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100md首页 > 保健/心理健康 > 心理健康 图书编号:20397310
 
《中国人的心理问题全集》
作者:李东阳 编著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1/1
ISBN:9787802143746 定价: 32.80元
        编辑推荐

    心理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之一。

    内容推荐

    该书旨在普及大众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使人们能够正确地分析和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培养人们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自信心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能够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人生。

    本书针对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常见心理问题——如情绪的控制、性教育、完善自我、自卑等问题,从理论上进行了指导分析,简明透彻,便于操作。既是人们对自己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咨询,也可作为人们了解别人内心神秘世界的有利武器。

    目录

    第一章 培养并接纳适合自己的性格

    第一节 认清我是谁

    第二节 要正确的评价自我

    第三节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第四节 懂得征服自己

    第五节 建立和增强自信心

    第六节 善于作自我反省

    第二章 学会克制不良行为

    第一节 不要亦步亦趋

    第二节 克服依赖走向独立

    第三节 和暴力行为说“不”

    第四节 改变不良倾向塑造完美自我

    第五节 不做云里雾里的瘾君子

    第三章 学会调整心态

    第一节 走出迷失与茫然

    第二节 自尊过强是固执

    第三节 别跟自己过不去

    第四节 摆脱依赖要自主

    第五节 克服从众心理

    第四章 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第一节 什么样的情绪不正常

    第二节 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

    第三节 有效控制你的愤怒

    第四节 寻找宣泄的出口

    第五节 营造快乐的心境

    第六节 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第五章 把握情感问题

    第一节 摆脱怀旧的气氛

    第二节 不做轻佻女人

    第三节 对异性纠缠说“不”

    第四节 不做花心男人

    第六章 与社会恐惧症说“不”

    第一节 放开自己走进社会

    第二节 做个受人欢迎的人

    第三节 学会与异性相处的技巧

    第四节 与人交往不要太好胜

    第五节 用真心换真意

    第七章 消除自己的异常心理

    第一节 走出抑郁的阴影

    第二节 消除害人害己的嫉妒

    第三节 从失望的心境中挣脱出来

    第四节 学会为自己减压

    第八章 完善自己的个性

    第一节 了解自己的气质类型

    第二节 学会修正自己的性格

    第三节 摆脱急躁秉性

    第四节 在挫折中成长

    第九章 青春来临不紧张

    第一节 正确面对“早恋”

    第二节 学会摆脱异性纠缠

    第三节 拒绝偷吃青涩的“禁果”

    第十章 正确认识心理危机

    第一节 认识心理危机

    第二节 冲出孤独的心理围城

    第三节 走出孤僻的阴影

    第十一章 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第一节 克服过度的自卑感

    第二节 避免自我膨胀

    第三节 过分自负要不得

    第四节 告别猜疑心态

    第五节 虚荣之心要谨防

    第十二章 不把生命当儿戏

    第一节 珍惜生命不可轻生

    第二节 远离毒品

    第三节 学会积极的心理训练

    第四节 掌握基本的心理测量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培养并接纳适合自己的性格

    第一节认清我是谁

    自我概念是指人们对自己的比较稳定的看法。实际上就是自我认识,即一个人感受自身的存在的经验。它包括了人们通过经验、反思和他人的反馈而获得的有关自己的认识。心理健康的含义非常广泛,有一系列具体指标,但也可以用最精练的话来概括,即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和控制自己。自然,认识自己是心理健康的基础。也许,有的人会说,认识自己还不简单?的确不简单。古希腊人曾把“能认识自己”看作是人的最高智慧,阿波罗神殿的大门上写的一句箴言便是“要认识你自己”。中国也有一句类似的老话叫作“人贵有自知之明”。有的人败在自卑,败在自己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当然,有的人盲目乐观,甚至养成吹牛撒谎的恶习,同样也是不能认识自己所造成的心理障碍,只是表现不同罢了。

    实际上,古今中外诸多杰出人物之所以获得成功,无一不是因为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才能有“胜不骄败不馁”的气度。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因丑闻被迫下台,在不少人看来是难以再抬头了。可是,尼克松了解自己的实力,也看清了自己东山再起的方向,潜心著述,稳扎稳打,终于又成为有重大影响的政治家。对于我们而言虽然能力不能向他们一样,经历有限,但道理是一样的。

