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100md首页 > 医学 > 药学 > 药学理论 图书编号:20450412
 
《药品真相大揭秘》
作者:(德)布勒希(Blech,J) 著;张志成 译
出版社:南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1
ISBN:9787544239301 定价: 25.00元
        编辑推荐

    德国版连续40周位居《明镜》周刊畅销书排行榜!轰动德、美、英、法、日、韩……台湾版持续位居诚品、金石堂畅销书排行榜,并荣获《联合报》年度好书!

    我绝不是反对制药产业,也不是想反对现代医学。我会去打流感疫苗,也会去做防癌筛检,问题是医学已发展到让人难以知道自己健不健康的地步。我动手写这本书,正是因为还想健健康康地活着。

    ——耶尔格·布勒希

    本书将告诉你,制药厂、某些医学专家和一些媒体,在利益驱使下,如何把正常的生命现象夸张成疾病,并大肆宣传,大量出售药品,以获取高额利润。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耶尔格•布勒希是德国最佳医药记者,1999年开始任职于《明镜》周刊,针对医疗产业作了大量深度报道,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本书中披露了医药行业的许多问题,揭示了制药产业如何把正常的生命现象夸张成疾病,又是如何利用大肆宣传造成民众的恐慌心理,以大量出售药品,从中赚取高额的利润的过程。对于写作本书的目的,作者真诚地说:“我绝不是反对制药产业,也不是想反对现代医学。我会去打流感疫苗,也会去做防癌筛检。问题是医学已发展到让人难以知道自己健不健康的地步。我动手写这本书,正是因为我还想健健康康地活着。”

    作者简介

    耶尔格·布勒希,德国最佳医药记者,曾在德国和英国攻读生物学和生物化学。1999年任职于《明镜》周刊,针对医疗产业作了大量深度报道,引起巨大社会反响。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治疗无极限

    耀眼的药品商机

    把健康人变成病人

    医疗保险支出高涨

    家访健康者,没病找病

    第二章 医学童话

    被药商锁定的医生

    药厂热心推荐

    公正研究的假象

    拿人钱财,看人脸色

    直通病人策略

    名流病人的广告效应

    请君入瓮

    媒体也来凑一脚

    第三章 有种疾病叫诊断

    没意义的检查讨病人欢心

    医疗影像的狂热

    全身扫描仪来了

    用医学行话掩饰无知

    治疗大自然的变化

    疾病让医生功成名就

    有病就有药,有药才有病

    第四章 疾病风险大拍卖

    恶性胆固醇的迷思

    他汀传奇

    高血压通缉令

    唯恐天下不乱的骨质疏松症游说团体

    健康!百分之百的新陈代谢疾病

    第五章 每个人都精神异常

    新精神疾病

    诊断结果:怕生

    第六章 精神药物成了下课点心

    寻找多动症儿童

    好动的孩子开启数十亿商机

    医生的儿子也吃药

    吃药上瘾的儿童

    多动症:天生的缺陷

    凡用过必留痕迹

    第七章 女性综合征

    妇产科终身相伴

    改变月经周期

    怀孕也是一种病

    无痛分娩

    母马尿制万灵丹

    健康女性也要服用激素

    激素造福大众的幻想破灭

    第八章 男性更年期

    男性激素正在消失

    摆平了女性,下一个目标就是男性

    男性更年期根本未获证实

    男性激素削弱免疫力

    青春泉奇闻

    第九章 伟哥冲击波

    壮阳药救活泌尿科

    女用万艾可

    发明壮阴药

    完美性爱无止境

    第十章 基因神话

    崭新的基因检测服务

    基因普查:每个人都不健康

    基因致病风险

    健康——这还远远不够

    第十一章 其实你比想象中健康

    因药得病

    用药物“美化”自己

    恐惧疾病

    穷人死得早

    如何对付疾病发明者

    沉着冷静才是良药

    其实你很健康,只是不知道而已

    注释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治疗无极限

    20世纪初有个医生,名叫科诺克:他是为人发明疾病的始祖。这个法国医生创造了一个只有病人的世界:“每个健康的人其实都是病人,只是他们自己还不知道而已。”

    科诺克的行医生涯始于一个叫圣莫里斯的山村。当地居民个个身强体壮,根本不必看医生。这乡下地方原来有个贫穷老医生,叫帕尔巴莱,他安慰接替他的新医生说:“其实这里的顾客最棒了,他们都不会来烦你。”但这种话科诺克可听不进去。

