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100md首页 > 医学 > 临床医学 > 口腔学 图书编号:20408107
 
《口腔科学》
作者:姖爱平,杨佑成 主编
出版社: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6/1
ISBN:9787811164732 定价: 18.20元
        内容推荐

    口腔医学是一门以研究口腔及口腔颌面部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治疗及预防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口腔医学源于牙医学。自18世纪,牙医学从大外科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现代口腔医学发展迅速,已分化成为一个包括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黏膜病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及口腔正畸学等在内的27个分支学科的独立体系,口腔医学专业教材达到16本。中华口腔医学会自1996年也从中华医学会中分出,成为与之并列的一级学会,并设有24个专业委员会或学组。

    口腔是人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发生在口腔的许多疾病与全身疾病关系密切。某些口腔疾病可能成为病灶,累及远隔器官,引发心脏疾病、肾脏疾病、关节病和眼病等。有些全身系统性疾病首先出现口腔体征,如先天性梅毒的桑葚状磨牙、麻疹的口腔黏膜斑、艾滋病发病初期的口腔黏膜各种病损等。牙齿生长发育期间,全身疾病或用药也可对牙齿造成损害,如釉质发育不全、四环素牙等。因此,作为非口腔医学专业的医生很有必要了解口腔疾病的一些基本知识,这对某些全身疾病的早期发现和协助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口腔疾病种类繁多,诊治技术繁杂。由于篇幅所限,为了让非口腔医学专业人员更多地了解口腔医学知识,本书以疾病为主要线索编写,简要介绍了口腔最常见、最多发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并侧重介绍了口腔疾病与全身疾病的关系及全身疾病在口腔的表征。