    小康走在公司里、大街上,挺拔的身材将漂亮的衣服撑了起来。但她却始终认为自己是一只“丑小鸭”,额头上的小包包大了些也使她心情沉重。但有一天,母亲和来作客的大姨妈盯着自己看,都说她女大十八变,越来越漂亮了。听到这些,小康的心情变得好了一些,又想起以往同学和同事时常夸奖自己是一名能力很强的人时,又觉得自己是“白天鹅”。

    在现在社会中,有的人认为自己很优秀,被自己周围的人欢迎;也有的人认为自己很差,遇到困难就退缩、发愁,还想到谁也不喜欢自己。这种自己在别人眼里是什么样的人的感受就是“自我认识”。“自我认识”对自信心的培养有重要作用,不但影响一个人的情绪,还影响他的行为及效果。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有其深刻原因的。首先,在现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人们变得脆弱易变,不像过去人们对自我的认识那么固定。像小康那样见到额头起的几个小包包,则产生对自己的怀疑;想起以往同学和同事的夸奖,又恢复了自信。第二个特点是现代人们对“自我”的观察特别敏感而强烈,且随着社会上讲究个性化思想的蔓延,大部分人也开始特别关注自己性别的特点,自己是否对异性同学有吸引力。第三个特点是人们现在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父母、同事、同学、朋友的话语和态度判断自己的优势和弱点。别人的态度对他们的自信心作用很大。有的人总是在众人面前批评自己,还有的老板经常在班上公开批评某员工,说他“不可救药,能力最差!”这个员工也随老板说的认为自己是位“差生”。因此,这个时期的人们最需要朋友、同事给予经常性、正面的评价以及善意、鼓励性的批评,使他们能建立正面的自我认识,对自己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另外,敏感而强烈的自我认识也是这个时期其周围的人应予以理解的。

    “如果你希望在社会上少些烦恼,生活过得开心一点,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对考试和任务少些害怕,想找朋友交流,请与我们联系!”这是德国一家名为“大众心理学”的网站上为人们开设的在线心理咨询页面的内容。网页上,是歪歪斜斜的卡通式笔迹画在一张便笺上的图案。寥寥数语,一下子拉近了与人们的距离。

    人只不过是一棵小小的草,一根会思维的随遇而安的脆弱小草,思维成了人类自身力量的源泉和见证。它也是人类在这个物质世界中生存繁衍下去的动力,并使人类为自己的丰功伟业建立了理想的丰碑。而理想即现实奋斗的目标。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难题。人生对于我们每一个活着的人来说,仍然是个不朽的迷题。人与动植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动物仅靠极原始的,低级的思维生存着;植物仅有极简单的感知觉;而人就不同了,人不仅仅活着,还要明知故问自己为什么要活着,自寻烦恼,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人是一种追寻生存意义等理想和信念的会思维、制造工具的高等级动物,他比普通的动植物更聪明,更富有杀机,更残忍,也更有理性。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一种对立统一的矛盾体。人认识自己的存在有两种形式:即感知觉和思维。人在思维过程中,通过对客观物质世界中各种事物的个别属性、整体的反映,建立了视、听、嗅、味、肤、触等形象的感知觉,而初级地认识了客观物质世界;又通过思维加工,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根本属性,作出了科学、严谨的逻辑反映,从而高层次地认识了客观物质世界,并对自己的行为作出了正确的指导方针,又通过反馈,科学地予以校正。虽然,有些认识不免还存在谬误,不乏浅显片面,但总是在认识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并螺旋式地上升着。

    人的存在并不空虚。首先,人类在遵循客观规律,利用、改造物质世界,不断为物质世界的文明做着贡献。通过以人为本,积累财富,不断地完善人类自身。虽然人类在不断消耗物质和能量,但也在不断产出,为后人积累物质和精神财富,且要大于他自身的消耗。由于意志客体化的表现,使人产生了欲望,驱使他们去争取要实现的奋斗目标,且意志是坚强的,目标是不可动摇的。当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愈加明晰,智慧愈加发达时,除了人生的各种幸福外,伴生了痛苦、悲观、失望和精神疾病,这也是上帝造人的妙处,使人不能随心所欲,只是每个人的自由程度不同罢了。每个人的一生,都可分为过去、现在和将来。过去是已逝的往昔,将来是未知数,只有现在是真实的一刻,而现在这个过程,像白驹过隙似地疾驰着,向将来一步步地走去,直至死亡。一个个前仆后继地被死神召唤而去了,一个个婴儿又诞生了,如此轮回,循环往复。在流失的时光中,生命、事物的一切都在运动变化着,没有哪一种形式的存在是永恒的,唯一能留传至今,甚至未来的,是人的思想和意志。有的人认为,人生有三种极端的要素:一种是由强烈的意识而产生的欲望;一种是思维和意志;最后一种是理想。做为一个人,其人生并不是梦,只要看看你对社会做出了什么应有的贡献,哪怕是微薄的一份,创造积累了多少物质精神财富,就可以说明你没有梦幻人生。

