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100md首页 > 医学 > 药学 > 中药 图书编号:20420938
 
《中华名药研究系列丛书:大黄的药学与临床研究》
作者:邱颂平 编著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2/1
ISBN:9787802313453 定价: 19.00元
        内容推荐

    大黄是我国西北特产药材,其临床应用历史悠久,最早记载在《神农本草经》 (公元前1世纪~公元1世纪)。据《欧洲生药学》记载,于公元前114年,中国大黄由商队经丝绸之路运至欧洲,除药用之外,亦作为酒类及饮料服用,古意大利把它誉为“皇室大黄”。特别在我国加入wTO以后,中医药成为我国具有自身优势的少数领域之一,国家已经启动了中医药现代化项目的重点研究,给予巨大的投入。中药材规范化种植(GAP)是中药材“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保证和实现中药现代化的第一步。大黄是重要的出口药材,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作用,是“大承气汤”、“桃核承气汤”、“大黄牡丹汤”、“大黄廑虫丸”等著名方剂的主药。应用于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以及急性黄疸性肝炎、高脂血症、肥胖症、慢性肾功能裳竭(cRF)、各种出血症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近年来的研究还证明其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是味有待深入研究与开发的中药品种。有鉴于此,笔者汇集了有关大黄的历代论述及现代国内外研究,特别是萃取《美国化学文摘》中的有关记载,编著了本书,旨在为大黄的药学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尽可能详尽的新信息、新方法与新思路。

    全书分为十章,分别对大黄的本草学、植物学、鉴别、GAP研究、化学成分、质量分析与控制、药理研究、临床应用、常用配伍及与大黄相关的专利进行论述,力求为读者提供有关大黄的较全面的资料与信息,满足读者的需求。

    目录

    第一章 本草学研究

    一、本草考证

    二、性味、归经

    三、加工炮制

    四、功效及历代医家的论述与争论

    五、用法用量

    六、使用禁忌

    第二章 植物学

    一、正、伪品大黄及易混品的原植物在植物界的分类等级

    二、正、伪品大黄及易混品的原植物药名考注及形态特征

    三、正、伪品大黄及易混品的原植物分种检索表

    第三章 鉴别

    一、性状鉴别

    二、经验鉴别

    三、显微鉴别

    四、理化鉴别

    五、生物学鉴别

    第四章 GAP研究

    一、生物学特性

    二、种植技术

    三、病虫害防治

    四、采收与加工

    五、包装、贮存与运输

    六、质量标准

    七、综合利用

    第五章 化学成分

    一、蒽醌类

    二、双蒽酮类

    三、苯丁酮苷类

    四、芪苷类

    五、萘苷类

    六、鞣质及有关化合物

    七、其他有机化合物

    八、兀机物

    第六章 质量分析与质量控制

    一、大黄质量控制研究概况

    二、大黄的质量标准

    三、大黄的商品规格

    四、大黄的定量分析

    第七章 药理研究

    一、泻下作用

    二、对胃肠的保护作用

    三、保肝作用

    四、利胆作用

    五、促进胰腺分泌作用

    六、对肾脏的影响

    七、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八、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九、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十、抗炎作用

    十一、解热作用

    十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十三、抗肿瘤作用

    十四、促智、抗衰老及抗生育作用

    十五、药代动力学

    十六、毒副作用

    十七、炮制后的药理研究

    第八章 常用配伍

    一、大黄药对与常用配伍

    二、大黄在古代临床中的单方应用

    三、含大黄的著名方剂

    四、历代古籍中方名含大黄的方剂

    第九章 临床应用

    一、历代医家临床应用概述

    二、临床辨证辨病用药

    (一)泻热通便,攻积导滞

    (二)清泻湿热、利胆退黄

    (三)泻下通便,导湿热下行

    (四)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化瘀止血

    (五)泻火解毒、消炎止痛

    (六)活血化瘀

    (七)其他

    第十章 与大黄相关的专利文献简介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本草学研究

    一、本草考证

    1.名称

    大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因个大色黄而得名,陶弘景日:“大黄,其色也。将军之号,但取其骏快也。”为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的根及根茎。

    别名异名:将军(《名医别录》简称《别录》),火参、肤如、黄良(《吴普本草》),锦纹大黄(《千金方》),蜀大黄(《药性论》),破门、无声虎、锦庄黄(《和汉药考》),生军(《验方新编》),川军(《药物生产辨》),土蕃大黄(《本草图经》),牛舌大黄(《本草纲目》简称《纲目》)等。

    处方名:大黄、将军、川军、锦纹、中吉、西吉、生大黄(生军)、制大黄(熟军)、酒炒大黄(酒军)、大黄炭(军炭)等。

    2.品种考证

    吴普日:大黄“生蜀郡北部或陇西。二月卷生黄赤,其叶四四相当,茎高三尺许。三月花黄,五月实黑,八月采根。根有黄汁,切片阴干。”

    唐•苏恭日:“叶、子、茎并似羊蹄,但茎高六七尺而脆,味酸堪生啖,叶粗长而厚。根细者亦似宿羊蹄,大者乃如碗,长二尺。”

    《新修本草》记载:“幽(河北)并以此者渐细,力气不及蜀中者。”

    陈藏器日:“凡用当分别之。若取和厚深沉,能攻病者,可用蜀中似牛舌片紧硬者,若取泻泄骏快、推陈去热者,当取河西锦纹者。”

    宋•苏颂日:“正月内生青叶,似蓖麻,大者如扇,根如芋,大者如碗,长一二尺。其细根如牛蒡,小者亦如芋。四月开黄花,亦有青红似荞麦花者。茎青紫色,形如竹。二月、八月采根,去黑皮,切作横片,火干。蜀大黄乃作竖片,如牛舌形,谓之牛舌大黄。二者功用相等。江淮出者,日土大黄,二月开花,结细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