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100md首页 > 医学 > 影像医学 图书编号:20463110
 
《PET/CT诊断学》
作者:潘中允 等主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1
ISBN:9787117105477 定价: 380.00元
        内容推荐

    本书由主编邀请数十位核医学专家和C7专家共同完成,共6篇34章,100余万字,800余幅彩图。第14篇29章为PET/CT总论和应用各论,始终以PET/CT为中心,致力于介绍PE7/CT中PE7与CT的优势互补和如何发挥这种优势,意在加深读者对PET/CT的认识,推进其正确的和充分的应用。第5篇2章介绍其他融合影像(SPECT/CT和PET/MRT),第6篇3章介绍其他分子成像(microPET、光学分子成像和MR分子成像)。

    国内外核医学和放射诊断学著名专家H.Wagner教授、H.Schelbert教授、李果珍教授、刘玉清院士和叶鑫华教授(中国台湾)分别为本书作序,并郑重向核医学和其他医学影像学的医生和研究生、以及临床各科医生推荐本书。

    作者简介

    潘中允,1932年12月2曰上海出生,祖籍浙江吴兴。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医师、教授。 1950年毕业于重庆南开中学。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医疗系,留校于第一医院从事核医学医、教、研工作。1962—1963年师从王世真院士进修实验核医学,1983—1984年由WHO选拔以访问学者

    目录

    第一篇PET/CT显像基础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PET/CT显像仪

    第三章回旋加速器和正电子显像剂

    第四章PET/CT中心的辐射防护与安全

    第二篇肿瘤PET和PET/CT显像总论

    第五章18F-FDG PET显像诊断肿瘤概述

    第六章CT诊断肿瘤概述

    第七章18F-FDG PET/CT常规显像方法

    第八章18F-FDG PET/CT常规显像中CT与PET的优势互补

    第九章肿瘤18F-FDG PET/CT显像的临床应用价值和适用范围

    第十章18F-FDG以外的肿瘤PET/CT显像

    第十一章肿瘤PET/CT常规影像的阅读、诊断和报告

    第三篇肿瘤PET和PET/CT显像的临床应用

    第十二章肺癌

    第十三章乳腺癌

    第十四章消化道肿瘤

    第十五章肝、胆、胰肿瘤

    第十六章脑肿瘤

    第十七章头颈部肿瘤

    第十八章内分泌腺肿瘤

    第十九章泌尿生殖系肿瘤

    第二十章骨骼和软组织肿瘤

    第二十一章恶性淋巴瘤

    第二十二章恶性黑色素瘤

    第二十三章恶性间皮瘤

    第二十四章寻找原发肿瘤

    第二十五章肿瘤筛查

    第二十六章肿瘤放疗计划和活检定位

    第四篇肿瘤以外的PET和PET/CT显像

    第二十七章脑病诊断和脑功能研究PET/CT显像

    第二十八章心脏PET/CT显像

    第二十九章其他疾病的PET/CT显像

    第五篇其他融合显像

    第三十章SPECT/CT

    第三十一章PET/MRI

    第六篇其他分子影像

    第三十二章MicrPET与分子影像

    第三十三章光学分子成像

    第三十四章MRI分子成像

    中文索引

    英文索引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篇PET/CT显像基础

    第一章绪论

    1.迎接融合影像时代的到来

    一、PET分子影像的特点和推广应用的难点

    自1895年Roentgen发现X射线,开辟了无创透视体内正常和病理大体解剖的途径,整个20世纪是各种医学影像技术竞相出现和完善的时代,每种方法由于成像原理不同,各具特点,从不同角度和深度显示病变的表现和本质,在诊治和研究疾病中,起着越来越重要和不可一日或缺的作用。但它们也各有限度和不足,因此长期以来,医生和研究人员只能依靠多种影像方法获取各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利用来认识和诊治疾病。

    医学影像种类繁多,可归为两大类,一类是解剖学影像(anatomic imaging,又常称为形态学影像),主要提供正常和疾病的解剖和病理形态学信息,如经典的X线摄影、CT、MⅪ和超声检查;另一类是功能性影像(functional imaging),主要提供与功能有关的生理信息和分子信息,包括放射性核素显像和近年出现的功能性MRI、功能性C丁和超声检查。

    解剖学影像开始和成熟得最早,同时由于它所展示的体内影像直接与大体解剖学和大体病理学的形态学知识一一对应,一目了然,极易被广大医生和受检者接受,很快在诊断疾病方面大放光彩,被普遍应用。相形之下,作为功能性影像的放射性核素影像则存在不少困难。放射性核素显像(radionuclide imaging)是放射性示踪原理与放射性探测成像技术结合而成的一种医学影像,它开始于1951年Cassen等用闪烁扫描机以影像显示甲状腺内放射性碘原子的分布。经历了50年的发展和完善,根据所用显像剂中放射性核素的核衰变方式的不同,形成了单光子断层显像(SPECT)和正电子断层显像(PET)两大类,两者所提供的都是正常和疾病器官的生理信息和(或)细胞内的分子信息,故又称生理影像(physiologic imaging)或分子影像(molecular imaging)。其中PET由于正电子显像剂的分子示踪性能更佳,种类又多,公认为目前最成熟的分子影像。但它存在着以下困难,使其较难被广大医生和受检者接受,长期以来其应用的程度远不及形态学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