    那么新医生要怎么做,才能吸引活力旺盛的居民来他的诊所?要开什么药给健康的村民呢?科诺克心生一计,决定拉拢村里的老师办几场演讲,向村民夸大微生物的危险。他还买通村里走报消息的鼓手,公告民众,新医生要帮大家免费义诊,义诊目的是要“防止各种近年来不断侵袭我们这个健康地区的所有疾病的大范围传播”。候诊室挤满了人。

    诊疗室里,没病没痛的村民被科诺克诊断出大病大症,还被再三叮咛要来定期诊治。许多人从此卧病在床,顶多喝水而已。最后整个村子简直成了一间大医院。只是因为需要有照料病患的人,所以才有一些人仍然保持健康。药店老板成了有钱人,小旅店也大发横财,因为它的客房都成了急诊室,总是随时爆满。

    每到晚上,科诺克就兴奋地环顾村中的那一片灯海:250间病房灯火通明,每间病房都备有一支体温计,根据医嘱,每到10点就放到不同病人的不同部位。“整片灯火几乎是我的天下。”科诺克雀跃不已,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那些没病的人沉睡在一片黑暗里,他们一点都不重要。”

    1923年,三幕剧《科诺克或医学的胜利》在巴黎盛大首演,接下来的4年,这出由法国作家于勒•罗曼写的三幕剧共上演了1400场,后来又多次拍成电影,到今天还会在一些学校里放映。科诺克医生的这场戏并没有就这样结束,舞台效果十足的医术还在真实生活当中上演续集。科诺克的故事主要是告诉我们,健康的人是如何

    被弄成病人的。

    今天,让病房灯火通明的并不是招摇撞骗的乡下医生。把健康人变成病人的,是一股更大的势力——现代医学。在新世纪初,医生组织和药厂,通常在病人团体的支持下,持续鼓吹一种让健康人永远消失的医疗艺术。

    医疗产业为了维持早年的飞跃发展,必须加快脚步用医药摧残健康的人。遍布全球的大型制药公司,还有形成国际网络的医生组织,联合起来重新定义了我们的健康:生命的自然变化和正常的行为方式被有系统地扭曲成病态。制药公司出资赞助各种疾病的发

    明,为自家药品开拓新市场。

    柏林的耶拿药厂和卡德贝辛斯博士制药公司现在正大力宣传一种疾病——“男性老化综合征”,也就是男性更年期。根据他们的说法,这种疾病正侵袭数百万正值壮年的男性。两家公司雇请民意调查机构、公关公司、广告公司、医学教授等全力宣传,让大众知道男性更年期这个东西。记者会上充满了对男性激素“悄悄消失”的控诉。这场宣传活动的目的,是为2003年4月在德国上市的两种激素剂打响知名度(请看本书第八章)。

    而这些利益团体的男一剧目,是一再扩大药品的原始适用范围。美国允许上市的莫达非尼(Provigil)就是一例。这种药能让人保持清醒,用来治疗罕见的疾病“发作性睡眠症”,此症的患者会突然陷入睡眠状态。为扩大消费群,该药的制造商瑟法隆公司倾力寻找类似的病状。瑟法隆公司赞助的一项研究显示,这种消除睡意的药能帮助躁动不安的孩子。不但如此,该公司还研究了倒班工人的情况,随即宣称发现新疾病——“夜班工人睡眠失调症”。

    “要找出新疾病和新治疗方法很容易,”《英国医学杂志》单刀直入地表示,“生命中许多正常的过程,如生老病死和不快乐,都可以拿来医疗化。”

    在工业国家,诊断疾病的行为已经膨胀到怪诞的地步。有的医生自称在现代人身上找出的传染病、综合征、失调症共约4万种。

    每种疾病都有药可治。相对的,每产生一种新药就出现一种新病,也已成了大势所趋。英语有一个名词专指这种现象“disease mongering”,即贩卖疾病。

    药厂不断说服健康的人相信自己病了,以便从中获利:你是不是偶尔觉得倦怠、心情不好或凡事缺乏兴趣?会不会有时觉得注意力难以集中?是不是很害羞?

    看一看媒体宣传,准保让你觉得浑身不对劲。你会发现自己也有媒体所讲的那堆毛病:高血压、社交恐惧症、飞行时差、网瘾、胆固醇过高、隐匿性抑郁症、肥胖、更年期、纤维肌痛、肠易激综合征或勃起功能障碍。医学专业社团、病人团体和药厂轮番在媒体上大肆宣传种种病痛,他们不停地说问题有多么严重,治疗的人却又多么少。

    “茜茜综合征”在1998年首度出现,是在史克必成药厂(后来合并为葛兰素史克药厂)的一个单页广告里。根据该药厂的说法,这种疾病的患者有抑郁倾向,需服用精神药物治疗,但在人前通常表现得活力充沛,十分热爱生命,借此掩饰自己的病态沮丧。该综合征以奥地利的伊莉莎自皇后命名(“茜茜”是她的昵称),因为她最能代表这类病人。从此这个名词攻占了大小媒体,还被部分精神科医生拿来大做文章,直指德国有300万人患有茜茜综合征。

