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100md首页 > 保健/心理健康 > 心理健康 图书编号:20461647
 
《影响你一生的心理健康全书》
作者:王泓逸 编著
出版社:朝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1
ISBN:9787505418059 定价: 39.00元
        编辑推荐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不能事事依赖别人,应该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只有学习一定的方法,了解一定的知识,才能战胜各种障碍,不断地发展自己,享受更快乐、更积极健康的生活。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它要求每个人有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拥有自信和忍受挫折的能力。心理素质对于现代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曾有许多学者这样断言:从现在起到21世纪的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冲突那样带给人们持久而深刻的痛苦。就是说,由于竞争的激烈。心理危机随时存在。甚至有人强调:21世纪是一个心理学的世纪;21世纪不允许心理学的文盲存在!

    当一个国家或民族被饥饿和战争所困扰的时候,社会科学和心理学的任务主要是抵御和治疗创伤;但在没有社会混乱的和平时期,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则成为他们的主要使命。

    ——马丁·塞利格曼(著名心理学家。《幸福的真谛》的作者)

    专家指出,人在一生中,尤其在遭遇到心理压力、重大生活事件的时候,每个人都有可能在一段时间里出现心理问题,都需要得到这方面的帮助。 然而,由于受文化传统的影响,使得人们耻于谈心理问题,这造成了人们一旦在精神和心理上出现问题,不是积极想办法消除和缓解,而是千方百计加以掩饰、回避。这是极不明智的。每个人都要坦然地面对心理问题,像追求身体健康一样去追求心理健康。相信本书会带给你很多有益的指导和积极的帮助。

    内容推荐

    哈佛大学和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指出,世界正面临心理疾病危机,这种疾病不仅损害人的健康,而且给商业经济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避免心理疾病困扰的重要措施。就是发展健康的心理。

    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挫折和失败,很多人都会经历失业、离婚、失去亲人或其他各种痛苦……常常我们最梦寐以求的东西。它再也不存在了;常常我们最爱的人,再也不能回到我们身边。每当这些时刻来临的时候,我们都会体验到悲伤、痛苦、甚至绝望……人在一生中。尤其在遭遇到心理压力、重大生活事件的时候,每个人都有可能在一段时间里出现心理问题,都需要得到这方面的帮助。

    目录

    第一章 准确把握心理健康的标准

    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区别标准

    从健康状态到心理疾病状态的四个等级

    异常心理的一般表现

    发生心理障碍与心理失衡的原因

    发展健康的心理以避免精神疾病的困扰

    出现了什么征兆应该去看心理医生

    澄清心理咨询方面的几个基本问题

    对心理医生要有正确的认识

    日常进行心理保健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 注重培养良好的性格品质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

    良好的性格有利于事业的成功

    每个人都要重视培养成熟的个性

    一定要努力克服嫉妒心理

    豁达是一种值得追求的人生态度

    待人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

    把克服骄傲心理当作一项长期的任务

    怯懦是一种必须克服的不良性格

    培养顽强执著的意志品质

    在为人处世的适应与变通方面多下些工夫

    依照正确的原则塑造和锻炼性格

    第三章 绝不能自轻自贱,妄自菲薄

    建立自信是解除心理障碍的关键

    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出自于对“自卑感”的克服和超越

    正确认识自己,挖掘自身的潜力

    成功需要一定程度的“野心”

