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读物 > 保健/心理健康 > 健康百科 图书编号:54682
 
《健康第一-中央保健局局长谈保健》
作者:王敏清 著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1
ISBN:9787543855762 定价:元
     内容简介

    《健康第一——原中央保健局局长谈保健》主要以现身说法,讲述了作者的保健观点和保健有关的故事、经验,以及作者曾发表过保健文章的主要内容。

     作者简介

    王敏清,山西省洪洞县人,1929年5月出生。5-8岁与在上海、天津等地做地下工作的父母一起过着惊险而艰苦的生活。1938年春(9岁),随父母前往延安,入鲁迅小学(后改为延安保育院小学,即“保小”)学习。1941年,在延安大学中学部学习并参加革命。1943年入延安自然科学院学习。1946年4月,在延安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春参军,1948年春毕业于北方大学医学院后,作为军医参加解放临汾和太原的战役。1949年4月,调入北平陆军总院内科,任实习医生。1954年7月,毕业于山西大学医学院,调入北京医院任内科医生。1954年8月(25岁)至1990年4月(61岁),长期从事中共中央和国家领导人的医疗保健工作,其间五进五出中南海,曾多次在中南海游泳池为毛泽东保健服务,并先后为杨尚昆、邓小平等高层领导人及江青做过保健医生,还参与了叶剑英、胡耀邦、十世班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病危抢救。1986年4月,在北京医院晋升为主任医师职称。 曾任职中南海门诊部主任:中央保健委员会委员、中央保健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兼“文革”后第一任卫生部保健局局长。 1982年2月参与创办《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89年1月率医疗组,在随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温家宝赴西藏抢救十世班禅的工作中,得到好评,并受到统战部的文件表扬。长期的保健工作,获得了中央保健委员会颁发的奖状和荣誉证书。 1990年离休后,经常应邀参加社会保健活动。曾任中国保健科学技术学会名誉会长。现在主要任中华国际医疗保健学会会长,中国保健协会理事,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等众多社会保健组织的专家、顾问、名誉院长等职。 主要保健著作:1.“老年人的合理生活方式”(《现代老年医学》第十二章)2.“老年卫生保健”(《中国老年医学》第十三章)3.“老龄卫生”[《中国大百科全书》(现代医学)部分]近年来发表保健科普文章10余篇 主编的图书《中南海保健医生谈保健》(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书中汇集了上世纪50年代曾在毛泽东、朱德、邓小平、贺龙、宋庆龄、董必武、杨尚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身边从事保健工作的十三位医生撰写的保健知识与经验。《真金不怕火炼》(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年版),主要讲述了坚持真理、刚正不阿的老一辈革命家王世英与康生、江青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事迹。

     目录

    自序

    我对“健康四大基石”的感悟

    我保持半个世纪的健康纪录

    我是如何保健的

    我是如何保持半个多世纪体重不变的

    我与重度喉癌相逢的日子

    我健康的家庭支持因素

    爱好京剧使我心态年轻

    增强业务能力使我自信

    我在“文革”中的心态

    随温家宝急赴西藏抢救十世班禅的前前后后

    中共元老们为何多活过八九十岁

    “来客守则”的保健故事

    做好保健的几个要点

    人活着干什么

    改进不良的饮食卫生习惯

    保健品之我见

    小酒常喝保健康

    睡眠和失眠的防治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与时俱进

    老年人的合理生活方式

    老年卫生保健

    我离休后的社会活动

    人生十好歌

    附录 媒体报道失实的更正

     书摘插图

    我对“健康四大基石”的感悟

    上世纪90年代初,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作为人类健康文明生活的准则,它高度概括了人们做好自身保健的要领,不仅简明扼要,而且好懂、好记。同时,近十几年来,一些医学专家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向社会广泛地进行深入浅出的保健科普推介,对人民大众的保健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理论之所以重要,在于它能指导实践。但是,理论不仅来源于实践,更需要实践的验证、不断充实和提高,它才有强大的生命力。正如一篇好的文章、一部文学作品,不是一次写出来的,而是反复“改”出来的;再如,人们常用的手机、电脑、电视机等科技产品,都是在不断突破前人(包括设计者和生产者自己)的技术与理论约束,不断完善、更新,才使其不断发展、提高。只有突破、创新,才能发展、提高。因此,不可把本本上的理论当成僵死的、不可改动的东西。否则,它就不可能发展进步,甚至会被不断变化、发展的实践所淘汰。

