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医学图书 > 读物 > 保健/心理健康 > 中医保健 图书编号:51155
 
《中国民间足浴术》
作者:刘光瑞 编著
出版社:四川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8-1
ISBN:9787536464322 定价:12.00元
     内容简介

    民间足浴术的形成年代较早,甲骨文中的浴字的创立确定可以看出这一点,经过上千年的中医经络理论的发展,临床中草药浴足治病的实践,以及民间浴足养生习俗的代代相传,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足浴文化和足浴养生理论体系及操作技巧,成为大众的极好养生方法。 本书分为三章,主要在足浴的理论上、技法的创新上、足浴的广泛性上加以介绍,对提高针灸推拿人员和浴足技师的水平有直接帮助。

     作者简介

    刘光瑞,中医副研究员,幼年随父习医,擅长中医药民间绝技的研究。发明创新获世界大奖4项,国内科技奖、发明奖28项。热爱中医药文化,创办了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拥有数万册古籍医书,获重庆市“十大藏书家”称号,创新专利数十项,获重庆市“十大发明”称号,医术独特、医风淳朴,获重庆市“名中医”称号。历任四川省基层卫生协会委员、重庆神农中医药研究所所长、重庆科普作协理事等职。

     目录

    第一章 足源求真

    一、足浴之源

    1.历代药浴民俗拾零

    2.足部按摩、点穴源流管窥

    3.足浴历史沿革探微

    二、足浴之道

    三、足浴之理

    四、足之辨

    (一)足肤辨

    1.肤热与肤寒

    2.肤痒与肤痛

    3.肤癣与肤疹

    4.肤疮与肤裂

    5.肤肿与肤瘘

    (二)足穴辨

    1.足趾穴与足痛点

    2.足掌穴与掌痛点

    3.足跟穴与跟痛点

    4.足背穴与足背痛

    5.足踝穴与踝痛点

    (三)足病辨

    1.望足形与摸凉热

    2.望足背与知酸麻

    3.望足底与按痛胀

    4.望足趾与掐隐痛

    5.望趾甲与看络色

    (四)足技辨

    1.先后之辨

    2.快慢之辨

    3.深浅之辨

    4.力度之辨

    5.刚柔之辨

    (五)足方辨

    1.解毒杀虫

    2.清热排毒

    3.润肤强骨方

    4.降压解疲方

    5.追风活血方

    五、足之灵

    (一)足浴养神

    1.休闲……

    第二章 足脉发挥

    第三章 足技实录

    后记

     书摘插图

    一、足浴之源

    我国在数千年前,人们就习惯于沐浴,浴字是个象形字,在甲骨文就是人在盆中洗澡的形象,周围水滴四溅,表示人在洗澡的意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浴,洒身也。从水,谷声。”今日的浴字,就是沿用了这种写法。

    早在3000多年前,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了对“浴”、“沐”、“澡”、“洗”、“盥”这些象形字的内在含义的解释。“浴”为洗澡,“沐”是洗头洗脸,“洗”、“盥”是洗手洗脚的意思。

    1.历代药浴民俗拾零

    北宋唐慎微著《证类本草》中,就有药汤淋洗治疗中暑的记述。而《太平圣惠方》中记述洗浴方剂163首,针对的疾病和保健范围也比较广。宋代《圣济总录》中亦有熏、洗、浴方40余首,并详细记述了“治外者,由外以通内,膏熨蒸浴……藉以气达是也……”

    明代,药浴疗法的普及推广,首推浴足疗法的广泛运用,在成书于明代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方剂类书《普济方》中,就收载药浴熏洗方剂百余种,而明代李时珍在著名的《本草纲目》中也一收载药浴方剂达数百种,可以外洗治疗各种常见病和疑难杂症。

    在清代名医吴师机的医著《理瀹骈文》中,详细地记载了药浴疗法的基础理论、作用机理、辨证论治、药物配伍、使用方法及主治功效、禁忌事项等,并收录外治药浴方剂800余首,提出“外治之理,亦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并反复强调“虽治在外,无殊治内”的核心思想。

    《礼记•内则》载“头有创则沐,身有病则浴”的治疗方法,可见药浴在古代就开始用来治疗疾病。从上世纪70年代在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就记载有药浴之方,其中外治法有敷贴法、烟熏、蒸汽熏、熨法、砭法、灸法、按摩法、角法(火罐法)等而药浴之法占有很大篇幅。……