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读物 > 保健/心理健康 > 健康百科 图书编号:56646
 
《与失眠者聊天》
作者:王富龙 等著
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1
ISBN:9787801809520 定价:元
     编辑推荐

    为您量身定做属于自己的失眠“自愈”方案!

     内容简介

    全球近1/4的人受失眠困扰,每年近8.6亿人患失眠抑郁障碍,仅中国就有0.75亿。

    一天睡不够,第二天的免疫功能就会下降,而长期维持每昼夜不足6.5小时睡眠,则会形成“睡眠赤字”,缩短寿命。失眠多年的人,衰老速度是正常人的2.5~3倍。

    为什么我们饱受失眠的折磨?

    抛弃“跑步、数数、听音乐”等雕虫小技,不再追逐“五周走出失眠”等千篇一律的速食计划,扔掉“欲罢不能”的安眠药,请跟随自己纯粹的心,轻松的找到属于自己的失眠“自愈”方案!

     作者简介

    王富龙博士,著名中医内科医生,第五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首届“中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王富龙主张以调整心态为根本,使失眠者充分发挥自我效能,逐步摆脱失眠困扰。

    他在临床过程中成功地救治过数以千计的奇证、难证、怪证患者。诊治过程中重视症状的意义,重视调动患者的自愈能力,被患者誉为“处方未下,病已去半”。著述颇丰。

     目录

    第一章 文化篇——用中医生态文化为失眠者把脉

    第一节 谁有文化谁失眠

    第二节 接受失眠,与失眠共舞

    第三节 感受身体的信息

    第四节 整合紧张的两极

    第五节 追寻天真的本我

    第六节 失眠需要多向调节

    第二章 中医篇——中医理法方药治失眠

    第一节 失眠的中医之理

    第二节 失眠可以这样治疗

    第三节 睡眠的时辰规则

    第三章 心理篇——不药自愈话失眠

    第一节 睡眠先睡心

    第二节 “我”为何冲突

    第三节 拓宽自我,摆脱纠缠

    第四节 把握此时此地

    第五节 人性本善

    第六节 不安常在,为所当为

    第七节 真相并非永远的

    第八节 懂得“为何”,迎接“任何

    第九节 整合身心,容受模糊

    第十节 感受意义,重塑体验

    第四章 故事篇——生活真实案例话失眠

    第一节 高考是人生幸福快车的必经之路吗?

    第二节 惧怕别人咳嗽的男孩

    第三节 一位老总的苦恼

    第四节 公司单身白领的多梦与焦虑

    第五节 忧国忧民的领导的无奈

    第六节 把安眠药做“镇宅之宝”的女主持人

    第七节 资深炒股英雄的酸甜苦辣

    第五章 问答篇——答疑话失眠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 文化篇——用中医生态文化为失眠者把脉

    第一节 谁有文化谁失眠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巴西人群中失眠的发生率为40%,美国为35%,英国与法国为25%到30%。在我国开展的一次关于睡眠流行病学万人问卷调查的结果提供了这样的信息:被调查者中,40%以上的人存在睡眠障碍,与欧美国家的调查数据相仿。在被调查者中,只有25.9%的人自认为有睡眠障碍,而专家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却发现有30%的失眠者未意识到自己失眠。失眠者

    中,只有25.6%的人去看医生,而42.3%的人未采取任何措施;另有权威调查表明,在当今中国,城市失眠症平均发病率为30%,而有睡眠问题者则高达75%,其中35—55岁这一社会中坚力量占了50%以上,管理干部、脑力劳动者和财会人员首当其冲。不仅如此,失眠如今已从个人问题上升到集体现象,诱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专家已经证实55%的工地事故和45%的车祸源于不良睡眠。

    从这一组组惊心动魄的数字中可以看出现代文明已经陷入了“失眠时代”的困境。失眠主要发生在象征现代文明的大城市,并且偏爱文化程度较高的白领阶层,而目前的白领阶层在其同龄

