章 历代本草代表著作简
考纲要点
《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中华本草》的作者、成书年代和学术价值。
重点、难点、疑点解析
一、宋及其以前
(一)《神农本草经》
简称《本经》,为汉代本草代表作。作者不详。载药365种,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为本草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本草经集注》
为魏晋南北朝本草代表作。作者陶弘景,书成于公元500年左右(南北朝梁代)。记载730种药物。该书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整理、补充了《本经》,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本草学成就,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三)《新修本草》
又称《唐本草》,由苏敬等21人共同编撰而成。书成于公元659年(唐显庆四年),载药850种。增加了药物图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并被今人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全面总结了唐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对后世医药学的发展影响极大。
(四)《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简称《证类本草》,作者唐慎微,成书于公元1108年(宋大观二年)以前。载药1746种,附方3000余首。该书图文对照,方药并收,资料翔实,医药结合,集宋以前本草之大成,使大量古代文献得以保存,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二、明清以后
(一)《本草纲目》
简称《纲目》,作者李时珍,成书于公元1578年(明万历六年)。全书共52卷,约200万字,载药1892种,绘药图1100余幅,附方11000余首。该书不仅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而且在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等方面也有突出的成就,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作出了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二)《本草纲目拾遗》
简称《纲目拾遗》,作者赵学敏。成书于公元1803年(清嘉庆八年)。载药921种,其中新增716种,刨古本草增收新药之冠,不但总结了16~18世纪本草学发展的新成就,而且还保存了大量今已散佚的方药书籍的部分内容,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文献价值。
(三)《中华本草》
为当代本草代表作。该书由60多个单位500余名专家历时10年共同编纂而成。全书共34卷。收载药物8980味,插图8534幅,引用古今文献约1万余种,共约2800万字。该书全面总结了中华民族二千余年来传统药学成就,集中反映了20世纪中药学科发展水平,填补了《本草纲目》问世400年来对中药文献系统整理研究的历史空白,不仅对中医药教学、科研、临床治疗、资源开发、新药研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实用价值,而且对中药走向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