    根据以上观点,结合我数十年的保健工作经验,我把健康四大基石的内容与主次顺序,作如下充实和调整。

    可口、合理、量体控制的膳食

    四大基石中,“合理膳食”无疑是第一位重要的。人不吃饭则无法生存。然而在如何实施“合理膳食”,却存在不少实际问题:

    何为合理?对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国家、地域、民族、气候、物产、文化、生活习惯、劳动工种、劳动强度、个人的口味、体质(胖瘦强弱)、各种生理改变(如怀孕的不同期间)等的不同,很难确定一个合理的具体标准。例如,我国南方人主要吃大米,而北方人一生多吃面食,山区居民多吃五谷杂粮,西北地区人们常年以牛羊肉为主。南方气候高温、潮湿,人们喜欢喝凉茶,吃辣椒、花椒、胡椒等调料;北方寒冷,人们喜欢喝高度酒,吃高脂肪肉食。山西人吃饭喜欢喝醋,穆斯林禁食猪肉,朝鲜族人喜食狗肉而不食羊肉……其中,谁能说得出哪些合理?哪些不合理?

    合理但不爱吃,怎么办?例如,牛奶是好东西,营养价值高,但不少人不爱喝或不能喝(喝牛奶后腹胀、腹泻并影响正常食欲);还有臭豆腐和北京的豆汁,也有很多人吃不了,但它们都是有营养的食品,谁能说这些食品不合理?

    现实生活中,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自己在吃合理的膳食。没有人会吃自己认为不合理的膳食。

    世上有多少人吃食物时,先考虑它是不是合理?可以说,几乎都是首先考虑好吃不好吃和爱吃不爱吃。

    教科书中叙述每人、每公斤体重每天需要多少碳水化合物,多少脂肪,多少蛋白、多少克盐等。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按此公式吃饭呢?近80年来,上至国家主席,下到平头百姓,我还未曾见过,估计认真的德国人也难以做到。而且,实施中也不可能准确。不准确的计量,当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如此这般生活,人们未免活得太累、太累。

    一切保健知识与措施的根本目的是:使人们健康长寿、幸福!只要活得健康长寿、生活幸福,大可不必受过多条条框框所限制,活得太拘泥、太累!

    社会上数以亿计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季节、不同习惯、不同生活和劳动方式的人们,用统一的“合理膳食”公式来套用,本身就不合理。

    至今,人们所认识、了解的自然科学规律仍然极其有限, 人对自然和自身的认识还在不断发展提高。人们昨天认识的事物,被今天所改变、淘汰、更新者,太多太多。这是规律,无须大惊小怪。因此,我们的实践,绝不要被目前许多有限的认识及其条条框框所束缚:这不能吃、那不能吃。

    如长期以来,不论百姓和高层领导人,甚至是国宴,都是饭后吃点心、水果,似乎这已成常规,无可非议。然而,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物的丰富,众多的人在超重。

    近年有学者提出水果应在饭前吃。为什么?人们一般在吃饱后,再吃水果,等于给身体额外增加了水果的营养和热量(特别是含糖较高的水果)。如此一点一滴,积少成多,便是一大堆肉了;若将水果改在饭前吃,则当吃饭感到已饱时,即停止再进食,结果无非是减少了主食的量。这种饮食改变,是有道理的。起码对超重者是合理的。

