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读物 > 医学 > 护理学 图书编号:49096
 
《最新伤口护理学》
作者:于博芮 主编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1-1
ISBN:9787509121375 定价:69.00元
     编辑推荐

    本书是关于介绍“伤口护理学”的教学用书,全书共18章,从三方面介绍了伤口护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其一,介绍皮肤基本结构,伤口愈合过程,伤口的评估、处理,营养评估与需求,换药技术,各种敷料的应用;其二,对复杂伤口问题做了深入探讨,如压疮、下肢溃疡、糖尿病足癌症伤口、烧伤等;其三,介绍了中医治疗、高压氧治疗、物理治疗和美容医学等在伤口护理中的应用。 本书可供临床医护人员参考阅读。

     内容简介

    随着患慢性病人数的增加,慢性伤口的处理问题越来越复杂。近年来生物性敷料发展迅速,如何处置复杂伤口,让伤口更快痊愈,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本书共18章,从三方面介绍了伤口护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其一,介绍皮肤基本结构,伤口愈合过程,伤口的评估、处理,营养评估与需求,换药技术,各种敷料的应用;其二,对复杂伤口问题做了深入探讨,如压疮、下肢溃疡、糖尿病足、癌症伤口、烧伤等;其三,介绍了中医治疗、高压氧治疗、物理治疗和美容医学等在伤口护理中的应用。本书理论新,技术实用,科学性强,书中附有大量实际伤口处置图片,可供临床医护人员参考阅读。

     目录

    第一篇 基础理论

    第1章 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 皮肤的结构

    第二节 皮肤的生理功能

    第三节 皮肤的病理变化

    第2章 伤口的愈合

    第一节 伤口的种类

    第二节 伤口愈合的机制

    第三节 影响伤口愈合的原因

    第四节 伤口护理的趋势与方向

    第3章 伤口的评估

    第一节 伤口评估与记录

    第二节 伤口培养

    第三节 伤口培养取得的程序

    第四节 致病菌的鉴定

    第4章 伤口的处理

    第一节 伤口处理原则

    第二节 清创术

    第三节 感染控制

    第5章 营养评估与支持

    第一节 营养评估定义

    第二节 影响伤口愈合的营养状态因素

    第三节 营养评估

    第四节 营养素在伤口愈合中的角色

    第五节 市售肠内营养品的认识与选用

    第二篇 伤口换药技术与敷料应用

    第6章 基本伤口换药技术

    第一节 无菌原则及技术

    第二节 无菌换药技术的执行

    第三节 伤口清洁液及消毒液的种类

    第7章 伤口敷料的选择与运用

    第一节 伤口护理的演进

    第二节 现代敷料的种类与选择

    第三篇 常见的伤口问题

    第8章 急性外科伤口

    第一节 急性伤口的定义

    第二节 影响急性伤口愈合的因素

    第三节 外科手术伤口评估与护理

    第四节 外伤伤口评估与护理

    第9章 压疮

    第一节 压疮定义及盛行率

    第二节 病理生理的变化及病因学

    第三节 压疮伤口的分类及评估

    第四节 压疮的预防及处置

    第10章 下肢溃疡伤口

    第一节 动脉溃疡

    第二节 静脉溃疡

    第11章 糖尿病足溃疡

    第一节 危险因子

    第二节 诊断

    第三节 治疗

    第12章 伤口瘘管的处理

    第一节 病因学

    第二节 瘘管类型与临床表征

    第三节 处理原则

    第四节 特殊瘘管的护理方法

    第13章 癌症伤口

    第一节 癌症伤口的定义与成因

    第二节 癌症伤口特征与机制

    第三节 癌症伤口的评估

    第四节 癌症伤口的处置与护理

    第14章 烧伤

    第一节 烧伤之病理生理变化

    第二节 烧伤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 烧伤伤口愈合及瘢痕形成过程

    第四节 护理处置

    第四篇 其他伤口处理方式

    第15章 高压氧治疗在慢性伤口的应用

    第一节 高压氧治疗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慢性伤口的高压氧治疗

    第三节 高压氧治疗的并发症——氧气中毒

    第16章 中医在伤口的治疗观点

    第一节 疡科的起源及演进史

    第二节 疡科的疾病名称

    第三节 伤口在中医的治疗

    第四节 外用中药的使用

    第五节 疡科应用方剂

    第17章 物理治疗在伤口护理的应用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运动治疗

    第三节 操作治疗——按摩

    第四节 物理因子治疗

    第18章 美容医学与伤口

    第一节 瘢痕形成的原因与重要因素

    第二节 瘢痕的认识及临床分类

    第三节 瘢痕治疗的方式

    第四节 发炎后的色素沉积症

    第五节 常用抑制黑色素形成的药物

    第六节 抑制黑色素兼抗老化的成分

    附录

    附录1 Braden压疮风险评估量表

    附录2 Norton压疮风险评估量表

    附录3 waterlow压疮风险评估量表

    附录4 Gosneu压疮风险评估量表

    附录5 瓦格纳(wagner)肢端血管伤口分级系统

    附录6 美国德州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糖尿病伤口分类系统

    参考文献

    彩图

     书摘插图

    第一篇 基础理论

    第1章 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 皮肤的结构

    一、表皮层

    表皮层是皮肤最薄的部分,没有血管,其营养是靠基底层细胞供给。身体各部位表皮的厚薄不一;例如眼皮的表皮层约0.04mm,手掌及脚底的表皮较厚,约1.6 mm,平均厚度约0.1 mm。表皮层主要由4种细胞组成:角质细胞(kera-tinocytes)、黑色素细胞(melanocyte)、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梅克尔细胞(Merkel cell)。在显微镜下,表皮又可以分为5个层次,从基底层开始至外层依次为:基底层(stratum basale)、棘层(stratum spinosum)、颗粒层(stratum granulosum)、透明层(stratum lucidum)及角质层(stratum corneum)。表皮层的平均更替时间(turnover time)约39d,13d在增生期,13d在角质细胞成熟期,13d在角质细胞转型期。正常情况下,表皮细胞的剥落与新生是维持在一平衡状态,若是这个平衡状态被破坏了,就会造成皮肤的病灶产生。

    (一)基底层

    基底层细胞是一层与表面呈垂直栅状排列的圆柱状(columnar)细胞所组成,细胞有着嗜碱性的蓝色细胞质和暗色的卵圆形细胞核(HE染色),是表皮内新陈代谢最旺盛的细胞。此层细胞不断分裂,每4~6周再生,产生新细胞逐渐往上推移、角化、变形,形成表皮其他各层,而被向上推移掉的细胞逐渐退化变为无核死亡脱落的角质细胞上皮细胞,最后角化脱落。

    基底层细胞以半胞桥小体(hemidesmosome)与真皮层相附着,和邻近的基底层细胞及其上层的棘细胞以胞桥小体(desmosome)或细胞间接合体(intercel—lular junction)相附着。这种细胞间的连接使表皮细胞与真皮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但是可容许营养物质穿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