    在人的一生中,喜、怒、哀、乐、悲等情感常常困扰着我们,人生有幸福、快乐的物资,精神享受,繁衍后代的喜悦,自我价值的实现,现实的努力,意志的归宿等活动。即使是做了一件成功的小事,都是幸福的。有了灵魂、思维和现实的努力,这也是一种幸福。但是,人类还需要不断应付人生的各种不幸:悲哀、疾病、痛苦、贫困、争斗、欲望和不满足等等。总而言之,人类在现实生活中有痛苦,也有幸福;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人生活在这个物质世界上,地面是他的双脚,天空是他的臂和头颅,太阳是他的养分。放眼望去,有阳光,也有黑暗;既有痛苦,也有愉快,但幸福多于痛苦,这就是我们的人生。用我们的双眸放眼去看太阳吧,忘却苦恼、悲愤,用聪明的大脑,保持心理平衡愉快,不要用悔恨、忧虑填满心灵的空间。现实地去奋斗吧,学会摆脱,避免拖延,用智慧战胜隋性,克服困难,奋斗一生吧!

    今天,我们在提倡心理卫生的时候重温“要认识你自己”这句话,对于心灵的健康和完美是十分有益的。

    人不仅能意识到周围世界客观事物的存在,而且也能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把自己的意图和体验、思想和感觉报告给自己,调节自己,控制和完善自己,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行动。人的这种意识和自我意识功能表明,人是能够认识自己的。

    然而,认识自己并非易事,人的自我意识是有一个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的。人们在开始走向独立生活时,自我意识大大地增强了,但常常表现出某些偏见。我们平时经常听人说:“我对自己最清楚!”“难道我对自己还不了解吗?”其实,讲这些话的人中间某些人对自己并未真正地了解,对自己的才貌、学识、成绩、贡献以及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等等,要么估计得过高,要么估计得过低。对自己估计过高的人,往往自尊心过强,自尊心本来是一种可贵的心理品质,它能激发人的进取精神,自尊自爱,自觉维护应有的荣誉和人格。但是,自尊心太强,则是一种有害心身健康的坏脾气。这种人往往以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总是看不起别人,目中无人,以为自己处处比别人强,一旦别人超过自己就不高兴,容易产生嫉妒心。别人幸福和他自己的不幸都将使他感到不快,因而环境适应能力较差,易出现心情沮丧、牢骚满腹而导致心身疾病。

    对自己估计过低的人,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谦虚谨慎、虚怀若谷本是一种美德,承认自己知识少的人,往往是勤奋好学、有真才实学的聪明人。然而,事事处处都觉得自己不行,也是一种有害心理健康的意识。例如,在身体上嫌自己长得太矮、太胖或太瘦,怀疑自己的健康,担心患癌症;在学习上甘居中游、下游,缺乏进取精神;在事业上缺乏信心,无所作为;在人际交往中有一种惭愧、羞怯、畏缩、低人一等的感觉。这种有自卑心理的人对外界的反应十分敏感,容易接受消极的暗示,稍受批评就心灰意懒,甚至产生厌世轻生的危险念头,对心身健康危害极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正确地进行自我分析,是个体认识世界的组成部分,也是心理卫生的一条基本原则。

    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呢?心理学家认为,自我评价由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三个要素构成。

    物质自我包括对自己的身体、衣着及家庭经济状况有一个恰当的评价,追求的目标要量力而行,物质上的享受也要符合自己经济承受能力。在现阶段对一个拿国家工资的一般干部来说,有住房了,中套还要大套,有了大套还要两套;家电有了彩电还要空调,成天想人非非,而挖空心思去搞,就可能出现行为的偏离而危害健康。

    社会自我是指对自己和亲戚朋友在社会上的名誉地位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富有理想,珍惜名誉,对事业具有较高抱负,以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去实现它,这是我们时代的精神,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如果过分争强好胜,爱出风头,甚至不择手段地沽名钓誉,这种虚荣心就偏离了社会自我的正确评价,在现实生活中难免遭受挫折和失败。