    2003年5月,明斯特大学医院的医疗人员揭发出真相:这个德国全民病其实是制药业捏造出来的。他们分析专业文献后认为,茜茜综合征的病征并无科学根据。媒体宣传的茜茜综合征,其中包括一本以此为主题并大量曝光的图书,资料全部来自伟多媒体公司,而这家位于上伍尔瑟的公关公司的所作所为都是葛兰素史克公司委

    托的。伟多媒体公司还自吹自擂:“把‘新’抑郁症引进媒体,为茜茜综合征点燃了第一把熊熊烈火。”

    “说服民众相信自己身上有一种他们听都没听过的东西,实在狡猾又有点恶劣。”巴黎附近雷蒙波阿卡雷医院的雷波维奇医生评论说。

    实际上,卫生教育信息已经被疾病发明者全面垄断并充分利用。杜塞尔多夫的奥美保健公关公司的一名员工估计,媒体中的医药专题文章,七到八成是公关的杰作。有时公关公司还公开找报纸和电视台做造势活动的“媒体伙伴”。本书第二章将描述,这些触角很长的黑手是如何策划“发明疾病”的活动,如何让种种病征慢慢渗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进而让我们害怕这些病痛。

    “所有德国人都患有维生素缺乏症。”这是亚琛的饮食医学暨营养学会发表的消息。在鲁尔地区,“2/3的45岁以上成年人有血管梗塞的危险。”这条消息出自《医生报》。杜塞尔多夫出版的《医学报讯》声称,超过300万德国人患有慢性疲劳综合征和软组织风湿——文末还无耻地加上一句:“对本文内容恕不负责。”

    明斯特大学的全科医学教授克劳斯•伟勒和公关公司医学咨询集团大力强调,每5个父亲当中就有一人患有所谓的“笼中虎综合征”——由于特殊的不明因素,带小孩一向耐心可靠的爸爸情绪转坏,再也无法好好地作判断,还会不停怨东怨西,就像一头关在笼里的老虎。而精神药物能帮父亲把“脑里的传导物质重新带回均衡

    状态”。

    巴伐利亚一名全科执业医生表示,51%的德国人患有“严重影向生活品质的胃食道逆流疾病”——她指的是胃灼热。在私立的环或路科隆医院详细计算下,患多汗症的德国人有822595人,而且这些人的出汗情形已严重到必须就医。

    至于惊讶眼、鹰勾鼻、招风耳和骑马臀等症状在德国有多少病例,虽然没人一一细数,但是图宾根的施温策医生讲得振振有词:“不利的外表本身就有治疗的需要。”据估计,德国整型外科医生每年进行美容手术30万~50万次——而且每次必须划开健康的肌肤。

    在西班牙马约卡岛度假的德国退休老人也急需医生。尽管当地有最优美的环境,但或许正是这样才使得老人们深受“天堂抑郁症”的折磨——在小岛上执业的心理治疗师诺依曼宣称观察到这样的问题。类似的威胁还有“悠闲病”,即患者无福消受悠闲,会因此而生病。荷兰蒂尔堡大学的温格霍兹表示,3%的人一闲下来就会生病,症状包括疲劳、头痛、四肢疼痛,甚至呕吐和抑郁;度假胜地应尽量少去,因为这种流行病在那里蔓延得格外厉害。

    不怕阳光也不怕休闲的人,恐怕一样有病要治。活泼好动的人,其实患了“全身性开朗症”。《心理分析论坛》有一篇文章描述了这种快乐综合征,症状包括无忧无虑和不切实际。连拒绝就医的人也可能有病:德国精神医学、心理治疗暨神经医学协会指出,2%~3%的德国人得了一种害怕医生的病,叫“惧血惧医症”。

    “还我青春来!”这是歌德的《浮士德》里对魔鬼讲的一句话。如今则新出现一个恶魔集团。一个由医生、药厂、病人所组成的联盟,正朝只有完美人类的乌托邦迈进。健康的人活得好还不够,还要追求更好,于是吞下“享受人生药”。这类药品的使用近年来明显增加,例如益智剂(N00tropika,增进脑神经传导物质的药物)、精神药物、激素制剂、维生素A或肉毒杆菌,都被宣扬成可以让追求健康的消费者拥有完美的健康状况。

    健康已变成无人可达的境界,即便这样,德国人平均缴纳给医疗保险公司的钱,还要占到收入的14%以上。……

    书摘与插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