    再如,以往曾说鸡蛋黄有胆固醇,吓得一些人长期只吃蛋白。其实,胆固醇也是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况且,蛋黄中还有卵磷脂、甘油三酯和卵黄素等对身体有重要作用的物质。这种说法的结果,使得长期只吃蛋白的人营养不平衡。

    还有人不看对象地乱吃保健品。有些孝顺的儿女,不管父母需要不需要,爱吃不爱吃,给老人买了许多维生素E、维生素D、深海鱼油、钙片等保健品和食品,结果,影响了老人的正常食欲,干扰了机体的新陈代谢,甚至出现腹泻等不适,着实让老人受了罪。

    所以,人们的膳食还是应当尊重自然规律、尊重科学.,以可口为先较好,但是,绝不能无节制地海吃海喝。必须是个体的、具体的、有科学分析的合理膳食,即饮食应是“可口、合理、量体控制的膳食”。总之,“合理膳食”要以健康为原则。正直、宽容、积极、乐观的心态

    一般讲,健康的四大基石中,“心理平衡”或“心理健康”仅次于“合理膳食”。而在特定的条件下,如政治运动、遇到磨难和坎坷、精神受到重大打击等,“心理平衡”则显得比“合理膳食”更为重要了。

    每个人在自己的生活和事业道路上都有种种艰辛、坎坷的经历,只不过是大小、多少不同而已。因此,如何正直、宽容、积极、乐观地面对种种逆境和不快,关系着一个人的成长、事业、前途,甚至宝贵的生命。因此,我将“心理平衡”提到了第二位,并充实为:“正直、宽容、积极、乐观的心理”。

    不少人,遇到不顺心的事便暴跳如雷,不计后果;一些心胸狭窄者,往往生气不已,甚至轻生。这些不良的心态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导致机体新陈代谢紊乱和免疫力下降,后果则是疾病缠身与短命。

    “心理平衡”,首先是做人要正直。人正直,说话做事就能理直气壮。一个不光明正大的人,事事搞歪门邪道、处处自私自利、总想占便宜、耍阴谋诡计陷害他人的人,必然理亏心虚、坐卧不宁、提心吊胆、吃不好睡不好,他们不可能健康。

    社会上谁人无弱点、缺点和过错?而作为社会的人,必须对他人的缺点和过错抱以宽容的态度。只有对人宽容,才能谈得上和谐,也才能生活得愉快,事业有成。若总是“手电筒照人”,只看他人的缺点和错误,不看自己的,势必是人际关系紧张、孤独苦闷、处处不顺、长期痛苦。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不少人在逆境中,往往失去信心、悲观泄气、精神不振,甚至厌世轻生。这些消极的心态对健康极其有害。因为种种消极心态,只能加剧失败的结局。而积极地善待自己、千方百计应对现实的逆境,争取较好的结果与胜利,才是智者。

    生活在今天的人必须明白:逆境、磨难、困苦,正是锻炼人、造就人的机会。应当在苦难的逆境中,努力锻炼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更坚强、更成熟。无数有成就的先人,都是在逆境中摸爬滚打锻炼出来的,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有了健康的心理,自然能在任何情况下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生活得丰富多彩。

    有趣、适当、持之以恒的运动

    运动对于人体健康十分重要。今天,人人都知道“生命在于运动”,但要保持经常运动,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不能持之以恒,便收不到好的效果。

    做任何事,若要持之以恒,重要的是有“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有了行动的动力,就有了孜孜不倦、不屈不挠克服困难的决心。例如硬性规定某些肥胖女士,一周要做三次运动,恐怕大多不能持之以恒,但如果让她们一周去逛三次商场,可能绝大多数不仅欣然接受,而且还可能嫌少呢!因此,我在“适当运动”一项中,首先加了“有趣”二字。

    许多人对有兴趣的事,又常常不知疲劳地做得过了头,这也对健康不利。因此,还要有“适当”二字。于是,我将“适当运动”,充实为“有趣、适当,持之以恒的运动”。……

    书摘与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