    目录

    第一章 口腔颌面部生长发育及解剖生理特点

    第一节 牙齿的生长发育及解剖生理特点

    一、牙齿的生长发育

    二、牙齿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节 口腔局部解剖生理特点

    一、口腔的境界和表面解剖标志

    二、口腔的组织器官

    第三节 颌面部的生长发育和解剖生理特点

    一、颌面部生长发育

    二、颌面部表面形态标志

    三、颌骨

    四、肌肉

    五、唾液腺

    六、血管

    七、淋巴组织

    八、神经

    九、颞下颌关节

    第二章 口腔颌面部检查及口腔病历

    一、口腔检查前准备

    二、常用检查器械

    三、检查方法

    四、病历书写

    第三章 牙齿疾病

    第一节 龋病

    一、病因

    二、临床表现

    三、治疗原则

    第二节 牙髓病

    一、病因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

    三、治疗原则

    第三节 根尖周病

    一、病因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

    三、治疗原则

    第四章 牙周疾病

    第一节 牙周疾病的病因和临床病理

    一、病因

    二、临床病理

    第二节 牙周疾病各论

    一、牙龈疾病

    二、牙周疾病

    三、牙周疾病的伴发病变

    第三节 牙周疾病的治疗

    一、基础治疗

    二、药物治疗

    三、手术治疗

    第五章 口腔黏膜疾病

    第一节 概论

    一、口腔黏膜的结构和功能

    二、口腔黏膜的临床病损特点

    三、口腔黏膜病的检查与诊断

    第二节 口腔溃疡类疾病

    一、复发性口腔溃疡

    二、创伤性溃疡

    第三节 感染性口炎

    一、球茵性口炎

    二、单纯疱疹

    三、口腔念珠茵病

    第四节 口腔黏膜的癌前病变

    一、口腔白斑病

    二、口腔红斑病

    第五节 黏膜皮肤病

    一、扁平苔藓

    二、慢性盘状红斑狼疮

    三、多形红斑

    四、天疱疮

    第六节 唇舌疾病

    一、慢性唇炎

    二、游走性舌炎

    第六章 口腔颌面部炎症

    第一节 概述

    一、口腔颌面部炎症的特点

    二、口腔颌面部炎症的感染、途径

    三、口腔颌面部炎症的诊断

    四、口腔颌面部炎症的治疗原则

    第二节 智齿冠周炎

    一、病因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

    四、治疗原则

    第三节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一、眶下间隙感染

    二、嚼肌间隙感染

    三、翼颌间隙感染

    四、颌下间隙感染

    五、口底间隙感染

    第四节 涎腺炎症

    一、流行性腮腺炎

    二、慢性复发性腮腺炎

    三、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四、颌下腺炎

    第五节 颌骨骨髓炎

    一、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二、放射性颌骨骨髓炎

    第六节 面颈部淋巴结炎

    第七章 口腔颌面部肿瘤

    第一节 口腔颌面部囊肿

    一、软组织囊肿

    二、颌骨囊肿

    第二节 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

    一、牙龈瘤

    二、成釉细胞瘤

    三、涎腺混合瘤

    第三节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一、舌癌

    二、牙龈癌

    三、频黏膜癌

    四、唇癌

    五、口底癌

    六、涎腺腺样囊性癌

    七、肉瘤

    第八章 口腔颌面部外伤

    第一节 口腔颌面部损伤特点

    一、易发生出血

    二、易发生感染

    三、易发生窒息

    四、易合并颅脑损伤

    五、易发生特殊结构的损伤

    六、易发生面部畸形

    第二节 口腔颌面部损伤急救

    一、窒息

    二、出血

    三、创伤性休克

    第三节 颌面部软组织损伤

    一、闭合性损伤

    二、开放性损伤

    第四节 牙槽突损伤

    第五节 颌骨骨折

    第六节 颧骨颧弓骨折

    第九章 牙列缺损或缺失的修复

    第一节 牙列缺损或缺失的病因及危害

    一、牙列缺损或缺失的病因

    二、牙列缺损或缺失的危害

    第二节 牙列缺损或缺失的修复方法及原则

    一、修复体种类及方法

    二、修复原则

    三、戴用义齿的口腔保健及义齿的维护

    第十章 儿童口腔疾病

    第一节 儿童牙齿疾病的特点

    一、儿童龋病的特点

    二、儿童牙髓炎与根尖周炎的特点

    第二节 儿童牙外伤

    一、牙外伤的分类

    二、牙外伤的临床诊断

    三、年轻恒牙外伤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四、乳牙外伤

    第三节 牙齿发育异常

    一、牙齿形态异常

    二、牙齿数目异常

    三、牙齿萌出异常

    四、釉质发育不全

    第四节 发育期错猞畸形的矫治

    一、口腔不良习惯

    二、牙齿萌出异常

    三、错验畸形

    第十一章 全身疾病与口腔疾病的关系

    第一节 口腔病灶

    一、可能成为病灶的口腔疾病

    二、口腔病灶感染所致的疾病与致病机制

    三、口腔病灶感染的预防和处理原则

    第二节 全身疾病或药物对口腔的影响

    一、釉质发育不全

    二、四环素牙

    三、药物性牙龈增生

    四、与糖尿病相关的牙周炎

    第三节 全身疾病在口腔的表征

    一、氟牙症

    二、口腔梅毒

    三、白血病在口腔的表现

    四、艾滋病在口腔的表现

    五、口腔结核

    六、内分泌系统疾病在口腔的表现

    七、合格仑综合征

    第十二章 口腔预防保健

    第一节 概论

    一、口腔预防医学史

    二、口腔预防医学的工作原则

    第二节 龋病的预防

    一、牙茵斑的控制

    二、限制含蔗糖食物和使用糖代用品

    三、氟化物防龋

    四、窝沟封闭防龋

    第三节 牙周病的预防

    一、牙茵斑的控制

    二、控制其他相关因素

    第四节 口腔癌的预防

    一、口腔健康教育

    二、及时处理癌前病损

    第五节 口腔健康教育和口腔健康促进

    一、口腔健康教育的概念

    二、口腔健康教育的原则

    三、口腔健康教育的方法

    四、口腔健康教育的评价

    参考书目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三章牙齿疾病

    牙齿疾病包括牙齿硬组织病、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牙齿硬组织病包括的病种较多,主要的疾病有龋病、楔状缺损、牙隐裂、磨损、牙根折裂、牙本质过敏症等,其中,以龋病最为常见。本章将重点介绍龋病、牙髓病和根尖周病。

    第一节 龋病

    龋病,又称龋齿,俗称“虫牙”,是指在以细菌为主要病原体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齿硬组织发生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疾病。

    龋病攻击的器官是牙齿硬组织(即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骨质),发生在成年人的龋齿大多进展缓慢,从仅有色泽改变的初期龋发展到形成有实质性缺损的龋洞大约需1.5~2年时间,这一慢性过程因自觉症状不很明显,所以往往得不到患者的重视;但龋洞一旦形成,只有在极少数的特定条件下才能静止,绝大多数会呈进行性的发展,在向牙体深部发展的过程中,可引发牙髓病、根尖周病等极端痛苦且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的一系列并发症;龋病的发展可使牙齿不断破坏,最终导致牙齿的丧失,破坏了咀嚼器官的完整性,直接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进而影响全身健康。

    龋病是口腔常见病、多发病,世界卫生组织(WHO)之所以把龋病列为继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后的三大非传染性重点防治疾病之一,原因并不是龋病能像前两种疾病那样致人性命,而是龋病的发病率极高,危害人群广泛,世界各地、所有种族均有较高的发病率。在我国,龋病的发病率在城乡之间、性别之间及各年龄阶段有所不同。大多数调查资料显示,龋病的发病率城市高于农村,女性高于男性;乳牙萌出后不久即可发生龋病,6~12岁时达到高峰,随着乳牙的逐渐脱落,患龋率有所下降;恒牙的龋病从6~7岁开始发生,以后逐年上升,成年时期比较稳定;中年以后,由于牙龈退缩致牙根暴露,中老年牙根面龋的发生率达到高峰。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各年龄组均有较高的患龋率,其中,5岁组为66%、12岁组为28.9%、35~44岁组为88.1%、65~74岁组为98.4%,各年龄组人群所患的龋齿中80%以上未治疗。

    一、病因

    龋病的病因十分复杂,与龋病发病相关的因素很多,目前公认的有三种主要因素,即细菌、饮食和宿主,这三种因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只有在这三种因素同时存在的条件下,龋病才会发生,这就是龋病病因学的现代概念——三联因素论。

    细菌是攻击性因素,从病因学的角度来看,龋病是细菌感染性疾病。龋病的主要致龋菌是变形链球菌,其次为乳酸杆菌和放线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