    人中又是最有文化的,夸张一点说当前的状况就是谁有文化谁失眠。

    根据全世界的睡眠药物使用数量来看,失眠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现代医学不断地给惊讶不止的外行们展示新的产品,来证明自己的迅猛发展,但同时失眠患者对药物的怨言也越来越多,要么是副作用大,睡着了身体却不舒服;要么是不起作用;更有失眠者服用的药量几乎到了致死剂量,形成了药物依赖,安眠药成了精神支柱。服药后的患者感觉到身体的某些地方不对劲,感到现代医学的思路难以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

    失眠是每个失眠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与自身生活背景交织而呈现出来的复杂现象,在一个变动的大网络背景中若只抓住一个点——吃安眠药——是难以改变整个失眠局势的。现代人对于失眠的无奈已经从反面证明了西医药物的失败。如果只是在安眠药物的开发上做文章,以药物为中心,不知道这样的路何时是一个尽头!幸运的是西方的社会学、心理学和中国的中医文化为此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前者在反思西方现代文明的同时保留了理论上的可能性,后者在实践的操作上,又提供了卓有成效的方法来改善失眠者的状况。

    现代人总是惯于用贬义词来描述自己的状况,亚健康、压力、焦虑和抑郁等已经成为日常用语。西医总是说人有各种各样的病,其潜在的含义是有一个外在的客体强制附加在“我”的身上,使本来完好的“我”无计可施,失去了自制力,而“我”和医者的任务就是与那个神秘的外来之客做斗争,直到胜利为止。直到今天,现代人还被这个隐喻压得喘不过气来。毫无疑问,这是被“附体”了,即被西方文化的“二元论”附体,这是中国文化的悲哀。上古的祖先认为我们不能和疾病对抗,人存在的重点不是治病、祛病,而在于养生。《黄帝内经》就指出要“把握阴阳”。中医讲的是阴阳和谐,不是一方置另一方于死地的矛盾论,而是在动态的平衡中求得共存的生态思维。“打压”的思维方式与“和于阴阳”的养生观从根本上是不同的。现实中的西医与当前相当一部分的中医采取的都是矛盾论的思维方式:你不是又没睡好吗?新药物的剂量和纯度能够改善你的失眠,只要剂量够,肯定能做到让你睡觉。现代人只顾睡觉,根本不去想能不能睡好觉,更有甚者被药物损害了肝、肾,不自觉中毁损了自己的身体,也丧失了对自己身体和生命应有的尊重,其结果可想而知。探求走出这种困境的出路,已经是迫在眉睫。在紧急的局势中探求出路,需要一个根本的转向。

    第二节 接受失眠,与失眠共舞

    这个时代在潜意识上已经遗忘了太多内在的智慧,如果用文言来直接表白,恐怕许多读者会望而却步,所以只好用现代化的语言勉强为之。首先,古人认为人生活在一个类似于网络的大背景中,人类只是这个大背景中的一部分,不能“以人类为中心”,更不能“以自我为中心”。相对于整体的大背景来说,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是“承乃制,亢则害”,正如《周易》所言:群龙无

    首,吉。一个自然的生态系统中有它固有的秩序,不可以通过人为地凸显或者忽视其中任何一个部分来获取眼前的利益。其次,一个人的生命力所依赖的是精神,所依托的是身体。精神消耗太

    多就精疲力尽,身体过于劳作就会产生疾病。身体与精神分离,人就会死去。人死而不能复生,精神脱离人的身体而不能返回,所以古人特别重视这一点。从这里可以看出,精神是生命的根本,身体是生命的具体体现。人如果不能首先安定他的精神和身体,反而固执地认为“我有能力治理天下”,试问又能依托何物呢?对身体和精神的珍惜与尊重应是人生之第一要务。