    强化自信,培养敢于冒险的精神

    克服不适当的虚荣心理

    不断突破和战胜自卑心理

    建立卓越自信的个原则

    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提升自己

    第四章 学会恰当地控制和管理压力

    长期持续的高压状态会损害我们的身心健康

    积极预防由压力引起的身体不适症状

    几种有效的自我减压方法

    安然地度过每一个心理危急时刻

    在办公室随时减压的小技巧

    工作热情是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

    在工作中保持激情和愉快

    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健康的心理

    保持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与和谐

    要克服太爱操心的毛病

    提高时间利用的质量是减小压力的重要手段

    化繁为简,提高办事效率

    尽量让你的生活更简化、更自在

    进行心理压力的自我测试

    第五章 战胜抑郁,远离烦恼

    抑郁症的症状和特征

    抑郁症的多种表现形式

    充分认识抑郁症的危害

    抑郁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预防抑郁首先要改变悲观的人生观

    从多方面努力以预防抑郁

    保持快乐,远离抑郁

    抑郁症的自我测试和评判

    第六章 控制情绪。保持心态的平和

    良好的情绪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尽量经常保持令人满意的心境

    适度表达自己的情绪才能保持健康

    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不要把问题看得太严重

    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陷入情绪低潮

    一定学会控制那些病态的冲动

    在大多数情况下愤怒是有害的

    要想办法压住心中的怒火

    不要把偶尔的情绪爆发看得太严重

    学会适当、适时、适地地宣泄

    在危急的时候要学会保持冷静

    第七章 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

    乐观是有利于个人发展和身心健康的好心态

    成功者必须具备的十大积极心态

    维系激情,利用激情去改善生活

    战胜悲观,根据自己的意愿去生活

    要相信自己能够招来好运气

    别把成败得失看得过分严重

    在日常生活中要摆正目光的焦点

    自觉地为自己创造愉快的环境

    用积极的想法代替消极的想法

    第八章 调整好心态,保持快乐的心情

    快乐到底是什么

    究竟是什么导致人们变得不快乐

    有针对性地治疗“快乐缺失症”

    努力去营造良好的内心环境

    步入健康快乐之门的条途径

    坦然地接受生活的不完美

    使生活的每一时刻都有价值和感到快乐

    每天花一小时来干你想干的事

    了解“快乐方程式”,从生活中寻找快乐

    养成快乐的习惯,随时保持内心的愉悦

    第九章 进行积极、健康、有益的人际交往

    交往对每个人的心理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际关系的钥匙其实就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人际交往中需要克服的病态心理

    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意识

    克服人际交往中的悲观心理和观念

    必须学会主动去和别人交往

    战胜羞怯心理,轻松潇洒地进行交往

    把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减轻工作压力统一起来

    不以个人的爱恨喜厌定交往

    让自尊心保持一定的弹性

    第十章 青少年维护心理健康的要领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

    青少年一定要努力克服依赖心理

    战胜害羞的简单原则和策略

    青少年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抗挫折的能力

    积极进行减压,考前保持正常的身心状态

    大学生要努力克服的常见的人格障碍

    大学生应如何克服抑郁和焦虑心理

    大学生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恋爱的问题Q

    年轻人要构建明确而合理的职业意识

    青年人一定要避免选择错误的职业

    青少年促进与保持心理健康的技巧

    第十一章 中年人维护心理健康的要领

    中年人的心理特征

    中年期的心理卫生问题尤为突出

    做好心理准备,应付“突发性事件”

    中年男人应特别注意为自己“减压”

    摆脱心理危机,使中年成为人生又一新起点

    中年人应该尽情地享受自己的人生

    中年人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状态

    第十二章 老年人维护心理健康的要领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几种需求

    对各种变化保持豁达洒脱、泰然超然的态度

    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延缓心理老化

    附录 90项症状清单(SCL-90)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准确把握心理健康的标准

    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区别标准

    心理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应,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大脑的,生理活动的过程。这主要是从我们人类感受的这个角度说的。比如说,当我们害怕紧张的时候,我们的心跳就会加快;当我们郁闷沮丧的时候,我们就会觉得心里堵得慌,憋得非常难受;当我们高兴的时候,就会觉得心情舒畅……也就是说,我们大脑活动的最终结果一般都是反映在我们的心理感受上,所以我们称之为心理。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给健康下了一个被人们普遍承认的定义:“健康,不但指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整状态。”在这里,把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看做是健康的三个最基本的要素,绝不单纯指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中,都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也就是说,一个人在各种环境中都能保持一种积极的、乐观的、向上的、良好的心态,在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能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与外界环境相协调。如果一个人心理不正常,那就是心理异常了。

    心理异常是大脑的结构或机能失调,或者是人对客观现实反应的紊乱和歪曲,既反映为个人自我概念和某些能力的异常,也反映为社会人际关系和个人生活上的适应障碍。

    要清晰地判别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异常心理与正常心理之间的差别常常是相对的,两者之间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有本质的差别;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又可能只有程度的不同。其次,异常心理的表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诸如生物因素、心理状态、社会环境等,所取的角度不一样,标准也就不一致了。其三,单纯的心理问题目前并没有什么仪器可以检查化验,全靠专业人员的临床经验进行主观判断。

    目前,最常用的区分标准主要有如下几种:

    (1)自我评价标准

    如果自己认为有心理问题,这个人的心理当然不会完全正常,但一般不可能存在大问题。心理基本上正常的人,完全可以察觉到自己心理活动和自己以前的差别、自己的心理表现和别人的差别等等。如果不认为自己有心理问题,也不能证明当事人就正常,还要考虑其他方面和其他标准。