    精神自我包括对自己的智慧、能力和道德水平等方面的正确评价。例如,对是非、好坏、善恶等道德行为的认识评价;对自己和别人的道德行为所引起的内心体验,即道德情感的评价以及通过言谈、举止表现出来的道德行为的评价。

    总之,认识自己并非易事,需要在现实生活中不断进行陶冶、修炼和自我完善。

    认清你自己、相信你自己吧!一个人不会完美无缺,也不会一无是处,只要肯奋斗,只要释放出自己的潜能,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第二节要正确的评价自我

    个体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对自我的接受和认可。也就是说对自己应有一个正确的评价,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这样才不会出现自负和自卑的心理。为自己制定出合理的追求目标,以达到成功的彼岸。一个人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就会产生心理障碍,表现出对自我的不满和排斥,从而出现“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差距。因此,我们应学会了解自我、评价自我。“以人为镜”,从比较中认识自己。

    就像用分数来比较知识能力一样,人们可以通过处世方法、感情方式等方面与同伴进行比较,找出自己的位置。这种比较虽然常带有主观色彩,但却是认识自己的常用方法。不过,在比较时,要寻找环境和心理条件相近的人比较,这样才较符合自己的实际水平和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

    享受“我是个苦行僧,我惧怕享受,我要等到来世……”来世是什么?如果你在现实中遇到了你的欲望所达不到的事情,你可以一闪而过的想一想它,如果你得了绝症,你可以想一想它,以求得心理上的安慰和解脱。如果你是一个年轻人,整日沉湎在来世的苦思瞑想中,那么,你将行为退缩,无所事事,犹如得了癌症。来世只有通晓万物的神灵才知道它,是存在于人们头脑空间的一种主观臆想,如果你对它不可解脱,它将扼杀了你的现实生活,泯灭了现实生活的重要性,是你逃避现实,对现实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无偿节约。如果你还年纪轻轻的就相信来世,那你就不应该在现实生活中活着,有什么意义呢?赶快转世吧,去摆脱苦恼,迎接第一个享受的来世,再去等待第二个来世。细想一下,你父母生你容易吗?你对社会、大家、你的亲人、父母做了多少贡献,你报答了他们的恩情吗?空口无凭,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哪怕你对他们做一分钱的贡献也好嘛。切莫不要浪费你的现实幸福生活,吃饭是享受,穿衣是享受,开自家车是享受,学习好、克服困难是精神享受,研究一个问题,发明一个专利,干好本职工作,养家糊口,都是人生自我价值的具体体现,能说它不是一种享受吗?因此,对于来世这个概念,应本着辩证、客观、健康的观点和态度对待它。

    如果你每时每刻都能真正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并在这个博大的物质空间内,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从物质和精神上占有一席之地,充分意识到现实生活的重要性,你便会惊讶的发现,是心理上的障碍妨碍了你对现实生活的注重。通过了解现在,你会猛然从梦中惊醒,可以通过体察,感知自我的存在与占有,现在一词可以使你始终处于现实之中,而不是生活在明天的梦中、过去的阴影里,并使你明确地认识到,除了现实之外,你别无所有。你必须从思想上消除无益的来世,用现实来增强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物质欲。追求虚无漂渺的来世,逃避现实,是一种对自己和家人不负责任的生活态度,是一种消极惰性的思维方式。

    未来可以憧憬,人人都在追求,计划可以一步步实现,但期望值要收敛,长度要适宜。由于对未来的过分主观臆想,束缚了你对现实生活含义的真正理解和认识,没有意识到自己存在与占有的价值,生命的重要性。你用超长度的对未来的妄想来麻醉自己,放弃了对现实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享用,值得吗?再重复一遍,吃肉很香是一种享受,基本上人人天天都可以实现,穿一件新衣服是一种实现,可在别人面前,包括自己面前得意一番;听音乐,看电影很舒服过瘾;开自家车自由自在,住漂亮房子很舒服……这些东西,都不是妄想,只要你努力,都可以实现,原本都属于你,而你为什么要拒绝排斥它呢?也许你常常抱怨说它们不属于我。那不属于你,属于谁呢?难道现实生活中可以享受到的东西,是别人的专利吗?难道你看到别人幸福愉快的生活,而没有感触吗?只是一天到晚地生活在梦中?用无休止的无谓运动来折磨自己的人生。问题很明显,要么你是一个修行者、苦行僧;要么你就是一个有心理障碍的人,把自己的心身与生活中的物质与精神享用割裂开来了。……

    书摘与插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