    身体是精神与外在世界的交界处。人处于天地之间,千变万化不可计数,行走坐卧、听说读写、应酬万端,都是由身心来共同完成的。《文子》曰:“不在于人而在于身,身得则万物备矣。”由此可见身体是生命意义的原点,一切都可以从自我的身体开始,从身体出发的一切才最为真实、可靠。爱情、事业、生活都要靠身体来表达,广义的身体包含了一个人全部的信息,当

    然疾病发生与变化也包含在其中。从这个角度来看,疾病已经成为身体的一个不可割裂的部分,在肉体和思维两个层面上,都不能忽视它,疾病是整个系统表征的一部分。疾病作为一种无声的

    语言告诉个体发生了什么事情,可以说身体是失眠的舞台,失眠是身体的表达,是身体的语言。个体感到无法用意识来控制失眠,这再合理不过了。企图用意识来控制失眠,相当于用个人的欲望来主宰整个生活背景,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必定会收效甚微;同样,用数数、跑步的办法来根除失眠也是不合理的,因为像这样的局部琐碎行为,相对于整个生活的力量,显得太微不足

    道了。

    接下来让我们观察失眠的本身。首先每一个失眠的人都有过不失眠的体验,在从不失眠到失眠的身体变化感受中,人的群体时代背景和个人生活背景都发生了变化。这并不是说背景的变化决定了失眠的状态从而导致失眠不可逆转,而是这种背景的变化影响了人们内心的平衡。失眠改变了每一个失眠者一如既往的生活步调,并强迫失眠者去重视它。症状告诉你,某些方面需要改

    变,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整个生活状态已经到了必须做出调整的时候了。从这个角度看,症状可以说是疾病善意的使者。这样,就不必把疾病和症状看做是大敌,未必要除之而后快,而是启发

    个体去思考:在生活和内心世界中,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才导致了失眠的发生?不是每一个现代人都能轻易地认识到这一点,因为即使生活中最好的朋友,也不敢把自己的真实情况毫不掩饰地

    告诉对方,但失眠却可以。假如你能够倾听失眠的真实声音并且同它进行交流,那么就会自觉关注身体,关注内心和生活的方向,做到与失眠共舞。失眠使人通向拯救,越是自觉观察它,就越会走向正确的道路,忽视它最终是折戟沉沙的下场。所以,不是去对抗失眠,而是要去顺应,要懂得利用失眠,不错过人生的转折机会。法国精神病学家帕特瑞克·里莫说:“让一个整夜无法入睡的自觉性失眠者恢复正常睡眠,往往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心理治疗师第一个治疗原则就是让患者了解并且不再害怕失眠,从而让失眠转为良|生因素。让他们学习爱上失眠并且将失去的睡眠转换为心灵修炼的时间。”失眠是暂时的黑暗,那些不停与它斗争的人们停战吧!请尊重失眠,接纳失眠吧!

    第三节 感受身体的信息

    从生态医学的角度讲,失眠是身体的一种信息,它包含着非常重要的生理和心理意义。但是,一味拒绝和回避失眠往往会错过这些信息给我们的机会。对失眠的错误治疗所带来的危害耸人听闻,甚至会导致可怕的精神病。患者一旦求医,惯例是开安眠药,形成药物依赖的恶性循环,这也使药物几乎成了能否睡觉的决定性因素,失眠者在这场游戏中失去了应有的自主性。笔者认为平心静气地思考才能够提供更多的出路。在改变了对失眠的态度之后,有必要在这里做更深远的探究,对文化做一次中医心理咨询和诊断,才有可能告别这个失眠的时代。从中医生态文化的角度来看,失眠时代的特征有如下特点:

    1.阴阳失调。“24小时社会”的说法,最早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都市好像一台24小时不停运转的大机器,人们夜以继日地奔波着。据有关调查显示,在中国内地,午夜之后就寝的受访者占25%,在晚11—12点之间就寝的占40%,只有10%的受访者在晚10点前就寝;台湾午夜之后就寝的达69%,香港66%。20~30岁的年轻人正成为夜生活的主力军。……

    书摘与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