    (2)心理测验标准

    心理测验通过有代表性的取样、成立常模样本、检测信度、检测效度和方法的标准化,才能形成测评量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专家的主观看法。但是,心理测验也存在误差,目前并不能代替医生的诊断。

    (3)病因病理学分类标准

    这种标准最客观,是将心理问题当作躯体疾病一样看待的医学标准。如果一个人身上表现的某种心理现象或行为可以找到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的依据,则认为此人有精神疾病。其心理表现则被视为疾病的症状,其产生原因则归结为脑功能失调。这一标准为临床医师们广泛采用,但是诊断范围狭小,对于神经症和人格障碍等则无能为力。

    (4)外部评价标准

    人的心理活动总是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果大家都认为某个人有问题,一般就是正确的。即使旁边人没有看出来,专业人员也可以通过各种表现判断当事人是不是有问题,专家对症状的分析就形成症状学分类标准。

    (5)社会适应性标准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维持着生理心理的平衡状态,人能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因此,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能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亦即其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常模,是适应性行为。如果由于器质的或功能的缺陷使得个体能力受损,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致使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适应的时候,则认为此人有心理异常。

    从健康状态到心理疾病状态的四个等级

    从健康状态到心理疾病状态,一般可分为4个等级:健康状态,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1)心理健康状态

    心理健康状态与非健康状态的区分标准,一直是心理学界讨论的话题,不少国内外心理学学者根据自己研究调查的结果提出了多种心理健康标准。

    美国学者A.W.卡波斯认为,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应具备如下4种特质:

    ①积极的自我观念。能悦纳自己,接受自己,也能为他人所悦纳,能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能面对和处理好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挑战。尽管有时也可能会觉得不顺心,也并非总为他人所喜爱。但是肯定的、积极的自我观念总是占优势的。

    ②恰当地认同他人。能认可别人的存在和重要性,即能认同别人而不依赖或强求别人,能体验自己在许多方面和大家都是相同的、相通的,能和别人分享爱和恨、乐与忧以及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并且不会因此而失去自我,仍保持着自我的独立性。

    ③面对和接受现实。能面对和接受现实,而不论其是好是坏或对自己有利或不利,即使现实不符合自己的希望与信念,也能设身处地、实事求是地去面对和接受现实的考验。能够多方面寻求信息,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正确把握事实的真相,相信自己的力量,随时接受挑战。

    ④主观经验丰富,可供利用。能对自己、周围的事物、人物及环境有较清楚的知觉,不会迷惑和彷徨,在自己的主观经验世界里,储存着各种可资利用的信息、知识和技能,并能随时提取使用。善于发现和利用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同时也能借鉴和学习别人的长处、优点,以此来解决自身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增进自己行为的有效性,并且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知识库。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王登峰等根据各方面的研究结果,较为具体和详细地归纳总结了有关心理健康的几条指标:

    ①了解自我,悦纳自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具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情绪和优缺点都能做到恰当、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分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的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会面临的心理危机。

    ②接受他人,善与人处。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能认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能为他人所理解,为他人和集体所接受,能与他人相互沟通和交往,人际关系协调和谐,在生活的集体中能融为一体,乐群性强,既能在与挚友团聚之时共享欢乐,也能在独处沉思之时而无孤独之感。在与人相处时,积极的态度(如同情、友善、信任、尊敬等)总是多于消极的态度(如猜疑、嫉妒、畏惧、敌视等),因而在社会生活中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充足的安全感。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总是自别于集体,与周围的环境和人们格格不入。

    ③热爱生活,乐于工作。心理健康的人珍惜和热爱生活,积极投身于生活,在生活中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他们在工作中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智,并从工作的成果中获得满足和激励,把工作看做是乐趣而不是负担。他能把工作的过程中积累的各种有用的信息、知识和技能存贮起来,便于随时提取使用,以解决可能遇到的新问题,能够克服各种困难,使自己的行为更有效率,工作更有成效。

    ④面对现实,接受现实,适应现实,改变现实。心理健康的人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够主动地去适应现实,进一步地改造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对周围事物和环境能作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并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奢望,他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对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妥善处理。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以幻想代替现实,不敢面对现实,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接受现实的挑战,总是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或责备社会环境对自己不公而怨天尤人,因而无法适应现实环境。

    ⑤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心理健康的人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总是占据优势的,虽然也会有悲、忧、愁、怒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但一般不会长久。他能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谦虚不卑,自尊自重,在社会交往中既不妄自尊大也不畏缩恐惧,对于无法得到的东西不过于贪求,争取在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各种要求,对于自己能得到的一切感到满意,心情总是开朗的、乐观的。……

    书摘与插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