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100md首页 > 医学 > 预防医学 卫生学 > 医学卫生统计 图书编号:20449529
 
《血吸虫感染免疫学》
作者:朱荫昌,吴观陵,管晓虹 主编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8/1
ISBN:9787543936386 定价: 66.00元
        内容推荐

    本书整合了迄今有关血吸虫感染免疫学领域中业已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并较全面地介绍了该领域的最新知识。主要内容包括:血吸虫生物学基础;血吸虫感染的临床医学;宿主对血吸虫感染的免疫应答及其调节;血吸虫病免疫病理学;血吸虫的免疫逃避;血吸虫病免疫流行病学;血吸虫病免疫诊断的理论与应用;抗体技术及其在血吸虫病防治中的应用;血吸虫病疫苗研制策略与现代研制途径和技术;基因组学与血吸虫基因组学研究进展;蛋白质组学与血吸虫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等,共十一章。该书不仅具有先进性、科学性,而且具有实用性,可为从事血吸虫病及相关专业的教育、科研、预防和临床的专业人员及研究生提供一本有较大参考价值的参考书或教材。

    作者简介

    朱荫昌,男,江苏无锡人,1944年9月出生,现为江苏省血吸虫病、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研究员,江苏省寄生虫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135工程”优秀医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南京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医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五届卫生部血吸虫病专家咨

    目录

    第一章血吸虫生物学基础

    第一节血吸虫分类、种类与分布

    一、血吸虫的分类与种类

    二、血吸虫病的分布

    第二节血吸虫的形态与生活史

    一、血吸虫的形态结构

    二、血吸虫生活史

    第三节血吸虫在终末宿主体内的移行与生长发育

    一、血吸虫在终末宿主体内的移行

    二、血吸虫在终末宿主体内的生长与发育

    第四节血吸虫的超微结构

    一、血吸虫各生活史阶段的超微结构

    二、血吸虫超微结构与免疫学研究

    第五节血吸虫的体外培养和细胞培养

    一、血吸虫的体外培养

    二、血吸虫的细胞培养

    三、血吸虫培养技术在免疫学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章血吸虫感染的临床医学

    第一节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一、急性血吸虫病

    二、慢性血吸虫病

    三、晚期血吸虫病

    四、异位血吸虫病

    五、血吸虫病肾脏损害

    第二节临床治疗

    一、抗血吸虫药物发展简史

    二、吡喹酮

    三、青蒿素类药物

    第三章宿主对血吸虫感染的免疫应答及其调节

    第一节血吸虫感染的免疫学特点

    一、多宿主与宿主特异性

    二、抗原的复杂性

    三、宿主免疫效应机制的多样性

    四、感染慢性化、反复感染与免疫逃避

    五、宿主免疫应答作用的两面性

    六、宿主免疫应答的遗传相关性

    第二节血吸虫感染宿主的免疫应答

    一、免疫应答的分类

    二、免疫应答的过程

    三、宿主免疫应答的结果

    第三节血吸虫感染后的免疫调节

    一、遗传对免疫应答的影响

    二、抗原与抗原递呈细胞在免疫应答启动阶段及效应过程中的关键调节作用

    三、专职免疫调节细胞的调节作用

    四、Thl/Th2应答效应的选择

    五、细胞因子的免疫调节作用

    六、抗体的调节作用

    七、其他因素对宿主与血吸虫免疫应答的影响

    第四章血吸虫病免疫病理学

    第一节血吸虫感染与超敏反应

    一、I型超敏反应(速发型)

    二、II型超敏反应(细胞毒型)

    三、III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

    四、Ⅳ型超敏反应(迟发型或细胞介导型)

    第二节血吸虫病的病理变化

    一、尾蚴所致病理变化

    二、童虫所致病理变化

    三、成虫所致病理变化

    四、虫卵所致病理变化

    五、血吸虫感染导致的异位损害

    六、肠壁病理变化

    第三节虫卵肉芽肿的免疫病理学

    一、虫卵肉芽肿的形成

    二、虫卵肉芽肿的形态演变

    三、虫卵肉芽肿的调节

    第四节肝纤维化的免疫病理学

    一、肝纤维化病理变化

    二、肝纤维化的细胞及分子机制

    三、肝纤维化调节

    第五章血吸虫的免疫逃避

    第一节免疫逃避机制

    一、虫源因素

    二、宿主因素……

    第六章血吸虫病免疫流行病学

    第七章血吸虫病免疫诊断的理论与应用

    第八章抗体技术及其在血吸虫病防治中的应用

    第九章血吸虫病疫苗研制策略与现代研制途径和技术

    第十章基因组学与血吸虫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第十一章蛋白质组学与血吸虫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编后语

    中英(拉丁)文索引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血吸虫生物学基础

    血吸虫是血吸虫病的病原。近50年来,血吸虫病作为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寄生虫病之一,一直受到科学界的高度关注。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血吸虫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血吸虫生物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并有力促进了全球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进程。特别是近30年来,现代生物科学发展突飞猛进,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血吸虫生物学研究。超微技术在血吸虫超微结构研究中的应用,不仅可揭示虫体发育的形态学变化,亦可对各期抗原进行免疫定位,从而为寻找高保护性抗原提供形态学依据,并为研究宿主对血吸虫的免疫应答提供直接依据和新的途径;体外培养技术的应用,对血吸虫生理、生化更细致的观察,深化了对血吸虫免疫效应、免疫逃避机制以及代谢抗原等免疫学问题的理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从分子水平研究血吸虫的种系发生和免疫以及血吸虫与宿主问的关系,把血吸虫科学研究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从而为进一步探索血吸虫感染的免疫病理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章将着重介绍血吸虫的生物学基础(包括血吸虫的超微结构和血吸虫的培养)。

    第一节血吸虫分类、种类与分布

    一、分类与种类

    血吸虫属动物界扁形动物门吸虫纲,因其成虫期寄生于脊椎动物血管内而被命名为血吸虫;又因其为雌雄异体,被列入裂体亚目,故也将血吸虫称为裂体吸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